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彬 《青春期健康》2023,(23):80-81
<正>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生活状态,也与他们的学习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中,许多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价值观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学校和家庭共同组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家校协力,可以更好地守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影响学生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应该与学校进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目前网络时代下家校合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1)家长的教育观念、认识不足;(2)学校对自身的角色缺乏清晰的定位;(3)合作内容受限;(4)参与主体的不平衡性.针对...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特有群体,他们长时间的与父母分离,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偏差。为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以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了解新疆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现状,为开展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12月对新疆地区12所特殊教育学校22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方面,15.7%的特殊教育学校未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60.7%的特殊教育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材,79.3%的教师对学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学习和培训不确定;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方面,95%以上的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持积极态度,仅24.7%的教师经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以人际关系和情感教育为主,分别占83.9%和77.1%;形式以班会课和心理教育讲座为主,分别占96.0%和64.6%;38.6%的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结论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待提高.学校应注重师资培训,开发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相关资源,根据不同障碍类型儿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还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5,(7):149-151
目的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分析。方法运用心理测量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山西省长治市5所学校207名留守学生和210名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不及非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年龄差异。结论心理测量技术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从家庭、学校、自身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滨江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扩大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影响力和推广关爱留守儿童措施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对衡阳县滨江学校9~14岁的446名中小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情绪稳定性、环境安全感等11个方面的心理状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当地留守儿童学生的比例(72.65%)高于非留守儿童(27.35%),留守儿童在学习适应性、环境安全感、情绪稳定性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男性较女性在情绪稳定性、人际交往意识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普遍.结论 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2个县4所乡镇中学1 3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留守儿童713名,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结果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的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心理弹性总分上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孤独感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各因子与孤独感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维度是留守儿童孤独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卢芸  余应筠  朱焱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413-1415
2011年《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9.57%,明显高于全国的20.84%,留守儿童数量位列全国前十[1].留守初中生不仅面临与父母聚少离多、缺乏沟通的问题,而且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可能存在逆反、情感冲动等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笔者于2012年10月对贵州省某县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旨在了解当地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家庭影响因素,为留守初中生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玉霞  李光霞  章涵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85-1887
根据2009年3月10日大河网公布的数据,2009年河南省外出务工农民达2 000万人,全省有390万名左右留守儿童,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5%[1].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但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更多问题[2].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为12~16岁,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省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本研究于2014年5--6月对河南省周口市某乡初中生进行了调查,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期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娇娥 《家庭育儿》2020,(1):0024-0024
随着我国全面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所谓的“空心化”趋势不断强化,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成了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受到普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独特性,直接导致这一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层面上的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作者紧密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主题,结合当下的具体实践,重点阐述和探讨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教育中,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及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会影响到孩子,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从目前的学校教育来看,80%的问题学生来自特殊家庭.因此,做好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同时也关乎着学校、社会教育的发展.本文从家庭教育中爱如何施予、和谐家庭营造、尊重孩子、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某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乔良  陈希宁  袁萍  苏维  曾谨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108-3111
[目的]了解南充、眉山两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南充和眉山两个镇中心小学3~5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留守儿童填写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 [结果]留守儿童中,总焦虑倾向检出率为6.21%.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焦虑倾向上的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女生在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总焦虑倾向上的检出率高于留守男生.高学年留守儿童的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焦虑倾向的检出率高于低学年儿童.与父母保持联系的留守儿童的孤独倾向和身体症状的检出率高于不与父母联系的留守儿童. [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孤独是一种消极的、弥散性的心理状态,青少年长期处于孤独状态会导致适应不良[1].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青少年都无法逃避"孤独"这种痛苦的人生体验.在我国开展留守中学生孤独感的研究,有助于探明留守中学生的孤独感现状,不但能为家庭、学校、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了大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初中留守学生在缺少父母照顾和关怀下,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对此,班主任必须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教育,让他们能够获得心理的健康发展,获得有益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淮北市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敏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2-13,16
目的了解淮北市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现状,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提供相关依据。方法运用“学校生活满意度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淮北市82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和196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校满意度的同伴、教师和学业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9,3.02,2.97,P值均〈0.01)。在学校环境因子、家庭亲密度因子、家庭适应性因子、人际关系和健康适应因子等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各因子上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学校环境因子、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因子上的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家庭背景的留守儿童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的女生、初二年级学生及城镇家庭学生的生活质量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自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长丰县农村地区2 917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编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相关生活经历调查问卷(包括儿童自尊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等)进行调查。结果在2 917名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1 694名,占58.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仅在同时校正消极应对方式、家庭功能和社交焦虑3个变量时,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协=3.94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身高、学习成绩好、同伴关系亲密、多参加课外活动、父亲文化程度高、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和处于留守状况下的儿童自尊水平较高,而处于社交焦虑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儿童自尊水平较低。结论儿童自尊水平是多个生态子系统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有利于提高儿童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在基线调查基础上,采用政策改革、社区动员、建立"家校"支持网络、人力资源培养、建设健康学校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等方式,对在校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促进。结果干预后,学生心理健康的认知率从干预前的64.19%提高到72.54%(χ~2=7.513,P0.01),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的认知率从干预前的66.84%提高到77.40%(χ~2=11.592,P0.01),学生社会支持水平从干预前的(36.922±3.612)提高到(41.750±3.803,t=19.181,P0.01)。结论通过心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建立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支持网络,有利于提高学生与家长的心理健康认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丽水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丽水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丽水市劳务输出最多的12所学校学生研究对象,调查2 109人,其中留守儿童974人,非留守儿童1 135人,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展开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冲动倾向和总焦虑分方面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在自责倾向方面得分高于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女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总焦虑分方面得分均高于留守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丽水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针对不同留守儿童群体开展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梁平县农村留守初中生人际信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和人际信任方面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选取重庆市梁平县6所中学1 125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人际信任量表)和个别访谈法进行测评,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留守儿童的人际信任度低于非留守儿童,女生的人际信任高于男生;初二学生人际信任度最高,初三居中,初一最低;单亲外出打工的儿童人际信任度高于双亲外出打工的儿童;农村儿童的人际信任度高于城镇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初中留守儿童的人际信任问题值得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并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爱和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忽视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安徽省长丰县以学校为单位整群抽取2917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及相关经历调查问卷对目标人群忽视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调查的2917名学生中留守儿童1694名,占学生总数的58.1%;儿童总忽视率、留守儿童忽视率、非留守儿童忽视率分别为67.4%、70.2%、63.5%.留守儿童忽视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22,P<0.000);留守儿童不同性别、年龄忽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忽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障碍(相对于家庭功能良好,家庭功能中度和重度障碍OR值分别为1.628和2.341)、父母外出打工时与留守儿童联系频率较低(相对于经常联系,有时联系和很少联系OR值分别为1.299和1.844)是其危险因素;留守起始年龄较早(相对于留守时年龄≥11岁,留守时年龄6~10岁和≤5岁OR值分别为0.703和0.630)对于忽视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该地区留守儿童忽视现象普遍存在,其发生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制定预防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儿童自身和家庭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