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普胸手术适宜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普胸手术32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复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对其进行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对比观察。结果复合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普胸手术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在围术期对机体应激、炎性、免疫等方面的影响。使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稳定循环状态,减少并发症,使病人在术中更为安全平稳,麻醉效果更为可靠,术毕清醒快,术后镇痛有利于术后病人咳嗽咯痰,并且能减轻围手术期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7.
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严重并发症二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例1,女,56岁,体重68kg,身高162cm,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既往高血压史10年,最高为24/13.3kPa(180/100mmHg),每日口服洛丁新10mg。2年前诊断为甲亢,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入手术室心率85次/分,血压21.3/12.7kPa(160/95mmHg)。常规蛛网膜下腔注入等比重0.5%丁哌卡因3ml,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平卧,蛛网膜下腔注药后约2分钟,病人心率65次/分,血压17.3/8.7kPa(130/65mmHg),测麻醉平面T4,给药后约3分钟,心… 相似文献
8.
多次硬膜外阻滞1042例次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多次硬膜外阻滞1042例次效果分析郭志荣李玉华李树人硬膜外阻滞是我国常用麻醉方法之一,特别是肾移植手术的普遍开展,临床遇到多次硬膜外阻滞的机率增多。自1978~1994年4月,我科统计行多次硬膜外阻滞1042例次,本文拟对其效果和有关问题予以探讨。临... 相似文献
9.
观察硬膜外阻滞加气管内全麻(简称GA+Epi)和单纯气管内全麻(简称GA)用于上腹部手术、30例ASAⅠ~Ⅱ患者随机分成GA组和GA+Epi组,两组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全麻用药相同。两组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术中、技管后进行MAP、HR、RR和SPO2监测。结果表明:GA+Epi组插管后及术中MAP、HR波动小,相对稳定,与G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使全麻用药量减少,气管技管时间提前,且硬膜外阻滞术后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明显减轻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及术中刺激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复合麻醉方法,现将我院应用于高龄病人的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全麻-硬膜外阻滞复合模式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麻(GA)加硬膜外阻滞(EA)如何组合,全麻深度如何调控才合理值得探讨。我们根据全麻的四项成分即镇痛、镇静-催眠、肌松及阻滞反射[1],以及药效学、药代学知识[2],摸索出全麻-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CGEA)模式,报道于下。资料与方法选择手术野有粘连、肥胖、合作欠佳的上腹、胸部和冗长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5(男19,女46)例。年龄(47.85±3.26)岁,体重(58.28±1.91)kg,ASA~级,麻醉时间(195.65±15.63)分钟,手术时间(160.55±15.90)分钟。术前60分钟肌注安定、阿托品,入室硬膜外腔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2%利多卡因5ml为试验量,随即以硫喷妥钠… 相似文献
12.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 4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 ,随机分单纯全麻 (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 (B)组 ,每组 2 7例。不同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胰岛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结果 两组术中血皮质醇、血糖浓度均升高 ,切皮后 12 0min时均达高峰 ,B组低于A组 (P <0 0 5 )。术中血胰岛素水平亦呈上升趋势 ,肾上腺素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 (P <0 0 5 )。MAP、HR于切皮后 4 5min及 6 0minA组显著升高 ,拔管时达高峰 ;同期B组无明显波动。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人食管癌根治手术 ,应激反应小 ,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 ,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对体外循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观察体外循环(CPB)时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对应激反应的影响。21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以大剂量芬太尼静脉全麻辅以安氟醚吸入;试验组以硬膜外阻滞辅以安氟醚吸入。结果显示:在CPB中,对照组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血浆浓度明显高于试验组(P〈0.01,P〈0.05);在CPB结束时和手术结束时,对照组的去甲肾上腺素血浆浓度仍高于试验组(P〈0.05)。为控制血压,对照组硝普钠用量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联合组A和对照组B,每组50例.A组在诱导前,先行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后进行麻醉药品输注,待测定麻醉平面后进行全麻诱导.B组不作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术中全麻药用量,苏醒、躁动和催醒例数,血液动力学、肺功能、术后疼痛和肺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A组较B组全麻药用量少,苏醒较快,躁动、催醒例数少,血压较B组明显低,HR相对较慢(P<0.05).A组术后无明显疼痛或出现肺部并发症.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腔手术比单纯全麻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乳癌扩大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验证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用静吸复合全麻的优劣。方法选取择期乳癌根治手术患者100例:Ⅰ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Ⅱ组单用静吸复合全麻。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镇痛和肌松效果均较满意,但复合组术中循环功能明显比对照组稳定,对照组全麻用药量比复合组明显增多。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乳癌根治手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手术病人血糖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胸膜腔大手术病人应用日益增多 ,临床观察提示 ,该法易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 ,全麻药用量减少 ,苏醒快 ,便于实施术后镇痛 ,提高术后恢复质量[1,2 ] 。本文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患者血糖及血浆促甲状腺激素 (TSH)的变化 ,并与单纯全麻比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 ,年龄 32~ 6 5岁 ,体重 48~ 82kg ,择期食管癌、肺癌或胃癌根治术患者共 43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 (Ⅰ组 ,n =2 3)和单纯全麻组 (Ⅱ组 ,n =2 0 )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及手术部位上均无明显差异。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8.
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门脉高压症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门脉高压症手术围术期循环和血糖的影响,以及麻醉药用量和术终恢复时间的差异,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自2000年1月至今,我院对40例择期胸腔手术患者采用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期胸腔手术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0~68岁,ASAⅠ~Ⅱ级,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A组);另选40例手中种类、年龄、性别均与A组类同患者,采用单纯静脉麻醉进行对照(B组)。 1.2 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和阿托品0.5mg。A组先行于T_(6-8)作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为试验量,观察无腰麻症状后注入1.6%利多卡因10ml,出现麻醉平面后,再行全麻诱导插管,以1%普鲁卡因、芬太尼、琥珀胆碱复合液维持麻醉,每隔30~45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1.6%利多卡因5ml。术毕向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氟哌啶3mg+生理盐水10ml行术后镇痛。B组单用静脉麻醉,方法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病人的效果。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ASA Ⅰ-Ⅱ级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组)和B组(硬膜外阻滞复合镇静强化组)。两组分别于麻醉过程中连续监测病人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探查应激反应及病人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A组和 B组术中血压比麻醉前均下降(P<0.05)。B组术中探查时病人血压较麻醉前显著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且术中知晓(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具有应激反应小、术中循环稳定、知晓率低、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