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马西平是一线抗癫痫药,其主要在肝脏代谢,可刺激肝微粒体酶系统而引起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儿童期可被发现的第一个征像。2000年8月~2001年1月本文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评价长期服用卡马西平治疗对癫痫患儿血脂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持续状态和癫痫连续发作治疗的方法和新途径。方法:采用卡马西平首日剂量为30~40 mg/kg口服或鼻饲,24 h后减至每日15~30 mg/kg维持治疗。结果:治疗儿童癫痫持续状态和癫痫连续发作68例,24 h内控制发作44例,48 h内控制发作16例,总有效率88.2%,有效率的标准误(SP):3.906%,有效率的95%可信区间为80.58%~95.90%。用药前,用药后1周、1月作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无异常,无1例有中毒症状。结论:负荷量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持续状态和癫痫连续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卡马西平广泛用于治疗癫痫、神经痛和精神疾病,约3%~4%可发生药疹[1]。药疹一旦发生,一般主张立即停药,且不能再用,确需使用时可配合激素继续使用[2]。但文献未见卡马西平引起药疹后继续使用或停药后重新使用的报告。我们于1994年至1998年用卡马西平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512例,共发生各种类型药疹23例(4.49%)。8例出现药疹后换服其他抗癫痫药,癫痫控制良好。15例因换其他抗癫痫药效差或继续用得理多(内含卡马西平),换服得理多或继续服用卡马西平,未见药疹加重或重新出现药疹。现报告如下。临床资…  相似文献   

4.
鲁米那、卡马西平对血清镁离子的影响宁波市第三医院(315020)肖洁芳,金雪芳宁波市临床药理研究所曲静伟抗癫痫(Ep)药物鲁米那、卡马西平对血清镁离子水平的影响。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自1993年7月~12月,连续对90例癫痫患儿作血清镁离子浓度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长期服用对癫痫患儿智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近诊断的原发性强直阵挛性癫痫、无明显智力低下,且单药治疗有效者。随机分为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组,并设一正常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半年或两年半后测查韦氏智测、社会适应能力、P300,并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综合判断患儿智力功能。结果癫痫组治疗前,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正常者分别占47.62%和69.84%;而对照组分别为93.33%和96.67%。P300潜伏期延长者在癫痫组占30%。三组儿童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以及P300潜伏期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总智商与语文、数学成绩呈正相关(r=0.49,P<0.01,r=0.53,P<0.01)。与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常规剂量下苯巴比妥、卡马西平长期服用对癫痫患儿智力无明显影响,应正规服药  相似文献   

6.
观察常用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对无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表现的癫痫患儿(各组均20例)共80例,应用RIA法测定血清TT4、TT3、FT4、FT3、rT3、TSH浓度。结果未经治疗癫痫患儿所有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苯巴比妥组FT4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卡马西平组TT4、FT4值也明显降低(P<0.01),苯妥英组TT4、FT4、FT3值均显著降低(P<0.01),所有各组rT3、TSH无改变。资料表明,抗癫痫药物对甲状腺激素影响强度依次为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单药对儿童部分性癫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新诊断的儿童部分性癫癎随机采用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随访发作情况、监测不良反应,复查24 h脑电图,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卡马西平组完成随访34例,奥卡西平组27例,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发作频率、发作形式、脑电图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退出治疗5例(14.7%),发生不良反应14例(41.2%),发作完全控制22例(75.9%),显效3例(10.3%),无效4例(13.8%),治疗6个月时脑电图正常6例(20.7%),改善7例(24.1%),无变化16例(55.2%),留存率75.9%.奥卡西甲组退出治疗2例(7.4%),发生不良反应6例(22.2%),发作完全控制21例(84.0%),显效2例(8.0%),无效2例(8.0%),治疗6个月时脑电图正常5例(20.0%)、改善6例(24.0%),无变化14例(56.0%),留存率84.0%.治疗后两组间退出率、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脑电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发作频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卡马两平组有重型药疹、严重抽动症各1例.结论 奥卡西甲与卡马西平单药控制新诊断的部分性儿童癫癎发作皆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也无明显差异,但奥卡西平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癫痫患儿口服卡马西平的药代动力学,并比较肥胖癫痫患儿与正常体重癫痫患儿的代谢情况。方法 对15 例癫痫患儿进行口服卡马西平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按体重分组比较肥胖患儿与正常体重患儿的药物消除特点,其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15 例患儿口服卡马西平药动学参数为表观分布容积(1-43 ±0-45)L/kg,消除半衰期(21-25 ±10-09)h,清除率(51-72 ±20-30)ml/(kg·h)。肥胖患儿比正常体重患儿的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清除率降低。结论 肥胖患儿卡马西平代谢速率慢于正常体重患儿。  相似文献   

9.
癫痫治疗中某些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附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痫药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虽随新药应用及血浓度监测措施而有增加,但部分癫痫患儿仍未获较好控制,除婴儿痉挛病因复杂,迄今尚无满意治疗方案而仍被认为预后甚差外,其他各型癫痫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影响因素。为有助于对此类患儿的恰当处理,现将自1972年1月至1988年2月间本院3000余例癫痫随访病儿中,选取资料完整、经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达7年以上而未获满  相似文献   

10.
红霉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新近报告它能影响肝酶系统。本文报告一例由红霉素诱导产生卡马西平毒性反应的病例。并对红霉素引起的潜在性药物相互影响作一回顾。病例6岁女孩。因嗜睡、衰弱及共济失调入院。患儿有癫痫大发作及局灶性癫痫的病史3年。应用卡马西平及扑痫酮治疗。扑痫酮已渐停药,近4个月单独应用卡马西平60mg/kg/日治疗。入院前1周卡马西平血清浓度为11.9mg/L。6天前咳嗽、流涕,5天前出现发热,诊断肺炎。给口服红霉素50mg/kg/  相似文献   

11.
儿童部分性癫癎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治平  齐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6):1094-1095,1108
目的了解儿童部分性癫痫预后与临床、脑电图、药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复习233例儿童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脑电图资料和药物治疗、控制情况。将患者按疗效分为控制、好转、无效。通过x^2检验和t检验分析以上各因素间癫痫控制结果的差异,并对目前常用的一线抗癫痫药物疗效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的意义。结果癫痫得到控制167例,发作明显减少31例,无效35例。初次发作年龄〈3岁组与≥3岁组相比,控制预后差,差异有显著意义(t=-2.241 P=0.026)。癫痫发作频率〉3次/月患儿,发作频率较≤3次/月患儿控制效果差(x^2=8.976P=0);简单部分性发作患儿预后最好,复杂部分性患儿其次,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患儿预后最差,三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x^2=16.860 P=0);常用一线抗癫疴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巴比妥三者间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107P=0.9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治疗效果与初次发作年龄、发作频率、癫痫类型呈显著相关(P=0.053,0.007,0.054)。结论初次发作年龄越小,惊厥频率越高,癫痫控制预后越差;简单部分性发作预后最好,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预后最差;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丙戊酸、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2.
芳香族抗癫痫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是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而这些抗癫痫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各异,容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1986年11月~1997年5月因对芳香族抗癫痫药过敏而住院的7例病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4~10岁。服用苯巴比妥5例,剂量...  相似文献   

13.
联合用药对卡马西平血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性能液相色层分析法对118例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患儿测定了血卡马西平(CBZ)及其中间代谢产物10、11-环氧卡马西平(E-CBZ)药浓度。78例单用CBZ,40例合用其他抗痫药,其中15例合用苯巴比妥(PB)、7例合用苯妥英钠(PHT)、10例合用丙戊酸钠(VPA-Na)、8例合用硝基安定(NTZ)。各组CBZ平均给药剂量相似。结果表明,合用PB或PHT组血CBZ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明显低于单药组(P<0.01)。合用VPA-Na组血CBZ浓度与单药组无显著差异,E-CBZ血浓度明显高于单药组(P<0.01),而临床疗效低于单药组(P<0.05)。合用NTZ组血CBZ及E-CBZ浓度与临床疗效与单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CBZ抗痫治疗不宜与PB或PHT合用,E-CBZ浓度与临床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10岁,因意识不清0.5h入院。入院前1h被母亲责骂后服用卡马西平约60片(共6000mg),入院前0.5h家属发现患儿头部颤动、流涎、吐词不清,随即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对刺激无反应,以昏迷待查急诊入院。既往体健,否认癫痫病史。患儿母亲平时因病服用卡马西平。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100次/min,呼吸24次/min,  相似文献   

15.
抗癫痫药物血药质量浓度监测与小儿癫痫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追溯历史,癫痫的药物治疗主要经历以下3个阶段。第1阶段指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临床经验性用药。从1912年第1个化学合成的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e,AED)苯巴比妥问世到60年代,苯妥英钠、扑痫酮、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药物陆续投入临床使用,医生大多根据药典推荐剂量及临床经验给患儿制定用药方案,联合应用两种或多种AED现象较为普遍,但疗效不高,并且与剂量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见。第2阶段大致包括70年代术期至90年  相似文献   

16.
奥卡西平治疗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XC)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OXC治疗17例BECT患儿,分析单药治疗后1、2、4、6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OXC起始剂量为5—10mg/(kg·d),每隔1周增加1次剂量5—10mg/(kg·d),维持剂量20—30mg/(kg·d)。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88.24%,服药6个月时累积控制率为70.59%,留存率为94.12%,均呈现较高比率。结论OXC治疗BECT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小儿癫痫及抗癫痫治疗血脂水平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癫痫及抗癫痫治疗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60 例癫痫患儿服药前、后血脂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癫痫本身对血脂水平无影响;卡马西平可使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水平升高,且随时间延长,差异更为明显;丙戊酸钠对血脂无影响。结论 小儿癫痫治疗期间应动态监测血脂水平,如血脂有动态增高趋势应密切观察,并可适当调整饮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托吡酯被公认为是目前广谱的抗癫(癎)药物,临床上均可用于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些药物对儿童BECT的治疗效果,筛选临床单药治疗的首选药物.方法 通过84例药物治疗BECT病例(丙戊酸钠31例,卡马西平31例,托吡酯22例)的回顾性分析,从首药治疗失败时间、首治发作控制率、药物不良反应三个方面,对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首药治疗失败时间分别为3.00个月[0.75~12.00]、8.00个月[2.50~32.00]、5.00个月[1.25~11.75],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463).癫(癎)发作控制率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分别为77.3%、83.9%、74.2%,差异无显著性(X2=1.475,P=0.478).托吡酯有较高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丙戊酸钠(X2=8.717,P=0.003)和卡马西平(X2=7.105,P=0.00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X2=0.111,P=0.74).结论 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均可作为儿童BECT单药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睡前一次用药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ADNFLE)患儿的疗效及其与生物节律的关系。方法ADNFLE患儿36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19例,予卡马西平片10~25 mg/(kg.d),分3次口服;择时治疗组17例,卡马西平片5~10 mg/(kg.d),睡前1次口服。患儿均随访3年。结果常规治疗组和择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和71%,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择时治疗组呕吐、头晕、乏力、皮疹等不良反应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卡马西平择时治疗(睡前顿服)与常规治疗ADNFLE的疗效相近,生物节律可能呈现于ADNFLE睡眠发作中。卡马西平单次择时治疗的用量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7岁,因服卡马西平12 d,皮疹3 d入院.12 d前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头部外伤后疼痛,3 d前出现颜面皮肤发红,且迅速扩散至全身,出现紫红色斑丘疹,搔痒明显,伴腹痛,吐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