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女性,49岁。因右下肢瘫痪20天于1998年4月20日入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并进行性加剧,3天后右下肢瘫痪。无发热、头痛和意识障碍。患者平素体健,否认食米猪肉史和大便排节片史。体检: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回,心肺(一),肝脾(一)。右下肢肌力0°~1°,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存在,余肌力正常。双膝反射亢进,右巴氏征(+)。辅助检查:头颅CT、MRI示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其中两处位于中央前回近旁中央小叶区,边缘有不规则强化影。脊柱CT未见异常。囊虫皮试弱阳性,血囊虫循环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性 ,2 1岁。因下肢肌无力伴双大腿肌肉酸痛 3个月于 1999年 10月 2 9日就诊我院门诊。 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下肢肌无力 ,下蹲后起立困难 ,步行约 10m即感不适 ,症状渐加重 ,伴心悸、胸闷 ,无晨轻夜重现象。无抬头、举臂困难或吞咽困难。查体 :生命体征稳定。神清 ,发育、步态正常 ,活动乏力。无皮疹。心肺无异常。肝脾无肿大。双下肢近端肌肉压痛 ,上肢肌力正常 ,下肢肌力 4级 ,腱反射迟钝 ,深、浅感觉正常 ,病理征阴性。查CPK 10 84IU/L。胸片、心电图正常。以“多肌炎”收住入院。WBC 6.9× 10 9/L ,Hb 10 2g/L。抗…  相似文献   

3.
向淑利  唐兴江 《山东医药》2007,47(32):172-172
患者女,62岁。因小便障碍9d,伴双下肢无力3d入院。否认结核病史及与结核患者接触史。患者9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障碍,不能排出,3d前并出现双下肢无力,抬举下肢困难。不伴肢体疼痛、畏寒、发热、咳嗽、咯痰。内科查体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脑神经(-),双上肢正常。双下肢肌张力降低,肌力3级,左侧L1以下和右侧T12以下痛觉消失,深感觉正常,腱反射消失,病理征(-)。辅助检查:胸片和腹部超声正常。脊柱MRI:T8椎体平面以下蛛网膜下腔内稍长T1,稍长12异常信号,胸段脊髓稍增粗,信号不均匀。  相似文献   

4.
病例报告男,1岁,7Kg,住院号167677。体检发现心脏杂音4个月。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Ⅱ/Ⅵ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血压:右上肢17.1/9.2kPa(128/70mmHg),右下肢14.5/5.9kPa(109/45-mmHg),左上肢17.6/12.8kPa(132/96mmHg),左下肢12.1/10kPa(91/75mmHg),血氧饱和度:右上肢90%,右下肢75%。术前超声:心脏位置及连接正常,左房,左室增大。肺动脉瘤样增宽;房隔完整;室隔完整;房室瓣启闭正常。肺动脉总干与主动脉有一巨大交通直径2.16cm。左位主动脉弓,主动脉发出左锁骨下动脉后即中断,远端由粗大动脉导…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患者男,74岁。因左下肢活动不便伴记忆力下降5个月于2007年6月7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曾因左下肢活动不便于我院就诊,神经系统检查示语言欠流利,双眼向右侧凝视,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向左侧偏斜,左侧肢体肌张力略低、肌力0级,左侧偏身痛温觉减退,左侧Babinsid征(+);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感觉及共济运动正常,右侧Babinski征(-),脑膜刺激征(-)。脑核磁共振(MRI)显示右侧基底节及颞叶多发梗死、软化灶;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44岁,因“右下肢无力伴行走不稳定2个月”于2020年1月至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5个月前因左下肢及左脚麻木无力于当地医院就诊,应用甲钴胺等治疗后未见好转。2个月前患者出现右下肢无力,足底感觉障碍,行走不稳定,不能自行站立。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皮肤黏膜无明显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明显水肿;专科检查:双侧上肢肌力4级,双侧下肢肌力2级,呈跨阈步态,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对称(-),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对称(-)。  相似文献   

7.
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一种独特的房性心律失常?(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房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新命名-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方法 总结38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结果 心律失常类型有房性早搏,短阵或持续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和持续心房扑动,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 动,且均为2种心上的房性心律失常并存,发现这些心律失常与肺静脉和腔静脉的肌袖有关,并将这种幅度肌袖电活动(肌袖产生的电冲动)引起的心律失常命名为“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可分为:(1)肌袖性房性早搏;(2)肌袖性房性心动过速;(3)肌袖性心房扑动;(4)肌袖性心房颤动;(5)肌袖性紊乱心房律。根据房性心律失常时的肌袖电活动特征及其与心房电活动的关系,可进一步分类为:(1)肌袖性房性早搏(驱动性-1:1,非1:1驱动);(2)肌袖性房性心动过速(驱动性-1:1,非1:1驱动;触发性);(3)肌袖性心房扑动(驱动性-1:1,非1:1驱动;触发性-峡部依赖性,非峡部依赖性);(4)肌袖性心房颤动(驱动性,触发性);(5)肌袖性紊乱心房律(驱动生,触发性)。结论 缠绕于肺静脉或腔静脉壁上的肌袖心肌组织发放的单个或连续,有序或无序的快速电冲击,可通过电生理特点,将其进行分类和命名,并探讨对于临床实践心电图学以及心电生理学的意义。供同道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按照病理学特征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主要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约占70%,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HL罕见报道,现报道我院1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1临床资料病人男,68岁,因头晕、乏力、行走不稳3 d入院。病人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四肢乏力、行走不稳。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50/90 mmHg,神志清,精神可,言语流利,记忆力、定向力正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颅神经检查正常。左上、左下肢肌力均为4级,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3-级,四肢肌张力正常。无不自主运动,双侧指鼻试验、快复轮替动作笨拙,全身深、浅感觉对称存在。双侧Hoffmann征(-),双侧Chaddock’ s sign Babinski’s sign未引出,脑膜刺激征(-)。入院前颅脑CT检查:脑梗死。入院初步诊断:脑梗死、高血压3级、  相似文献   

9.
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改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反应时及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常规局部理疗组(治疗组)及常规局部理疗组(对照组)各20例.在入选时及4w治疗结束时对两组患者的下肢反应时(choice stepping reaction time,CSRT)及下肢关节膝屈伸肌群等速向心峰力矩(peak torque,PT),同时了解治疗的过敏性与安全性情况.结果 (1)患者的一般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各项评分两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2)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患者向前、向后的CRST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患者的屈、伸肌群PT有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组组内前后CSRT及PT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可改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反应时与下肢力量.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农民,小学文化,以间断性肢体乏力15个月入院。入院前15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500m左右即需休息3~5min方能继续行走,同时伴颈部酸困不适。乏力进行性加重,13个月前行走10m左右即需要休息,蹲下需扶膝方可站起。当地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1周,颈部酸困消失,肢体乏力明显好转。6个月前再次出现肢体乏力、颈部酸困不适,行走200~300m即需要休息,同时抬头费力。2个月前蹲下起立、梳头、穿衣困难,行走10余米即需要休息。入院前10余天,起床需帮助,行走需搀扶,抬头不能。无肌肉疼痛、肉跳、皮疹,无发热、心悸、气短、腹痛、恶心及呕吐,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抽搐、大小便障碍,无家族史。体格检查:内科系统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肌力Ⅱ级,其他颅神经无异常。全身肌容积正常。颈肌肌力Ⅱ级,双侧三角肌肌力Ⅴ级,肱二头肌Ⅳ级,对掌肌Ⅳ级,分指肌Ⅳ级,髂腰肌Ⅲ级,股四头肌Ⅳ级,四肢肌张力减低,Gowers征阳性,鸭步,无不自主运动,指鼻试验稳准,跟膝胫试验无力,不能完成,感觉无异常,腹壁反射正常。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Hoffmann征、Babinski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肾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正常。肝功能:总胆红素11.80(5.10~28.00)μmol/L,直接胆红素2.50(0.00~10.00)μmol/L,谷丙转氨酶77.0(0~40)U/L,谷草转氨酶110.0(0~40)U/L,余正常。红细胞沉降率16mm/h,C反应蛋白正常。肌酶谱:乳酸脱氢酶1533.0(71.0~195.0)U/L,α-羟丁酸脱氢酶1065(0~182)U/L,肌酸激酶225(0~190)U/L,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14(0~24)U/L;晨起空腹活动前血乳酸3.79(0.50~1.80)mmol/L;血清叶酸2.10(7.20~15.40)μg/L,维生素B12含量正常;甲状腺功能、肿瘤系列、脑脊液正常;新斯的明试验(-)。神经电生理:股四头肌、胫前肌、肱二头肌针极肌电图未见异常;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右5.1ms ,左5.2ms),传导速度正常低限(40.8m/s),左腓总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3.1mV);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无传导阻滞;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双侧胫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F波潜伏期及出现率均在正常范围;重复神经电刺激、低频刺激未见波幅递减,高频刺激未见波幅递增。视、听、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四肢血管B超显示:双侧腋、桡、肘、股总、股深、股浅、腘、胫前及胫后动脉管腔内径正常,内膜光滑,血液回流畅通,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双侧股总、股浅、腘、胫前及胫后静脉管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相似文献   

11.
姬辛娜  秦炯  陈静  常杏芝 《山东医药》2008,48(44):90-92
对7例确诊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DR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本组女性居多(5例),均无明确家族史,发病年龄平均6岁;治疗前病程平均3.2a;首发症状为下肢活动障碍6例,上肢震颤1例;就诊时7例均有双下肢活动障碍,6例有晨轻暮重特点;用左旋多巴制剂治疗均有显著疗效。认为DRD常以单侧下肢活动障碍起病,症状有晨轻暮重现象,小剂量左旋多巴口服效果显著且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腱肌肌腱分半等张编织重建膝内侧副韧带的疗效。方法选取单纯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46例,其中行健侧下肢半腱肌肌腱等张编织重建16例(观察组),传统内侧副韧带修复术3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张力下缝合或止点锚钉单纯固定的手术方法,两组术后均进行功能锻炼。术后3、6、9个月比较两组膝关节间隙、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结果随访9个月后观察组膝关节间隙、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分别为(2.5±1.5)mm、(132±2.0)°、(95±2.7)分;对照组分别是(3.1±0.8)mm、(130±1.2)°、(92±1.0)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膝关节间隙缩小、膝关节活动度增加、Lysholm评分增高(P均<0.05)。结论半腱肌肌腱分半等张编织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手术较传统手术在缩小膝关节间隙促进关节稳定、增加活动度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s);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s)。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笔者临床护理5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少年特发性多发性肌炎OIPM)的临床、血清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JIP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JIPM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2)JIPM患者的发热、肌肉疼痛显著高于成人特发性多发性肌炎(AIPM)(P〈0.05)。(3)JIPM可合并心脏损害(5/12)。(4)JIPM的抗核抗体(ANA)阳性者2/8,但无抗Jo-1抗体阳性者。⑤12例JIPM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均有效,其中3例患者治愈,其余9例症状改善。结论JIPM少见。发热、肌肉疼痛发生率高。血清ANA、抗Jo-1抗体阳性率低于AIPM,心脏损害是主要合并症,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对老年便秘与耻骨直肠肌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肛肠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老年性便秘患者资料43例(观察组)及43例健康志愿者资料(对照组),分别在静息期、力排期和缩肛期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并对三维重建声像图进行分析,测量两组耻骨直肠肌后角大小及肛门截石3、6、9点位耻骨直肠肌的厚度。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耻骨直肠肌后角在静息期[(83.556±2.110)°,(83.804±2.485)°]、缩肛期[(86.836±1.453)°,(86.557±1.3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99,-0.915;P均>0.05);在力排期[(79.905±2.381)°,(89.214±1.9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85,P<0.05);在静息期与力排期耻骨直肠肌后角的差值为[(3.275±1.236)°,(-6.569±1.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4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截石3、6、9点位耻骨直肠肌厚度在静息期[(3.274±0.134)mm,(3.307±0.101)mm;(3.476±0.127)mm,(3.461±0.141)mm;(3.281±0.103)mm,(3.327±0.121)mm]、缩肛期[(3.282±0.154)mm,(3.376±0.113)mm;(3.982±0.214)mm,(4.117±0.173)mm;(3.275±0.134)mm,(3.327±0.119)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7,0.519,-1.901,-1.168,-3.214,-1.898,P均>0.05);在力排期[(3.731±0.129)mm,(3.216±0.087)mm;(4.271±0.169)mm,(3.596±0.134)mm;(3.724±0.112)mm,(3.221±0.0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24,20.517,23.073,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静息期与力排期截石3、6、9点位耻骨直肠肌厚度的差值[(-0.426±0.091)mm,(-0.217±0.089)mm;(-0.589±0.137)mm,(-0.289±0.109)mm;(-0.431±0.111)mm,(-0.247±0.09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73,-11.236,-2.659;P均<0.05)。 结论老年排便障碍患者的耻骨直肠肌后角在力排期较健康志愿者小,肛门截石3、6、9点位耻骨直肠肌厚度较健康志愿者厚,并且静息期与力排期差值越大,便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25岁,因右下肢肿胀10d,右侧胸痛2d于2006年7月3日以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入院。患者入院前10d出现右下肢红肿、疼痛,当地医院曾以“静脉炎”给予青霉素等治疗,但右下肢肿胀无好转。2d前患者突发右侧胸痛(以深呼吸时明显并稍有气促),伴咳嗽(偶有血丝痰),右下肢肿胀明显而来我院门诊。2006年7月3日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右侧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和胭静脉血栓形成(闭塞管腔),右侧髂外静脉远端附壁血栓形成(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肌梗塞(DMI)是糖尿病的一种少见且未被充分认识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了2例DMI患者,现报道如下:例1:男,56岁,因“多饮、多尿13年,右下肢疼痛1周”入院。查体:T37.7℃,痛苦面容,双下肢轻度水肿,右侧为重,右下肢活动受限,右大腿内侧肌肉变硬,压痛明显,皮温稍高。入院时血糖32.2mmol/L,HbA1c11%,WBC10.8×109/L,N0.84,血肌酸激酶1708IU/L,血沉58mm/h,血肌酐120μmol/L,尿素9.5mmol/L,凝血功能:PT14.9秒,Fbg-C5.4g/L,APTT41.9秒,右下肢MRI提示:右侧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及大收…  相似文献   

18.
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血液供应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贵亮  林昂如  邵岩 《山东医药》2002,42(20):10-12
对10例成人新鲜尸体标本的缝匠肌蒂髂骨瓣、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完整解剖分离5cm,然后经右侧股动脉灌注墨汁福尔马林混合液,再在手术显微镜下仔细解剖,观察缝匠肌肌蒂髂骨瓣、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在髂骨附着处1cm内墨染动脉的数目,并测量其外径,计算平均动脉外径及动脉横截面积和,最后对各肌肉蒂在髂骨附着处1cm内动脉横截面积总和进行比较。结果:缝匠肌蒂髂骨瓣、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以及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双肌蒂髂骨瓣在髂骨附着处1cm内动脉横截面积总和的中位数(Md)和四分位数间距(OR)分别为:0.0851(0.0284)mm^2、0.0831(0.0427)mm^2、0.1673(0.0947)mm^2。经统计学处理,缝匠肌蒂髂骨瓣、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分别与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双肌蒂髂骨瓣在髂骨附着处1cm内动脉横截面积总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而缝匠肌蒂髂骨瓣与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在髂骨附着处1cm内动脉横截面积总和无显著性差异(P=0.156)。因而认为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双肌蒂髂骨瓣比缝匠肌或阔筋膜张肌单肌蒂髂骨瓣有更多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9.
孙鹏  孟庆海 《山东医药》2002,42(8):59-59
病历摘要患者男 ,48岁 ,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轻头痛 2天入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明 ,给予降颅压、激素、神经营养等治疗。治疗 1周后效果不佳 ,头痛略减轻 ,肢体活动无改善 ,又出现语言不流利 ,即转入我院。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神志清 ,记忆力正常 ,时间、地点定向力正常 ,语言欠流利。颅神经检查正常 ,四肢肌营养状态好 ,肌张力正常。左上、下肢肌力 级 ,右上、下肢肌力 级 ,颅神经检查正常 ,共济运动正常。右Babinski征 (+) ,Choodcker征 (+) ;左 Babinski征 (- ) ,Choodcker征 (- )。实验室检查各项均在正常范围。头颅 CT示…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 患,男,63岁,因言语不利,右上、下肢力弱3h于1999年1月5日入院。体检:血压:150/90mmHg(1mmHg=0.133 kPa)。意识清,言语欠流利,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右上下肢肌力为Ⅲ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腱反射亢进,右侧Babinski征阳性。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密度影。诊断为脑梗死。入院后予尿激酶75万单位静滴,3h后右上下肢肌力恢复至Ⅵ级,后用肝素100mg,维持静滴,次日出现右下肢肿胀、发硬,触痛明显,不能屈伸,且进行性加重,B超示右股静脉无血流通过而疑为静脉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