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泼尼龙组、谷氨酰胺组,后3组大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7天,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2组同时分别给予甲泼尼龙及谷氨酰胺干预治疗。收集大鼠24h尿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研究大鼠肠道通透性的情况。结果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乳果糖尿中排出率显著增高(P0.01),甘露醇尿中排出率下降(P0.01),L/M比值在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显著增加(P0.01)。与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比较,甲泼尼龙组大鼠及谷氨酰胺组大鼠乳果糖尿中排出率下降(P0.01),甘露醇尿中排出率升高(P0.01),L/M比值降低(P0.01);谷氨酰胺组较甲泼尼龙组变化明显,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给予肠内营养可降低结肠黏膜通透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常规鼠饲料及饮用水,余各组大鼠均给予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自由饮用7天,同时各组分别给予常规鼠饲料(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常规鼠饲料(5-氨基水杨酸组)、甲泼尼龙+常规鼠饲料(甲泼尼龙组)、口服乳酸杆菌LB散+常规鼠饲料(乳酸杆菌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能全素,常规肠内营养组)、谷氨酰胺+常规鼠饲料(谷氨酰胺组)7天,第8天经氯胺酮+安定麻醉后取大鼠结肠组织及下腔静脉血.对大鼠结肠组织进行炎症评分,检测大鼠结肠内容物中S-IgA的含量、结肠固有层中CD4+T细胞及CD8+T细胞数量、血浆中CD4+T细胞及CD8+T细胞数量.结果 各实验组大鼠结肠黏膜炎症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氨基水杨酸组、常规肠内营养组大鼠结肠S-IgA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各实验组及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中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4);5-氨基水杨酸组、甲泼尼龙组大鼠结肠黏膜固有层中CD4+T细胞数量低于模型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各实验组大鼠结肠固有层中CD8+T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04).结论 肠内营养(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乳酸杆菌和谷氨酰胺)可有效地防止DS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及结肠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意义,并分析益生菌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 istar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UC组)和益生菌治疗组(PC组);UC和PC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PC组大鼠给予双歧三联活菌悬液(2.2×10^9CFU/只)治疗,1次/d,共4周。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炎性反应并评分;鲎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W 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TLR4和NF-κB p65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其变化及益生菌的作用。结果PC组炎性反应评分较UC组明显降低(P〈0.05),但高于NC组(P〈0.01);PC组血浆内毒素明显低于UC组(P〈0.05),但高于NC组(P〈0.01);UC组TLR4和NF-κB p65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PC组和NC组(P〈0.05、0.01),PC组高于NC组(P〈0.01)。结论内毒素-TLR4-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内毒素的产生、降低大鼠结肠TLR4和NF-κB表达可能是益生菌减轻大鼠结肠炎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甲泼尼龙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机制。方法对44例MS患者(MS组)于入院次日起予甲泼尼龙1 000 mg/d静滴,每3 d减半量,12 d后改为甲泼尼龙60 mg口服,同上减量,至4 mg/d连服3 d后停用。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S组(治疗前后)和43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可溶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MS组CD4+CD25high T/CD4+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25int T/CD4+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前者水平显著降低、后者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治疗前MS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前者显著升高、后两者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甲泼尼龙可调节M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可溶性细胞因子水平,此可能为其治疗M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静脉营养(TPN)加谷氨酰胺(Gln)对危重症患者血浆内毒素(LPS)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Gln组、常规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等氮、等热量肠外营养治疗,Gln组加用Gln治疗;另选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浆Gln、LPS、TNF-α变化,以及脓毒血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治疗前血浆Gln明显降低、LPS和TNF-α明显升高(P均〈0.05);与常规组比较,Gln组治疗后血浆Gln升高、LPS和TNF-α降低(P均〈0.01)。Gln组脓血毒症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Gln能降低危重症患者的血浆LPS、TNF-α水平,促进损伤肠黏膜修复,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治疗伽玛刀照射致大鼠放射性脑水肿后对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单次50 Gy伽玛刀照射大鼠大脑半球中线左侧2 mm(中心点在双耳外耳道连线上)建立伽玛刀照射后放射性脑水肿模型。在照射完成后。随机分为甲泼尼龙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甲泼尼龙组给予甲泼尼龙30 mg/kg,单次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按给药后12 h、1 d、2 d、3 d、5 d分别分为5个亚组,分别按时间点断头取脑。用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取脑组织行RT-PCR检测AQP4 mRNA含量。结果甲泼尼龙治疗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少,甲泼尼龙组靶部位脑组织AQP4 mRNA含量较对照组少。结论甲泼尼龙可以有效减少大鼠放射性脑组织中AQP4mRNA的含量,可以有效治疗放射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加倍生长抑素(SS)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因子和肠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SS组、加倍SS组(DSS组)和加倍SS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组(DSEN)。在第1、3、6、9天分别检测炎症介质(TNF-α、IL-1)和肠屏障通透性指标(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结果第3、6天DSS组和DSEN组的TNF-α、IL-1水平低于SS组;第9天DSEN组的TNF-α、IL-1水平低于SS组、DSS组,DSEN组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SS组、DSS组(P〈0.05或0.01)。而SS组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与DS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倍SS早期能减少炎症因子生成,同时可能影响肠黏膜的通透性,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能减少肠黏膜的通透性,达到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急性期模型的建立。 方法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空白组(n=12)、模型组(n=48),空白组给予自由饮食,模型组给予3%DSS溶液自由饮用7天。应用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组织学评分(HI)对各组进行对比。 结果模型组DAI及HI评分与空白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均不同程度的出现腹泻、隐血试验阳性、脓血便,病理可见炎症主要累及黏膜和黏膜下层,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隐窝破坏。 结论DSS诱导的UC急性期模型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与人类UC相似,是理想的UC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肺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采用被动熏香烟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制备阻塞性肺气肿模型)、PTX干预组(模型制备同模型组,从第1天开始每天熏烟或在注射内毒素前0.5 h腹腔注射PTX 15 mg/kg,连续30 d)。模型制备后,测定各组肺功能;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8、IL-10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TFPI:Ag),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取每只大鼠右下肺叶及气管分叉组织,石蜡固定,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模型组的FEV0.2/FVC低于对照组(P〈0.01),PTX干预组的FEV0.2/FVC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对照组(P均〈0.01)。三组血清IL-8、IL-10、TNF-α水平差异显著(P均〈0.01);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AT-Ⅲ下降、TFPI升高、tPA升高、PAI-1下降(P均〈0.01),PTX干预组的AT-Ⅲ较模型组升高(P〈0.01)。模型组支气管肺组织病变与人类COPD病理变化类似。结论 PTX可减轻大鼠肺气肿,缓解其肺功能损伤程度,其机制是抑制前炎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促进抑炎因子的生成、改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枳黄方对急性酒精性肝病大鼠TNF-α和内毒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枳黄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组织TNF—α的变化及其血浆内毒素水平的改变,验证此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枳黄方组、模型组及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量肝组织内TNF—α值,用生化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枳黄方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肝组织TNF-α和血清ALT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并且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组织TNF—α活性变化呈正相关(r=0.993,P〈0.01)。结论:枳黄方合剂可显著降低急性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液中内毒素水平及肝脏中TNF-α水平,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病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情况,以及谷氨酰胺(Gl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功诱导ANP模型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ANP组和Gln组各24只,另取假手术组24只作为对照.Gln组每日以Gln灌胃2次,剂量为1.5g/(kg·d);ANP组和假手术组以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模型制作术后3、6、24、48 h时间点杀死大鼠,取胰头和末端回肠3~5 cm放入液氮中保存.观察胰腺和肠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肠黏膜中IGF-1的表达、血清中二氨氧化酶(DAO)活性和内毒素浓度.结果 ANP组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严重破坏,肠道通透性明显增加,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增加;血清内毒素浓度、DAO活性明显升高(P均<0.01).与ANP组比较,Gln组动物肠黏膜损伤减轻,损伤评分有所下降,血清内毒素水平、DAO活性下降(P均<0.05).ANP组IGF-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05);Gln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 ANP时肠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存在严重破坏;Gln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肠黏膜屏障损伤并能维护其功能;IGF-1参与Gln对ANP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和维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糖分子探针检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黏膜通透性的改变。方法 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UC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结肠黏膜病变,应用糖分子探针检测肠道黏膜通透性。对比两组检测值,评价大鼠肠道黏膜通透性的改变。结果 (1)UC组病变主要累及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部分表面上皮脱落,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隐窝破坏。(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组大鼠乳果糖及三氯蔗糖排出量明显升高,甘露醇排出量明显降低,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明显升高。结论糖分子探针可以有效的检测大鼠肠道黏膜通透性的改变,反映肠道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康复新液在临床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具有良好疗效,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的关键酶,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对MMPs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康复新液治疗组。模型组和康复新液治疗组大鼠以3%DSS溶液制备急性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第10d处死大鼠,测定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损伤评分和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MMPs功能基因芯片检测筛选表达差异的基因,并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康复新液治疗组大鼠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1),MPO活性显著降低(P〈0.01)。康复新液治疗组表达差异在2倍或以上的基因有16个,PCR结果显示MMP-3、MMP-13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与芯片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康复新液可改善DSS诱导的急性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减轻腹泻、血便症状。康复新液抑制MMP-3、MMP-13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青黛有效成分靛玉红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UC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靛玉红高、低剂量组,美沙拉嗪组,模型1、2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于造模7d时处死,其余各组于第7d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d时处死.ELISA法检测结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肠黏膜的作用。方法将符合UC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抗炎治疗,治疗组采用传统抗炎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内镜下肠黏膜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重度UC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中、重度UC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轻、中度UC患者临床疗效与对照组轻、中度UC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作为对活动期UC患者的辅助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背景:开发新的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凝结芽孢杆菌(B.coagulans)TBC-169菌株对抗原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以牛结肠黏膜蛋白多次免疫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予B.coagulansTBC-169菌株制剂和美沙拉秦单独或联合治疗。21d后处死大鼠,评定结肠湿重指数、溃疡指数和组织学评分,测定肠系膜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IgG水平。结果:美沙拉秦组、大剂量B.coagulans组和联合治疗组结肠湿重指数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各治疗组结肠溃疡指数和结肠中上段组织学评分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T细胞转化率显著升高,血清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剂量B.coagulans组和联合治疗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小剂量B.coagulans组血清IgG水平显著降低(P〈0.01),单用美沙拉秦则无类似作用。结论:B.coagulansTBC-169菌株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其机制与调控炎症因子表达、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鹤  周毅  赵易平  苏国阳  叶松 《胃肠病学》2010,15(12):729-731
背景:动物模型对阐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机制和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葡聚糖硫酸钠(DSS)因价格较昂贵而使其在结肠炎模型制作中的应用受到限制。目的:探讨DSS加乙酸复合法制作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1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给予3%DSS溶液自由饮用7 d,第8 d和第16 d,以8%乙酸2 ml灌肠;对照组大鼠予等体积纯净水饮用和等体积纯净水灌肠。实验第24 d处死大鼠,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大体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AI评分(0.87±0.61对-1.92±1.03)、结肠黏膜损伤大体评分(3.00±0.71对0.00±0.00)和组织病理学评分(4.60±1.52对0.00±0.00)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DSS加乙酸复合法能较好地复制出具备人类UC特点的大鼠模型,且成本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复方甘草酸苷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炎症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三组以TNBS/乙醇诱导结肠炎,并分别予0.9%NaCl(模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和SASP灌肠14 d,正常对照组仅以0.9%NaCl灌肠14 d。实验期间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行结肠黏膜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NF-κB p65、iNOS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8、IL-4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DAI、结肠黏膜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以及结肠组织NF-κB p65、iNOS表达和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复方甘草酸苷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与SAS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进而下调iNOS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如IL-8表达,上调抗炎细胞因子如IL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结肠组织中TLR2、TLR4和TLR9的表达情况,为UC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6~8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10)和UC模型组(n=10),正常对照组小鼠蒸馏水自由饮用7d.UC模型组小鼠5% DSS溶液自由饮用7d造模.7d后处死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中TLR2、TLR4和TLR9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结肠组织中无TLR2、TLR4和TLR9 mRNA的表达,而UC组结肠组织中TLR2、TLR4和TLR9 mRNA表达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TLR4、TLR9可能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