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比较排粪造影、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限度,为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88-03/2004-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普通外科经诊断证实且均进行了排粪造影、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的6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分别测量出肛直角及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深度和厚度并与56例健康自愿者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中49例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压迹,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3.52±0.65)cm,深度(1.68±0.49)cm,另外13例静息、力排时肛直角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较正常人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论:排粪造影能显示耻骨直肠肌功能性异常,是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较可靠的方法。CT,MRI能直接清楚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位置、形态大小、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各部分的发育情况等,并更进一步了解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的解剖结构改变、邻近结构异常及盆底其他功能性疾病。故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有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症状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检查。磁共振排粪造影序列包括静态高分辨肛管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2WI序列及动态单层正中矢状位重复采集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分别采集静息、提肛和力排时相图像。X线排粪造影包括前后位静息,侧位静息、提肛、初排和力排时相图像,加摄正中前后位力排相和黏膜相。以耻尾线(PCL)作为参考线,分别在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图像上测量肛管长、肛直角、肛上距以及可能存在的直肠前突、黏膜脱垂等病变及其程度,以及在磁共振排粪造影图像上测量膀胱颈、子宫颈到耻尾线的距离和可能存在的盆底异常。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图像显示出口梗阻型便秘及其并发症的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在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痉挛、小肠疝及乙状结肠疝的诊断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示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内套叠和会阴下降方面磁共振排粪造影不及X线排粪造影(P<0.05);而在显示膀胱脱垂、子宫脱垂及其他盆底、盆壁病变方面磁共振排粪造影具有明显优势。结论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诊断方面各有优势,磁共振排粪造影能够提供盆腔脏器及盆底、盆壁形态结构和功能信息,对出口梗阻性便秘同时伴发盆腔多间室病变的全面诊断和整体评估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CT排粪造影诊断便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排粪造影检查便秘的价值。方法对67例有便秘症状的患者进行CT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脾曲综合症、横结肠冗长、乙状结肠冗长、骶直分离、直肠黏膜内套叠和黏膜脱垂等方面未见显著差别(P〉0.05);但X线排粪造影对直肠前壁突出较CT排粪造影检出率高,而CT排粪造影对盆底痉挛综合症、耻骨直肠肌肥厚、会阴下降和盆底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排粪造影。结论CT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特别对出口梗阻所致顽固性便秘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且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排粪造影的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及其排便困难者进行造影分析.以期提高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排便困难者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i00例排粪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并使用卢氏标准进行测量。结果:子宫直肠窝结节状压迹:34例、会阴下降:73例、直肠前突:64例、直肠内套叠:60例、盆底痉挛综合症:16例、内脏下垂:9例、力排时耻骨直肠肌反常收缩:7例、直肠前壁粘膜脱垂:7例、肠疝:3例、直肠阴道膈压迹:1例。结论:排粪造影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可靠有效的提示性检查方法,而且可根据其影像学表现来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术式,同时又是对排便困难者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盆底超声技术对女性排便协同失调(dyssynergic defecation,D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收治的女性排便协同失调患者40例,设为DD组;另选取同期无症状人群35名为无症状组。采用经会阴和经肛门三维超声分别测量两组的肛直角、耻骨直肠肌角。结果:无症状人群Valsalva动作时的肛直角和耻骨直肠肌角均显著大于静息状态(P<0.05);排便协同失调患者Valsalva动作时肛直角和耻骨直肠肌角均显著小于静息状态(P<0.01)。Valsalva动作时两组肛直角变化、耻骨直肠肌角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肛直角和耻骨直肠肌角分别可以作为经会阴和经肛门三维超声诊断排便协同失调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从 1990 - 0 8至今 ,我们对经临床和直肠排粪造影确诊为单纯直肠粘膜脱垂的 72例患者采用直肠粘膜点状套扎的方法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7例 ,女 4 5例 ,年龄 2 9~ 86岁。病史6个月~ 39a。 5 8例排粪造影未发现合并疾病 ;14例合并有直肠前突或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但已通过手术进行了纠正。大多数患者有腰骶部或肛门下坠、排便梗阻感、便不尽感、排便不畅、便条变细如挤牙膏状的症状。肛诊时有直肠腔内异物壅塞感 ,肛门镜检查时可看到直肠腔被脱垂的粘膜堵塞 ,嘱患者做用力排便动作时更为明…  相似文献   

7.
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的诊断价值:方法透视下摄取静坐、提肛、强忍和力排时的直肠侧位片及黏膜相片,分别测量肛直角、耻尾线肛上距及前突的深度、长度,计算出前突的面积。结果1078例中,单纯直肠前突189例,直肠前突合并其它直肠疾病889例.该病是经产妇的常见病。结论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的诊断是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对便秘患者诊断的价值,寻找便秘的原因。方法 91例排粪造影,其中11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由于肛管直肠形态功能异常所致的排粪功能障碍者83例,其中女性病例占80.22%。而女性异常病例中又以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和耻骨直肠肌痉挛多见。排粪造影及结肠传输试验均异常者7例。外科单纯手术纠正者2例,术后随访造影表现正常。结论排粪造影对于便秘患者病因分析及诊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观察经阴道分娩后女性耻骨直肠肌形态结构和收缩力度改变,判断耻骨直肠肌有无损伤,并与MRI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在观察耻骨直肠肌损伤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经阴道分娩后女性2 271例,分析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获取双侧耻骨直肠肌图像,观察耻骨直肠肌在静息和缩肛动作下的形态及收缩力度改变,诊断耻骨直肠肌损伤,总结出耻骨直肠肌完全性损伤后二维超声声像图改变,并与MRI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不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可以显示正常耻骨直肠肌形态及走行。2 271例经阴道分娩后女性中,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显示32例耻骨直肠肌完全性损伤:静息状态下,32例患者显示一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形态异常;缩肛动作下,31例患者显示一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形态及收缩力度异常,1例患者无法行有效缩肛动作。均经MRI证实。耻骨直肠肌部分性损伤:二维腔内超声诊断9例,MRI诊断14例。不同观察者在静息和缩肛动作下分析耻骨直肠肌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1。结论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能观察耻骨直肠肌形态结构和收缩力度改变,判断耻骨直肠肌有无损伤,方法简便,重复性好,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直肠肛管的轴位CT测量方法。材料与方法:84例标记肛门的盆腔增强CT检查,其中15例同时行结肠气钡双对比检查。测量并计算直肠壶腹距肛门的实际长度与其层面距离的比值,同时在CT及气钡双对比造影图像上测量肛门距坐骨结节下缘平面的垂直距离、肛管长度及肛直角。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横轴位CT图像上,肛管由环行变为开口向后的U形时,即为肛门所在位置。CT与钡灌肠两种方法测量肛门距坐骨结节下缘平面距离、肛管长度及肛直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CT测量的直肠壶腹距肛门的实际长度与相应层面距离的比值均值为1.3。结论:CT图像可以清楚显示肛门及肛管,下段直肠距肛门的CT层面距离与实际长度间存在差异,通过本研究提出的比值法可以较准确的在轴位CT上测量下段直肠距肛门长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A注射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MS)的疗效。方法 60例PM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A注射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治疗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两组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肛直角角度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静息相、力排相均明显变大(P0.05和P0.01),对照组力排相有变大(P0.05),静息相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变大更明显(P0.05)。治疗组显效率50.00%(15/30)、总有效率83.33%(25/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5/30)、43.33%(13/3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A注射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PMS,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肛直角异常情况,疗效显著,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肠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6例便秘患者行结肠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检查。结果:直肠前突者41例,直肠粘膜脱垂及直肠内套叠18例,乙状结肠疝6例,会阴下降到19例,盆底痉挛综合征5例,骶直分离症2例,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其他(包括器质性病变)5例。结论:结肠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对便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二维高频超声观察正常未育女性耻骨直肠肌的形态、结构、功能,为女性耻骨直肠肌的形态学观察提供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探测方法.方法 选用二维浅表高频探头对50例正常未育女性耻骨直肠肌在会阴部进行探测,分别观察静息期、缩肛期耻骨直肠肌的声像图特点并测量厚度.结果 所有受检者均能清晰显示耻骨直肠肌,其长轴切面表现为呈两侧对称的带状中等偏高回声,内部回声连续,短轴切面表现为类椭圆形偏高回声.缩肛期耻骨直肠肌较静息期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会阴二维高频超声是观察女性耻骨直肠肌的一种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将有助于耻骨直肠肌损伤的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排粪造影对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6年在我院行排粪造影检查的全部324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24例患者中33例基本正常,291例发现异常且常多种同时存在,其中盆底痉挛综合征72例,直肠前突186例,直肠黏膜套叠122例,会阴下降155例,内脏下垂35例,肠疝16例,骶直分离59例.结论 排粪造影能对直肠和肛管部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变化进行直观的了解,并可摄片记录,对直肠肛门部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正常成人肛周肌群的显示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腹部体外相控阵线圈对38例正常成人[16例男性,22例女性,平均年龄为(56.3±19.7)岁]行肛周MRI。观察耻骨直肠肌与肛提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的关系、肛门外括约肌的分部及联合纵肌的构成。测量肛管、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厚度,并比较不同性别组之间的差异。结果:38例正常志愿者肛周MRI对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及肛门内外括约肌均能清晰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与其上方的肛提肌及下方的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之间有脂肪间隙分隔,属于独立的结构。肛门外括约肌分为深部、浅部及皮下部3部分。肛门内外括约肌间的括约肌间隙内可见两层纵行的纤维。男性的外括约肌厚度为(4.1±0.7)mm,较女性的(3.4±0.6)mm厚(P=0.003)。男性与女性之间肛管、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内外括约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MRI可清晰地显示肛周肌群及其周围间隙,为肛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压力性尿失禁(SI)绝经女性耻骨直肠肌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57例SI绝经女性(SI组)和30名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的绝经女性(对照组),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测量其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LH)参数(面积、前后径、左右径),以高频超声及SWE测量其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厚度及杨氏模量平均值(E_(mean)),比较组间各参数差异。结果静息状态下,SI组与对照组LH面积、前后径及左右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缩肛状态下,SI组LH面积、前后径及左右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SI组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及E_(mean)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最大缩肛状态下,SI组与对照组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及E_(mean)均大于静息状态(P均<0.05)。静息状态下,SI组LH面积与双侧耻骨直肠肌E_(mean)均无明显相关(左侧r=-0.182,P=0.108;右侧r=-0.274,P=0.053),最大缩肛状态下,SI组LH面积与双侧耻骨直肠肌E_(mean)均呈低度负相关(左侧r=-0.349,P=0.002;右侧r=-0.329,P=0.003)。结论三维超声联合SWE可通过观察LH形态和耻骨直肠肌厚度及E_(mean)评估绝经女性耻骨直肠肌功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SI。  相似文献   

17.
背景:MRI 因其具有无放射性、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及多层面多轴向扫描成像等特点,可对盆底的整体结构进行精确的评估。目的:利用 MRI 观察无症状女性静息状态及最大盆腔用力时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建立正常标准。方法:对 23 例无盆底功能障碍及其他盆腔疾患的女性行动态、静态盆腔 MRI 检查,常规观察盆腔器官及盆底结构,在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不同状态下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与耻尾线的距离及 HMO分度系统中分别测量肛直肠连接到耻尾线的距离(M 线)、肛直肠连接与耻骨联合下缘连线(H 线);经肛管中部的冠状位上测量肛提肌板的角度的变化,在经耻骨联合下缘的横断位图像上测量盆隔裂孔的面积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盆腔用力时膀胱颈、子宫颈及肛直肠连接较静息状态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轻度增大;盆腔用力时 H 线及 M 线均有轻度的增大;与静息状态比较,动态时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的下降、肛提肌板角度的增大及盆膈裂孔面积的增大、H 线及 M 线的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无症状女性静息时及盆腔用力时盆腔器官的位置会有所改变,在耻尾线系统测量和 HMO 系统上测量,盆腔器官的下降程度均未超过正常范围。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均可见轻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评估初产妇肛提肌裂孔面积(LHA)变化及耻骨直肠肌的弹性,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经阴道分娩产后6~8周行盆底超声检查的初产妇50例(产后组)及同期健康未育女性41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测量两组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LH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SWE分别在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测量耻骨直肠肌前部的杨氏模量值,比较两组耻骨直肠肌弹性及收缩功能的差异。结果产后组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LHA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组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弹性参数均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SWE评估初产妇耻骨直肠肌功能具有一定可行性,可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临床思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常女性静息及最大用力下盆底结构改变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MRI 因其具有无放射性、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及多层面多轴向扫描成像等特点,可对盆底的整体结构进行精确的评估。目的:利用 MRI 观察无症状女性静息状态及最大盆腔用力时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建立正常标准。方法:对 23 例无盆底功能障碍及其他盆腔疾患的女性行动态、静态盆腔 MRI 检查,常规观察盆腔器官及盆底结构,在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不同状态下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与耻尾线的距离及 HMO分度系统中分别测量肛直肠连接到耻尾线的距离(M 线)、肛直肠连接与耻骨联合下缘连线(H 线);经肛管中部的冠状位上测量肛提肌板的角度的变化,在经耻骨联合下缘的横断位图像上测量盆隔裂孔的面积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盆腔用力时膀胱颈、子宫颈及肛直肠连接较静息状态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轻度增大;盆腔用力时 H 线及 M 线均有轻度的增大;与静息状态比较,动态时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的下降、肛提肌板角度的增大及盆膈裂孔面积的增大、H 线及 M 线的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无症状女性静息时及盆腔用力时盆腔器官的位置会有所改变,在耻尾线系统测量和 HMO 系统上测量,盆腔器官的下降程度均未超过正常范围。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均可见轻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20.
钡灌肠与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的X线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钡剂灌肠与排粪造影在功能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60例临床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采用钡剂灌肠与排粪造影同时检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对比。结果260例便秘患者中,钡剂灌肠有异常179例,其中乙状结肠延长、迂曲119例;横结肠下垂69例。排粪造影有异常217例,其中直肠前突174例;直肠黏膜脱垂73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87例,盆底肌痉挛综合症73例;较多患者两者检查均有异常。结论对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应用钡剂灌肠与排粪造影同时检查,能更好了解结肠全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