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 HBs Ag阳性占据人口的十分之一之强 ,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1 ]。乙肝很容易发展为慢性和肝硬化等产生不良的后果 ,少数病例可以发展成为原发性肝癌 [2 ]。目前为止 ,乙肝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乙肝的感染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而预防工作除了对一般人群的预防外 ,还需要对尚未出生和出生不久的婴儿的预防。故首先需要了解该地区母婴垂直传播的情况 ,遂结合平时工作对日照及周边地区的乙型肝炎在母婴中的垂直传播情况进行了调查 ,以期对该地区的预防工作提供建议。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对婚前体检及育龄…  相似文献   

2.
垂直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变异株的检出与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垂直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变异,探讨受垂直传播的子代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可能原因。方法 以配偶无HBV标志的2名女性携带与2名男性携带乾及其子宫内感染HBV的胎儿为对象,以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检测母儿、父儿所携带HBV基因C区2022 ̄2321位核苷酸序列。结果 母儿、父儿间HBV基因C区此段序列同源性为100%,检出父儿共同变异的11个位点均为无表型变异。母儿共同变异的11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垂直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以配偶无乙型肝炎病毒(HBV) 标志的4 名女性携带者与6 名男性携带者及其子宫内感染HBV 的胎儿为对象,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检测母子、父子所携HBVS区451 ~660 位核苷酸序列。结果 母子、父子间同源性98 % ~100 % ,检出491 、494、530 、546、581 位点变异致使113 、114、126 、131、143 位氨基酸替代,其中2 对父母与胎儿检出126 位变异。4 例胎儿检出131 位变异,其中2 例胎儿合并检出143 位变异。结论 HBV垂直传播中存在S基因变异株,可能以126、131、143 位氨基酸变异株为主,这些变异株可能使HB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父母双方均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其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率.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夫妻双方均为HBsAg阳性的46个孕妇家庭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娩时收集新生儿脐带血,进行血清HBV标志物(HBVM)、HBV-DNA检测,以脐带血HBV-DNA载量≥5×102 copies/ml为病例组,此值以下为对照组.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5.7%(21/46),HBsAg阳性率为34.8%(16/46),HBeAg阳性率为23.9%(11/46);母亲血清HBV-DNA阳性率为52.2%(24/46),HBeAg阳性率为39.1%(18/46);父亲血清HBV-DNA阳性率为69.6% (32/46),HBeAg阳性率为32.6%(15/46).单因素分析表明,孕妇血清HBsAg阳性HBVM不同模式、HBeAg阳性、HBV-DNA阳性和HBV-DNA载量及其配偶血清HBsAg阳性HBVM不同模式、HBeAg阳性、HBV-DNA阳性和HBV-DNA载量为HBV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x2值分别为8.731、8.414、8.932、9.663、10.823、3.962、13.638、36.5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孕妇血清HBV-DNA阳性及其配偶血清HBV-DNA载量是夫妻双方HBV感染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7.6(1.3 ~238.4)和3.5(1.6~7.6);夫妻双方血清HBV-DNA载量均与脐带血HBV-DNA载量呈正相关,其血清HBV-DNA载量均>脐带血HBV-DNA载量.随着父母双方血清HBV-DNA载量的升高,新生儿脐带血HBV-DNA载量也逐渐升高,两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ROC曲线分析表明,孕妇血清HBV-DNA载量为103 copies/ml、其配偶血清HBV-DAN载量在104 copies/ml时预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为预测HBV垂直传播发生的分界点,病例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脐带血HBV-DNA阳性新生儿随访至第7个月时,阴转率为15.0%(3/20).结论 母亲血清HBV-DNA阳性、父亲血清HBV-DNA载量是其亲子HBV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母亲血清HBV-DNA载量>103 copies/ml、父亲血清HBV-DAN载量>104 copies/ml时,HBV亲子垂直传播的阳性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评价外源性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6年7月-2007年7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和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3组.A组:同意孕期及产后注射HBIG者75例;B组:同意产后注射HBIG者85例;C组:不同意或因经济原因无法注射HBIG者40例.凡新生儿HBV DNA阳性,即表示胎儿宫内感染HBV;婴儿出生后6个月HBV DNA阳性,亦表示垂直传播HBV.结果 孕28周时孕妇HBV标志物各指标检测结果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经过产前3次HBIG注射之后,HBsAg、HBeAg、抗-HBs阳性率与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组孕妇在孕28周和产前血清中的HBV D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后乳汁中HBV D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生儿和6个月婴儿HBV感染率A组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发生垂直传播的同时并未发生夫妻间水平传播的可能原因。方法:以已确定传播HBV给予代的10名女性携带者与8名男性携带者的配偶为研究对象,以1:2的原则选配对照,检测病例与对照组的IgG,IgA,IgM,C3,C4与抗-HBs。结论:研究对象未检出抗-HBs。对照组阳性率48.0%。与对照组比较女性携带者配偶IgG,C3,C4偏低,男性携带者配偶C3,C4偏低。结论:携带者配偶未发生HBV感染的原因可能是存在免疫耐受,此种免疫耐受可能与本身的免疫素质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垂直传播的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国为高度流行区。成为我国危害极为严重的传染病。各型急、慢性肝炎病人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的传染源及宿主。其传播途径复杂,而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
26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母婴垂直传播中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在母婴垂直传播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孕10个月分娩的260例HBV感染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新生儿脐血的HBVM模式及其与母亲模式的关系。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产前孕妇进行HBVM免疫学标志联合测定,分娩后新生儿取脐血检测HBVM免疫学测定。结果: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34.23%(89/260),其中58例大三阳者新生儿脐血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高达82.76%(48/58),202例小三阳者新生儿脐血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达20.30%(41/202)。②89例新生儿感染者中,阴道顺产者有44例,剖宫产者有45例。③新生儿所出现的抗体阳性结果几乎都是其母亲所具有的抗体阳性结果。结论:HBeAg阳性是母婴垂直传播HBV的重要因素,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新生儿体内的抗体几乎全部来自于母体。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与阻断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启镕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9):419-419,425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垂直传播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据估计美国每年约有1.9~2.2万婴儿生于母亲是HBsAg阳性者。在亚洲,估计30%。50%的HBV感染者是通过母婴传播的。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机制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 ( 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与机制 ,笔者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与胎盘组织的免疫组化。收集陕西省妇幼保健院 2 4 2例 HBs 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 ,母亲 HBe Ag阳性 ( OR=32 .63)和先兆早产史 ( OR=2 2 .80 )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在 32例足月孕妇的免疫组化 HBs Ag阳性的胎盘组织中 ,HBs Ag阳性率在脱膜细胞层为 10 0 % ,滋养层细胞为 59.38% ,绒毛间质细胞为 65.50 % ,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为 39.38% ,表明 HBV感染从母面到胎儿血管呈逐渐下降趋势 ( P<0 .0 1)。而且绒毛毛细血管 HBs Ag阳性与婴儿宫内感染有关( OR=2 0 .86,P<0 .0 1)。根据上述结果 ,我们提出假设 :HBV宫内传播可能有两条途径 :经先兆早产等引起的胎盘血管渗漏的“血源传播”和 HBV经胎盘各层细胞“转移”至胎儿血循环的“细胞转移传播”。  相似文献   

12.
婚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6年追踪随访婚前接种乙肝疫苗和对照组母亲的新生儿42人,结果免疫成功母亲的婴儿6个月血清抗-HBs阳性率为90.00%(9/10),且无1人感染HBV,而两组婚前和婚后HBsAg、HBsAg/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依次为20.00%(2/10)及18.18%(4/22),显著低于前者(P<0.01),但HBsAg阳性率各为70.00%(7/10)、68.18%(15/22)。表明婚前乙肝疫苗免疫的“双阻断”作用可部分打破HBV“夫妇-母婴-人群”的传播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长期效果,探讨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最佳免疫策略.方法对母亲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膜抗原(HBeAg)同时阳性、新生儿期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g阴性的273名儿童进行9年血清学追踪观察.结果共观察到12人HBsAg阳转,1~9岁HBsAg阳性率0.72%~6.98%,低或无应答儿童9岁内17.78%发生HBsAg阳转;免疫后9年保护性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仍维持>60%;3~5岁加强免疫儿童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高于未加强免疫儿童.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阻断HBV母婴传播具有良好的远期免疫效果.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幼儿在3~4岁时需加强免疫.低或无应答新生儿有较高的HBsAg阳转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孕妇HBV-DNA定量对监测母婴HBV传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患乙肝母亲和新生儿血清中HBV-DNA定量检测,探讨HBV-DNA定量检测在母婴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价值,指导临床,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率。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95例乙肝血清标志阳性的孕妇及其婴儿血清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分析母婴血清中HBV-DNA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大三阳”组孕妇37例,血清HBV-DNA含量范围为6.00~9.90,均值为7.57±1.27,母婴传播率为91.9%;“小三阳”组孕妇44例,血清HBV-DNA含量范围为<2.00~6.25,均值为4.13±1.64,母婴传播率为52.3%;单一HBcAb阳性组孕妇14例,血清HBV-DNA含量范围为<2.00~4.71,均值为3.17±1.54,母婴传播率为14.3%,HBV母婴宫内传播率随孕妇血清HBV-DNA含量的增高而增加。结论:母婴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率与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呈正相关性(r=0.351,P<0.01),当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6.00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宫内传播率显著增加(增加39.3%),提示有效控制患乙肝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可明显减少宫内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四川地区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研究结果。筛检孕妇HBsAg和HBeAg双阳性,或HBsAg阳性效价≥1:512的孕妇所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80例新生儿按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原则分成3组:疫苗组、疫苗加HBIG组和对照组。随访观察12个月时,乙肝感染保护率分别为88.0%和92.0%。认为国产乙肝疫苗和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较好,单独疫苗接种效果亦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161例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良好。接种20μg疫苗的婴儿抗-HBs阳转率为100%,几何平均滴度为1:448.9;接种10μg疫苗的婴儿抗-HBs阳转率为97.3%,滴度为1:217.8。母亲的HBV感染状态与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有密切关系。母亲单独抗-HBs阳性的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抗-HBs应答最佳(阳转率为100.0%,几何平均滴度1:670.4),依次为母亲HBV感染标记全阴性的婴儿(100.0%,1:376.4)。母亲抗-HBs和抗-HBc共阳性的婴儿(100.0%,1:218.2);而母亲为HBsAg阳性或单独抗-HBc阳性的婴儿的抗-HBs应答较差(75.0%,1:40.3;或100.0%,1:28.5)。本次研究提示机体的遗传特征以及母体HBV传染性强弱对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应答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9例血液透析病人中乙肝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例血液透析病人与98例慢性肾脏疾病病人、98例接受输血的内科病人和100例一般内科住院病人作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比较,其中60例透析病人作了一年多的随访。结果发现:透析病人、内科输血病人、肾脏疾病病人和一般内科住院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累积感染率分别为78.4%、76.5%、62.2%和62.0%,透析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与一般内科住院病人和肾脏疾病病人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而与输血内科病人比较相差不显著(P>0.1);60名随访透析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随透析时间延长而增高;输血是形成透析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新婚夫妇HBV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61例婚前体检对方为HBsAg(+)或HBsAg和HBeAg(+)的易感配偶,随机单盲分成两组于婚前接种乙肝疫苗或安慰剂。结果6个月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3.33%(28/30)和6.45%(2/31),差异显著(P<0.01),结婚暴露6~12个月HBV感染率分别为6.67%(2/30)和61.29%(19/31),P<0.01,其保护率达89.12%,95%可信限为74.24~100.00%。表明乙肝疫苗接种易感新婚夫妇的血清免疫应答和阻断HBV传播的流行病学效果可靠。这对个人、家庭和后代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尿中HBV—DNA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斑点分子杂交法检测了龙症状HBsAg携带者尿中HBV DNA,检出率为12%。血清HBeAg阳性时其检出率则为21.1%。说明HBV可随尿排出,并可能借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20.
杨再新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689-2690
目的观察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HBVac)联合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116名HBsAg阳性孕妇分成2组,预防组62例,自孕28周起3次注射HBIG和HBVac;对照组54例,不予免疫注射。结果预防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3.2%)明显低于对照组(25.9%),P〈0.05。结论HBIG与HBVac联合免疫可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减少婴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