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对大龄腭裂患者语音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8年8月就诊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大龄腭裂患者37例,20例采用两瓣法关闭裂隙并同期行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17例单纯关闭裂隙。比较手术前后腭咽闭合不全率(RVPI),单元音[i]三个共振峰频率,辅音[ka]、[pa]、[si]、[qi]冲直条和擦音乱纹及语音清晰度变化,并与健康儿童20例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Ⅰ期愈合,两手术组术后RVPI均显著降低,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关闭裂隙同期行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组明显优于单纯关闭裂隙组。结论大龄腭裂患者同期行腭裂修复术和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腭咽闭合功能,可作为大龄腭裂患者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2.
咽后壁瓣术后形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上、下蒂型咽后壁瓣对腭咽闭合功能及患者发音的影响。方法 采用鼻咽纤维镜、头影测量及语音评价的方法 ,对咽后壁瓣的形态、腭咽闭合功能及语音清晰度进行对照定量分析。结果 上蒂型咽后壁瓣腭咽闭合不全率及矢状收缩不全率均小于下蒂型咽后壁瓣 ,两者的语音清晰度无明显区别。结论 上蒂型咽后壁瓣术式优于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式 ,且患者术后均应进行系统的语音评估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通过对41名腭裂咽后壁瓣手术后的患者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及语音清晰度的测定,进行咽后壁辦的形态位置以及施行手术年龄与语音效果的相关性研究。实验结果:(1)施咽后壁瓣手术的15岁以下年龄组术后语音清晰度明显高于15岁以上年龄组。(2)咽后瓣的长短,软腭发音时的动度与术后语音效果无显著性相关关系;而咽后壁瓣在咽后壁上的位置及咽后壁瓣附着在软腭上的位置与术后语音效果有一定的相关倾向,蒂的位置越近第一颈椎水平,瓣附着在软腭的位置越近中下1/3处,语音效果越有好的倾向。(3)术后的语音效果与术前及术后咽侧壁的运动状态可能有密切关系,咽侧壁运动好,语音效果相应较好。  相似文献   

4.
魏奉才  郭占欣 《口腔医学》1990,10(4):185-186
<正> 咽后壁瓣术是目前仍较盛行的腭裂手术方法。自 Schoenborn(1875)提出后,虽经多次改进,但仍有20%或更多的患者不能恢复正常的语音功能。主要原因是对手术成功和失败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了解。本文对33例咽后壁瓣术后的患者进行了语音效果和颅底位 X 线片测量的研究,以观察咽侧壁运动对患者语音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CT对咽后壁瓣术后收缩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腭咽闭合不全 (velopharyngeal insufficency,VPI)的手术治疗方法虽有多种 ,但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且比较有效的还是咽后壁瓣成形术。咽后壁瓣术后由于其收缩会使一部分患者继续存在 VPI[1,2 ]。但对咽后壁瓣术后的收缩率是多少还未见有报道。本文应用 CT对术后咽后壁瓣宽度进行测量 ,并与术中测量的咽后壁瓣宽度进行比较 ,以初步了解咽后壁瓣的收缩率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咽腭咽闭合不全需行咽后壁瓣手术的患者 1 0例 ,男性 5例 ,女性 5例 ,年龄 6~ 2 2岁 ,平均 1 4岁 ,随访时间 1 2个月。1 .2 术前测量术前用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改良咽后壁瓣咽腔成形术治疗腭咽闭合不全的护理经验.方法 术前检测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汉语语音清晰度,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后重点加强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对切口渗血的观察与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减少鼻腔分泌物,保持创口清洁,注意营养支持,加强术前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 78例患者中77例术后恢复良好, 1例因出院后家庭护理不当造成咽后壁瓣脱落.结论 做好改良咽后壁瓣咽腔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减轻其术后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华西改良腭咽肌瓣和Hogan咽后壁瓣2种术式在大龄腭裂患者术后腭咽功能和语音状况的变化,为临床大龄患者最佳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01~2011-01行Hogan咽后壁瓣咽成形术(PF组,32例)和华西改良腭咽肌瓣咽成形术(P+SP组,49例)的患者,对其术后的腭咽闭合状况、共鸣、鼻漏气及辅音正确率、鼻呼吸通畅度进行分析对比统计。结果:PF组术后21例(62.50%)腭咽闭合完全;6例(18.75%)术后语音完全清晰。P+SP组术后VPC 30例(61.22%)腭咽闭合完全;13例(25.63%)语音完全清晰。PF组术后20例(62.5%)出现打鼾现象,P+SP组术后32例(65.31%)患者出现打鼾现象。PF和P+SP术式对术后腭咽闭合完全率、高鼻音、鼻漏气、辅音正确率以及呼吸的改变无差别。结论:2种术式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咽后壁瓣术在先天性腭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咽后壁瓣术,共修补47例先天性腭裂患者,其中单侧完全性腭裂21例,不完全性腭裂26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腭瘘,随诊1~3年,语音清晰度满意。结论 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咽后壁瓣术较好地恢复了腭帆提肌正常的解剖结构和位置,获得了良好的腭咽闭合,并有效地降低了术后腭瘘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咽后壁瓣成形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VPI)及其并发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咽后壁瓣断蒂的作用.方法 1993至2008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唇腭裂治疗中心接受咽后壁瓣断蒂术患者20例(不完全腭裂11例、完全性唇腭裂9例),20例断蒂术前均行鼻咽纤维镜、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检查及语音录音,对有OSAHS主述者行睡眠呼吸监测.全部患者术后48 h后进行语音评价.术中单纯断蒂14例,断蒂后重新改变咽成形术式6例.结果 ①14例成形术后语音改善不明显,仍存在过高鼻音,咽后壁瓣断蒂术后语音改善明显;②3例成形术后虽发音正常但出现呼吸道阻塞症状,断蒂术后呼吸睡眠状况改善,语音仍正常;③3例成形术后发音正常,因正颌手术的麻醉需要断蒂,断蒂后的语音无明显改变.结论 咽后壁瓣成形术后出现OSAHS或仍存在VPI,需手术断蒂或其他类型咽成形术治疗;断蒂的时间应在咽后壁瓣成形术半年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舌癌术后缺损经游离皮瓣同期修复并结合语音训练后的语音功能恢复情况。方法舌癌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54岁,T2期13例,T3期2例。均行舌癌扩大切除及患侧颈淋巴清扫术,根据舌体缺损大小制备游离前臂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完成舌体缺损重建,术后1个月行语音训练,术后6个月后行语音清晰度检查,分析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均获得创口一期愈合。重建后的舌均具有良好的活动度,15例患者的语音清晰度为90%—100%,平均语音清晰度为94.5%。结论游离皮瓣同期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结合术后语音训练,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者的语音功能。  相似文献   

11.
腭裂患者术后腭咽闭合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腭裂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同腭咽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将23名行腭裂修复术的复查患者按语音清晰度差异,分成语音缺陷组(IAr)和语音清晰组(NAr),用鼻咽纤维镜观察并摄录他们的腭咽图像,用腭咽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患者发[a],[i]二个单韵母时的腭咽闭合不全率(RVPI),矢状闭合不全率(RSVPI),冠状闭合不全率(RCVPI),对两组患者以上3个指标进行了对照。结果:发[a]时2组患者RVPI无明显差异。发[i]时有显著性差异;2组发二音时软腭动度均有明显差异;侧壁动度均无差别。结论;术后患者发[i]时的RVPI及软腭动度可以作为评价腭咽功能及语音清晰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上颌骨缺损手术重建与赝复体修复的语音功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上颌骨切除后手术重建和赝复体修复2种方法对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肿瘤行上颌骨切除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上颌骨切除术后修复的方式,分成2组:(1)手术重建组10例,即在手术切除上颌骨同期或二期,运用CAD/CAM个体化钛网支架结合前臂游离皮瓣或串联腓骨瓣行上颌骨缺损重建修复;(2)赝复体修复组10例,上颌骨切除术后未行手术重建,术后配戴修复体。采用主观语音清晰度测试法,评价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采用客观语音频谱分析法,比较2组发4个单元音[a]、[i]、[e]、[u]时第一、第二、第三共振峰频率的平均值和病理性鼻共振峰出现的频数。另选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手术重建组、赝复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语音清晰度平均测定值分别为97.0%、83.8%和99.0%。单因素两两比较显示,赝复组语音清晰度显著低于手术重建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手术重建组和对照组间语音清晰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语音频谱显示,手术重建组和赝复组的元音共振峰频率变化较为相似:即发[a]、[u]时,F2频率升高;发[i]时F2、F3频率下降;手术重建组和赝复组两者间在鼻共振峰出现频数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发[a]、[i]、[e]、[u]时,鼻共振峰在赝复组中出现的频数最高,在对照组中则无1例  相似文献   

13.
舌癌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舌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语音功能,探讨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0月—200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I病区接受手术的舌癌患者27例,所有患者的舌切除范围均在半舌内。根据重建术式分为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16例)、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11例);根据肿瘤大小和分期分为T1组(9例)、T2组(13例)及T3组(5例);根据肿瘤切除后缺损的部位分为舌前部切除组(5例)、舌中部切除组(6例)、舌后部切除组(12例)和半舌切除组(4例);根据术后舌活动度分为I度受限(14例)、Ⅱ度受限(7例)和Ⅲ度受限(6例)。采用100个具有代表性的汉字组成的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作为检测手段,对每例患者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变化情况进行采样,利用SPSS11.5软件包对所获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评价原发灶大小、手术切除部位、修复术式、邻近结构保存以及术后舌活动度等因素对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结果:前臂游离皮瓣组和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间,术后语音清晰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原发灶大小不同的舌癌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比较表明,T1和T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舌前份切除者的语音清晰度显著低于后份切除者(P〈0.05),保存舌尖和口底组术后的语音清晰度明显高于未保存组(P〈0.05),保存舌根组和未保存组间的语音清晰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程度伸舌受限者,术后语音清晰度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半舌范围内行舌切除的舌癌患者,手术切除部位和邻近结构以及舌活动度的保存与否是影响术后语音功能的敏感因素,原发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术后语音清晰度的高低,而选择何种修复手段并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腭裂患者声门爆破音临床特点及其矫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声门爆破音对腭裂术后患者各辅音及语音的影响及其特点,探讨声门爆破音矫治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采用主观判断与语图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2例腭裂术后或二期咽成形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正常并确定有声门爆破音的患者进汉语辅音及音节发音分析,对伴有声门爆破音的辅音归类及统计分析。采用以汉语发音为基础的矫治方法对其中12例患者进行系统性矫治训练,并对训练前后语音及辅音清晰度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声门爆破音在腭裂患者普通话中主要影响不送气性塞音、塞擦音;其次是送气性塞音、塞擦音;然后是擦音,鼻辅音不受 其影响。对12例患者进行系统训练治疗后语音清晰度从训练前的平均32%提高到训练后的85.5%,辅音清晰度从平均41.2%提高到85.1%。语音效果恢复良好。结论:声门爆破音主要影响辅音尤其塞音、塞擦音等的清晰度进而影响语音清晰度。采用本课题设制的以汉语发音为基础的矫治方法可有效矫治声门爆破音习惯,提高语音清晰度。  相似文献   

15.
三种腭裂整复法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腭咽环扎术后的患者进行长期综合性观察,并与咽后壁瓣手术及兰氏手术后的患者的语音效果进行了比较。比较后评价以腭咽环扎术效果最为理想,而兰氏手术因不能使软腭后退及缩小咽腔,效果最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腭咽环扎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评价腭咽环扎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本文对腭咽环扎术后的289例病人进行了信函随访,并对随机抽样复查的20例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语音检查。采用了鼻咽部敷钡剂后,颅底位和咽腔侧位电视透视、拍片以及EYBH—81型腭咽闭合功能检测仪等综合性检查,并以咽后壁瓣手术及兰氏手术后的患者作为对照。据观察腭咽环扎术能使软腭充分延长,鼻咽腔全面缩小,并且软腭和鼻咽腔活动良好,有利于患者语音功能的改善。其语音效果优于兰氏手术。与咽后壁瓣手术相比,其优点是手术安全、并发症少、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7.
频谱分析技术在腭裂语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语音共振峰的原理建立腭裂语音研究的客观方法。方法对正常儿童、腭裂术前儿童、腭裂术后儿童分别进行单元音[a]、[o]、[e]、[ī]、[u]、[ü]的录音及语音频谱分析,计算各组儿童的第一、二、三共振峰数值,对腭裂术后儿童的腭咽闭合不全率及语音清晰度进行测量,并评价其与共振峰的对应关系。结果正常儿童的第一、二、三共振峰数值是比较恒定的,腭裂术前儿童的共振峰数值明显下降,腭裂术后儿童的共振峰数值随腭咽闭合程度和语音清晰度的改善而显著提高。腭咽闭合完全者发[i]时,F3值明显大于腭咽闭合不全者。结论语音共振峰可以客观地反映腭咽闭合状况,单元音[i]可以作为此种检测的标准音素。  相似文献   

18.
大龄腭裂患者治疗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进大龄腭裂患者的治疗模式,提高大龄腭裂患者术后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方法对37例年龄大于6岁(含6岁)的腭裂患者进行同期腭裂与腭咽肌瓣咽成形整复术,并对其术后10~15个月的效果进行了随访和语音评估。结果22例患者术后腭咽闭合完全,15例术后虽仍有腭咽闭合不全,但在鼻咽纤维镜下腭咽闭合度达85%以上;所有患者X线侧位咽腔造影显示软腭与咽后壁贴合;语音检测显示,高鼻音和鼻漏气程度显著下降,辅音清晰度提高。结论本研究中建立的大龄腭裂患者治疗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腭裂患者术后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为改善其生存质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腭裂术后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进行语音治疗的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 对15例腭裂术后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的语音障碍患者,针对其腭咽闭合的情况和具体语音问题,进行个体化语音训练.结果 每位患者的辅音都能准确发出,语音清晰度由平均49.53%提高至95.38%.结论 腭裂术后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的语音障碍患者,通过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CT检测术后咽后壁瓣瓣宽的收缩率。方法:20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行改良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术前测量瓣宽,术后6~12个月应用CT及其Aw4.1重建软件测量瓣宽,计算瓣宽的收缩率。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0例患者术后咽后壁瓣整体瓣宽的收缩率为36.7%~67.2%.平均52.3%;前段瓣宽的收缩率为29.2%~62.3%,平均44.4%;中段瓣宽的收缩率为47.5%~72.5%.平均62.7%;后段瓣宽的收缩率为29.2%-64.2%,平均45.9%。前后两段瓣宽的收缩率小于中段瓣宽的收缩率(P〈0.01)。结论:应用CT及其重建软件能精确测量咽后壁瓣的瓣宽,并计算瓣宽术后的收缩率,可以辅助术前咽后壁瓣的设计,提高手术疗效,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