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男,54岁,农民。1986年8月20月诊。胃痛反复发作十余年。三天前在田间劳动,因口渴而饮冷水数杯,继之腹痛如绞,时作时止,经当地卫生院治疗后,便血一次,色如柏油,腹痛缓解。近两天大便不解,腹痛又作。刻诊: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头汗如豆,腹痛不能直腰,按之痛剧、胀满、灼热。舌淡苔白厚,脉沉弦。显丽易见,此为气虚血脱,寒实内结之证。根据标本缓急原则,虽有出血然较寒积之腹痛为缓,当务之急,在于攻下寒  相似文献   

2.
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大黄、附予、细辛三味组成。具有温经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本方配伍严谨,药简效宏。笔者临床用于治疗由阴寒内结引起胃柿石症,坐骨神经痛、肠梗阻等均获效验,现简述于下,供同道参考。一、胃柿石症李某某,男,15岁。1983年10月20日诊。因胃脘剧烈疼痛,恶心欲呕而邀余诊治。其父代述:日前连续吃了十余个软柿子,中午又吃了两碗软米饭后出现胃脘疼痛,且逐渐加剧。诊见其呈急性病容,胃脘疼痛拒按,捧腹哭叫,额头冷汗淋漓,恶心欲吐,吐之不出,欲便,便之不下,烦闷异常,舌质淡,苔白厚,脉弦紧有力。腹诊:胃脘部有一硬块,约有茶碗大,稍触之即大叫不止。据上脉症,诊为胃柿石症。法当温下,急疏大黄附子汤加  相似文献   

3.
例一:吴××,男,46岁。1978年3月6日初诊。二年前曾作十二指肠溃疡切除术,嗣后常感腹部不适,胀痛。二天前,腹部疼痛大作,伴汗出呕吐,四肢厥冷。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经西医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延中医诊治。诊见:腹胀如鼓,口干,大便三日未行,  相似文献   

4.
泄泻一症,在儿科疾病中屡见不鲜。其证治手段一般以健脾利水,解表和胃,消积导滞,补中益气等法而收康复止泻之功。然则,小儿泄泻之症,常因初治失时,或误投汤药,极易酿成水泻无度,轻则日泻十余次,重则日泻数十行,甚则完谷不化而为洞泄之证。此时若救治失策,常严重危及患儿性命。笔者在临证实践中,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及洞泄的病理变化情况,选用《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以大剂量附子与少量大黄炭相伍为主,再根据临时症情的变化特征,或配以北沙参、茯苓、白术、甘草,或伍以干姜、莲子等类药物,用治小儿洞泄重症,每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兹举一例,以资佐证。何××,女,2岁7月。患儿平素脾胃脆弱,食欲不佳,常因触冒外邪或饮食调摄失慎,症见腹胀痛不安,大便泄泻。屡经治疗,反复不愈。  相似文献   

5.
大黄附子汤为仲景所创温下之典剂。原方主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笔者临床用之光大其义,治疗内伤疑难杂症,疗效颇佳。兹采3例如下:例1.赵×,男,52岁。1987年4月5日诊。排尿余沥不尽,尿有中断,急迫不出。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如鸡卵。B 超:前列腺左右径4.15cm,前后径3.78cm。舌淡苔白,脉沉  相似文献   

6.
附子汤为《伤寒论》名方 ,主治少阴寒化证之阳虚寒湿身痛证。笔者用附子汤加减 ,临证每获奇效 ,现选择四例典型病例报导如下。1 .阳虚嗜睡患者 ,某男 ,40岁。平素易患感冒 ,畏寒怯冷。因受凉后出现困倦 ,嗜睡、神疲乏力 ,持续一月余 ,各项化验及检查均正常 ,西医诊治无效 ,随来我院就诊。刻诊 :舌质淡红 ,舌苔厚腻而黑 ,脉沉细弱。辨证为阳虚寒湿内盛。患者素体阳虚卫阳不固 ,外邪易侵 ,故易患感冒 ;阳虚不能温煦肌表四肢 ,故尔畏寒怯冷 ;阳主动 ,阳虚则气化不力故而感困倦乏力 ;心神为阴寒所困 ,故嗜睡、神疲 ;而舌淡红苔腻厚而黑 ,脉沉细…  相似文献   

7.
王××,女,45岁。1981年10月27日诊。两天前凌晨五时,突然脐腹鸣响疼痛,痛势剧烈,全身畏寒特甚,须紧束其裤带,加以重被,疼痛畏寒稍减,持续一小时许,天明则疼痛畏寒全无,白天一如常人。病者初不介意,但于翌日凌晨五时疼痛又作,症状和疼痛时间同前,白天亦无不适。诊其脉沉细无力,视其舌苔,舌质淡,苔薄白,饮食二便正常,据此脉证诊断为《金匮要略》之“寒疝”腹  相似文献   

8.
张××,女,36岁。1987年3月19日诊。患者四月前第2次流产,流产后尿频数且余沥不尽,后发展成每晚寐中遗尿,少则一次,多则3次,经数医用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桑螵蛸散等加减治疗无效。诊时除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9.
仲景附子汤由炮附子,茯苓、白术、芍药、人参组成,系治少阴虚寒也剂。临床运用本方加减治疗某些虚寒疾病,疗效较满意。现择二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男,37岁。1991年5月10日诊。患者一月前感冒发烧,自服APC感冒愈,但增食谷即呕,消瘦,神差,腹大如鼓、大便数日不行、声音  相似文献   

11.
朱某,男,52岁,1988年10月9日初诊。患者于9月底,在水中劳作2个多小时,第2天即出现畏寒身痛,四肢关节酸痛,手足厥冷。遂到本村卫生室治疗,给去痛片口服及伤湿止痛膏外贴效果不佳。刻诊:患者极度怕冷,戴帽穿厚衣,精神萎靡,全身疼痛,四肢骨节酸痛尤甚。腰冷如冰,触摸手足冰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厚腻,脉沉细。证……  相似文献   

12.
大黄附子汤     
正《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曰:"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由大黄、附子、细辛三味成方。传统认为本方是温下剂,因为张仲景原文就是"此寒也,以温药下之"。但如果是寒积,直接用巴豆温下可也,何必三味同用,寒热相制。对张仲景的原文往往要"从无字处着眼",温经汤、黄土汤等传统的温药方剂,实际上是寒热并用的,实质是这些方剂基本都是针对肿瘤寒热胶结的病机,很少纯寒纯热形成肿瘤者,纯寒纯热要  相似文献   

13.
大黄肉桂汤(自拟方)由大黄5克、肉桂3克、滇七3克、仙鹤草30克组成。药物份量可随证稍作增减,用治鼻衄、咳血,效果明显。今介绍如下: (一) 重症鼻衄范某某,女,农民。住院号:3155号。1981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的效果分析,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治疗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结果:在不同的临床表象下,麻黄附子细辛汤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为太少两感或内伤肾阳不足。  相似文献   

15.
<正> 于某,女,48岁,1992年1月19日诊。患者头痛头晕、颜面虚浮时急时缓已13年之久,1979年秋突然晕倒,在青州某医院诊为高血压,住院治疗1周症状消失而出院。此后每因过度劳累及冬季天冷则头痛头晕、颜面虚浮加剧,伴神倦欲寐,浅寐多梦,头脑木胀。曾在潍坊某医院作肾图、尿化验等多项检查,未见异常。数年来服优降宁、复方降压片等,久服乏效,改服巯甲丙脯酸,因皮肤瘙痒、起疹,故停药。曾服用平肝熄风、滋水涵木、调补气血、重镇潜纳等方药数10剂,收效不显,延医来诊。  相似文献   

16.
<正> 笔者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感冒、病窦综合征、急性肾炎、慢性气管炎等疾病,收到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于下。感冒李某,男,42岁,农民,1979年12月8日诊。患者三天前感冒,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某医院给犀羚解毒片治疗,病情反而加重。体温38℃,头身痛重,无汗,精神萎  相似文献   

17.
许××,女,32岁。1988年8月3日诊。双侧膝关节及足关节疼痛,行走不便半年余,曾在某医院以风湿病用较大剂量的强地松、炎痛喜康等药治疗,一度好转,但停药不久感寒再发,又用强地松缓解,以至不能停药。刻诊:双膝及足关节冷痛以膝关节为甚,屈伸不利,微恶风寒,局部皮色正常,类风湿因子阳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212003)吴自力关键词皮肤瘙痒症,麻黄附子细辛汤患者陈某,女,60岁,教师。1992年12月10日求诊。主诉苦于皮肤瘙痒五年余,每年冬季发作,缠绵难愈,虽多方治疗,均诊为“老年皮肤瘙痒症”。无良药可治,本次发...  相似文献   

19.
一、谢××,男,14岁。1984年5月17日诊。患者近半年来,每夜必遗尿。曾服升提、收涩等药方均无效。刻诊:面色淡黄微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缓。证属脾肾虚寒,气化失司。拟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12克,附子12克,甘草6克。2剂后,4夜未尿床。继服5剂后,未再发生遗尿。随访至今一年余未见复发。二、李××,男,11岁。1985年2月13日诊。患遗尿证多年,服多种药物不效。刻诊:面色苍白,懒言纳差,舌苔薄腻,脉缓。辨证为肾阳虚寒、脾肺气虚。治以温肾阳,补脾气。处方:麻黄7克,附子7克,甘草5克。服2剂后一周内未见遗尿。后连服3剂即痊愈,至今一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0.
附子汤出《伤寒论》,由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组成。原方旨在温经散寒,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余试用治小儿阴痫,亦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林××,男,3岁,家住本区丹龙乡。1980年7月16日就诊。其父代诉:病孩于五十天前一晚上因调皮不肯洗澡,其祖母用语言恐吓,至该晚突发两目上视,手足抽掣,面青身冷,口吐白沫,经艾灸移时复苏,自此频频发作,尤以入夜为甚,发时伴有惊叫,醒后如常儿,唯情志呆钝,疲乏无力,走路常常不拌自跌。遍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