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螺旋CT轴位图像与后处理重建图像技术在周围型肺癌形态显示对比分析.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利用多种图像工作站后处理软件重建,分别观察肿块表面形态与周围的关系,并与轴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左肺上叶18例(舌段5例),左肺下叶14例,右肺上叶16例,中叶9例,右肺下叶22例.HRCT显示周围型肺癌表面征象和内部结构优于SCT,处理重建图像的肿瘤表面征象与常规图像显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螺旋CT薄层轴位图像对肿瘤的边缘和内部细微改变显示佳,可为诊断提供更多依据;各种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特征,及与周围支气管、血管束的立体解剖关系,是CT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螺旋CT轴位图像与后处理重建图像技术在周围型肺癌形态显示对比分析.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利用多种图像工作站后处理软件重建,分别观察肿块表面形态与周围的关系,并与轴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左肺上叶18例(舌段5例),左肺下叶14例,右肺上叶16例,中叶9例,右肺下叶22例.HRCT显示周围型肺癌表面征象和内部结构优于SCT,处理重建图像的肿瘤表面征象与常规图像显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螺旋CT薄层轴位图像对肿瘤的边缘和内部细微改变显示佳,可为诊断提供更多依据;各种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特征,及与周围支气管、血管束的立体解剖关系,是CT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征像特点,探讨X线与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直径<3cm,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及CT扫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定性准确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对病灶的定性诊断CT扫描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x=5.47 P<0.025).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确诊有重要意义,熟悉并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X线及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对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照分析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探讨CT动态增强对鉴别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的价值。方法 对30例周围型肺鳞癌与40例周围型肺腺癌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增强前后各次扫描时的CT增强值,根据CT增强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并观察增强模式。结果 周围型肺腺癌的增强峰值与峰值到达时间与周围型肺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病灶〉3cm时,两组的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病灶≤3cm时,两组的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以均匀增强为主,鳞癌以不均匀增强或周边增强为主。结论 根据增强峰值与峰值到达时间不能鉴别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当病灶≤3cm时,周围型肺鳞癌的增强模式不同于周围型腺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纵隔型肺癌属于晚期肺癌,32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右肺上叶6例,左肺上叶4例,右肺门部14例,左肺门部8例.胸部X线片显示纵隔增宽,气管受压移位变形,8例伴有阻塞性肺炎,14例伴有胸腔积液.CT显示肿块在纵隔胸膜下与纵隔呈锐角,边缘不规则,增强后强化不均匀.病理类型小细胞癌21例,鳞状细胞癌9例,腺癌2例.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影像学改变,大部分纵隔型肺癌都可做出准确诊断,CT在鉴别诊断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魏大藻  阎书臣 《癌症》1990,9(2):110-112
本文总结了≤3cm的周围型肺癌125例的X线表现。其中鳞癌36例,腺癌79例(含肺泡癌13例),小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鳞癌混合1例,类癌3例,未能分型2例。癌的形态呈结节状112例(89.6%),浸润型13例(10.4%)。结节型中大多数有分叶(85.7%), (1—1.5cm的6例均有分叶)。其次较有诊断意义的为结节边缘模糊毛糙(74.1%)。经手术切除的116例中有淋巴结转移的28例(24%),其中仅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的12例,同时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10例,仅有纵隔转移的6例。另有3例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未计入。测量了28例肿瘤的CT,其范围为12—860天,中位数85天,85%在320天内,3例超过370天。简述了早期周围型肺癌各种各样的X线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征像特点,探讨X线与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直径<3cm,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及CT扫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定性准确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对病灶的定性诊断CT扫描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x=5.47 P<0.025)。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确诊有重要意义,熟悉并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X线及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秦军  高媛 《中国肺癌杂志》2005,8(2):155-155
患者 男性,75 岁,因间断性胸闷气短1月,加重伴胸痛10天入院。门诊胸部X线片示左肺门增大,并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入院后胸部 CT示:在前纵隔左侧见形态不规则肿块,最大径线 5. 2 cm×4.5 cm,CT值为42 HU,与相邻大血管界面不清,隆凸下见肿大淋巴结,左侧胸腔内见弧形水样密度影(图 1)。考虑前纵隔占位性病变,可能为纵隔型肺癌并淋巴结胸膜转移,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也可能为恶性淋巴瘤并转移。查体时发现左颈部颈静脉怒张,并可触及两粒豌豆大小肿大淋巴结,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尚可,边缘清楚。经做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肺腺癌。讨…  相似文献   

11.
腋下小切口周围型肺癌手术165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6月至2003年4月我们对165例周围型肺癌采用腋下小切口进行手术切除,男性113例,女性52例;年龄41岁~76岁,平均(51±9.6)岁.其中肺叶切除135例,肺段切除11例,肺楔形切除19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随访观察肺小结节CT值及最大直径的变化,探讨不同类型肺结节(≤2cm)变化性质及危险度。[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术前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直径≤2cm的肺结节67例。分为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三组,测量不同时间点结节的最大直径和CT值,绘制ROC曲线,确定三者之间CT值和直径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鉴别AIS和MIA平均CT值最佳截断值为-544HU,鉴别MIA组和IAC组最佳截断值为-376HU。鉴别AIS和MIA直径最佳截断值为8.5mm,鉴别MIA组和IAC组最佳截断值为11.5mm。(2)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在随访过程中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充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是侵袭性肺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肺结节平均CT值<-544HU及最大直径<8.5mm更倾向于AIS;随访过程中出现肺结节增大、CT值增加,出现充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应考虑结节侵袭性恶变的可能;肺结节随访时间建议至少5年以上。  相似文献   

13.
李峻  陈艳  丁新民 《肿瘤学杂志》2010,16(4):267-269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7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腺癌51例,鳞癌21例)组织中EGF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CT征象的关系。[结果]72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阳性率52.78%(38/72)。EGFR表达与CT征象中的深分叶征、棘突征、纵隔淋巴结转移及CT增强阳性有关(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高表达与CT征象的深分叶征、棘突征、纵隔淋巴结转移及CT增强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并探讨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结果 33例(89%)表现为边缘规整的结节状或葡萄状,26例(70%)发现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4例(38%)有原发病灶周围的支气管增厚, 11例(30%)有远处转移.结论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主要为边缘规整的肺结节和明显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另有一部分病例原发病灶表现为葡萄状改变,增强扫描密度增加值多在24~37 Hu之间,较肺腺癌、鳞癌略低.  相似文献   

15.
1997年 6月~ 1999年 12月用艾迪注射液治疗 3 3例术后肺癌患者 ,结果提示 ,艾迪注射液有巩固疗效 ,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且副作用小 ,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33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每周给药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多西他赛35mg(/m2·d),静脉滴入,d1,8;奥沙利铂130mg(/m·2d),静脉滴注,d1,21d为1个周期。每位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结果]33例患者中CR2例,PR14例,SD11例,PD6例,总有效率(RR)为48.5%(16/33),临床获益率为81.8%(27/33),TTP4.3个月,MST11个月,1年生存率39.4%(13/33)。常见毒副反应为脱发、乏力和感觉神经异常,但症状轻,Ⅲ~Ⅳ度粒细胞减少12.1%(4/33),全组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多西他赛每周给药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毒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癌病人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94例肺癌死亡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化疗死于局部未控者较多 ,综合治疗生存期较长 ;鳞癌死因以局部为主 ,而小细胞肺癌及腺癌以转移为主。结论 肺癌治疗应以综合治疗为主 ,鳞癌应着重提高局部控制 ,腺癌及小细胞肺癌应加强全身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 3 3例男性乳腺癌患者 ,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结果  5年生存率Ⅰ期 10 0 % ,Ⅱ期 88.2 % ,Ⅲ期 42 .9% ,Ⅳ期 0 %。分析中发现腋淋巴结是否转移、T分期及临床分期对预后有影响。激素受体阳性者生存率高 ,但无阴性对照组。结论 男性乳腺癌预后相对女性乳腺癌无明显差别 ,应采用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内分泌治疗应为一线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5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探讨综合治疗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间258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癌骨转移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 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 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方法,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  结果  全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2.3%、26.4%, 中位生存时间为12.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PS评分、骨转移灶数目、骨转移后是否化疗、骨转移时血清AKP及CA242与预后相关(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临床分期、骨转移时血清AKP水平、骨转移数目及初诊时PS评分为独立预后因子。  结论  肺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 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是椎骨、骨盆骨和肋骨。初诊时临床分期、骨转移时血AKP水平、骨转移数目及初诊时PS评分为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肺转移瘤的少见CT表现。 方法 回顾分析17例资料完整的肺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其中空洞性、钙化性、胸膜钙化性转移的少见CT表现与原发肿瘤的因果关系。 结果 17例肺转移瘤的少见表现中,空洞性肺转移瘤13例,钙化性肺转移瘤4例,胸膜钙化性转移瘤1例。 结论 肺转移瘤可以表现出多种不典型征象,认识这些征象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