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20岁。两年前右足第一跖骨处轻度隆起、不痛。后逐渐增大,现感疼痛、不能负重。检查:右足第一跖骨部位可触及4.5×4.0×5.0cm的骨性肿块,呈球形,局部压痛明显。X线片示整个右足第一跖骨向周围明显膨胀性生长,囊肿内透明呈多囊性骨质破坏;病检:第一跖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相似文献   

2.
男30分钟,患儿系孕39周,2胎1产.于91年10月9日因母患妊高症行剖腹产.生后即有窒息,全身皮肤紫绀.呼吸困难,手足发凉:体检:体重2250克,头围35.5cm.身长40cm.下肢长13.5cm,上肢长:175cm,头颅骨软如皮囊.巩膜呈蓝色.双肺满布中小水泡音.双下肢短小,向内侧弯曲.多处骨折处触之呈砂砺感,右足内翻。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38岁。因车祸致头面部右足损伤 ,于2 0 0 0年 3月 9日入院。查体 :右额面 15 cm× 10 cm软组织擦挫伤 ,2~ 3cm裂口多条 ,皮肤撕脱 3cm,右足撕脱伤 ,裂口从第一跖趾关节 ,距足底 3cm宽 ,经后跟向前至第五跖骨中前份 ,距足底 2 cm宽的 U型倒状撕脱 ,周径 34cm,第一跖骨、跟骨碎裂骨析 ,软组织挫伤重 ,撕脱组织占足底面积 70 %以上。给予抗休克治疗后 ,在持硬麻醉下彻底清创 ,清除失活组织 ,骨折复位 ,术毕加压包扎 ,抬高患肢。结果 ,术后 1周 ,足底中后份呈浅褐色 ,2周中后呈黑色 ,修整切除角化层后 ,基底部红润、成活 ,后期作足…  相似文献   

4.
1病历报告患者,男,35岁,因被11万V高压电击伤右拇趾人院。右拇趾大部被电流击穿,部分趾骨外露,创面呈苍白色。入院后抗感染及对症治疗,5d后行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补术。皮瓣以足背动脉为轴心.以足背动脉穿入第一跖骨间隙移行人足底深支处为旋转点,皮瓣面积为5cm×5cm,血管蒂长4.5cm,将皮瓣通过皮下隧道移至受区,供区采用全厚游离皮片修复,创面1期愈合。2讨论足背逆行皮瓣是否可行,报道不一。本例手术的成功可说明足背岛状皮瓣可以逆行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本例患者入院时右拇趾部分趾骨已外露,直接植皮成功率很低,足背逆行…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农民,50岁,于1995年4月15日收住入院,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坏死性筋膜炎。于入院前15天因感冒右臀部肌注柴胡注射液2ml、安痛定注射液2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2天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注射部位皮肤红肿,右腰部及右髂窝处皮肤出现血性...  相似文献   

6.
陈运庆 《四川医学》2003,24(4):402-402
患者 ,女 ,30岁。因右足被沙石辗压致疼痛畸形流血 1h于 1998年 7月 4日入院。查体 :P 96次 min ,BP 14 9kPa、心肺腹部 (- )。右小腿从踝前上 3cm至足部皮肤撕脱 ,深部组织呈刷状 ,距、舟、楔骨呈粉碎性骨折并大部分缺失、跖骨部位离断 ,足底中份及跟部皮肤和胫后神经血管完整 ,跟骨无骨折 ,创面被泥土沙石污染。X线片示右踝足部多发性粉碎骨折 ,折块分离移位。入院诊断 :①右足跖骨部离断伤 ;②右踝足部多发性粉碎骨折伴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入院后立即补液扩容抗炎治疗并急诊行彻底清创、修剪失活游离及污染组织 ,去除毁损之…  相似文献   

7.
第五跖骨骨折是足部骨折最常见病之一,各年龄均可发生,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扭伤等均可造成第五跖骨骨折。我科采用硬质纸夹板塑形后外固定治疗第五跖骨骨折,得到良好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男性73例,女性47例,左足62例、右足58例,年龄21-72岁,骨折时间3-7天不等,收集病人以闭合性骨折为主。1.2治疗方法采用硬质纸板、根据患者足背情况采用量体裁衣原则制作。按照足部第五跖骨外形生理弧度,首先将硬质纸板截剪成椭圆形后,拦腰卷折成90-120度左右,托第五跖骨底部覆盖于跖骨外侧宽度恰好铺足背、足底部,第五跖骨骨折处覆盖前,局部…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1岁,电工,于2014年12月17日工作时被36 000 V高电压电击伤头部、右上臂、右大腿、右足、后躯干后昏迷,被发现后送至山西某部队医院.具体诊断不详,分别于2014年12月17日行右前臂清创术,12月26日行右上肢、右足清创+右上臂中下段离断术.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5年1月9日转入我院,门诊以电击伤全身多处、7%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收住入院治疗.人院查体:神清,创面位于头部、右上臂、右大腿、右足及后躯干,总面积约7%;头顶部可见大小约13 cm×6 cm的创面,全层皮肤已碳化,黑痂附着,坏死颅骨暴露(图1A);右上臂中下1/3段已离断、右上臂残端肉芽组织裸露,右上臂及后躯干坏死组织附着,部分溶解中,右足内踝处皮肤、肌肉及肌腱缺损,内踝骨骨质外露,创面大小约17 cm×10 cm(图1E).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9.
田大胜 《安徽医学》2010,31(6):637-637
1临床资料 某患者,男,27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处流血疼痛1小时余”入院。体检:头面部皮肤擦伤,痛苦面貌,颈软,胸廓对称,挤压实验(+),双肺呼吸音稍低,左上腹深压痛,右前臂及右侧躯体多处皮肤擦伤,右大腿肿胀畸形活动不能,右第4、5趾间皮肤挫裂。X线检查:右股骨干骨折,右髂骨骨折,右第9后肋骨骨折,双侧胸腔积液。纵隔心影向右侧移位。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拟诊:①右股骨干骨折,②右髂骨骨折,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0岁。因工伤12天由外院转入。见右小腿高位截肢,右手背第2指~5指中、近节指背皮肤及腕部背侧皮肤、前臂背侧下侧皮肤缺损,其中中节指骨、环指近节、小指中近指骨及第4、5掌骨大部外露,肌腱坏死、关节开放,创面面积为18cm×12cm。左小腿后下1/3,后足及足底皮肤坏死,胫腓骨骨折端外露、骨质大段坏死,胫后神经血管束坏死,而小腿下段前侧及足背皮肤血运正常,感觉存在,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决定行左小腿截肢,利用毁弃的足背动脉皮瓣及足趾伸肌腱移植修复右手背软组织缺损。皮瓣设计:远侧第1趾~4趾的趾背皮肤,近端在踝上7cm,前足最宽处为…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1岁。因车祸致右侧肢体及头部外伤,当时有短暂的昏迷史,醒后感伤处疼痛,右侧肢体不敢活动而来诊。查体血压70/50mmHg,神志清,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肢体湿冷,脉搏细速。右前臂至腕部、大腿至足部、锁骨区肿胀畸形明显。头颅CT未发现异常,X线检查示右股骨干多段骨折并股骨颈骨折,右尺桡骨干骨折并桡骨远端骨折及右拇指腕掌关节脱位,右锁骨骨折,右第1跖骨骨折并第2-4近节趾骨骨折,诊断为右侧肢体严重多发骨折、脑震荡、创伤性休克。  相似文献   

12.
王强  贾吉武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551-1551
我院自1991-2004年共收治10例足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19~56岁,左足4例,右足6例;伤后至来诊时间1h至3d;挤压伤4例,重物砸伤4例,机器绞伤和扭伤各1例。伴有2处以上跖骨骨折6例,伴有多发跗骨骨折2例,跖跗关节脱位2例,伴跟骨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3例。  相似文献   

13.
肿瘤样钙质沉着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矿工,右髋关节附近肿块逐渐长大9个多月。1年多以前因塌方砸伤颈腰及右髋部,致C6及L2爆裂性骨折伴高位截瘫,1周后行后路颈椎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术及L2AF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大约半年多,自觉右侧髋关节前方发生结节性不规则的硬性肿块,逐渐长大,且生长较快,无明显疼痛。9个月来由鸡蛋大小长成巨大的不规整的肿块。无家族史。骨科所见:除颈、腰骨折及截瘫体征外右髋关节前方见明显肿块突出。肿物上自右髂前上棘,下至大腿上1/3交界处,长约25cm,宽约8cm,触之坚硬,表面凸凹不平,基底固定,表面与皮肤无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趾、跖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1例开放性趾、跖骨骨折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5年,平均10个月。结果复位均满意,趾、跖骨长度恢复,9例愈合顺利,2例开放性骨折伴部分骨缺损,延迟愈合。6例软组织修复良好,一期愈合;2例皮肤挫伤痂下愈合,3例二期皮瓣或游离植皮创面愈合。按Maryland足功能评价:优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达81.8%。结论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趾、跖骨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利于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 37岁。车轮伤后右髂部疼痛,右膝部皮肤裂伤出血,不能活动。查体:右下肢呈屈髋屈膝外旋外展位;右腹股沟区、髋部皮肤擦伤 15cm× 10cm,肿胀,触痛;右膝后皮肤裂伤 10cm× 8cm,右髋关节弹性固定;右足背、胫后动脉扪不到膊动,右下肢皮温低,皮肤痛觉减退。 X线片示:右髋关节前脱位。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髋关节复位,足背动脉仍无搏动,考虑股血管损伤,决定行血管探查。术中见:右髂肌完全断裂,腹外斜肌腱膜及腹股沟韧带断裂,股神经挫伤约 5cm,股静脉外膜撕裂 5cm,给予缝合。股动脉挫伤 5cm且看不到搏…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摘要患者 ,女 ,5 3岁。右足背外侧肿块 ,肿胀、疼痛 1年。检查 :右足第 4、5跖骨肿块 ,约 1 0cm× 1 0cm大小 ,活动性差 ,质硬 ,有压痛 ,皮温及局部感觉正常。 1 2年前曾在肿块附近做过 2次手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滑膜瘤。CT平均检查 :右足第 4、5跖骨干前见 1个类圆形、中心为均质的低密度影 ,CT值为 34 0Hu ,周边为环形高密度影环绕 ,CT值为 92 0 0Hu ,病灶上部环形高密度影不连续 (图 1 )。病灶周围软组织密度不均 (图 2 ) ,局部皮肤略外凸 ,邻近骨质无异常。CT诊断 :①软组织血管瘤 ;②腱鞘巨细胞瘤待除外。图 1 定位片示…  相似文献   

17.
跖骨位于足的前部,其基底部与楔骨、骰骨组成跖跗关节,跖骨头是负重区域。任何损伤造成跖骨骨折,如不能解剖复位,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对病人来说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进一步分析跖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对在某院诊治的1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跖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搏动性血肿可由一些刺伤或投射物所致的动脉损伤诊治时被遗漏而致,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近年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37岁。右肩及右上臂被刀砍伤多处5小时入院。血压10.0/6.67kPa,脉搏120次/分,面色苍白,右上臂三角肌处有约10cm斜行皮肤裂口,均至肌层,右上臂1/3处和左肘部有多处皮肤裂口,约有活动性出血。入院后经清创缝合,8天折线时仍见右上臂三角肌处伤口下端有1.5cm未愈合,有少量陈旧性血液渗出,患者自动出院。伤后15天,患者因咳嗽后右上臂逐渐肿胀、疼痛,伤口下端裂开出血而再次入院。入院查右上臂三角肌处伤口下端裂开2.5cm,伤口上端有8×10cm肿  相似文献   

19.
邢镨元  秦燕  刘鹏  冯奉仪 《北京医学》2009,31(9):554-554
患者男.14岁.因发现右腹股沟肿物伴右下肢肿胀1个月于2008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10月运动后出现右腹股沟处疼痛.并发现该处有一约1cm×1cm大小肿物。1个月后肿物逐渐增大至5cm×4cm×3cm,并伴有局部疼痛及右下肢肿胀。腹盆CT示腹膜后右侧髂动脉旁结节状肿物.约4cm×5cm×18cm,挤压右侧腰大肌使之明显移位,包绕右侧髂总动脉。右侧腹股沟区多个淋巴结融合成团,约4cm×4cm×3cm。B超示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右侧胭窝区多发肿大淋巴结.均考虑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0.
石××,男性,27岁。1986年12月7日,因工作不慎从高处跌下。右足前跖面先着地,随后足内翻,最后腰部及右臀部着地,患者自觉右足剧烈疼痛不能行走,立即来院。检查:右足明显肿胀,尤其舟骨部位伴明显压痛及隆起。前足呈内收畸形。X线片示右足舟状骨骨折伴脱位(图1,见封三)。入院后5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先行手法闭合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