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芩苷外用温敏凝胶的处方设计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不同数学模型及评价指标优选黄芩苷外用温敏凝胶的处方. 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188为凝胶基质,以胶凝温度为指标比较全样本多元线性模型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黄芩苷外用温敏凝胶处方.以胶凝时间及凝胶长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处方优化. 结果: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处方置信度较高.黄芩苷外用温敏凝胶的最优处方为1%黄芩苷,17%泊洛沙姆407和1.5%泊洛沙姆188;胶凝温度、胶凝时间及凝胶长度分别为(30.3±0.1) ℃,(18.9±1.9) s,(0.7±0.6) cm. 结论: 制备的黄芩苷外用温敏凝胶符合局部迅速富集、提高患者顺应性的要求,指标评价应以人体测定的结果为准,为外用温敏凝胶的处方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评价易黄汤阴道用温敏原位凝胶及其普通凝胶的性状、流变学特性,并预测易黄汤原位凝胶的体内释放行为。以泊洛沙姆为材料制备易黄汤阴道用温敏原位凝胶,以卡波姆为材料制备其普通凝胶,对比2种凝胶经模拟阴道液稀释前后性状差异;采用安东帕MCR102流变仪,测定易黄汤原位凝胶和普通凝胶的流变学参数;并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成分,评价易黄汤温敏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性能。易黄汤阴道用温敏原位凝胶色黄、透明,低温条件下呈现流体性质,为牛顿流体;到达凝胶温度24.5℃后,以半固体性质为主,属于假塑性流体。模拟阴道给药条件后,预测凝胶温度为37℃,胶凝时间为30 s。而易黄汤普通凝胶的流变学性质不随温度变化而明显改变,且较原位凝胶而言,色深、半透明、模拟阴道给药后药物流动性较强。体外释放研究表明,易黄汤阴道用温敏原位凝胶中盐酸小檗碱累积释放动力学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通过模拟阴道给药,运用物理性状和动态流变学参数,直观、科学地评价易黄汤阴道用温敏原位凝胶及其普通凝胶特性。研究发现温敏原位凝胶可快速贴附于阴道黏膜并释药,较普通凝胶更适合易黄汤阴道给药的剂型开发,为易黄汤新型阴道用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动态流变实验评价温敏凝胶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动态流变实验测定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流变性质,以预测其在体胶凝(相变)行为。方法以泊洛沙姆407 (P407)为基质制备地塞米松温度敏感原位凝胶(DSP-gel)。采用动态流变实验测定DSP-gel在不同温度下及相变过程中的流变参数,并与P407相比较。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DSP-gel胶凝温度。结果DSP-gel在低温时为黏弹性流体,温度升到27℃时开始胶凝,并在体温条件下保持凝胶状态。相转变表现为模量呈指数增长,全部过程约在7℃内完成。DSC测得相变温度为26.58℃,与流变学得到结果一致。结论动态流变实验能表征温敏凝胶的黏弹性流体力学性质,可用于体外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荆芥油-苦参素(OMT)阴道用脂质体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凝胶基质,以凝胶的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对处方进行优化;复乳法制备OMT脂质体,冷溶法制备荆芥油-OMT阴道用脂质体温敏凝胶;采用HPLC法测定OMT的量,透析法研究荆芥油-OMT脂质体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温敏凝胶基质最佳处方为18% P-407、5% P-188和0.2%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所制备的荆芥油-OMT阴道用脂质体温敏凝胶胶凝温度为(36.8±0.2)℃。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荆芥油-OMT阴道用脂质体温敏凝胶24 h内累积释放率为(58.89±0.34)%,48 h内累积释放率为(66.38±0.12)%,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 制得的荆芥油-OMT脂质体温敏凝胶具有温敏特性和缓释作用,能有效延缓药物在阴道中的释放速率,提高其在阴道中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苦茶妇科凝胶的制备工艺,制备出在阴道环境中能够快速发生相变的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方法泊洛沙姆P188、P407为凝胶基质,乳酸、乳酸钠为酸缓冲溶液,采用星点设计法筛选原位凝胶的处方工艺,并测定其胶凝温度、胶凝时间、不同酸缓冲溶液对胶凝温度的影响、凝胶稳定性及相关流变学性质。结果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泊洛沙姆P188用量增大胶凝温度逐渐升高,泊洛沙姆P407用量增大胶凝温度逐渐下降,通过星点设计优化处方为泊洛沙姆P188的用量为3.51%,P407的用量为17.16%;在体外实验中,不同缓冲液的加入对凝胶的胶凝温度影响偏差在5%以内,但在阴道液中的影响偏差较大,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在阴道液中的胶凝温度为68.5℃,乳酸-乳酸钠缓冲溶液在阴道液中的胶凝温度为35.8℃;流变学数据表明凝胶在体内滞留性好。结论苦茶妇科凝胶处方工艺符合星点设计模型,筛选工艺可制备出滞留性好,性质稳定的原位凝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用于结核病局部给药,以达到局部滞留、缓慢释放的作用。方法 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微球,用海藻酸钠制成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考察微球以及复合给药系统的体外药物释放情况,初步考察复合给药系统在大鼠肺部的胶凝时间。结果 微球平均粒径为149.569 μm,包封率(n=3为(69.43±3.53%,载药量(n=3为(26.43±3.10%,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有抑制药物突释的作用,且药物在30 d内释放25%,大鼠肺部胶凝实验表明,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在大鼠肺部可滞留6 h。结论 利福平PLGA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达到了局部滞留、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动态流变实验测定双黄连即型凝胶(SHL-gel)的流变性质,评价其胶凝性质,预测其在体胶凝行为.方法:采用剪切速率、频率扫描测定SHL-gel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参数,采用程序升温/降温、快速升温/恒温测试表征其相转变过程.结果:SHL-gel在低温或室温条件下,相角δ接近90°,黏性特征占主导,为牛顿流体;在体温条件下,相角δ很小,弹性特征占主导,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相转变过程中,相角δ急剧减小,模量呈指数增涨,胶凝温度(Tg)为(35.38±0.05)℃;相变温度33.71 ~37.01℃;相转变时间为140 s.结论:动态流变实验能更为准确贴切的表征SHL-gel的胶凝性质,可作为产品体外评价及质量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可注射用参麦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制剂,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冷溶法制备参麦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制剂,HPLC测定入参皂苷Rb1含量,以透析法研究参麦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并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参麦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的胶凝温度34.92℃,相应黏度1 579.52 mPa·a,胶凝时间110.67 s.随温度升高,该原位凝胶由牛顿流体转变为假塑性流体,其体外释放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参麦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具有温敏特性及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离子敏感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及其兔消除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离子敏感型鼻用原位凝胶剂,研究其在家兔鼻腔内的在体消除动力学。方法采用去乙酰结冷胶为材料制备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考察原位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性、持水能力,以99mTc-DTPA为示踪剂用γ-闪烁照相技术评价原位凝胶在家兔鼻腔中的滞留时间,计算其消除动力学参数。结果0.5%去乙酰结冷胶可制备原位凝胶,其微观结构是由阳离子与去乙酰结冷胶链上的羰基络合形成的双螺旋结构逆向聚集而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原位凝胶可明显提高药物在鼻腔内的滞留时间,其AUC0-t和AUC0-∞分别是对照制剂的2和7倍。结论应用0.5%去乙酰结冷胶可成功制备离子敏感型鼻用原位凝胶,其在鼻腔中的滞留时间有较显著的延长。  相似文献   

10.
丹葛明目即型凝胶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制丹葛明目即型凝胶。方法:以泊洛沙姆407和188(P407,P488)为温敏材料,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处方,考察了凝胶的黏度;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药物的体外释放机制进行研究;对制剂的眼刺激性进行评价;采用荧光示踪法观察了凝胶在眼部的滞留时间。结果:眼用温度敏感型凝胶温度随P407浓度的增大,胶凝温度逐渐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188浓度的增加,胶凝温度逐渐升高,且P407对胶凝温度的影响大于P188。均匀设计法优化得最佳处方为19%P407与1%P188合用,在此基础上调整浓度制备的丹葛明目即型凝胶在26.9℃以下为自由流动的液体,同时被泪液稀释后在34.5℃能发生相变形成凝胶。药物的体外释放呈零级动力学特征,释放量取决于凝胶溶蚀量。眼部滞留时间表明凝胶在眼部可较长时间保留,同时动物试验表明凝胶眼部无刺激性。结论:均匀设计法可用于眼用温敏凝胶处方的优化,所制备的丹葛明目即型凝胶符合眼部用药的设计要求,有望在临床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结合UPLC-MS/MS联用技术,比较雪上一枝蒿总碱凝胶和雪上一枝蒿总碱微乳凝胶中雪上一枝蒿甲素(雪甲素)在小鼠皮肤、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并对其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微乳制剂在透皮给药制剂中可行性。该试验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血浆和皮肤中雪甲素的方法,灵敏度高,符合透皮给药药动学研究要求。微乳凝胶通过皮肤进入血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37.62±14.31)μg·L~(-1),Tmax为(3.40±1.34)h,AUC0-∞为(1 027.7±260)μg·L~(-1)·h~(-1),MRT为(34.80±12.31)h,MRTlast为(10.68±0.57)h,t1/2为(23.11±9.20)h;普通凝胶通过皮肤进入血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52.23±15.90)μg·L~(-1),Tmax为(4.00±0.00)h,AUC0-∞为(728.60±280.80)μg·L~(-1)·h~(-1),MRT为(20.69±3.98)h,MRTlast为(9.34±0.42)h,t1/2为(14.69±3.15)h。结果表明,微乳凝胶较普通凝胶透皮吸收较平稳,作用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显示微乳凝胶具有良好而稳定的透皮效果。微乳凝胶和普通凝胶中雪甲素在皮肤中的生物利用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药凝胶制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旻 《中草药》2002,33(5):473-474
中药凝胶制剂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外用制剂,论述了中药凝胶剂的基质、制备工艺、渗透促进的应用、释药性能、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朱铁梁  胡霞  张莉  陈孝储  郭一沙  陈莉  张岭 《中草药》2012,43(11):2164-2167
目的 制备黄芩苷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 以黄芩苷为主药,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凝胶材料,甲基纤维素为黏度调节剂,制备黄芩苷温敏凝胶;考察黄芩苷用量、凝胶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对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UV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结果 所制黄芩苷温敏凝胶胶凝温度为35.3℃.体外释放结果显示黄芩苷温敏凝胶在120min累积释放率为78.06%.结论 将黄芩苷制成温敏凝胶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通过调整黄芩苷用量、温敏凝胶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可制得性状优良的温敏凝胶剂.  相似文献   

14.
薛棱芬  殷雅卓  谢兴亮  邹维  陈林 《中草药》2018,49(6):1311-1316
目的优选得到具有温敏性和直肠滞留黏附性的苦参碱原位温敏凝胶。方法通过冷法制备,以胶凝温度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对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用量进行优选,采用质构仪测定制剂的凝胶强度、黏附力,通过大鼠直肠给药考察其直肠滞留情况,并以改良桨法考察体外释放度。结果确定的苦参碱原位温敏凝胶最优处方为苦参碱2%、CMC-Na 1.0%、P188 1.3%、P407 16.5%、苯扎溴铵0.02%。该处方凝胶在大鼠直肠给药后不会出现泄漏,且能在体内滞留6 h以上,其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模型。结论优选得到符合直肠给药需求的苦参碱原位温敏凝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补肾健骨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得量、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以外观形态、凝胶初黏度、pH值、指标成分累积渗透量为指标,分别将空白基质、中和剂及促渗剂进行筛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按处方比例,称取除龙血竭外的补骨脂等5味药材,提取3次,第1次加8倍量80%乙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硝酸咪康唑凝胶剂,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凝胶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咪康唑含量,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97.79%、RSD为0.43%(n=3),凝胶稳定性良好。结论:该凝胶剂制备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控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7.
原位凝胶是一类以溶液状态给药后,能在用药部位立即发生相转变,由液态转化形成非化学交联半固体凝胶的制剂。其具有溶液和凝胶的双重优势,已成为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阴道给药剂型存在滞留时间短、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近年来已有较多研究将新型原位凝胶应用于阴道给药,通过延长阴道内滞留时间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中药原位凝胶有利于其药效的提升,通过参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从阴道用中药原位凝胶剂的特点、分类、制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阴道用中药原位凝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国大亮  何新  刘玉璇  张艳军 《中草药》2013,44(10):1253-1256
目的 制备黄芩苷鼻用凝胶剂,并对其进行体外扩散评价.方法 以卡波姆-936为凝胶基质,以丙三醇为助溶剂,用三乙醇胺调节pH值和黏度,采用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并以离体猪鼻黏膜透皮扩散法测定黄芩苷在鼻用凝胶中的释放速率.结果 黄芩苷鼻用凝胶最佳处方为卡波姆-936用量0.5%,丙三醇用量30%,载药量2%; pH值为6.85~7.00,平均黏度1 850~2 350 Pa.s;黄芩苷经猪鼻黏膜扩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回归方程为Y=0.280 6X+0.564 3,r=0.997,扩散速率约为0.280 6 μg/(mm2.h).结论 黄芩苷鼻用凝胶制备工艺简便,黄芩苷主要以简单扩散方式透过鼻黏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替硝唑外用凝胶;并以甲硝唑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硝唑凝胶剂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C18柱(5μm,5mm×250 mm);以甲醇-水-36%醋酸(30:70:0.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18 nm;灵敏度为0.08 AUFS。结果:替硝唑浓度在41.84?125.52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92%, RSD为1.02%。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替硝唑凝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制剂,并对其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载体材料制备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制剂,采用HPLC测定制剂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6)的体外释放度,并对体外释放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最佳处方为16%P-407+6%P-188+0.2%HPMC+0.5%苯甲醇+4%(g·mL-1)肿节风提取物,胶凝温度在33 ℃,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简便,药物释放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