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将8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Ⅰ组)40例,无阵发性房颤的高血压患者(Ⅱ组)48例,同步记录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分别测量12导联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Pd)[Pd=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 in)];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Ⅰ组Pd显著高于Ⅱ组[(51.2±10.6)ms比(37.8±6.9)ms,P<0.001];Ⅰ组Pmax显著高于Ⅱ组[(125.3±12.9)ms比(112.8±12.2)ms,P<0.001];Ⅰ组LAD高于Ⅱ组[(40.6±3.0)mm比(39.1±2.3)mm,P<0.05];两组Pm in、LVEF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max、Pd、LAD均是阵发性房颤的预测因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仅Pd是阵发性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d是高血压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 (Pd)。方法 选择高血压阵发性房颤 (PAF)患者2 4例为 1组 ,高血压无PAF患者 30例为 2组 ;窦性心律下测量体表 12导联心电图的最大P波间期 (Pmax)、最小P波间期 (Pmin) ,并计算P波离散度 (Pd =Pmax -Pmin) ;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直径 (LA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1组患者的P波离散度明显大于 2组 ;1组Pmin和LVEF明显小于 2组 ;Pmax和LAD两组无明显不同。结论 窦性心律下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大于无房颤的高血压患者 ,反映了心房肌的电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于动态心电图检查前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根据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情况,分为4组即房早组,房速组,阵发性房颤组,正常组,比较各组病人之间的Pmax、Pd.结果房颤组及房速组与正常组Pmax、Pd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房早组与正常组之间Pmax及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max、Pd不仅可预测器质性心脏病者的房颤、房速的发生,亦可以预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房颤、房速的发生,其价值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沈钧乐  史若飞  王渝佩  徐幸  岳瑞华  张红 《重庆医学》2004,33(12):1817-1818
目的探讨体表电生理指标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4例特发性房颤(Ⅰ组),51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Ⅱ组),50例正常人(Ⅲa组)和55例不伴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Ⅲb组)用分规测量12导联心电图的同一心动周期的P波时限.得到P波时限的最大值(Pmax)和最小值(Pmin), P波离散度(Pd).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和射血分数(LVEF).结果 Pmax在Ⅰ、Ⅱ组间P<0.025,Ⅰ、Ⅲa组间P<0.01,Ⅱ、Ⅲb组间P>0.05; Pd在Ⅰ、Ⅱ组间P<0.05,Ⅰ、Ⅲa组间P<0.05, Ⅱ、Ⅲb组间P>0.05;而Pmin在各组间无差异;LAD和LVEF在Ⅰ、Ⅱ组间P<0.01,Ⅱ、Ⅲb组间和Ⅰ、Ⅲ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以Pmax≥115ms和/或Pd≥45ms为阳性标准,其对特发性房颤的敏感性72.58%,特异性94.36%,准确性88.64%.结论 Pd和Pmax对预测阵发性房颤是2个有用的电生理指标,但不能将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者从器质性心脏病者中区分出来,左房扩大和LVEF的降低是导致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表电生理指标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8例特发性房颤(Ⅰ组),85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Ⅱ组),50例正常人(Ⅲa组)和80例不伴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Ⅲb组)用分规测量12导联心电图的同一心动周期的P波时限.得到P波时限的最大值(Pmax)和最小值(Pmin),P波离散度(Pd).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和射血分数(LVEF).结果 Pmax在Ⅰ、Ⅱ组间P<0.025,Ⅰ、Ⅲa组间P<0.01,Ⅱ、Ⅲb组间P>0.05; Pd在Ⅰ、Ⅱ组间P<0.05,Ⅰ、Ⅲa组间P<0.05,Ⅱ、Ⅲb组间P>0.05;而Pmin在各组间无差异;LAD和LVEF在Ⅰ、Ⅱ组间P<0.01,Ⅱ、Ⅲb组间和Ⅰ、Ⅲ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以Pmax≥115ms和/或Pd≥45ms为阳性标准,对特发性房颤的敏感性72.58%,特异性94.36%,准确性88.64%.结论 Pd和Pmax对预测阵发性房颤是两个有用的电生理指标,但不能将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者从器质性心脏病者中区分出来,左房扩大和LVEF的降低是导致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6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并与78例老年高血压病但无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Pmax、P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LAD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max和Pd是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可靠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于动态心电图检查前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根据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情况.分为4组即房早组,房速组。阵发性房颤组.正常组,比较各组病人之间的Pmax、Pd。结果房颤组及房速组与正常组Pmax、Pd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房早组与正常组之间Pmax及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max、Pd不仅可预测器质性心脏病者的房颤、房速的发生,亦可以预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房颤、房速的发生,其价值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扩心病合并有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isp,Pd)、P波最大时限(Pmax)对扩心病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12例,按有无房颤分为两组:I组为扩心病合并有阵发性房颤病史的患者;Ⅱ组为单纯原发性扩心病和继发性扩心病患者,测量各组的Pd及Pmax,评估其对扩心病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I组与II组Pd和Pmax增大(45.3±12.7、121.5±16.3、24.7±10.5、107.3±10.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Pd明显增大,Pmax持续时间、Pd与LAD大小呈正相关,即随着心房的扩大,Pmax在Ⅰ组明显>Ⅱ组(P<0.05)。[结论]Pd作为房颤的心电图预测指标,具有无创、简便、比较可靠的特点,可作为预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复发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方法:入选50例阵发性房颤转复的患者,按3个月内有无复发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d。结果:房颤复发组Pd和Pmax较未复发组Pd和Pmax明显延长(P均〈0.05),Pd≥40ms组房颤复发率较Pd〈40ms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Pd延长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P波离散度对甲亢患者并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对甲亢患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3例甲亢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根据是否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4组:A组(对照组)即单纯甲亢无房性心律失常组;B组为房早组,C组为短阵房速组;D组为阵发性房颤组。在为窦性心律时,依据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d。结果:A、B两组Pmax、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D组与A组Pmax、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0%,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77%;Pd≥4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4%,特异性83%,阳性预测值81%;Pmax≥110ms及Pd≥40ms合并预测房颤敏感性72%,特异性90%,阳性预测值88%。结论:Pmax、Pd可预测甲亢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Pmax与Pd结合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d)及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心心房颤动动的疗效。方法:将107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心房颤动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52例)及对照组(55例)。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最大P波时限(Pmax)、Pd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替米沙坦组比对照组的Pmax、Pd下降的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够降低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离散度,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能否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42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A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LAI))并与42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B组)比较。结果:Pmax及Pd A组显著高于B组;Pmin、LAD无统计学差异。Pmax>110 ms、Pd>40ms时,预测心房颤动敏感性较高;Pmax>110ms+Pd>40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明显增高。结论:Pd增高可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Pmax>110 ms+Pd>40 ms联用时可提高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电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最大P波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和P波时限变异 (Pv)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意义。②方法 观察 4 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 (Ⅰ组 )的Pmax、Pd、Pv ,并与 4 0例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病人 (Ⅱ组 )比较。③结果 Ⅰ组病人Pmax、Pd和Pv显著大于Ⅱ组 (t=2 .79~ 6 .6 2 ,P <0 .0 1 )。Pmax为 1 1 0ms、Pd为 4 0ms、Pv为 1 80ms2 时三者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灵敏度分别是 78%、74 %、70 % ,特异度分别是 77.35 %、6 9.6 2 %、6 7.75 %。④结论 Pmax、Pd和Pv均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与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间(Pmax)的关系。方法:观察3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P波最大时限,并与35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比较。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42 .81±0 .97)与对照组(2 9.31±4 .2 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 ,其P波最大时限(118.2 9±1.71)与对照组(92 .2 6±8.6 4 )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结论:Pd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有价值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5.
施志雄  覃世坚 《右江医学》2004,32(2):114-115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对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 观察 5 0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观察组 )的最大P波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 ,并与 5 0例老年高血压病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max分别为 12 4.3 1± 10 .11ms和 10 6.12± 8.16ms ,Pd分别为 48.98± 7.81ms和 3 5 .69± 5 .0 6ms ,前者均大于后者 (P <0 .0 1)。在观察组 ,Pmax≥ 110ms时 ,预测敏感性为 76% ,特异性为 77.5 % ;Pd≥ 40ms时 ,预测敏感性为 96% ,特异性为90 %。结论 Pd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敏感心电图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简明  陈泗林 《右江医学》2001,29(5):371-372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改变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 41例非瓣膜性心脏病和2 1例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最宽P波 (Pmax)和P波离散度及与左房大小关系 ,并与 30例正常人对比。结果 :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左房大小、Pmax、P波离散度、Pmax≥ 110ms、P波离散度≥ 40ms等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非瓣膜性心脏病组年龄大于瓣膜性心脏病组 ,左房大小及Pmax均小于瓣膜性心脏病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max、P波离散度结合左房大小、年龄对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观察2 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 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max、Pd。结果 两组Pmax (12 4 .32±3.5 8、110 .77±2 .6 2 )ms、Pd(45 .75±2 .76、2 9.0 8±3.87)ms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1) ;Pmax≥12 0ms和Pd≥4 0ms预测心房颤动的灵敏度分别为84 .0 %和88.0 % ,特异度分别为85 .0 %和90 .0 %。结论 Pmax延长和Pd增加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 32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 (Pmax)、最小P波时限 (Pmin) 、Pd ,并与 30例健康对照者作对比分析。结果 :Pmax:心房颤动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12 0 8± 12 6 )ms比 (10 1 2± 11 9)ms,P <0 0 1〕 ;Pd :心房颤动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47.6± 13.4 )ms比 (2 7 9± 9 8)ms,P <0 0 1)〕 ;Pmin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组Pmax>110ms、Pd≥ 4 0ms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Pd可作为预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徐慧春  彭国顺 《河北医学》2009,15(5):529-532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PAF)患者P波离散度(Pd)和最大P波时限(Pmax)的影响,探讨其对房颤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6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及非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类降压药治疗,观察药物治疗6个月前后心电图(ECG)中的Pmax和Pd及超声心动图(UCG)中的左房舒张末内径(LA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Pmax、Pd、LADd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能降低PAF患者Pmax和Pd,改善患者左房功能。结论:治疗组的Pnlax、Pd和LAD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缬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的Pmax和Pd,改善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