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inezolid: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恶唑啉酮类抗菌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唑啉酮类为全新化学合成抗菌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发挥抗菌作用,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恶唑啉酮类药物linezolid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抗菌活性与细菌耐药性无关;具有良好药物动力学特征,临床实验证明,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有良好疗效,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口恶)唑啉酮类为全新化学合成抗菌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发挥抗菌作用.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口恶)唑啉酮类药物linezolid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抗菌活性与细菌耐药性无关;具有良好药物动力学特征;临床实验证明,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有良好疗效,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化学全合成药物,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发展。在Linezolid(利奈唑胺)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后,又有Radezolid(雷得唑来)和Torezolid进入临床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噁唑烷酮类抗菌化合物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介绍了目前在临床研究的两个噁唑烷酮类抗菌药Radezolid和Torezolid。  相似文献   

4.
新型全合成抗菌药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类新型的全合成抗菌药——唑烷酮类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该类抗菌剂的构效关系、抗菌活性及代表物的化学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新型(口恶)唑烷酮类抗菌药——Linezolid(LNZ)。方法:综述LNZ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性、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 反应以及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情况。结果与结论:LNZ可治疗多种耐药菌感染,且在临床应用中的耐受性良好,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是新一代全合成的抗菌药物,有着全新的结构和独特的作用机制。此类药物可阻止细菌蛋白质的早期合成反应,与其他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体内外对许多临床耐药菌有强烈的抗菌活性。本文主要介绍口恶唑烷酮类作用机制、体内外抗菌活性及药效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新型抗耐药菌药物的研究已成为抗菌药物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中,全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利奈噁唑酮已成功上市,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促使了对该类化合物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噁唑烷酮类抗菌剂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结构修饰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具有优良抗菌活性的噁唑烷酮类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8.
新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化学全合成药物,该类化合物的代表药物利奈唑酮(商品名为Zyvox)对G^ 菌以及多重耐药的病原体抗菌活性较好,可口服或注射给药,耐受性良好。综述了以利奈唑酮为代表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抗菌活性、药动学性质及其构效关系,并对其高活性的类似物AZD2563和5-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耐药菌的迅速增长 ,世界上许多制药公司都在积极开发新的抗菌药。唑烷酮类 ,以利奈唑胺(linezolid )的上市为标志 ,成为 3 5年来首次上市的结构全新的抗菌药。该类药物作用机制独特 ,竞争性与核糖体5 0S亚基上的P -位点相结合 ,而导致肽转移酶无法与这一位点结合 ,抑制第一个肽键的形成 ,来发挥抗菌作用。构效关系研究显示 5位碳链的最适长度是一个碳 ,N上的H为活性必需基团。 4′ -位与 5 -位取代基的脂溶性之间的平衡关系与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关系。孟庆国和Lohray等对Brickner等报道的合成路线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0.
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Linezolid的药理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唑烷酮类抗菌药是一类结构类型与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于目前所有抗菌药物的新型合成抗菌药 ,它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核蛋白体阶段。它的最早提出是在 2 7届抗微生物药和化学治疗国际科学大会上 (纽约 ,1987)。最初报导的是一个代号为S— 6 12 3的药物但因其体外活性低 ,未作深入研究。而使这类药物重新进入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的是它的二个新药Eperezolid(U - 10 0 5 92EPZ)和Linezolid(U - 10 0 76 6LNZ)的成功开发。体外试验结果显示 :EPZ和LNZ可抑制各种G 球菌 ,包括耐药及多种耐药菌株 ,并具有与目前…  相似文献   

11.
新型噁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奈唑胺(linezolid)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蛋白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在体内、外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耐药G 菌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其临床疗效已经得到一系列Ⅲ期临床研究证明.现对其药理作用、抗菌活性、药动学、临床评价、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及在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洁  蒋一峰 《世界临床药物》2004,25(11):674-678
抗菌药物耐药性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噁唑烷酮类抗茵药物是继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后上市的又一类全合成抗茵药。利奈唑胺(linezolid)为该类药物中的首个上市产品,本品在临床革兰阳性茵感染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尤其是对耐药茵的作用成为其一大亮点。2003年保持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尽管如此,利奈唑胺同样也很难避免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新型唑烷酮类抗菌药——Linezolid(LNZ)。方法综述LNZ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性、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情况。结果与结论LNZ可治疗多种耐药菌感染,且在临床应用中的耐受性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氯霉素中间体对硝基苯基丝氨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具有分支杆菌生长素部分结构的2,4,5-三取代噁唑啉化合物27个。经初步药理筛选,活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杨燕  尤启冬 《药学进展》2010,34(11):481-490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是一类结构类型与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于目前其他所有抗菌药物的新型合成抗菌药,自首个该类药物利奈唑胺上市后,以获得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高的新型噁唑烷酮类化合物为目标的结构改造方案及有关细菌对化合物耐药机制的研究便全面展开。综述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细菌对其的耐药机制和相关的化合物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鑫  洪伟  熊莺  宫平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4,14(5):263-266,M003
目的设计合成(口恶)唑烷酮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3,4-二氟硝基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经1H-NMR、MS确证其结构.体外试验表明:化合物7f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对照药物利奈唑酮相当,化合物7a、8c和8d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代表药物的抗菌活性及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五水头孢唑啉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五水头孢唑啉(头孢类抗菌药)及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对近3年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活菌计数法绘制杀菌曲线.对来自全国19家医院近3年临床分离的604株致病菌进行了MIC测定.结果 在革兰阳性需氧菌中,五水头孢唑啉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表皮葡萄球菌(MSSE)、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以及B溶血组链球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90≤4 mg·L-1.在革兰阴性菌中,五水头孢唑啉对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MIC≤8 mg·L-1.杀菌试验显示,五水头孢唑啉对葡萄球菌表现出典型的时间依赖性,但对大肠埃希菌的杀菌作用随药物浓度升高略有增强.结论 五水头孢唑啉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抗菌活性优于头孢氨苄、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略优于头孢替安,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相似;对不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也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优于头孢氨苄,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相似.  相似文献   

19.
芳基二胺与(R)-正丁酸缩水甘油酯缩合得(R,R)-1,4-双-[(2-羟基-3-丁酰氧基)-丙氨基]-芳烃(3a和3b),与羰基二咪唑环合构成双噁唑烷酮4a和4b,水解脱丁酰基得(R,R)-1,4-双-(5-羟甲基-2-氧代噁唑烷-3-基)-芳烃(5a和5b)、再经甲磺酰化、叠氮化、还原叠氮基所得产物氨基乙酰化得(S,S)-1,4-双-(5-乙酰氨甲基-2-氧代噁唑烷-3-基)-芳烃(8a和8b),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b对表葡菌,肠球菌和丙型链球菌的活性优于吗啉噁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设计合成具有手性吡咯烷侧环的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并考察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以手性脯氨酸和3,4-二氟硝基苯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 8 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 1H-NMR、MS 谱确证。体外活性试验表明:由(R)-脯氨酸衍生的化合物7b 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弱的抑制活性。由(S)-脯氨酸衍生的化合物 7a 的抗菌活性明显低于 7b。研究结果表明,吡咯烷侧环的手性因素对抗菌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