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65岁,有30余年皮肤病史,病情与温度变化有关,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或升到30摄氏度以上时,身体局部发痒,痒感起于小腿,后逐渐上行到膝盖、下腹及手臂,并有从点到片的红疙瘩,奇痒难受,沸水一烫立即止痒,但只能维持几分钟,抓挠可见出血点。 相似文献
2.
4.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皮肤瘙痒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64例皮肤瘙痒症患者在按照医属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进行了心理护理,采用健康评估,心理疏导缓解压力和分散注意力,并与2007年同期我科同种疾病单纯进行药物和常规护理的患者比较。结果64例患者中有12例痊愈,好转38例,效果不明显6例,无效8例。结论配合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明显缩短皮肤瘙痒患者的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之科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2004,4(2):54-54
随着经济的较快增长,大气污染日趋严重,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不同,可以将空气污染粗略地分为两类,一是以SO2和TSP(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的煤烟型污染;二是以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铅为主要污染物的交通型污染。由于污染物的成分不同,其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现将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今年68岁,4年前患上皮肤瘙痒,开始是冬季洗澡后感到皮肤瘙痒,3~4天后自动缓解。后来症状加重,不洗澡也会全身发痒。到医院检查,各项生化指标正常,开的止痒药开始用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病程中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认为发病率为2.7%[1],由于瘙痒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外出活动和睡眠,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精神折磨,单纯西药治疗收效不佳,笔者临床中加用中药治疗后可收到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蛋白尿相关影响因素,探讨PA引起肾脏损害的致病因子及可能机制。方法 入选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瑞金医院北部院区高血压专科住院、并经初筛为PA疑似患者。通过盐水负荷试验将初筛患者分为PA组(盐后醛固酮>100 pg/ml)及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T)组(盐后醛固酮<60 pg/ml)。采集一般资料、血生化、相关激素及24 h尿蛋白等。以24 h尿蛋白定量>150 mg定义为蛋白尿。结果 共入选374例患者,其中PA组142例,占比37.98%。PA组尿蛋白定量及蛋白尿检出率均高于EHT组(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校正相关危险因素,与EHT组相比,PA组蛋白尿风险增加2.23倍(P=0.016)。进一步在PA患者中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蛋白影响因素,盐后醛固酮(自主分泌醛固酮)每增加1 pg/dl,尿蛋白增加1.32 mg/24 h。自主分泌的醛固酮、血糖、病程及男性是尿蛋白的危险因素。结论 PA患者较EHT...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8岁,农民。因双手复发性水疱1年,伴四肢乏力1个月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出现大小不等水疱,无疼痛感,约20d左右水疱消退,一年四季不定期复发。曾在外院皮肤科就诊,组织病理显示:大疱位于真皮表皮交界处;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没有发现免疫荧光沉积;诊为特发性大疱,未予特殊处理。近1个月来,出现四肢乏力,并逐渐加重。体检:一般状态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PA患者34例和EH患者37例,检测其内皮损伤标志物的水平,包括vWF、sICAM-1、ox-LDL,以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24 h尿蛋白水平和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评估早期靶器官损害。结果(1) PA 患者血浆 vWF、sICAM-1和 ox-LDL 水平均比 EH 患者高( P <0.05);PA患者24 h尿蛋白水平、UAER和LVMI明显高于EH患者( P <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与血浆醛固酮(PAC)、入院收缩压、vWF和ox-LDL水平呈正相关;UAER与PAC、vWF和sICAM-1水平呈正相关。(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C、vWF和sICAM-1是微量白蛋白尿( MAU )的独立预测因子,而入院收缩压、PAC、vWF 和ox-LDL是左心室肥厚( LVH)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PA患者的内皮损伤较EH患者明显,早期靶器官损害较EH患者严重,PAC、vWF、sICAM-1和ox-LDL对早期靶器官损害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第二十四节老年冬令皮肤瘙痒症瘙痒症是指只有皮肤瘙痒而无皮肤原发损害的皮肤疾病。老年皮肤瘙痒症大部分是进入老年后出现的一种生理变化。临床最常见的是冬令瘙痒症(皮脂缺乏性湿疹)。70岁以上的老人约一半以上会出现冬令全身性瘙痒,其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冬季高于夏季,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味地黄饮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8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味地黄饮口服。结果治疗组治疗痊愈率为63.04%,总有效率为80.43%,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4.88%和51.16%。两组患者在用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好转,但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加味地黄饮在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析皮肤瘙痒症采用氯苯那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皮肤瘙痒症患者5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针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同样治疗的同时加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与对照组(75.86%)相比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相较于对照组(31.03%)较低。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肤瘙痒症采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与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针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皮肤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脏病皮肤瘙痒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复方皮肤透析治疗每次20 m in,每日1次,2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皮肤瘙痒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钙(C a)、血清磷(P)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皮肤透析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皮肤瘙痒症状,降低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磷水平,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异丙嗪及氟美松预防吗啡所致皮肤瘙痒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患者随机分为PM组50例和DM组34例。 PM组给予异丙嗪治疗,DM组给予氟美松治疗,另选91例患者为对照组不给予预防用药,对比3组皮肤瘙痒情况。结果 PM组和DM组皮肤瘙痒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PM组瘙痒例数和涉及躯干部瘙痒例数均少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异丙嗪和氟美松均能改善吗啡所致皮肤瘙痒情况,但异丙酚疗效优于氟美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