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关于痹证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对痹证的论述设有专篇,不仅定义了痹证,并且阐明了痹证的病因病机,对后世医家辨证论治痹证奠定了基础。但在治疗方面,《黄帝内经》只提出了针灸施治痹证的方法,对方药如何论治未有说明。因此,现将中医学对痹证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家的研究进展加以分析整理,以期对临床治疗痹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对痹证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中医对痹证的治疗可分为辨证论治、经方及验方的运用、固定成方或中成药的应用、单方、外用等方面.但这些方法不能满足所有的痹证患者,应当进一步从新的角度,用中医理论来探讨痹证的发病途径,对痹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痹证由来已久,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痹证中疑难杂症较多,是现代医学急需攻克的一个难点。借助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虫类药被证实是治疗痹证的"特效药"。从痹证的概述、中医学研究成果、西方医学研究现状,结合虫类药对痹证良好的治疗效果,提出了虫类药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姜萍  周丽宁 《世界中医药》2014,9(9):1231-1233
目的: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古代治疗痹证的方剂,分析其组方规律,探寻治疗痹证的基本方药及脏腑论治特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治疗痹证的方剂进行整理,建立古代方药数据库,对药物进行频次和性味归经统计,分析痹证方剂组方规律并探讨治疗痹证的基本方药。结果:痹证用药药性以温性药物为主,药味着重于辛苦甘,归经主要为肝肾脾,总结出了古代治疗痹证的基本方药,并提出痹证从肝脾论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痹证病因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不与风寒湿合,故不为痹",认为痹证是由于人体同时感受外界的风、寒、湿邪所致.自此以后,很多医家大多遵循痹证病因为感受外邪之说直至现代,认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或感受热邪所致.这种痹证病因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所致的传统理论制约着我们对痹证病因的认识,也影响痹证学术的研究和发展,事实上痹证病因并非单独由感受外邪所致,痹证也可单独由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现将痹证的一些常见病因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产后痹证古今方书中未作过专题论述,历代医家都以内科杂病的“痹证”论治,并未提示不同的治疗法则。本人根据30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了数千余病,对产后痹证有了进一步的识别。实践验证产后痹证的病因病机、辨旌治与杂病“痹证”确有不同。本人认为产后痹证应列为妇科产后病中,与杂病“痹证”分开专论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万碧江  张荒生 《光明中医》2012,27(12):2532-2533
在对中医药治疗痹证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立足于临床实践,对食邪与痹证关系加以浅析。主要论述食邪与痹证发生发展的影响及辨治规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治疗痹证的方法及效果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痹证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扩展,仍然有必要认真对痹证的基本病理进行一番探讨.本文收集近8年的国内相关研究文献作为研究的基础,选取有代表性、内容翔实及有突出研究成绩的文章作为参考,在详细汇总、归纳之后,分别介绍针灸对痹证的治疗作用及中药对痹证的治疗作用,并分析两者治疗效果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针药结合治疗痹证的优势,并结合现今最新研究进展,展望针药结合治疗痹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冮顺奎治疗痹证的经验及常用药对,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冮顺奎治疗痹证的病案,整理、归纳、总结其治疗痹证的常用药对。结果:冮顺奎治疗痹证的常用药对有防风-羌活、麻黄-炙川乌、茯苓-白术、枳实-白术、秦艽-车前子、桂枝-白芍、柴胡-黄芩等。结论:冮顺奎巧用药对治疗痹证经验独到,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内经》在论述痹病时虽未使用"瘀血"的术语,但通过有关论述表明《内经》已认识到了瘀血在痹证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从古代医家对痹证的有关论治来看,瘀血与痹证发病的关系已经受到了重视。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正式提出了外伤瘀血致痹说。总之,瘀血既可作为病理产物贯串痹证发病始终,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导致痹证的发生。这一点从现代医学对痹证范畴疾病的有关研究也可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