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医药的教育实践中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药用植物学是中医药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中医药科研实践的基础,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事业正逢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发展振兴中医药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笔者对此提出两点认识:第一,发展振兴中医药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培养要遵循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将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第二,发展振兴中医药重点在于临床,中医药的根本职责是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中医师要有治愈疾病、帮病人解除病痛的真功夫.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之浅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高等教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受现代大学制度和西医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如何使高等中医教育传承优秀的中医药学术传统和思维方式,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探索出不断进步的中医药教育规律和培养方式,是中医教育学界长期以来的努力方向。本文通过对现行中医药教育进行思考,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在防治疾病养生保健方面有独特优势,在国际上逐渐被广泛接受。国际教育是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的必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医药国际化在教育方面遇到问题的论述,探讨国际教育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临床实习已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为了迎接市场经济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实习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我们立足校情,着眼改革,依托管理,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多方因素,突出中医特色,我校临床实习管理工作为提高实习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医药学学科属性的双重性分析与探讨,确立了古代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之间的互补关系,并认为师承教育方式与院校教育方式在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教育效果上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彼此短长互补.经过理论上的研究,认为中医药教育只有遵循中医药学学科特点和中医药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从传统师承教育中汲取精华,与院校教育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注重创新,才能有效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高速发展的科技现代社会中,继承祖国的中医药特色并使其发扬光大,是中医药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而中医药的教育和人才培训是关键.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实习生的医学理论知识得以提高,培养其临床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进入临床医学中的角色.特别是中医学,在临床带教中,如何规范中医临床带教的内容与方法,是保证中医科临床带教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分析国内外中医师承教育,从传统师承教育和我国院校教学的沿革分析讨论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问题,对院校教育、继续教育、高层次教育等做剖析,并就本地区实践经验和成果来研究和探索师承教育的方式、方法,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为目标,导入现代教学教育的理念和技术,提出当前包括师承教育在内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专家队伍建设应当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实现未来人才规模化、集成化地塑造健康的中医药队伍.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医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传统的师带徒教育模式历史上一直是培养中医人才的主要方式,并在现代社会中受到国家的重视,在与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结合中,融合两者之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培养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师承教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医药师承教育的现状1.类型从层次上看,目前大致可分为普及型和提高型两种层次。普及型即一般中医药师带徒,类似于传统的师承教育,这一方式目前已不能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只在部分农村还在进行。提高型则是以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培养新一代名中医的名师带高徒的师承教育,这一形式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师承教育主办部门来看,有政府部门、高等中医药院校和各级医疗机构。(1)政府部门主办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国家主办的中医药师承教育。一是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199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采用师承…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教育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教育在世界各国/地区健康有序地发展,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培养中医药人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世界中联教指委)立足中医学本科教育制定行业标准,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面对国际教育师资队伍薄弱、教育资源标准化迟缓、国际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应及时调整策略,通过师资培训、专业认证等方式,解决现有困难。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推广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盲区。本文以南京市某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为例,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倡导生命全过程的中医药特色卫生服务教育;推广中医药特色技术服务,把顺时养生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发挥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和特色,促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中医留学生临床实习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医中药广泛的走向世界,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系统学习或进修中医学知识。天津针灸做为全国临床研究中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国际学院的实习基地,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对外教育,已经建立了一套培养比较成熟的中医教育体系。使外国留学生除了尽可能地缩短语言学习时间外,能用中国同类学生大致相同的时间即掌握中医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大的政策背景下,将高等中医药教育传统优势资源转化成数字化的网络教育服务资源,开启构建中医药成人在线教育体系、开办网络学院等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改革创新之路,是当前中医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当前构建高等中医药成人在线教育体系所面临的机遇,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构建高等中医药成人在线教育体系过程中必须重点布局的几个关键环节,重点探讨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办学模式创新等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中医实习医生上岗前的培训是我院在新的形势下 ,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实际需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中医实习医生整体素质 ,使之成为一名跨世纪的现代化中医人才而开展的一个新课题 ,也是实习过程中必须注重的一个问题。1 注重医德医风教育 ,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1 99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肯定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必须与生产力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其中德育培养与当年毛泽东主席培养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教育方…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对中医药事业和个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此,介绍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初步探索,揭示了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即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相关教育严重缩水、实践问题凸显。提出中医药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中医药院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转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建立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基金。以期有效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文化教育与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承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院校的基本功能,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重视中医药文化教育。源自中医药文化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应当纳入中医药教育体系,应当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组分,中医院校要努力构建中医药校园文化,重视学生中医药文化熏陶;中医药文化教育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认可,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都对中医药学生的奉献精神培育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大部分学生理解并愿意践行医护人员的抗疫精神;增强了中医药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职业认同感;为中医药学生奉献精神培育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新的教育方式,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医药院校应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充实、创新中医药学生奉献精神培育内容、方式,为人民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推动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为出发点,在分析总结国内中医药国际教育与海外中医药教育发展状况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在教育方法上,应该高度重视渗透教育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中的价值,明确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中医药文化渗透教育的内容,设计多渠道的渗透教育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