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在纯钛表面制备生物胶原蛋白涂层,并探究其对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将Ⅰ型胶原蛋白制成凝胶,并附着于纯钛试件表面形成生物胶原蛋白涂层。以光滑钛表面为对照组,胶原蛋白涂层改性钛表面为实验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微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试件表面元素组成,红外光谱测试仪(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检测试件表面基团,接触角仪检测试件表面亲水性。体外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CK?8、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以及Western blot评价钛表面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试件表面机械划痕变浅,XPS元素分析和FT?IR检测证实钛表面存在胶原蛋白涂层。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试件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表面亲水性。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胶原蛋白涂层钛表面能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活性,并上调ALP活性以及成骨相关蛋白Runx2、Osterix和OCN的表达。结论:纯钛表面复合胶原蛋白凝胶涂层改性能增强钛表面亲水性,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亲水性处理喷砂大颗粒酸蚀(modSLA)钛表面对牙槽骨成骨细胞黏附及铺展行为的影响。方法将人牙槽骨成骨细胞分别接种于喷砂大颗粒酸蚀(SLA)和亲水性modSLA的钛片表面。在接种后1、3、6、12、24 h,利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两种钛片表面的细胞黏附率,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测细胞骨架铺展情况并作荧光积分强度(IOD)定量检测,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定各时间点细胞形状因子。结果细胞接种后1、3 h,modSLA组表面细胞黏附率高于SLA组(P<0.05),而6、12、24 h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1 h后,两组细胞形态呈圆形;接种3、6 h后两组细胞逐渐伸展,并形成丝状伪足与材料表面相连。细胞接种12 h后,与SLA相比,modSLA组表面细胞可以观察到较清晰的肌动蛋白结构、细胞铺展更充分。细胞接种3、6、12、24 h后modSLA组IOD值显著高于SLA组(P<0.05)。随时间延长两种材料表面细胞的IOD值均显著增加(P<0.05)。3、6、12 h mod SLA组细胞形状因子均值显著小于S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两种材料表面细胞的形状因子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水性化学处理能显著促进人牙槽成骨细胞在SLA钛表面的黏附、铺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亲水性处理喷砂大颗粒酸蚀(modSLA)钛表面对牙槽骨成骨细胞黏附及铺展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人牙槽骨成骨细胞分别接种于喷砂大颗粒酸蚀(SLA)和亲水性modSLA的钛片表面.在接种后1、3、6、12、24 h,利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两种钛片表面的细胞黏附率,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测细胞骨架铺展情况并作荧光积分强度(IOD)定量检测,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定各时间点细胞形状因子.结果 细胞接种后1、3 h,modSLA组表面细胞黏附率高于SLA组(P<0.05),而6、12、24 h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1 h后,两组细胞形态呈圆形;接种3、6 h后两组细胞逐渐伸展,并形成丝状伪足与材料表面相连.细胞接种12 h后,与SLA相比,modSLA组表面细胞可以观察到较清晰的肌动蛋白结构、细胞铺展更充分.细胞接种3、6、12、24 h后 modSLA组IOD值显著高于 SLA组(P<0.05).随时间延长两种材料表面细胞的IOD值均显著增加(P<0.05).3、6、12 h mod SLA组细胞形状因子均值显著小于 S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两种材料表面细胞的形状因子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亲水性化学处理能显著促进人牙槽成骨细胞在SLA钛表面的黏附、铺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静电纺丝薄膜支架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薄膜支架,扫描电镜观察薄膜网状结构,通过薄膜支架作为载体,观察其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并观察细胞骨架的形态变化。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静电纺丝薄膜网状结构有利于细胞的黏附;CCK-8细胞增殖检测与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培养1 d、4 d、7 d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骨架染色显示静电纺丝组细胞铺展面积增大且数目增多。结论 静电纺丝薄膜支架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细胞黏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聚醚醚酮/碳纳米管/生物活性玻璃(PEEK/CNTs/BGs)复合材料的体外成骨细胞相容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通过噻唑蓝法、吖啶橙荧光染色法研究PEEK/CNTs/BGs复合材料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MC3T3-E1细胞在PEEK/CNTs/BGs复合材料表面的黏附生长情况。结果:MC3T3-E1细胞在PEEK/CNTs/BGs复合材料表面的增殖能力较聚醚醚酮和聚醚醚酮/碳纳米管(PEEK/CNTs)复合材料强。SEM实验结果表明,PEEK/CNTs/BGs复合材料表面有利于MC3T3-E1细胞黏附、铺展和生长。结论:PEEK/CNTs/BG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骨细胞相容性,有望作为新型骨科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接枝不同末端硅烷的氧化锆材料对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在氧化锆表面接枝不同末端基团的硅烷,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检测各组氧化锆表面的理化表征,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C3T3?E1细胞在24 h时的黏附及形态,在培养1、3、5 d后通过CCK?8法评价各组细胞增殖水平,使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培养7、14 d后的分化情况。结果:XPS结果显示4种不同末端硅烷均成功接枝到氧化锆表面;SEM、XRD结果提示碱热及硅烷处理不破坏氧化锆表面完整性及晶相结构;MC3T3?E1细胞在接枝亲水的氨基、巯基末端硅烷的氧化锆表面黏附情况好,增殖活性高,且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较未处理组高,而疏水末端甲基、乙烯基末端硅烷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对细胞分化起抑制作用。结论:接枝亲水末端硅烷的氧化锆表面对小鼠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羰基二咪唑(CDI)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修饰纯钛表面后对兔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羰基二咪唑将含RGD肽共价连接到肽表面,研究修饰后的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的生长的影响,观察成骨细胞的生长及钙结节的形成,MTT法和扫描电镜分别检测材料表面对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见,成骨细胞在RGD修饰的纯钛表面比未修饰钛表面伪足面细胞充分铺展扁平,形态丰满,胞体界限不清,细胞间融合膜状。RGD修饰组ALP活性明显高于未修饰组。结论采用羰基二咪唑化学固定法可将RGD肽接枝于纯钛表面,修饰后种植材料的细胞早期黏附、增殖等生物学行为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含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包裹的硫化银存储液对纯钛表面特性及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纯钛试件经打磨清洗后分为4组,分别置于空气、生理盐水、BSA溶液、牛血清白蛋白包裹的硫化银溶液(BSA?coated Ag2S solution,Ag2S@BSA)中保存2周后,采用扫描电镜、X线能谱仪和光学接触角仪分析纯钛表面特性的变化;将MC3T3?E1成骨细胞接种于各组钛片表面,观察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行为。结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钛表面微形貌无明显差异,空气存储后未见明显改变,经生理盐水存储后钛表面散在分布氯化钠晶体,经BSA溶液存储后含碳有机物增加,经Ag2S@BSA存储后钛表面均匀吸附含硫和银元素的纳米颗粒。与其余3种存储方式相比,Ag2S@BSA溶液存储可显著减小钛表面水接触角,增大表面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成骨功能蛋白表达。结论:Ag2S@BSA存储液能优化钛表面特性,增强其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9.
韩晶  骞爱荣  胡丽芳  王哲  于丹  张蓉  商澎 《医学争鸣》2009,(24):2901-2904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免疫荧光图像的快速、简便、半定量分析微管蛋白的方法.方法: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分别在正常及三维回转条件培养48h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标记对照组和回转组的成骨细胞微管骨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荧光图像; 采用三种不同的专业图像分析软件SimplePCI,Imagepro-Plus6.0(IPP)及ImageJ定量分析三维回转培养条件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微管细胞骨架的影响; 用Western Blot检测α-微管蛋白表达量; 用ImageJ软件确定MC3T3-E1细胞微管骨架的分形维数.结果:对采集到的细胞骨架荧光染色图像做定量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经过48h三维回转培养,MC3T3-E1细胞图像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经过48h三维回转培养,MC3T3-E1细胞α-微管蛋白表达量表达量明显下降; Im-ageJ软件分析结果表明,经过48h三维回转培养,MC3T3-E1细胞微管的分形维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图像分析软件的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基于免疫荧光图像的分析方法是可行的,为细胞形态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研究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12.5、25.0、50.0和100.0 μmol/L)孵育MDA-MB-435细胞24 h.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标记F-肌动蛋白,分别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组情况;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对人工重组基膜的黏附能力.结果: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均导致细胞内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发生解聚,同时细胞内F-肌动蛋白排列和分布及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此外,染料木黄酮可明显降低MDA-MB-435细胞对人工重组基膜的黏附能力,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染料木黄酮在体外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黏附能力,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含钙纳米薄片膜层修饰的双酸酸蚀钛表面并评价其对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双酸酸蚀和氢氧化钙/双氧水混合溶液水热处理,制备2种含钙纳米薄片膜层修饰的双酸酸蚀钛表面(1 h、6 h处理组)。以大颗粒喷砂酸蚀(SLA)钛表面为对照组,2种含钙纳米薄片膜层修饰的双酸酸蚀钛表面为实验组,观察分析不同钛表面的微形貌和表面元素组成;将MC3T3-E1成骨细胞接种于各组试件表面,研究不同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在双酸酸蚀钛表面制备形成2种形貌均一的纳米薄片膜层结构,均含有微量钙元素。相比于SLA钛表面,2种新型钛表面均有利于MC3T3-E1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显著增强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上调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1 h处理组性能更优。结论:双酸酸蚀钛表面复合含钙纳米薄片膜层能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一种具有超亲水、多尺度有序结构的种植体表面。方法:经砂纸打磨的钛片先喷砂、硝酸/氢氟酸处理,再用盐酸/硫酸预酸蚀,最后用双氧水/硫酸处理获得多尺度有序结构的表面。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接触角表征该表面的亲水性;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面物相;体外成骨前体细胞培养观察该表面对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显示,种植体表面具有微纳复合结构;XRD图谱显示二次酸蚀处理前后,表面的成分无明显改变;但是,接触角则下降到0°。体外生物学评价表明:该表面有利于细胞的粘附,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1 h、3 h和72 h实验组每个钛片上细胞的DNA含量分别为(710±78)ng、(1 398±102)ng和(2 543±113)ng,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DNA含量分别为(605±79)ng、(1 045±125)ng和(2 138±97)ng,3个时间点实验组的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内的ALP活性检测显示:实验组4 d、7 d和14 d对硝基酚生成速率分别为(0.09889±0.00417)nmol/(ng.h)、(0.15008±0.00406)nmol/(ng.h)和(0.27862±0.00305)nmol/(ng.h),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分别为(0.07862±0.00406)nmol/(ng.h)、(0.12256±0.00399)nmol/(ng.h)和(0.22641±0.0142)nmol/(ng.h),3个时间点实验组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第14天培养液中骨钙素(OC)含量分别为(975±110)ng/mg和(545±69)ng/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一种超亲水的微纳复合结构表面,该表面能进一步促进成骨前体细胞的生长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杜仲叶提取物及其与CPC复合载体对MC3T3E1大鼠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MC3T3E1大鼠成骨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和0、0.152、0.304、0.608 mg/ml不同浓度杜仲叶提取物/CPC复合载体培养组。应用细胞增殖、MTT、扫描电镜法观察不同浓度杜仲叶提取物/CPC复合载体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48 h的增殖活性及生长、附着的影响。结果:杜仲叶提取物/CPC复合载体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率,尤其以浓度为0.152 mg/ml、0.304 mg/ml时作用较为明显(P<0.05)。结论:杜仲叶提取物/CPC复合载体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以及附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基底,经多巴胺(dopamine,DP)负载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材料模型,研究FN对MC3T3-E1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使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接触角仪和石英晶体损耗检验微量天平测量样品表面基团、膜的亲水性和FN负载量;在磷酸盐缓冲液(PBS)环境中,分别接种MC3T3-E1细胞于各样品,使用延时照相系统每隔3 min观察细胞黏附情况,CCK-8法测量接种细胞后0.5、1.0、4.0、8.0 h黏附细胞的吸光度。结果:红外光谱分析显示DP成功结合于PLGA膜表面,接触角测量表明PLGA膜经DP处理后亲水性改善,石英晶体损耗检验微量天平测得FN的负载量为22.5 ng/cm2,延时照相系统和CCK-8检测结果显示负载FN的PLGA膜上细胞黏附比例和数量显著高于PLGA膜和PLGA的DP涂层膜(P<0.05)。结论:在PBS环境中,MC3T3-E1细胞可在负载FN的PLGA膜上正常黏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烟草浸提液(smokeless tobacco extract,STE)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探讨吸烟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病理机制。方法 以0(对照组)、0.01、0.1、1、5、10 g/L的STE作用于小鼠颅顶前成骨细胞亚克隆14(MC3T3-E1 Subclone 14,MC3T3),MTT法检测在STE作用1、3、5、7 d后的增殖情况,罗丹明及DAPI染色后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观察MC3T3细胞骨架(cytoskeleton)在STE作用24 h后的形态变化,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 mRNA在STE作用48 h后的表达。结果 MTT试验显示0.01~10 g/L的STE可抑制MC3T3增殖(P<0.05),5~10 g/L的STE可随时间延长抑制MC3T3增殖(P<0.05)。细胞骨架观察显示对照组细胞骨架呈网络状铺展,在STE刺激下微丝解聚,细胞骨架重排且随浓度升高作用更加明显。RT-qPCR结果显示5~10 g/L的STE可促进MC3T3的IL-6 mRNA表达(P<0.05),0.1~10 g/L的STE可抑制MC3T3的Cbfα1 mRNA表达(P<0.05),随STE浓度升高,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烟草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影响细胞骨架结构,增高MC3T3细胞IL-6 mRNA的表达和降低其Cbfα1 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及附着,提示吸烟不利于骨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rhIGF—Ⅰ)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单独或联合应用对MC3T3-E1和NIH 3T3细胞增殖、分化和钙化的影响。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不同浓度rhIGF—Ⅰ和rhBMP-2作用于小鼠成骨样细胞株MC3T3-E1和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 3T3,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细胞分化,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分泌的骨钙素水平(OC),以及Von kossa钙化染色法观察细胞的钙化。结果:1~50ng/ml rhIGF—Ⅰ作用于MC 3T3-E1细胞或5~75ng/ml rhIGF—Ⅰ作用于NIH 3T3细胞后,均能显示明显的促细胞增殖作用(P〈0.01),使S期细胞百分率升高、G1期细胞百分率减少,以及使胞内ALP活性、钙化面积百分比增高(P〈0.05)。10~100ng/ml rhBMP-2也可促进MC 3T3-E1和NIH 3T3细胞的增殖作用(P〈0.01),使S期细胞百分率升高、G1期细胞百分率减少,并使2种细胞ALP活性、钙化面积百分比升高(P〈0.05)。各浓度rhIGF—Ⅰ或rhBMP-2对MC 3T3-E1及NIH 3T3细胞作用8h、24h和48h的MTT检测结果相似。rhIGF—Ⅰ和rhBMP-2联合作用后,对2种细胞的促增殖、增强ALP活性、促钙化的作用均较各自单独作用更为明显(P〈0.05)。单独或联合应用不同浓度rhIGF—Ⅰ和rhBMP-2对细胞分泌的OC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hIGF—Ⅰ和rhBMP-2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增殖、早期分化及钙化的协同作用,但对成骨末期细胞分化影响不大,而其活性主要与使用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研究其表面微弧氧化(MAO)/碱处理并加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涂层对前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设计并打印3D多孔钛合金支架,对其进行不同表面处理后分为MAO组、MAO/碱处理(MN)组、MAO/碱处理加载RGD肽(MNR)组,另设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弹性模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微观结构,能谱分析仪(EDS)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元素构成,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水滴接触角大小。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与各组支架共培养,CCK-8法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细胞增殖活性,Live/Dead细胞染色法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细胞黏附实验观察各组细胞在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黏附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素(OPN)和骨钙素(OCN)mRNA表达水平。 结果 3D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弹性模量为(1.17±0.62) GPa。SEM观察,MAO处理后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呈现火山口样形貌,碱处理后出现细小裂纹并呈现纳米级鱼鳞结构,加载RGD肽涂层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观察到散在的RGD颗粒。EDS检测,MNR组支架表面RGD涂层成功加载。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接触角MAO组>MN组>MNR组。CCK-8法,培养第1、3和5 天时3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呈增长趋势,培养第3和5 天时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ive/Dead细胞染色,3组支架均具备良好的体外相容性。细胞黏附实验,共培养48 h后,MNR组细胞数量和形态伸展均优于MAO组和MN组。培养第7天时,与MAO组比较,MNR组细胞ALP活性明显升高(P<0.01),培养第14天时3组细胞ALP活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T-qPCR法检测,培养第7天时,与空白对照组和MAO组比较,MN组和MNR组细胞中Runx2和OP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MNR组细胞中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培养第14天时,MAO组、MN组和MNR组细胞中Runx2和OPN mRNA表达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AO组、MN组和MNR组细胞中OC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 3D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具有与人体骨组织匹配的弹性模量,支架表面MAO/碱处理并加载RGD肽涂层对MC3T3-E1细胞无毒性且对其成骨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钛表面微-纳米结构改性对变形链球菌粘附的影响?方法:根据钛表面处理方法分为4组:机械抛光组?喷砂组?阳极氧化组?喷砂-阳极氧化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件的表面形貌,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测算双蒸水在试件表面的接触角,检测各组试件表面的润湿性?将试件与变形链球菌共同孵育,采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和扫描电镜观测试件表面粘附细菌的数量和形态?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喷砂-阳极氧化组的钛表面形成微米孔内复合纳米管阵列的微-纳米结构?四组试件表面的接触角为:机械抛光组?喷砂组 > 阳极氧化组?喷砂-阳极氧化组?4组试件表面的变形链球菌粘附数量为:阳极氧化组?喷砂-阳极氧化组 > 喷砂组 > 机械抛光组?结论:与钛表面纳米管阵列相比,钛表面微-纳米结构改性未增加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