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进而分析大学生身体自我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方法:用身体自我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1173名大学生调查.结果: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总体上比较满意(5.11±1.26),男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与其自我价值感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相貌特征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最紧密;高、低自我价值感的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有极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有显著正相关,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我认知,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接纳与自我和谐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教学参考。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南京某两所大学大一至大四8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本研究中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优于全国常模,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在性别、生源地和是否独生上没有显著差异。自我接纳总分与自我和谐总分显著负相关(r=-0.597,P0.01);自我接纳因子和自我的灵活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3个因子相关性显著(r=0.265,-0.612,-0.230;P0.01);自我评价因子和自我的灵活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3个因子相关性显著(r=0.237,-0.442,-0.097;P0.01)。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接纳因子和自我评价因子均对自我和谐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自我接纳是影响大学生自我和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由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构成的三重自我心理结构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三种自我的动机层级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考察了三重自我的动机层级关系。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参照效价范式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1初步考察中国人的三重自我动机层级。实验2、3旨在分离关系自我的个体身份特征,并探究其对三重自我动机层级可能带来的干扰作用。结果:当关系自我被"家庭关系(母亲和父亲)"表征时,三重自我的动机层级表现为"个体自我与关系自我平级(自我与不同类型特质词的链接方式相似,积极词链接肯定回答和消极词否定回答最快),集体自我次之"。当关系自我是亲密好友的关系表征时,三重自我动机则表现为与西方研究结论一致的"个体自我优先、关系自我次之、集体自我最末"的层级结构。结论:中国人三重自我的动机层级受到关系自我的身份特征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内隐层面上探讨自我相关信息加工与情绪效价信息加工之间的关系,为内隐自我正面偏见的存在提供证据。方法:以情绪性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阈上态度启动范式,在自我和非自我启动情况下,记录被试对情绪字词按正负性质完成归类判断任务时的ERPs,比较自我正面、自我负面、非自我正面、非自我负面四类信息的ERP数据。结果:内隐层面上,自我相关信息与情绪效价信息在N400波幅上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相对于自我负面和非自我正面信息来说,自我正面和非自我负面信息诱发的N400波幅更大,即内隐层面上对自我正面偏见范畴内的字词(自我正面和非自我负面)表现出更大的ERP负波。结论:自我相关信息和情绪效价信息的加工在内隐层面上是密切相关的,且他们之间的关系符合自我正面偏见效应,从而证实了内隐自我正面偏见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正确评价高中生自我接纳程度与学业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和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某县级高中6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总体来讲,男生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女生(t=5.521,P0.001);2独生子女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13.435,P0.001);3自我接纳可以较为显著地预测高中生学业自我妨碍。具体而言,自我评价能够显著地负向预测行为式自我妨碍,自我接纳总分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自我妨碍的各维度。结论:高中生的自我接纳程度能够较显著地预测其学业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听障学生与健康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测试,旨在探究听障学生与健康学生自我概念水平及其各维度的差异。结果发现,听障学生的自我总分及道德自我、心理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认同的得分均低于健康学生,尤其在道德自我和自我认同这2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听障女生在自我总分及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认同、自我行动的得分均高于听障男生,但明显低于健康女生;听障学生和健康学生自我概念各因子均不存在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中生自我设限和归因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设限量表和智力责任归因问卷对山东省272名初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自我设限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初二和初三比初一的学生更多的使用自我设限。高自我设限组和低自我设限组在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成功归因对自我设限的主效应显著。结论: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较多地运用自我设限来保护自我价值,高自我设限者和低自我设限者有不同的归因风格。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我分化发展的特点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DSI)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421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我分化量表总分及与人融合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②自我分化量表总分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其中除情绪反应、与人融合与自我的灵活性不存在显著相关外,自我分化与自我和谐的各分量表得分均显著相关;③回归分析发现,情感断绝分量表得分对自我和谐量表总分预测力最佳,解释量达30.4%。结论:自我分化与自我和谐存在相关关系,自我分化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可分为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工具包括网名、个人信息、虚拟化身、图片等。虚拟自我有别于现实自我,但虚拟自我可视为现实自我的延伸。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个体差异对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的影响,并关注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我价值定位与青少年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定位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695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自我价值在能力知识领域定位程度越高的青少年,自我和谐程度也越高;相反,自我价值在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领域定位程度越高的青少年自我和谐水平越低。结论:不同领域的自我价值定位对个体自我和谐有不同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大学生自我和谐对未来工作自我的影响机制。方法 2017年4月至10月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职业自我效能量表、未来工作自我量表、父母职业相关行为量表对全国2 9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职业自我效能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未来工作自我之间起中介作用[Bootstrap 95%CI(0.267,0.390)];(2)父母职业支持在自我和谐和职业自我效能之间起调节作用(β=0.132,P<0.01);(3)父母职业干预(β=-0.115,P<0.01)和父母职业冷漠(β=-0.146,P<0.01)不仅在自我和谐与职业自我效能间起调节作用,而且在职业自我效能与未来工作自我间起调节作用(β=-0.085,P<0.01;β=-0.135,P<0.01)。结论 自我和谐对未来工作自我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麻丽丽 《校园心理》2012,10(6):390-391
大学生自我效能是影响学习绩效的重要预测因子,无论一般自我效能与特殊自我效能均与学习绩效有显著的关系。绩效也同样影响自我效能的获得和形成。本研究通过调查大学生远期学习绩效与近期学习绩效对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论:男性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女性,远期学习绩效对一般自我效能的作用更加明显,而近期学习绩效对学业自我效能的作用更加明显。学习绩效显著影响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而非一般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的状况及发展特点。方法:以大学生道德自我问卷为工具,对207名大学贫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总体状况良好。从具体维度来看,大学贫困生家庭道德自我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社会道德自我,个体道德自我得分相对最低。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大学贫困生个体道德自我得分相对较低,家庭道德自我得分相对较高(t=-2.232,2.018;P0.05);2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具有性别差异。女生在家庭道德自我和社会道德自我得分上均高于男生(t=2.805,P0.01;t=2.255,P0.05);3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年级差异显著(F=3.422,P0.05)。在总体道德自我上,呈现出"U"字型发展规律;个体道德自我呈现"下降-回升-再下降"的发展特点;社会道德自我呈现"大四快速提高"的"J"字型发展规律。结论: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总体状况良好;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具有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并揭示青年失业人员自我和谐现状.方法 运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市内156名青年失业人员测验.结果 青年失业人员的自我和谐程度低于常模,自我经验的不和谐(t=10.25,P<0.01),自我灵活性(t=8,16,P<0.01),自我刻板性(t=6.61,P<0.01)总体上呈偏态分布;青年失业人员的自我和谐程度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之间的自我和谐相比,自我经验的不和谐(t=0.67,P>0.05),自我灵活性(t=1.19,P>0.05),自我刻板性(t=0.59,P>0.05);失业深刻地影响着自我和谐程度.结论 青年失业人员的自我和谐程度低于常模,尤其是已婚青年失业人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揭示青年失业人员自我和谐现状。方法运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市内156名青年失业人员测验。结果青年失业人员的自我和谐程度低于常模,自我经验的不和谐(t=10.25,P<0.01),自我灵活性(t=8.16,P<0.01),自我刻板性(t=6.61,P<0.01)总体上呈偏态分布;青年失业人员的自我和谐程度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之间的自我和谐相比,自我经验的不和谐(t=0.67,P>0.05),自我灵活性(t=1.19,P>0.05),自我刻板性(t=0.59,P>0.05);失业深刻地影响着自我和谐程度。结论青年失业人员的自我和谐程度低于常模,尤其是已婚青年失业人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现状,本研究采用《自我价值感调查问卷》,针对457名重庆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总体水平较高,且总体自我价值感随年级的升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高等职业院校男生的自我价值感在个人取向的心理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女生;而高等职业院校女生的个人取向的人际自我价值感、生理自我价值感、家庭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的家庭自我价值感都显著地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领导是否在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间存在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领导力量表、情绪智力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情绪智力与自我领导以及自我领导与自我效能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50,0.67,0.53;P0.001);(2)情绪智力和自我领导均能显著预测自我效能(P0.001);(3)大学生自我领导在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3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7%。结论:大学生自我领导是情绪智力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369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在自我不和谐的3个维度中有18.7%的人进入高分组;不同性别在自我灵活性上存在显著差异(t=-2.58,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t=-2.96,P0.01;t=-2.21,P0.05);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高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心理和谐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焦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14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与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呈显著负相关;②高自我价值感者和低自我价值感者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低自我价值感者表现出高焦虑;③运用线性回归发现,总体自我价值感对状态和特质焦虑都有很好的预测性,特殊自我价值感对特质焦虑有好的预测性.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焦虑存在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独立自我的人格解读及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独立自我在完整人格结构空间的解读,探讨独立自我评价性的特点。方法:591名在校大学生完成独立自我问卷、中国人人格问卷和Rosenberg自尊量表(SES),用路径分析模型分析独立自我和完整的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关系,获得对独立自我有解释力的人格特质;对独立自我和自尊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探讨独立自我的评价性特点。结果:模型修订后独立自我与完整人格结构中的处世态度、行事风格、善良之间的路径系数被保留,分别为0.52-、0.24、0.12;独立自我与自尊的相关系数为0.32,显著性水平P<0.001。结论:独立自我代表了完整人格结构上处世态度、行事风格、善良三个维度的内容;具有独立自我的个体有显著正向自我评价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