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33例DEACMP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血清IGF-1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动态评估DEACMP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与3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后未发生DEACMP的患者(ACMP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DEACMP组急性期血清IGF-1水平[(136.10± 51.51)μg/L]低于正常对照组[(192.91±145.97)μg/L,P<0.05],DEACMP组急性期与ACMP组[(156.51± 93.13)μg/L]比较,ACM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恢复期血清IGF-1水平[(187.69±92.46)μg/L]较急性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EACMP组急性期ADL、HDS和IMCT评分与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EACMP组中IGF-1水平与ADL评分呈负相关(r=-0.377,P=0.03).结论 IGF-1在DEACMP脑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保护作用,血清IGF-1水平可能作为临床转归、疗效判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11月—2006年2月新乡市5所医院收治的DEACMP患者33例(DEACMP组)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32例(ACMP组),并将同期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3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检测3组受试者的血清醛固酮水平;并采用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动态评估DEACMP患者的病情变化;分析血清醛固酮水平与IMCT、HDS、ADL评分的关系。结果 DEACMP组急性期血清醛固酮水平高于ACMP组和正常对照组,ACMP组血清醛固酮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恢复期血清醛固酮水平〔(135±43)ng/L〕低于急性期〔(163±6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恢复期ADL评分较急性期减少,而HDS、IMCT评分较急性期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CMP组血清醛固酮水平与HDS评分及ADL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DEACMP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显著增高;其动态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变化基本一致,故动态检测血清醛固酮水平可以作为判定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33例DEACMP患者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动态检查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并与32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DEACMP组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0.60±0.21) ng/ml]、GFAP水平[(226.58±90.05)ng/ml]明显高于急性CO中毒组[分别为(0.50±0.20) ng/ml,( 183.04±73.01 )ng/ml]和DEACMP组恢复期[分别为(0.51±0.16) ng/ml,( 183.25±81.76)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DEACMP组血清S100B蛋白和GFAP水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有显著相关性(急性期r=0.466,P=0.006;恢复期r=0.365,P=0.037).(3)DEACMP组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无效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4) DEACMP组急性期ADL、HDS、IMCT评分[分别为(45.21±9.69)分,(8.26±6.31)分,(9.91±7.52)分]与恢复期[分别为(33.67±13.62)分,(15.91±10.83)分,(19.06±10.37)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DEACMP存在二次脑损伤,胶质激活在DEACMP脑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S100B蛋白、GFAP水平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33例DEACMP患者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动态检查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并与32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DEACMP组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0.60±0.21)ng/ml]、GFAP水平[(226.58±90.05)ng/ml]明显高于急性CO中毒组[分别为(0.50±0.20)ng/ml,(183.04±73.01)ng/ml]和DEACMP组恢复期[分别为(0.51±0.16)ng/ml,(183.25±81.7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DEACMP组血清S100B蛋白和GFAP水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有显著相关性(急性期r=0.466,P=0.006;恢复期r=0.365,P=0.037)。(3)DEACMP组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无效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4)DEACMP组急性期ADL、HDS、IMCT评分[分别为(45.21±9.69)分,(8.26±6.31)分,(9.91±7.52)分]号恢复期[分别为(33.67±13.62)分,(15.91±10.83)分,(19.06±10.37)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DEACMP存在二次脑损伤,胶质激活在DEACMP脑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S100B蛋白、GFAP水平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患者和肽素、血清S100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EACMP患者39例(DEACMP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36例(ACOP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和肽素、血清S100B和GFAP蛋白水平;以及DEACMP组和ACOP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NI)和Rivermead行为记忆检测第三版(RBMT-Ⅲ)评分。结果急性期DEACMP组和急性期ACOP组和肽素、S100B和GFAP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期DEACMP组与急性期ACOP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恢复期DEACMP组和肽素、S100B和GFAP蛋白水平均高于恢复期ACOP组和对照组(均P<0.05)。急性期DEACMP组与急性期ACOP组NIHSS、CDR-NI和RBMT-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恢复期两组NIHSS和CDR-NI评分均明显降低,RBMT-Ⅲ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恢复期DEACMP组NIHSS和CDR-NI评分均高于恢复期ACOP组,RBMT-Ⅲ评分均低于恢复期ACOP组(均P<0.05);和肽素、S100B和GFAP蛋白水平与NIHSS和CDR-N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RBMT-Ⅲ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和肽素、S100B和GFAP与神经功能损伤有关,能反映DEACMP患者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变化。方法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检查30例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应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sICAM-1、sE-selectin水平,并与2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DEACMP患者治疗前血清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急性CO中毒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DEACMP患者血清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P0.01),sICAM-1和sE-selectin浓度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 sICAM-1和sE-selectin参与了DEACMP的炎症反应过程,且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病情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接收的最终确诊为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10例,另选取同时期内急性CO中毒患者1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浆HMGB1水平进行检测。另外,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分析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浆HMGB1水平变化及与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急性期血浆HMGB1水平为(14.23±10.32)ng/mL,明显高于恢复期的(7.93±4.9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3,P<0.05);CO中毒迟发性脑病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浆HMGBl水平与HDS以及ADL评分呈现显著正相关(r=0.610;r=0.605;r=0.607;r=0.610,P<0.05)。结论HMGBl参与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炎症反应前过程,且与HDS以及ADL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假愈期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1992-2012年收治的DEACMP患者327例,根据假愈期长短将患者分为短假愈期组174例(假愈期≤20 d),长假愈期组153例(假愈期≥21 d).在患者发病后30 d(最重期)、180 d(痊愈期)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试(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价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同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 两组患者最重期ADL、IMCT、HD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痊愈期ADL、IMCT、HD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假愈期组痊愈率为71.3%(124/174),长假愈期组痊愈率为88.9%(136/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2,P=0.01).结论 假愈期长短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不大,但可能是判断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即假愈期长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烟酸占替诺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检查的改善和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患者分2组,治疗组应用高压氧和脑细胞活化剂等传统药物,再联合丁苯酞和烟酸占替诺;对照组应用高压氧及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BI )、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定(HDS),比较2个量表值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BI、H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2组BI、HDS评分均有不同程的提高,治疗组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2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65.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烟酸占替诺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有良好疗效,应是临床不可忽视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假愈期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992—2012年收治的DEACMP患者327例,根据假愈期长短将患者分为短假愈期组174例(假愈期≤20 d),长假愈期组153例(假愈期≥21 d)。在患者发病后30 d(最重期)、180 d(痊愈期)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试(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价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同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两组患者最重期ADL、IMCT、HD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痊愈期ADL、IMCT、HD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假愈期组痊愈率为71.3%(124/174),长假愈期组痊愈率为88.9%(136/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2,P=0.01)。结论假愈期长短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不大,但可能是判断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即假愈期长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改善脑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如胞二磷胆碱或乙酰谷酰胺、醒脑静注射液及对症支持和康复功能训练。30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丁苯酞和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测定日常生活能力(BI)、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比较2个量表数值的变化。并于治疗1个月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BI、H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2组BI、HDS评分均有不同程的提高,治疗组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1月后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60.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可行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朱德才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141-14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住院患者62例,治疗组31例,采用依达拉奉+高压氧治疗+内科治疗的方法。对照组31例,采用高压氧治疗+内科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浓度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D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90.32%,对照组有效率为64.5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可能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清中可溶性细胞凋亡调节蛋白(sFas)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是否参与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的发生与发展,探索DEACMP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加重机制。方法收集40例DEACMP患者,分别在发病急性期、
恢复期各取血清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Fas水平;收集同期健康老年人36例,取同等量血清进行同样测定,作为对照
组进行比较。结果(1)DEACMP患者发病急性期血中sFas含量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P=0.737);(2)DEACMP患者加重期血
中sFas 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137);(3)DEACMP组发病急性期血清中sFas 含量与恢复期无明显差别(P=
0.059)。结论sFas似乎未参与DEACMP的发生,对其病情加重及发展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CO中毒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迟发性脑病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急性CO中毒(ACOP)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于临床早期预测和诊断CO中毒迟发性脑病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为其临床寻找客观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将6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根据病情进展是否发生DEACMP划分为DEACMP组和非DEACMP组。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了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和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DS)评分,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非DEACMP组比较,DEACMP组ERP测定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CMP组HDS评分较非DEACMP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CMP组ERP成分中P3波潜伏期与HDS评分呈负相关(r=-0.45,P<0.01),而P3波幅与其呈正相关(r=0.44,P<0.01)。结论 DEACMP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ERP可作为评价DEACMP患者认知功能的实验室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刘全生  刘曙东  王寅旭 《医学综述》2014,20(20):3828-383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为临床治疗DEACMP提供新思路。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DEACM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高压氧等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依达拉奉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2次,持续14 d)。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事件相关电位(ERP)、常规脑电图(EEG)、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资料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组MMSE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EEG、头颅MRI的Abaron Peretz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改善DEACMP患者的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用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