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何炎燊是国务院授予的全国第1批名老中医,为当代岭南中医代表人物之一,业医60余年,研究脾胃学说60余年并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对脾胃学说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3.
张元素对脾胃学说的两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素,字洁古,金代易州(今河北省易水县)人。张氏潜心研究医学20多年,临证疗效甚高,为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其医学思想主要渊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以及间取《华氏中藏经》、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等,同时受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的一定影响。张氏的著述,传说的《药证难经》、《医方》三十卷,均已早佚;杜思敬辑《济生拔萃录有《诘古家珍》和《珍珠囊》均残缺已甚。惟有《医 相似文献
4.
邹立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8):112-113
正本院曾庆祥主任医师是深圳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融会贯通中西医理论,兼收并蓄,撷采其长,为己所用,并长期坚持在临床的第一线,精勤不倦,师古而不泥今,治病不拘一格,尤其对神经系统疾病颇有研究。曾师善于运用脾胃学说从调补脾胃补益后天之本的角度出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疗效颇佳。笔者作为其学术继承人,有幸拜于曾师门下,深得教诲,受益良多,今不揣愚陋,将曾师相关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脾胃学说与升降学说均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学习、研究这2种学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内容及其形成发展过程有很多重叠和交叉之处,如果把它们汇成两条线,这两条线并不是平行的,而是时有交点甚至紧紧缠绕在一起,是不可分的。简而言 相似文献
6.
陈宝元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陈教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多年,擅治疮疡、肛肠、乳腺、周围血管病等。在学术上倡扶正祛邪法,精于整体辨证,按期分治。内治倡肿疡期消之,脓疡期托之,溃疡期调和气血兼清余邪。外治法则主肿疡期箍围灭之,脓疡期给邪出路,溃疡期初以祛腐为主,后以生肌为主等学术观点。除此之外在诊治全过程中还十分重视患者的脾胃状况。现就陈教授重脾胃学说治疗疡科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9.
叶天士是著名的温病学大师,学术上承《内经》、《难经》、《伤寒论》及历代各家学说,凡与其研究有关者,无不继承并加以创新。临证每遇疑难重病,均能洞悉原委,辄起沉疴,医名盛极于一时,被后世奉为宗师。 相似文献
11.
12.
李杲的脾胃学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襄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14-115
李杲(1180年至1251年),字明之,世居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的东垣地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后人习称李东垣。师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张元素,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密藏》、论 相似文献
13.
将蔡淦教授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认识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即阐阴火元气,崇《脾胃论》首方;重气机升降,治法有机揉合;论制方用药,总以胃气为本;脾胃居于中,治脾胃安五脏。 相似文献
14.
运用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原理,指导分析针灸临床的某些疑难杂病,并从脾胃入手、选用补益脾胃、补气升清、补气摄血、补气举陷、益元降火等法施以针灸治疗,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15.
陈修园对脾胃学说深有研究,颇有独得之道。他把脾肾视做生殖的共同基础;在生理上阐发土能生水,精生于谷之理,并提出:“五脏皆受于脾,脾为五脏之本”之说;在病理上论述了“胃为后天之本,不及固病,太过亦病”的诸多病因病机;调理脾胃,方法众多,独创了温脾燥脾法治消渴,燠土胜水法治腰痛等,给后学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16.
17.
18.
<正> 脾胃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伴随中医学的发展,脾胃学说经历了四次突破性发展,即脾胃学说的奠基、充实、完善和深入,现略述如下。一、秦汉时代脾胃学说的奠基秦汉时代成书的《内经》、《难经》和《伤寒论》中关于脾胃学说的论述,初步奠定了脾胃学说的基础。主要体现于以下三方面。(一)脾胃的解剖形态胃的解剖形态在 相似文献
19.
20.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在其著作中有专论论内外障的治疗,对后世眼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庄曾渊老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学习、研究和运用脾胃学说,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挥,本文总结了庄老师运用脾胃学说治疗眼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和验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