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告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61例,探讨其CPB灌注特点。方法61例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CPB采用新生儿型膜肺及循环管道;预充液加入人血白蛋白、新鲜全血、浓缩红细胞或冰冻血浆,维持胶体渗透压(COP)在15mmHg以上;加入抑肽酶、甲基强的松龙等以减轻CPB炎症反应、加强血液保护;大多数手术选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灌注,必要时行深低温停循环(DHCA);心肌保护采用改良St.ThomasHospital冷晶体停搏液顺行或结合逆行灌注;应用超滤和改良超滤(MUF);CPB降温及复温过程缓慢均匀进行,水温与血温相差小于10℃。结果CPB时间59~379min,平均(217±8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199min,平均(120±48)min。主动脉开放后61例(100%)患儿心脏均自动复跳。47例采用DHLF灌注,13例行DHCA6~43min。除早期的7例外,54例采用超滤,超滤量80~560ml,平均(334±156)ml,其中49例为MUF。48例顺利脱离CPB,13例脱离心肺机后因血压不能维持需再次CPB辅助,9例辅助30~132min脱离CPB。结论新生儿CPB宜选优质的人工心肺机和婴儿型膜肺、管道,尽量减少预充量,适中的血液稀释、维持COP在合适范围,超滤可减轻组织器官水肿,采用冷晶体停搏液灌注新生儿心肌能取得良好的保护效果;DHLF或DHCA利于外科医生手术操作,DHLF配合能缓慢、均匀的降温和复温利于脑保护;对于脱离CPB后循环功能不稳定的患儿,重新开机CPB辅助是一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时间,124例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124例,年龄3个月-10岁,体重4.2kg-40kg,大部分小儿使用国产膜式氧合器,预充总量控制在450ml-850ml,心肌保护主要采用4:1含血心肌保护液,低体重的患儿术中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0-132(37.85±26.52)min,CPB时间38-258(81.27±56.51)min,95%自动复跳,尿量排出满意,转流过程平稳,未出现CPB相关故障和并发症,全部顺利脱机。结论根据病情及手术操作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CPB方法,尽量减少预充量,积极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和良好的心肌保护及脏器保护,是确保CPB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和小婴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介绍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62例 6kg以下新生儿、小婴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 (CPB)管理策略。方法 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 62例 ,年龄 2d~ 12m( 4.78± 2 .69)m ,体重 2 .3~ 6.0 ( 5 .18± 0 .96)kg均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 ,预充总量控制在 3 5 0ml,常温浅低温流量 5 7例 ,中度低温中流量 4例 ,低温低流量 6例 ,深低温停循环 1例。全部采用 4:1含血心肌保护液 ,术中和术后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结果 主动脉阻断时间 0~ 13 2 ( 3 7.85± 2 6.5 2 )min ,CPB时间 3 8~ 2 5 8( 81.2 7± 5 6.5 1)min,心肌全部自动复跳 ,尿量排出满意 ,转流过程平稳 ,未出现与CPB相关故障和并发症 ,全部顺利脱机 ,5 8例痊愈出院 4例死亡。结论 低体重小儿应根据病情及手术操作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CPB方法尽量减少预充量 ,积极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和良好的心肌保护及脏器保护是确保CPB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的体外循环 (CPB)方法。方法 :对我院 2 3例不阻断升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情况 (人工心肺机类型、预充液组成、CPB操作步骤、CPB时间及心肌保护等 )做一回顾性总结。结果 :CPB时间 5 0~ 1 80min(平均 85min)。转流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在低温心室颤动下行心室部位的血管桥吻合 ,并结合多头灌注管的桥灌注的方法较好地保护了心肌。结论 :CPB方法采用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灌注停跳液 ,低温 ,室颤 ,结合多头灌注管的桥灌注的CABG手术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中的体外循环技术与经验.方法 回顾78例低体重(<15 kg)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中体外转流情况,根据婴幼儿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的体外循环方法,预充液以胶体为主,甚至全胶体预充,10 kg以下婴幼儿均应用改良超滤保持液体平衡,全组灌注流量120~200ml/(kg·min),转流中维持平均动脉压30~80 mmHg,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以冷晶体含钾停跳液为主,部分采用4:1含氧血灌注,辅以心脏局部冰屑.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76.3±47.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3.9±31.8)min,转中尿量平均270 ml,超滤量平均350 ml,心脏自动复跳率94.8%,75例停机顺利,3例停机困难,术后死亡5例,病死率为6.4%.结论 选择适宜婴幼儿的优质体外循环器具,制定严密的灌注计划,降低晶/胶比例提高灌注流量以及运用超滤技术,注重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是婴幼儿先心病根治术中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王文华 《中国医疗前沿》2012,(23):80+74-80,74
目的探讨急诊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31例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方法急诊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3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PDA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25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主肺动脉漏1例。5例低体温低流量,26例中低温高流量,心肌保护应用4℃冷晶体停跳液灌注。采用胶体预充,使用超滤及改良超滤。结果29例顺利脱机,2例合并低心排死亡。结论新生儿先心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过程中,顸充液的晶胶比,主动脉阻断时间,血液保护超滤及改良超滤,心肌保护,肺保护,脑保护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措施是新生儿先心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1月80例10 kg以下婴幼儿CPB情况.所有手术均使用进口TERMO婴儿膜肺,灌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心脏表面放置冰屑,浅或中低温高流量灌注.全组均应用超滤或改良超滤.结果 全组CPB时间为23~21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4~148 min,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6.3%,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婴幼儿CPB有其特殊性,应选用优质膜肺.根据患儿的病情制订周密的灌注计划,尽量减少预充总量,提高胶体预充量,最好是血液预充,选择适宜材料和灌注方式,着重心肌保护,同时运用超滤技术,对提高术后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36例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2月~2011年1月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3~28 d,平均(22.07±6.76)d;体重2.0~5.0 kg,平均(3.60±0.47)kg。其中常温2例,浅低温14例,中低温11例,深低温低流量4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5例。深低温患儿应用pH稳态、甲基强的松龙和甘露醇。CPB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静脉混合血氧饱和度﹑尿量、鼻咽温、肛温和中心静脉压。全组心肌保护采用高钾晶体液停跳液。术中和停CPB后应用平衡超滤与改良超滤。结果:全组患儿CPB转流时间40~158 min,平均(80.19±35.4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85 min,平均(45.02±22.03)min;所有病例均自动复跳,5例发生并发症,1例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CPB中应用个体化管理和采用综合措施是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巨大室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CPB)。方法 2011年1月-8月共做心脏手术300例,婴幼儿巨大室间隔缺损36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直视矫治术。在CPB中采用进口模式氧合器,预充总量500ml-600ml,中度低温中高流量灌注,应用高钾冷晶体心肌保护液,碱性肺保护液及改良超滤技术。结果心肌阻断时间25-50min,体外循环时间53-86min。辅助时间20-35min,随时监测血气,电解质,及时调整,转流过程平稳,尿量满意,心脏全部自动复跳,全组病例顺利停机。结论婴幼儿巨大室间隔缺损的体外循环管理应尽量减少预充量,积极排出体内多余水分,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和重视心肺功能的保护,酸碱平衡,是确保体外循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9年9月~2004年5月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45例,其中急诊手术11例。体外循环(CPB)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22例,中度低温15例,浅低温8例。心肌保护应用4℃冷晶体停搏液一次灌注(34/45)或10℃氧合冷血20min间断灌注(11/45)。增加预充液胶体成份,调节预充液pH及维持正常离子浓度。转流中平衡超滤(BUF) 改良超滤(MUF)结合,使用药物进行血液保护。深低温停循环者降温期用pH稳态(pH-STAT)管理。重视保温。结果 术后1例死于低氧血症,5例死于低心排并发肾功能衰竭。结论 体外循环中采用综合性措施是取得新生儿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CPB资料,男性8例,女性18例。房间隔缺损手术20例,左房黏液瘤切除术3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3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CPB下完成,CPB为中低温(28~32℃),中高流量60~80ml/(kg.min),心肌保护为4℃(4∶1)冷血心肌保护液,总量为20 ml/(kg.30min)。结果本组CPB转流时间(119±5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5±21)min。所有患者在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并成功脱离CPB,无术后早期死亡,均顺利治愈出院。结论针对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的特殊性给予合理的CPB管理,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与方法.方法回顾该院1996年3月~2003年4月208例婴幼儿先心病术中体外循环情况,采用中度低温、中高流量灌注,灌注流量80~150ml/kg·min,10 kg以下高达200mi/kg·min.预充液以胶体为主,晶胶比为0.06~0.6.重症婴幼儿应用超滤技术.维持术中平均动脉压30~80mmHg,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为主,结合其它方式,主要采用4:1含氧血灌注,部分采用冷晶体灌注.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0~216min,平均(59.9±33.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139min,平均(34.6±22.9)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6.5%.转流中尿量平均240ml,超滤量平均430ml,全组均顺利停机,术后死亡11例,死亡率5.2%.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有其特殊性,根据惠儿的病情制定周密的灌注计划,选择适宜材料和灌注方式,着重心肺保护,同时运用超滤技术,对提高术后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二次体外循环转流的管理方法。方法:对2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0.3—24h)二次体外循环患者的预充与转流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评价其方法的实用性及对二次转流中存在问题的处理对策。结果:20例患者在二次体外循环预充中有11例预充一定量的红血球,9例全晶体预充,有8例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流中应用超滤。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14例,电击除颤3例:有1例患者术后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当实施围手术期二次体外循环时,应加强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预充方法的管理,心肌保护应切实、有效;体外循环的预充液应以全血为主。在预充时未应用库血者,在转流中应逐渐加入库血并进行超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迷你体外循环(MECC)联合微量停搏液在成人低体重患者心脏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实效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心脏大血管中心心肺转流(CPB)下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成人低体重患者43例,随机分为常规CPB组(C组,n=22)和改良MECC组(M组,n=21)。C组采用膜式氧合器+1∶4含血心肌保护液+常规管路;M组采用集成动脉微栓滤器膜式氧合器+微量停搏液+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VD)装置。记录一般资料,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自动复跳率、静态预充量、术中心肌保护液灌注次数及总量、平均红细胞压积、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射血分数、术前诊断、手术方式、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心肌保护液灌注次数、自动复跳率、平均红细胞压积、术后24 h心肌损伤标志物、术后12 h引流量、C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的静态预充量、术中心肌保护液总量、CPB期间输血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亦显著缩短(P<0.001)。结论 相对于传统CPB,改良MECC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OF)的体外循环(CPB)管理. 方法 收集TOF婴幼儿78例,分析其根治手术的CPB情况,包括血液稀释、灌注方式与管理等. 结果 CPB时间为(96.6±36.5)min(65~154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59.7±26. 4)min(25~86 min),其中20例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时间20~70 min,停循环8例,时间12~40 min;有70例采用传统超滤的方法,滤出液体(250.1±128.3)mL.转流中红细胞压积(HCT)为23%~28%,停机时HCT为28%~33%.80%自动复跳,停机顺利,术毕全部平安返回ICU.术后有7例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OS),发生率8.97%;死亡6例,死亡率7.69%. 结论 婴幼儿TOF手术的CPB管理应采用适中的血液稀释和胶体预充、选择与外科手术相配合的灌注方式、缩短CPB时间、常规使用抑肽酶、应用超滤、注意术中心脑肺保护,减少LOS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我院自1995年12月至2006年1月2900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各种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2900例。年龄4个月~81岁,体重4.5~104.5kg,一部分重症病人及低体重患儿使用膜肺,停跳组转流方式以浅低温为主。不停跳组转流方式以常温为主。成人心肌保护均采用氧合血灌注,儿童用冷晶体停跳液或血加钾停跳液。结果 停跳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201分钟,总转流时间为23~892分钟,复跳率占78.2%。不停跳组总转流时间18~255分钟,室颤发生率占4.19%。结论 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手术操作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CPB方法合理的血液稀释和灌注方式以及心肺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心脏直视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自2013年12月-2015年3月80例10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均使用进口婴幼儿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和超滤器,晶体液和人血白蛋白液预充,浅或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根部灌注HTK液,术中常规超滤和停机后行改良超滤。结果 ECC时间25-134(71±29.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106(51.8±21.1)min,心脏自动复跳76例,电除颤复跳4例,自动复苏率95%,转流过程平稳,全部顺利脱机。结论合理的预充和血液稀释,合适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加强液体出入量的管理,以及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提高婴幼儿围术期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o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和经验。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473例10kg以下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月龄1~36个月,平均(10.2±4.8)个月;体质量2.7~10k,平均(6.9±1.7)垤。所有手术均使用进口婴儿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浅或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采用4:1冷氧合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全组患者术中术后均使用改良超滤结合常规超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31~206min,平均(78±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108min,平均(39±11)min。术中灌注压30~60mmHg,转流过程平稳,尿量均〉2ml/(kg·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5.8%,全部顺利脱机,464例痊愈出院。术后死亡9例,死亡率1.90%。结论建立更适用于婴幼儿非生理状态下的婴幼儿体外循环过程,合理的预充和血液稀释,合适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加强液体出入量平衡的管理,以及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超滤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婴幼儿围手术期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矫治术的体外循环(CPB)特点、改良及管理.方法 选择2002年8月至2008年11月在全麻浅中低温CPB下行TAPVC矫治术的患者共3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膜式氧合器,高晶胶比预充,改良超滤和零平衡超滤,心肌保护应用晶体高钾停跳液,肺循环减压管从肺动脉插入.结果 CPB时间102~176 min,平均(154.3±6.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9~120 min,平均(93.5±2.4)min,27例畸形矫正满意,痊愈出院;2例术后持续低心排,全身重要脏器衰竭死亡;1例肾功能衰竭转科透析.结论 把肺循环减压管从肺静脉插入改为从肺动脉插入并保持良好的引流可大量减少术野回血,更有利于手术操作,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合适的晶胶比、超滤的应用、良好的血液稀释度及心肌保护是较好预后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阳世雄  曾建业  韦涌初  黄思光 《广西医学》2008,30(12):1846-1847
目的 探讨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4例,用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组(Ⅰ组)34例,传统冷晶体停跣液间断灌注组(Ⅱ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和多巴胺使用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心胸比率、心功能及手术类型方面基本类同.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多巴胺用量及使用时间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手术顺利,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2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临床应用效果好,且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比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