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仲景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篇,首列有阴阳易病一条,巢氏病源认有:“阴阳易病,是男子妇人,天行病新瘥未平复,因交接得来之病,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阳易,妇人病新瘥未平复,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易,其毒著于入,如换易也”等语。千百年来,伤寒论的注家,都遵巢氏此说,以为注释,未有异议。惟日人山田秀珍氏,不同意巢氏这一说法,认为:“平不壮实无病之人,一夕与病后之人交接,决不会得如此病证。”同时指出:“阴阳易的阴阳二字,是斥房事而言,易是变易,此乃平素好淫之人,在伤寒病中,更  相似文献   

2.
每读《伤寒论》392条:“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李,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胜拘急者,烧棍散主之”,总觉迷惑不解。文中所称之“阴阳易”,历代医家见解不一,或云男病传于女、女病传于男,或云单指女病传于男,究为何病,如何相传,注释皆为牵强,实难确认。近日细读《易经》之类书籍,有所启迪,以为历代对“阴阳易”之解释,均误在“易”字上,此处的“易”字,当理解为“交易”之意。《易·系辞》曰:“日中为市,至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交易犹往来也。显然,仲景所…  相似文献   

3.
“痓”与“痉”的含义迥然不同,但在《内经》《伤寒论》《金匮》的统编教材及有些参考书中均未将此二字异同点解释清楚,我认为应当明辨其义,现将有关注家及本人的观点,简述如下: 一、认为“痓”与“痉”同字:四版教材的《伤寒论》中大陷胸丸证和《金匮·痉湿暍病篇》的条文中均改“痓”为“痉”;注家徐忠可云:盖痓即痉,强直之谓也,痉病必有背项强直。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记载的阴阳易病是何病?临床中究竟有无此病?古今注家各执一说,如男女互传说、房劳复说、伤寒变证说、热入精室说、爱滋病说、性传播疾病说、一类症状说、难解说、无病说等。现结合临床谈谈浅识。认识阴阳易病实质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阴、阳、易三者的含义。阴阳易中的“阴”与“阳”分别取易学中阳男、阴女之意;“易”作交易、交易解。古代房中家认为男女交合则互易阴阳,使男女阴阳平调而增年延寿;但交合过度则耗损精气则会发生变易而生疾病。因此,“阴  相似文献   

5.
读了《上海中医药杂志》1963年4月号游建熙老师写的《谈中医教学工作的体会》一文后,感到对我的帮助不少,钦佩不已;但我因对该文中个别例举,稍有不同意见,所以现愿提出商榷如下:首先,游老师在谈经验中的(2)段中,提出了非常正确的一点说:《伤寒论》历代注家繁多,各有长处,必须在重视前人研究成果前提下进行取舍。并举了柯琴对《伤寒论》第3条“阴阳俱紧”,解释为“阴阳指浮沉而言,不能指尺寸”,参考了风温条下“阴阳俱浮”四字,断定前之阴阳之脉亦当指尺寸,而认为“柯琴的解释是错误,  相似文献   

6.
“阴阳易”一证出自《伤寒论》391条。笔者认为,“阴阳易”证的病位在肝,病机为郁,病性属热,是一种以特殊病邪为病因,以性交为传播途径的急性热病。历代注家有指本证为“劳复”者,而世俗又谓之“夹阴伤寒”。常责之为肾虚所致。如舒驰远《伤寒集注》云:“无非得之少阴肾虚……法用参、芪、术、附、姜、桂、枸杞、故纸等药”。笔者管见所及,认为有必要重申条文本义:在症状描述上是气郁而非元虚,在立法选方上主清利而禁温补,在鉴别要点上重性史而略两感。一、是气郁而非元虚:《伤寒论》条文将“阴阳易”列于六经证治之后,与差后劳复同论,似有病后元虚之虞。其云“伤寒,阴阳易之为病”,首冠“伤寒”,又点明因阴阳交易  相似文献   

7.
仲景在《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说:“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方后加减法中自注“然不及汤”。因此,后世多数注家,每持此语与《伤寒论·辨阴阳易差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说:“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本条亦见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中,惟其文少一“发”字,义则全同。一些《伤寒论》注家对此条往往于“陷”字断句,读为“必额上陷”,而“脉紧急”三字则为另一句。如此则其证即为“额部塌陷”而“寸口脉紧急”矣。然验之临床,衄家发汗后,阴重伤而邪独盛,寸口之脉紧急固有,但导致额部塌陷则未之见,亦未之闻也。据此,其于“陷”字断句实属未当,似读“必额上陷脉紧急”为句较妥。句中“陷脉”二字为词,早见于《黄帝内经》,如  相似文献   

9.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伤寒论》阳明篇的提纲。其中“胃家实”的含义从成无己、柯韵伯等众医家至今高校教材《伤寒论选读》皆宗《内经》“邪气盛则实”之义解释为阳明病病机。如柯韵伯云:“胃实不是阳明病,而阳明之为病悉从胃实而得来,故以胃家实为阳明一经之总纲也。”《伤寒论选读》亦云:“阳明病是由胃家实形成的。”对这种解释,笔者质疑有三。一、《伤寒论》其它五经提纲条文皆是总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22条:“若微寒者,桂技去芍药加附子场主之。”对此条的“微寒”历来争论颇多。一是在文字上存在分歧,宋版本为“微寒”,最早改为“微恶寒”者为成无已,后世很多注家皆从成注本意。二是解词的分歧,有注家(包括六版教材)释为“微微恶寒”,有释为“脉微恶寒”(五版教材即是)。三是病机,有解释为阳虚较重,有释为阳气虚衰,病涉少阴,有释为表阳虚等等。以上不同解释给《伤寒论》教学及临床应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带来了不应有的麻烦。本人拟从以下几点解析“微寒”在《伤寒论》中的特殊涵义。1“微寒”不等于表证的微微…  相似文献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这里的“病之逆从”,其义不难理解,然因其注家及今之《内经》教材对“病”字多略而不  相似文献   

12.
“烦”字,散见于《伤寒论》六经诸篇,凡63条次。准确地理解论中“烦”字之义,对于正确领会论中诸条原文,必定大有裨益。《伤寒论》“烦”字之义,大抵有以下几种:其一,《说文》谓:“烦,热头痛也。”段玉裁注曰:“烦,如炎如焚。可见,热乃烦之本义。《伤寒论》用此义的条文很多,诸如121条云:“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  相似文献   

13.
<正>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似”字有三种意义。第一种用作本义。《说文·人部》:“似,象也”。徐锴注:“象,肖也”。段玉裁注:“象,当作像,相像曰相似,古今无异词?。古籍中每多用之。《孟子·告子》:“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国策》:“幽莠之幼也,似禾;黧牛之黄也,似虎”。仲景书中亦有此类用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服桂枝汤……若形似症”。《伤寒论·辨不可发汗》:“其形似疟”。“似疟”即“象疟”,其症情症状类似疟疾,词意清楚,不待解释而自明。又如《伤寒论·平脉法》:“其形何似”,“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伤寒例》)“钩吻与芹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伤寒六经与经络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伤寒六经源于《素问·热病》之六经分证,这是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而对于伤寒六经与经络的关系,历来注家争论纷繁,看法不一,总的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认为伤寒六经即经络六经。如宋代朱肱等就是,宗此说者非鲜。近时日人池田政一在谈病位之阴阳时说:“所谓太阳病,是指叫做太阳的部位;或者太阳经某一部位的病。少阳病也同样是指病位。”即是此义。二、有言伤寒六经即腑脏经络。自成注《伤寒论》后,咸宗其说。近贤刘渡舟在中日《伤寒论》学术交流问答会上也阐明此种观点,他说:“六经是有物质的,它是人体脏腑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太阳篇94条谓:“太阳病不解,脉阴阳俱停,必将振慓,汗出而解。……”文中“脉阴阳俱停”,历代注家见解颇不一致。有作调匀解者,谓指六脉浮沉正常,如成无己、方有执、俞嘉言诸氏;有作停止解者,谓六脉停止沉伏,如程应旄、钱潢、《金鉴》诸家;日人丹波氏认为必是讹误,陆渊雷氏更对本条持全盘否定态度,径谓明是迷信脉法之人,凭空臆测,非仲景原文;亦有认为停字系微字之误,等等。  相似文献   

16.
潘超  郑丰杰 《环球中医药》2014,(11):877-879
阴阳易病首见《伤寒论》,阴阳易究属何病,临床是否可以见到,烧裈散有无疗效,历代医家对其注释不一。本文基于阴阳易病的三种不同理解和历代医家提出的各类治法方药,以及众医家对于烧裈散具体疗效的不同探讨,提出阴阳易为病与房事密切相关,阴阳易病与房劳复和伤寒“变证”无关。烧裈散并非治疗阴阳易病之唯一方药,临床当据证辨证施治,由证立法,依法选方,灵活权变。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99条“手足温而渴者”之辨析037006山西省大同市基建职工医院周益新037001山西省大同市精神病医院李银章《伤寒论》99条曰:“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历代不少注家认为本条为三阳合病,治从少...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少阳枢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枢机? 枢乃户枢” (《说文》),“制动之主日枢机” (《尔雅》),《易·系辞》“言行,君子之枢机”,故“枢机比喻事物运动的关键”(《辞海》)。少阳枢机,系部分(《伤寒论》注家根据《内经))“少阳为枢”之义,在解释少阳病和柴胡类剂作用机制过程中派生的概念。通过研习《伤寒论》,结合归纳分析有关少阳证治的临床资料,感到所谓少阳枢机,实是从少阳脏腑经络与临床实践的角度,对少阳生理特性的概括,其义不仅限于经络,是《内经》“少阳为枢”原意之引申。  相似文献   

19.
张明  张沁园 《河南中医》2006,26(6):78-79
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心机教授继1998年出版《伤寒论疑难解读》之后,自觉书犹未尽,遂历三暑而成《伤寒论通释》一部,上二书对于《伤寒论》疏注或就其疑点难点作重点阐述,突出一个“深”字;或逐条论注梳理,突出一个“广”字。二书在《伤寒论》研究的思维原理和方法形式上另起炉灶,不  相似文献   

20.
16.未者昧也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在下未多”一句,尤在泾、程云来等注本作“在下来多”;《医宗金鉴》亦作“在下来多”,但提出疑义说:“在下来多之‘来’当是‘未’字。本条皆经来断绝之病,若系来多,则与上文不合,与下文‘经候不匀’亦不合。”现代医注家仍注说不一,有从“来多”者,认为是“月经量来的多”;有从“未多”者,认为是“病变发展在下焦,未至引起上、中焦多方面病变”云云;又有多数注家避“未多”不释,只言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