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房扑是频率为240~330bpm的房内大折返性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其房扑波(F波)形态单一,规律的双向锯齿样的两个扑动波之间无等电位线。F波在体表心电图的下壁Ⅱ、Ⅲ、aVF和V_1导联最易辨别。尤其是V_1导联,当存在一个小而锐利的心房扑动波时则有助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房扑动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特点,68例房扑分为典型房扑组60例和非典型房扑组8例,典型房扑又分为逆钟向折返性46例和顺钟向折返性房扑14例两类,对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典型房扑中,逆钟向折返性房扑F波频率明显低于顺钟向折返性房扑(p=0.002);aVF导联振幅和aVF/Ⅰ振幅比值明显高于顺钟向折返性房扑(p值分别为0.004和0.01);无等电位线例数明显多于顺钟向折返性房扑(p=0.005);②非典型房扑的F波形态不规则,呈多样性。结论动态心电图能观察各类心房扑动的不同特点,对房扑的诊断和随访具有独到之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心房扑动 (房扑 )在心电图中并不少见 ,约占住院患者心电图检查的 0 4 %~ 1 0 % ,男∶女为 4 7∶1 0 [1 ] ,一般诊断不难。特别巨大的房扑波酷似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心室扑动(室扑 )者也有报告[2 4 ] 。现报告 1例如下。患者女性 ,5 3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于 2 0 0 0年 12月 1日来院检查。体检示 :神清 ,“二尖瓣面容”。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 15 0次 min ,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临床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心电图 (图 1)示P波消失 ,代之以形态、极性、周长都固定的房扑波 ,频率30 0次 min。心电图显示…  相似文献   

4.
例1 男,28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电图(略)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为420次/min,节律基本匀齐,呈3:1~5:1下传心室,QRS波为室上型,V_1导联上F波尖端方向绕基线扭转,扭转周期约3.5s。 例2 女,73岁。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因心慌发作就诊查心电图为典型的Ⅰ型房扑(图略),QRS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次日上午复查心电图(见附图)。仍有F波出现,频率为372次/min,F-F匀齐,但F波在Ⅲ、aVR、aVF、V_3、V_4和V_5上其尖端方向突然或逐渐地围绕基线,从一个方向扭转到另一个方向。此种心电现象从F波频率和节律上表现,应视为Ⅱ型房扑,由于本图  相似文献   

5.
HaroldBix曾提出:“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如果在2个QRS波中间看到1个P(或F)波,就应该考虑到可能有另一个P(或F)隐藏在QRS波内”。近日我们应用Bix法则鉴别诊断房扑2∶1传导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心电图资料患者男性,7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见图1):示规则的窄QRS心动过速,频率136次/min,V1导联呈Rs型;在每2个QRS之间可见P波(以正向为主,终末负向),符合房性心动过速。但依Bix法则想到房扑2∶1传导的可能,即QRS中可能重叠有一个F波。临床经用胺碘酮治疗控制心室率后,心电图(见图2)房室传导比例…  相似文献   

6.
钟敬泉  张薇 《山东医药》2003,43(28):54-55
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约占整个室上性心动过速的 10 % ,男性多于女性 ,体表心电图呈典型的“锯齿波”。根据折返环路的解剖位置 ,可分为典型房扑和非典型房扑两类。前者的折返环位于右心房 ,依照激动的传导方向又分为 型房扑 (激动的传导方向为逆钟向 )和 型房扑 (激动的传导方向为顺钟向 ) ;后者根据房扑的折返环所在部位又可分为右房复合环折返房扑、右房游离壁折返房扑、左房房扑、间隔部房扑、冠状窦参与折返的房扑等。1 房扑的诊断房扑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1部分有器质性心脏病、低血钾或心脏手术等原因 ,如患者无病因可寻 ,称特…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7岁。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电图Ⅱ导联(图1)示:P波消失,代以大小一致,均齐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Ⅱ、Ⅲ、aVF导联F波倒置,心房率350次/min,为Ⅰ型心房扑动。ORS波呈室上性,R波电压呈2∶1电交替,R—R间期呈0.36s与0.32s交替出现,平均心室率175次/min,说明传导系统中存在两个阻滞区域,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男性,46岁。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3年。心电图Ⅱ导联(附图)为体检时连续描记。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大小规则之锯齿形F波,其频率273次/min,F波以负相波为显,为典型Ⅰ型心房扑动(简称房扑)。F与QRS有关。上行前半部分与下行示:F与QRS在2:1房室传导阻滞时,下传心搏之FR间期逐渐延长,最后以3个F波连续下传受阻而结束一次文氏周期。  相似文献   

9.
例1,患者女性,29岁。左房粘液瘤术后1个月,有“房扑”史。因心悸不适2d就诊。查心电图(图1A)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心房波无法辨认,心室率272次/min,QRS呈完全性右束支图形伴电轴右偏,QRS时间约0.14s。心电图初步诊断为心房扑动(AF)(1:1房室传导);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RBBB)。用乙胺碘呋酮治疗1W后症状逐渐改  相似文献   

10.
心房扑动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56岁.因持续性心房扑动9个月,入院做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9个月前发生不明原因的心房扑动.心室率一直持续为140~150bpm,近2~3个月来活动后心悸、气短,体检未见异常。心电图心房率300bpm,心室率140~150bpm.Ⅱ、Ⅲ、、aVF导联F波负向,aVR导联F波正向,F波2~3:1下传心室(图1A),心电图诊断为I型心房扑动。超声心动图示:左  相似文献   

11.
心房扑动(房扑)在心电图中并不少见,有学者统计约占住院患者心电图检查的0.4%~1.0%,一般不难诊断。但心房扑动波掩盖QRS波及波幅高达0.8~1.0mV,相对少见。例1患者男、70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两周,气急1天来诊。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查体:BP150/90mmHg,  相似文献   

12.
<正>自1911年Jolly和Ritchie首次描述房扑以来,对心房扑动(房扑)的不断认识已逾百年,但有很长一段时间对房扑的认识与诊治一直处于平台期。近30年来,随着心律失常多种标测技术,尤其是三维标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对房扑发生机制的认识有了迅速提高,而彻底根治房扑的导管消融治疗依然方兴未艾,这些都大大激发着对房扑的关注与研究热情。本文提出并阐述房扑F波的心电图分期。心房扑动概述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5岁。阵发性心悸2年余,发作性头晕1W入院。查体:BP112/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5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心脏超声心动图无异常。心电图:心房扑动4:1传导(图略)。临床诊断:冠心病、房扑。入院后记录图1A示F波频率300次/min,QRS波形态正常,房室传导比例为6:1、2:1和4:1、6:1和2:1,下传的F-R间期不等。如梯形图示:在交接区自上而下分3层阻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70岁。冠心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时发生了阵发性心房扑动。如图显示:同步记录的3个胸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扑动波。CM_3、CM_5导联F波朝下,为Ⅰ型心房扑动,心房率224次/min,F波2:1和4:1交替下传心室,2:1比例下传心室时,F-R间期0.18s,心室率112次/min,4:1比例下传心室时,F-R间期0.16s,心室率64次/min。 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伴交接区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  相似文献   

15.
易甫  吴宾  刘兵  张殿新 《心脏杂志》2017,29(3):353-355
<正>1对象和方法患者,男,52岁,心悸2年入院,发作时无胸痛、胸闷等不适,曾于外院诊断"心律失常-心房扑动(房扑)",口服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行三尖瓣峡部线消融,短暂转复后心悸再发,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1次/d。入院查体:心率140次/min,律齐,心音可,心界不大;心电图提示:心房扑动,见图1,Ⅱ、Ⅲ、a VF、V1均为正向扑动波;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心房扑动,未见房颤;心脏超声所见:双房增大,右房内径(RAD)42 mm,左房内径(LAD)  相似文献   

16.
杨柳  胡亚琴 《心电学杂志》1997,16(4):242-242
患者女,22岁,因反复颜面、双下肢水肿7个月、加重1周入院。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有阵发性心悸史1年余。住院期间心悸再发。急查心电图示:Ⅰ、V_1、V_3导联可见窦性P波,频率83次/min,其后有QRS波群,P-R间期0.12s,R-R间期基本规则(互差0.06s)。于每一导联均可见规则的锯齿状F波,频率230次/min,与QRS无关,F波振幅不一,在Ⅱ、aVL导联F波大于R波,而Ⅰ导联F波隐约可见。P波与F波互不干扰,形成窦性与心房扑动双重心律(附图)。未经特殊处理,2h后复查心电图正常(图略)。当天血K~ 、Na~ 、Cl~-均正常,Ca~( )1.92mmol/L(正常值2.10—2.60mmol/L)。心电图诊断:孤立性心房扑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纯性心房纤颤(简称不纯性房颤)或不纯性心房扑动(简称不纯性房扑)与左、右心房扩大的关系.方法 在67例患者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上V1导联以颤动波(扑动波)为主,当中夹以短暂的扑动波(颤动波)诊断为不纯性房颤(房扑).每个患者的左、右心房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67例患者的双心房内径均在32 mm以上,无l例在30 mm以下.其中37例双房内径均在41 mm以上,61 mm以上左心房23例、右心房3例.在44例不纯性房颤中41~100 mm左心房40例、右心房22例.在23例不纯性房扑中,41~100 mm左心房21例、右心房9例,且无1例超过61 mm.结论 在不纯性房颤(房扑)中,左、右心房均增大,左房增大更多.  相似文献   

18.
特快型心室率的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或房颤伴预激综合征与其他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一直是心电图的诊断难点.降低心率使心房波和δ波显现有助于诊断,电生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本文报告1例房扑、预激综合征、伪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同时存在的病例.左侧旁道可致伪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阻断旁道后QRS波群恢复正常形态.左侧旁道伴...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71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头颅CT示:右侧大面积脑梗死入院.临床诊断:①高血压病;②2型糖尿病;③脑梗塞;④冠心病.入院时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心率72次/分,P波增宽.入院后次日心率突然加快至150次/分,心电图(图1A)示:窦性P波消失,QRS波呈室上性,隐约可见F波,等电位线存在,提示为不典型心房扑动(2:1下传心室).不能排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0.
临床心电图检查中心房扑动不少见,但心房(F)波频率低于150次/min,房室传导比(F:V)超过6:1者实属罕见。作者遇1例心房扑动的F波频率极低,房室比极大的特殊心电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