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仁芳 《医药世界》2009,(8):433-434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63例青年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人大肠癌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其次为血便、黏液血便,肿瘤部位以直肠多见,误诊率高,根治率低,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结论: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手术根治率低,预后差。重视直肠指诊,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之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行手术治疗后经病理检查确诊的37例青年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年人大肠癌病理类型以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为主,确诊时均属中晚期;易误诊为肠炎、痢疾、痔疮、阑尾炎等消化道常见病;根治术5年生存率为41.2%(7/17),未行根治术者均在确诊后1年内内死亡.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程短,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确诊晚,预后差,早期诊断,积极行根治手术,综合治疗是提高青年大肠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7月~2004年7月64例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结果:64例青年人大肠癌,平均病程5.6个月,误诊49例,占76.6%,误诊以痔、慢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痢疾多见.Dukes分期:C、D期共49例,占76.6%(49/64),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腺癌多见,共49例,5年随访生存11/33例(33.3%).结论: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病程短,确诊晚,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积极行根治手术,综合治疗是提高青年大肠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分析88例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内镜、病理、预后情况并与同期483例中老年人比较。结果两组粘液血便、排便习惯异常、高分化腺癌、粘液腺癌、未分化癌、DukesB1期、DukesD期和根治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大肠癌分化较差但根治性切除率高,5年生存率与中老年人相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年大肠癌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醒人们要警惕大肠癌.方法 分析我院2002年5月至2009年5月30例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结果 青年人大肠癌发病率相对不高,但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转移早、预后差等特征.结论 青年大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再加上患者及医务人员方面等诸多因素,容易误诊漏诊,故人们要明确青年人大肠癌特征,避免误诊漏诊,争取能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人及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并经病理或开腹手术确诊的青年人胃癌42例。结果青年人胃癌组织学病理为以低分化腺癌(21例,50%)和粘液腺癌(7例,16.7%)多见。结论青年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早期诊断及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青年人大肠癌临床与病理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亮  陈寿礼 《江苏医药》1997,23(12):854-855
对近10年来76例≤30岁青年人大肠癌临床及病理特点,误诊原因加以分析。发现青年人大肠癌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26~30岁占半数以上,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血便或粘液血便、腹痛、腹泻、大便变细及腹块为其常见临床表现,易误诊,早期诊断率低,常伴转移,手术切除率低。病变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大体形态以溃疡型最多,浸润型远高于中老年组,组织学类型以粘液腺癌及中低分化腺癌占多数。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大肠癌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32例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分析,认为青年人大肠癌虽然发病率低,但具有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以及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等特点。并着重讨论青年人大肠癌的误诊原因,既有该疾病病程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及早期表现不明显等客观原因,也有病人及其家属自误以及医务人员方面等诸多因素,分析认为提高青年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胃癌的内镜检查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2月~2007年12月以来经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并经病理或开腹手术确诊青年人胃癌42例。就其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病理分化程度等有关资料,与老年人胃癌174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组织学病理为以低分化腺癌(21例,50%)和黏液腺癌(7例,16.7%)多见。胃癌的生长方式以Borramnn分型Ⅲ、Ⅳ型多见(32例,76.2%)。结论:青年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早期诊断及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青年人大肠癌38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人(≤30岁)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青年从大肠癌确诊前病程,初发症状,肿瘤部位,误诊情况,病理类型及治疗情况,全部病例每6个月随诊1次,随诊5年,结果:青年人大肠癌发病部位低者多,病理类型浸润型及分泌粘液的癌所占比例高,误诊率高,预后较差。结论:要提高青年人大肠癌治愈率,首先应该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的认识,预防致癌因素,高发地区及人员定期做好普查工作,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青年大肠癌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秀华  朱良志 《河北医药》2002,24(12):961-962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分析我院1985年以来16年间收治的大肠癌340例,对其中的青年大肠癌39例和老年大肠癌15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青年大肠癌年龄青,病变多发于右半结肠,细胞分化差,恶性程度高、转移早、进展快,病程多在3个月,5年生存率仅28.5%。结论:临床上对青年人出现腹痛,特别是右侧腹痛、血便为主要症状者,必须警惕大肠癌可能,及时进行肛门指检及全结肠镜检查,以便使青年人大肠癌得到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青壮年大肠癌的发病情况、病理特点及诊断并讨论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院内镜下确诊40岁以下185例大肠癌的发病情况、肠镜及病理资料。结果 185例青壮年大肠癌中误诊147例,占80%,误诊以肠炎、痢疾、痔疮多见。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共112例,占61%。结论青壮年大肠癌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年龄≤40岁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胃镜检查或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45例年龄≤40岁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女性发病比例(53.3%)比男性高;临床症状隐匿、不典型,上腹隐痛常见,肿瘤好发部位为胃窦、胃角,现有常规诊断方法对年龄≤40岁青年人胃癌敏感性差;以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结论:年龄≤40岁青年人胃癌发病隐匿、进展快、恶性度高,应尽早胃镜检查、多块活检并适时重复检查,以提高早期发现率或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肠癌患病率、好发年龄、部位变化,探讨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癌106例患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结果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粘液便血54例(50.94%)、下腹疼痛45例(42.45%)、腹泻26例(24.53%)、便秘24例(22.64%)0大肠癌肠镜总检出率为8.2%。发病年龄主要在51~60岁组。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多见,67例,占63.21%。5年随访生存率16.1%。结论大肠癌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如何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粪便隐血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规律,进而发挥粪便隐血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以北京地区为主的27所医院2002年4月1日~2003年4月1日内镜(病理)诊断的大肠癌患者597例,粪便免疫隐血条形试纸检测粪便隐血,分析粪便隐血与癌胚抗原( CEA)、肉眼血便、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448例有隐血结果,其中阳性364例,阳性率为81.25%;隐血试验对大肠癌检出的阳性率为79.75%,CEA检出率为45.45%;308例肉眼血便中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88.96%,140例无肉眼血便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64.29%;左半结肠癌粪隐血阳性率为81.39%,右半结肠癌为81.60%;中、高分化腺癌隐血阳性率为81.35%,类癌阳性率为33.33%;Duck's A、Duck's B粪隐血阳性率为78.48%,Duck's C、Duck's D期粪隐血阳性率为81.86%.结论:粪便隐血试验仍是大肠肿瘤筛检的重要手段,且阳性率优于CEA;隐血试验操作时要参考有无肉眼血便;隐血试验的阳性与否与发病部位及分期无关,但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人结直肠癌的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相关预防措施防护方法。方法将我院36例青年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类、大体类型、Dukes分期,分别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6例青年人结直肠癌病理组织学分类:高分化腺癌9例占25%;中分化腺癌16例占44.4%;低分化腺癌4例占11.1%;黏液腺癌6例占16.7%;未分化癌1例占2.8%。Dukes分期:A期13例占36.1%;B期12例占33.3%;C期7例占19.5%;D期4例占11.1%。大体类型:浸润型4例占11.1%;溃疡型22例占61.1%;肿块型9例占25%;弥漫小结节型1例占2.8%。结论青年结直肠癌患者较多临床症状不典型,其具有分化差、发展快、病程短等特征,应注意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这五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大肠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106例,对这106例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这106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所占的比例基本相同,重要临床表现以黏液血便比较多见,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为外院误诊患者,按照病理分型中低分化腺瘤比较多见,C、D期的大肠癌患者比较多,占抽样总数的70%以上。结论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不是十分有代表性,这导致临床和患者对该病的重视程度都不是很高,会出现误诊率高、确诊难、病情程度严重、患者转归很不理想的现象,因此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该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必须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病理分型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306例大肠癌病理资料,对大肠癌的病理分型分期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析。结果: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度较高分化腺癌高;大肠癌浸润肠壁全层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较仅浸润黏膜层的高。结论:大肠癌分化程度、病变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经胃镜(或手术)后病理确诊的青年人胃癌(≤35岁)65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青年人胃癌占同期收治胃癌的6.155%,青年人胃癌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较早发生转移,容易误诊.组织病理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居多,占52.3%.结论:临床晚期癌多,病理组织学分化差是青年人胃癌预后差的重要因素.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警惕性,加强对其胃外表现和转移症状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杨保栋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52-152
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与病理情况。方法:选取最近7年本院青年人胃癌的患者40例,对其临床分期与病理分型进行统计。结果:40例青年人胃癌中,早期胃癌10例,进展期胃癌30例;病理分型中,中低、未分化腺癌21例,黏液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7例,中分化腺癌2例,管状腺癌2例。结论: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特异性差,进展快,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