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8年01月~2019年12月接受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患者中选取出100例,按照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每组各50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的缓解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4.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缓解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有效缓解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鼻腔黏膜水肿消退、色泽恢复快,疗效显著,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和氯雷他定治疗对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自身前后及健康组对照的方法,应用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RQLQ评估。入选门诊77名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丙酸氟替卡松水溶性鼻喷雾剂和氯雷他定颗粒治疗,并随访2次共4周,应用计分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采用RQLQ生活质量问卷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7大项、26个项目。结果 77名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均有改善;治疗2周和4周后的症状和体征计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同时治疗4周后的症状体征计分显著低于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接近或达到健康人水平。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和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可靠,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氟替卡松鼻喷剂加口服玉屏风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83例)应用氟替卡松鼻喷剂及玉屏风胶囊治疗。B组(67例)单纯用氟替卡松鼻喷剂;随访1年。观察其症状、体征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治疗结束1月及1年A组显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氟替卡松鼻喷剂结合口服玉屏风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更好、更快速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辛芩颗粒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门诊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辛芩颗粒口服以及丙酸氟替卡松喷鼻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单独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治疗,疗程均为一个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一个月结束时,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70.0% (P<0.05);治疗结束一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53.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而且停药后可使疗效得以巩固,延缓症状复发,是较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鼻用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选择109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5~76岁,平均35.6岁),按照2004年兰州标准分为轻度和中、重度。轻度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均为每鼻孔1掀,2次/d,疗程30?d。中、重度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盐酸氮卓斯汀、丙酸氟替卡松(用法同上)和两药并用(两药间隔时间30?min)。结果:轻度组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有效率分别为86.36%和92.00%,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单用盐酸氮卓斯汀(1组)、丙酸氟替卡松(2组)和两药并用(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67%、73.33% 和96.88%,1、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组和2、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氮卓斯汀组和丙酸氟替卡松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78%和9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可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用药,二者联合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尘螨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药物组和药物治疗组.SLIT+药物组以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辅以对症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以氯雷他定片及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IL-4/STAT-6在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的表达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对其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方法:45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变应性鼻炎无干预组(AR组)和变应性鼻炎糖皮质激素干预组(Glu组),每组15只。其中AR、Glu组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法制备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NC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卵清白蛋白进行同步处理。动物建模后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每次50μl/侧)治疗,每天2次,连续5d。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及鼻黏膜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豚鼠鼻黏膜中IL-4、STAT6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其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与NC组比较,AR组豚鼠喷嚏及搔鼻次数明显增加,IL-4、STAT6表达增强;与AR组比较,Glu组激素干预后豚鼠喷嚏及搔鼻次数明显减少,IL-4、STAT6表达减弱,NC组与Glu组相比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IL-4/STAT6在Th2分化中起关键作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干预后可以通过影响IL-4/STAT6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鼻敏煎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reg/Th17转录因子、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的15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治疗组予以鼻敏煎治疗,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和氯雷他定片口服,两组均治疗30天。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检测治疗前后Foxp3、RORC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外周血TGF-β和IL-17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5%,对照组为92.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94);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07);治疗后两组RQLQ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RORC mRNA相对表达量及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外周血TGF-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外周血IL-17水平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鼻敏煎治疗肺气虚寒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很好的改善鼻部和全身症状的作用,调节Treg/Th17细胞失衡,改善体内免疫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联合应用包括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盐酸西替利嗪、鼻内镜下鼻腔黏膜神经高频电灼术和鼻内解剖结构正常化手术在内的综合疗法治疗13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疗后随访1年,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结果表明,本组患者显效110例(80.88%),有效24例(17.65%),无效2例(1.47%),总有效率98.53%。复发患者49例(36.02%),其0796%的病例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程短而且疗效显著,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支气管哮喘总有效率为90%,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总有效率为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问卷(RQLQ)评分、视觉模拟量(VAS)评分以及成人哮喘生存质量问卷(AQLQ)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计算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并分析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问卷调查南京地区1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详细了解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建立相应的个人数据库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82例(61.2%)并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年龄及病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2例患者中,哮喘严重程度一级(轻度间歇)56例,二级(轻度持续)21例,三级(中度持续)4例,四级 (重度持续)1例。过敏性鼻炎分型:间歇性65例,持续性17例;按严重程度分级:轻度63例,中-重度19例。所有患者中,42例(31.3%)直系三代内有气道炎症相关性疾病家族史。结论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较高,两者临床表现相关,分型、分级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VCAM-1表达在上下呼吸道一致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在呼吸道变应性炎症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将39名患有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的患者和21例仅患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分成两组,取鼻腔黏膜和支气管黏膜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VCAM-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组支气管黏膜中嗜酸粒细胞数显著高于变应性鼻炎组(t=12.81,P〈0.01),变应性鼻炎组鼻腔黏膜中VCAM-1阳性细胞比例与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组支气管黏膜中VCAM-1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变应性鼻炎组(t=9.43,P〈0.01),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组支气管黏膜中VCAM-1阳性细胞比例和支气管黏膜嗜酸粒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788,P〈0.01)。结论:VCAM-1表达的上调,导致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经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RQLQ)、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成人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通过对16例病例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经统计学分析,术前RQLQ的平均得分为2.23±0.48,VAS的平均得分7.33±1.15;术后6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0.79±0.43,VAS的平均得分为2.51±1.60;术后12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0.95±0.47),VAS的平均得分为2.62±1.72;术后24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1.35±0.50,VAS的平均得分为2.79±1.73,均低于术前平均得分。AQLQ平均得分术后6个月(4.01±0.60)、12个月(3.85±0.68)及24个月(3.66±0.75)均高于术前(2.91±0.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QLQ、VAS及AQLQ的P值均〈0.01)。结论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能有效提高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变席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下鼻甲黏膜切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常年变应性鼻炎及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行下鼻甲黏膜切开术的疗效。方法 对72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施行下鼻甲黏膜切开术,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术后3个月及1年的疗效,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1年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时间。结果 随访3个月显效66例,有效5例,无效1例;随访1年显效28例,有效35例,无效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1219, P<0.01)。12例合并有支气管哮喘者1年发作哮喘的总时间术后为(71.66±63.26)h,术前为(89.25±75.6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 =0.01)。结论 下鼻甲黏膜切开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在短期内有一定疗效,随时间延长效果减弱, 对合并支气管哮喘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52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during March 1993-January 1995. This was to analyse the occurrence of bronchial asthma among them and to correlate the symptoms, signs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allergic rhinitis with that of bronchial asthma in those patients with both the disorders. The therapeutic benefits with regard to the symptoms of bronchial asthma in thes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fter treatment of their nasal allergy for a period of at least four months. A definite aetio-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could be established between allergic rhinitis and bronchial asthma and it could be concluded from the study that prompt attention to nasal symptoms in cases with co-existent bronchial asthma helps to a large extent in curbing the symptoms of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常规方法症状控制不满意的难治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螨过敏的常年性AR患者47例,经过常规避开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进行变应原SIT,使用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s 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