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0及CD40配体(CD40L)分子在活跃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的表达及在SLE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例初发活跃期及13例复发活跃期SLE患者PBMC表面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结果初发及复发活跃期SLE患者PBMC表达CD40分子(25.94±10.10)%及(27.34±12.94)%,均较正常对照组(13.99±5.26)%明显升高(P<0.001);初发活跃期SLE患者PBMC表达CD40L分子(1.74±1.66)%较正常对照组(0.91±0.39)%亦明显升高(P<0.05).初发与复发活跃期SLE患者之间比较PBMC表达CD40及CD40L分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活跃期SLE患者外周血PBMC存在CD40及CD40L分子的异常表达,提示CD40及CD40L分子在SLF患者T、B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及SL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系统红斑狼疮(SLE)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68例SLE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实验组SLE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并争取社会支持;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对于两组SLE患者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F-36QOL)”进行调查测评.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病情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实验组SLE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43.65±5.37)、生活质量总健康(79.53±10.34)及各个维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会支持可以提高SLE患者的生活质量,尽可能调动社会支持系统,以促进SLE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通过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成为新的遗传变异标志,发现了很多与SLE易感性相关的SNPs.本文就SLE易感SNPs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对于红斑狼疮患者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并发症之一。过去的十几年里,随着红斑狼疮患者生存率的升高,临床医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防治红斑狼疮的并发症上,比如骨质疏松。过去的很多代表性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红斑狼疮的流行病学依据,提示患者的骨丢失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其中包括传统的以及与红斑狼疮疾病本身相关因素。笔者讨论了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一些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类清道夫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在膝骨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阐明其在膝骨关节炎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PBMC表面CD36相对荧光强度,比较2组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2组炎性细胞因子、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SLE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予口服中药和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临床分型予以辨证施护和情志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及情志护理,可缓解SLE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及其Bcl-2和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探讨SLE发病机制。方法:收集33例SLE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10m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再经2次微绒毛法分离T、B淋巴细胞。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Anniex V/PI凋亡检测试剂盒,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百分率,Bcl-2和NF-kB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2)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Bcl-2和NF-kB的表达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P〈0.01)。结论:由Bcl-2和NF-KB的表达增加导致的SLE患者外周血T、B细胞凋亡紊乱可能参与SLE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自身免疫耐受障碍,T细胞功能亢进进而介导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并沉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调节性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效应,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和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显示这类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损伤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多器官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狼疮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紊乱密切相关。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最近又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本文主要从系统性红斑狼疮存在细胞凋亡紊乱、凋亡物质的清除障碍、凋亡过程中自身抗原被修饰这三方面阐述细胞凋亡在其发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CD40/CD40L和B7-1/CD28在小鼠叶酸性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40/CD40L、B7—1/CD28在肾小管间质浸润的免疫活性细胞、损伤的肾组织固有细胞上的表达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叶酸制作CD1小时鼠叶酸性肾病模型。在第1、2、3、7、14、21天分别处死动物,取其右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左肾提取蛋白进行蛋白印迹分析;采血检测BUN、Scr。以抗B7—1功能性单克隆抗体(B7-1mAb)联合叶酸应用,观察21d后,采血行BUN、Scr检测,病理图像分析肾病变区域及保护率。结果小鼠在给予叶酸后第1天,CD40、B7-1在肾小管上皮表达上调,并持续至第21天。通过蛋白印迹半定量检测,CD40在各时间点实验组肾组织表达量均增加5倍以上(P均〈0.01),在间质区域浸润的免疫活性细胞上可见CD28和CD40L的表达。经B7-lmAb干预性治疗,小鼠死亡率从47.83%下降到11.01%。P〈0.01;BUN、Scr水平明显降低;肾组织保护率从7.45%上升至66.51%。结论在小鼠叶酸性肾病中.肾组织CD40/CD40L和B7-1/CD28的表达上调并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免疫活性细胞浸润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过程。B7-1mAb干预治疗能减轻上述的肾损害,为肾间质纤维化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阻断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及其配体(ICOS-ICOSL)或CD28-B7共刺激信号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制备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诱导性共刺激分子融合蛋白(AdICOSIg)和腺病毒介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融合蛋白(AdCTLA4Ig).以DA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进行角膜移植:受者分别接受经Adβ-Gal、AdICOSIg和AdCTLA4Ig转染的角膜移植,分别为局部Adβ-Gal组、局部AdICOSIg组和局部AdCTLA4Ig组;受者分别接受未经处理的角膜移植,并于移植前24 h腹腔注射Adβ-Gal、移植后48 h腹腔注射AdICOSIg或移植前24 h腹腔注射AdCTLA4Ig,分别为全身Adβ-Gal组、全身AdICOSIg组和全身AdCTLA4Ig组;以接受未经处理的角膜移植者为空白对照.术后每日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移植角膜的透明度,以判断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基因转染后7 d,检测受者血清ICOSIg和CTLA4Ig的浓度以及抗腺病毒抗体水平.结果 空白对照组移植角膜存活时间为(13.1±0.3)d,局部AdICOSIg组、局部AdCTLA4Ig组和全身AdCTLA4Ig组移植角膜的存活时间长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4.2±0.8)d(P<0.05)、(15.8±0.6)d(P<0.01)和(22.7±4.3)d(P<0.01),局部AdCTLA4Ig组和全身AdCTLA4Ig组各有1例未发生排斥反应.全身AdCTLA4Ig组受者的血清CTLA4Ig浓度较高,其抗腺病毒载体抗体水平则较低.结论 CD28-B7与ICOS-ICOSL共刺激信号在免疫调节效应上存在差异,阻断CD28-B7信号所获得的延长移植角膜存活时间的效果优于阻断ICOS-ICOSL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阻断CD28/B7与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对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实验分4组进行,均以C57BL/6小鼠为受者,BALB/c小鼠为供者,施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根据分组要求,MR1组于移植当天静脉内注射抗CD40L单克隆抗体(MR1抗体)0.25mg/d,移植后第2、4天改为腹腔注射0.25mg/d;抗B7组于移植当天至术后第4天腹腔内注射抗B7—1和抗B7—2抗体各0.1nag/d;联合处理组术后联合使用MR1抗体和抗B7抗体,二者的用法同MR1组和抗B7组;对照组术后不使用任何抗体。记录各组移植心的存活时间;移植后60d时对移植心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联合处理组的受者于心脏移植后150d分别接受供者来源(BALWc小鼠)及无关供者来源(C3H小鼠)的皮肤移植,对照组的受者也同时接受两种皮肤移植,术后不进行处理,术后观察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结果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7.86±1.57)d,与对照组比较,MR1组、抗B7组和联合处理组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均得到显著延长,但联合处理组延长最为明显,均超过150d;MR1组和抗B7组移植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呈慢性排斥反应改变,而联合处理组未见明显慢性排斥反应征象。联合处理组移植的供者来源皮肤存活时间均超过50d,而无关供者来源的皮肤则被很快排斥;对照组两种来源的皮肤移植后存活时间均较短。结论联合阻断CD28/B7与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可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诱导出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共刺激分子CD 28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CTLA)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07月~2018年06月至我科室和内分泌科治疗的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DM组(T2DM无肾病,n=42)和DN组(T2DM合并肾病,n=40),同时选取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NC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4、CD8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TLA4分子的表达。结果:三组外周血CD4^+和CD4^+/CD8^+按NC组-DM组-DN组顺序均呈显著递增趋势(P<0.01),CD3^+、CD8^+按照顺序呈显著递减趋势(P<0.01),且各组间差异明显(P<0.01);三组外周血CD4^+CD28^+、CD8^+CD28^+ T细胞按NC组-DM组-DN组顺序均呈显著递增趋势(P<0.01),CD4^+CTLA4+及CD8^+CTLA4+T细胞按照顺序呈显著递减趋势(P<0.01),且各组间差异明显(P<0.01)。结论:T2DM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其中合并肾病患者表达失衡更为严重,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自身免疫调节异常。同时T2DM合并肾病患者外周血CD28和CTLA4表达也显著异于正常对照,提示共刺激分子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肾病的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环孢素A对T细胞活化CD28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细胞需两种以上刺激信号才能充分活化。环孢素A通过阻断CD3经通路而产生免疫抑制效应,本文研究CsA对CD28活化通路的影响。研究发现以抗CD2单抗和抗CD28单抗共刺激后,淋巴细胞增殖比以CD3单抗单独刺激时显著增强,且对CsA不敏感,ID50较单独刺激时高4-5倍,研究表明.:CD28通路能提供共刺激信号,使TX以分活化增殖,并且这一活化通路能对CsA产生抵抗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使用他克莫司(Tac)的肝移植受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CD28家族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受者20例为Tac组,术后采用Tac、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以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20例为肝病对照组;以健康志愿者20名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正常对照组志愿者和肝病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CD28、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CD152和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分别测定Tac组使用Tac后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CD28、ICOS、CD152和PD-1的表达.结果 肝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Tac组各时点间的CD3+ T淋巴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使用Tac时间的延长,Tac组CD4+ T淋巴细胞持续下降,至使用Tac 3个月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 T淋巴细胞逐渐增加至正常水平.Tac组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ICOS分子表达持续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 T淋巴细胞表面CD28分子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而CD8+ T淋巴细胞表面CD28分子持续低表达(P<0.05).同时,Tac组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CD152分子和PD-1分子的表达均持续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肝移植患者接受以Tac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其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紊乱得到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CD28分子和ICOS分子的表达下调,CD152分子和PD-1分子的表达上调,通过共刺激信号的调节来达到抑制排斥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对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SIN组、环孢素A(CsA)组、SIN+CsA组、对照组(Ⅴ-Ⅶ),从每组中随机抽取半数,观察其存活时间,每日尿量及泌尿持续时间,另一半于术后第7天处死,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以及移植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80分子表达水平变化。结果N.S组术后9d内死;SIN+CsA组与NS、SIN、CsA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cr、BUN:N.S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N+CsA组存在交互效应。外周血TNF-α表达水平、移植肾组织CD80表达: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N+CsA组存在交互效应。结论SIN可能通过下调移植肾组织TNF-α及细胞表面标记CD80分子的表达水平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并与CsA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LN)肾组织中CD134(OX40)的表达并探讨其与LN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LN患肾组织CD134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与LN的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LN患肾组织中,CD134表达显上调,尤其以WHO Ⅳ型LN更为明显。除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远曲小管CD134表达明显增强外,肾间质毛细血管和大血管内皮细胞亦有CD134表达阳性的浸润细胞。LN肾组织加以表达与LN肾脏病理活动指数和肾功能损害显相关。结论:LN患确实存在CD134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这在LN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是临床肾移植中急待解决的问题。CD8^+CD28-T抑制细胞(TS)所具有的免疫抑制特性,为肾移植后抗排斥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对CD8^+CD28^-TS细胞的研究历史及近年来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