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B)患者的临床以及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6年10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患者14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发病比例10:4,平均发病年龄(38.6±4)岁,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起病9例,以脑血管病起病3例,眼肌麻痹起病1例,周围神经病起病1例,头颅影像学异常者2例,肌电图异常1例。腰3-5平面椎管内异常强化影1例,后手术证实为布氏杆菌感染。4例脑脊液培养阳性。7例血培养阳性,6例患者行凝集试验均>1:160。结论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患者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听力下降,流行病学的接触史,脑脊液不典型,应警惕NB的可能,必要时行血培养、脑脊液培养以及布氏杆菌凝集试验。由于该病早期发现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住院患者及29例文献报 道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23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32岁;16例有接触史,3例食用过生的牛奶和奶制品.脑膜炎(16例,53.3%)和脑膜脑炎(6例,20%)是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抗生素治疗6~8周(多西环素、利福平和头孢三嗪、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中的1种)痊愈29例,死亡1例.结论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需要和许多疾病鉴别,CSF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可以确诊,多种抗生素长疗程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异性检查、脑穿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结果男2例,女3例,年龄20~52岁,平均32岁;4例接触过感染的动物,1例食用过生的牛奶;3例腰穿压力增高,2例细胞数增多(30~178×106/L),2例蛋白增高(0.57~1.31 g/L),3例糖降低(0.9~2.28 mmol/L),3例氯化物稍降低(113~116 mmol/L);5例布氏杆菌血清凝集实验均为阳性;2例诊断布氏杆菌病并发脑膜炎,2例诊断布氏杆菌病并发脑脊髓膜炎,1例诊断布氏杆菌病并发颅内动脉狭窄。全部病例均应用米诺环素,利福平及头孢曲松3种药物联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当遇到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神经症状,有证据表明存在布鲁氏杆菌感染时,应注意排除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8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男15例,女3例,年龄22~60岁,平均41. 1±12. 3岁; 12例有明确牛羊接触史,1例父亲患有布氏杆菌病,1例从事动物粪便处理工作,4例无明确接触史; 10例为亚急性起病,6例为慢性起病; 10例发热; 12例听力减退; 6例复视; 10例尿便障碍; 1例癫痫发作; 10例腰穿压力升高; 17例脑脊液白细胞升高; 16例脑脊液葡萄糖降低; 18例脑脊液蛋白升高。全部患者给予头孢曲松、多西环素、利福平、链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中的2种或3种不同组合治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葡萄糖、蛋白含量在不同个体间变化较大,布氏杆菌虎红试验可能存在假阴性,影像学表现以大脑白质区类脱髓鞘改变为特点,需要结合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所致的可多系统受累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eurobrucellosis,NB)是神经系统受累的布氏杆菌病,是其少见且严重类型,其神经系统症状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及漏诊。本文对作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6例NB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常急性起病,症状多于2周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现有研究显示部分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合并低钠血症,但对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针对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4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血清凝集试验≥1:100;以肢体无力、走路不稳、听力减退、视物模糊、小便潴留及便秘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脾肿大;头颅DWI未见异常1例(例1),头颅CT示基底核区梗死灶1例(例2),头颅MRI示双侧额叶皮质下及双侧岛叶散在缺血灶1例(例3),胸椎MRI示颈胸髓异常信号1例(例4);3例(例1、例2、例4)患者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好转,1例(例3)患者随访1年余走路仍不稳。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以肢体无力、走路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同时可合并肝功能异常、脾肿大;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可以表现为脑缺血灶、梗死灶、脊髓脱髓鞘改变,也可以正常;血清学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规范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常见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症状缺乏特异性。如累及神经系统,则引起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eurobrucellosis,NB),NB症状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临床上易误诊,以眩晕起病极其少见,现报道1例于我院诊治的以眩晕为首发表现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9.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病菌可通过皮肤、粘膜、眼结膜、消化道、呼吸道等不同途径感染,典型者表现为慢性长期发热、关节痛、肝脾肿大,其神经系统并发症约占1.7%~10%[1]。由于本病在非牧区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因单纯的神经系统症状就诊,易被临床医生忽视或误诊。本文报告1例少见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致急性脊髓压迫症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神经系统布氏杆菌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其主要病变发生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可累及脑神经。其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呼吸肌麻痹是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的致死原因,呼吸肌麻痹的抢救成功是提高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我科于2012-05收治1例吉兰-巴雷综合  相似文献   

11.
研究背景神经布氏杆菌病临床罕见,本文报告3例神经布氏杆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3例临床诊断明确的神经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断与治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有明确疫区、传染病接触史或生食牛奶感染布氏杆菌病病史,并在不明原因发热筛查过程中获得布氏杆菌感染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可伴脑膜炎症状与体征;或病程中出现脊柱炎症性改变;或伴尿潴留、便秘(可能与腰骶神经根病变有关);病程中也可出现听力减退和复视等听神经和外展神经病变表现。结论神经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常伴有全身系统性感染症状,在不明原因发热筛查中应进行布氏杆菌相关检查,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相鉴别。不同药理学机制的抗生素足量、长程联合治疗有效,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布氏杆菌病并发脑脊髓膜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杆菌病并发脑脊髓膜炎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可引起肝性脑病、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1],但对于乙型肝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则国内外报道的资料较少,现将我们收治的4例乙肝合并GBS患者报告如下,总结其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资料并复习文献,探究两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病机制,以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牧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等。方法结合相关资料分析1例以头痛、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神经型布病临床资料。结果尽管没有明确病畜接触史,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等,仍能确诊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经系统治疗后患者痊愈,随访1 y无复发。结论布病的流行在向非牧区扩散,应提高警惕,加强对布病特别是神经型布病的认识,早期正规诊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伴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4—2014‐07收治的4例干燥综合征伴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干燥综合征伴发的周围神经病各不相同,1例为周围神经病变,2例为感觉性周围神经病,1例为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4例患者均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预后不良。结论干燥综合征可伴严重周围神经病,早期可以周围神经病症状为首发症状,而口干、眼干等干燥综合征症状可不明显,故对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风湿免疫筛查,早期明确诊断原发病,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重症肌无力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脱髓鞘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重症肌无力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迄今为止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男性多发,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起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9例,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正常7例,症状不典型误诊3例,肌电图检查阳性率100%;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率80%(20/25);肢体无力严重、合并呼吸肌麻痹以及治疗延后的患者疗效不佳占50%(7/14)。结论不典型症状起病的吉兰-巴雷患者易误诊,丙球治疗疗效好但需及时,肌无力重、合并呼吸肌麻痹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引起急性迟缓性瘫痪的常见疾病,其确切的病因未明,本病具有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遗留较严重的后遗症。本研究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概述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后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便早期识别手术后软瘫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手术后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在发病前均有明确的手术史,术后首发症状距离手术时间平均为(11±3)d,首发症状出现至高峰期的平均时间为2.5 d,其中6例以肢体无力为首发表现。入院确诊后均给予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随访:4例患者基本恢复正常,3例需在帮助下行走,2例行动受限,1例病故。结论发生在手术后2周内的,特别是行肢体或腰椎部手术后的软瘫患者,应考虑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对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脑脊液免疫系列、补体系列。结果16例痊愈,3例好转,2例无效。患者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补体经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IVIG治疗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可能与抑制了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