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2年9月~2013年3月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医院ICU科室,并结合护士的能力进行层级设置及制度培训和管理,并对进行层级护理模式下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护士综合能力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管理模式下综合护理能力、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ICU,有助于提高ICU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值得广泛运用于ICU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ICU实行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模式,将护士进行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结果层级管理有利于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充分发挥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结论层级管理优化了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使护理质量管理达到更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层级管理模式提高ICU护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工作的30名护理人员,确保调查选中的30名护理工作者均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从2016年11月开始采取层级护理的模式。2016年11月之前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为对照组,之后采用层级管理模式为研究组。对比管理模式改变前后护理工作的质量评分以及ICU患者对护理效果的认可程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试验对比发现采取层级护理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ICU病房的管理,也更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有利于更有效地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值得全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本院骨科护理人员的职称、年资和工作能力,建立以护士长为核心,由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和护士组成的层级管理模式。并对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建立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技能操作、病情掌握和护理文件书写评分显著提高,患者总满意度达95.0%,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刘远金 《吉林医学》2013,(20):4142-4144
<正>ICU是集中医院医护技术力量与先进仪器设备,对急症、重症患者集中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定性和定量的监护和治疗的特殊护理单元[1]。实施护理服务满意工程,需要建立由患者、医生、护士共同评价护理质量的管理模式[2],这对ICU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护士层级管理模式能优化管理效能,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将分层护理管理在ICU中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ICU护士分层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卉敏  蔡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87-87,90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实践中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ICU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组长、高级护士、初级护士、护士助理不同层次的使用和管理,对排班模式进行改革,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实现对护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结果:明确了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责任,发挥了护理组长的骨干作用,促进了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团队精神的培养。结论:分层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了护理组长的作用,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在职的护理人员15名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1—6月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护理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2022年7—12月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护理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组长职责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核心能力以及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评估与决策能力、观察与处理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及创新与理解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管理、护理风险防范、规范技术操作、告知义务履行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可提高护理人员核心能力以及儿科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邓燕  刘燕 《求医问药》2014,(20):108-109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ICU的30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名护士,为对照组护士实施常规管理,对观察组护士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并对比观察两组护士的工作质量、心理状态及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护士相比,观察组护士的工作质量及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心理状态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为ICU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其工作的质量、工作效率及其工作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ICU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将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考核制度,根据层级不同进行护理工作的管理与指导。比较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ICU护士的工作满意度、ICU护士的心理状态(焦虑评分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ICU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ICU护士的心理状态(SAS和SDS负情绪)较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明显好转,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护士临床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效提升临床的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16名护士,分别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于2012年4月-2012年10月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中,针对不同级别采取分层级考试制度,考核结束后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士的综合能力、工作质量、心理状况、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护士的综合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满意度均较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心理状况较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护理质量以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还可以降低护士的负面情绪,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工作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51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5个方面的压力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病人护理方面、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及心内科ICU护士中得分最高的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呼吸内科ICU护士的压力程度明显高于新生儿科ICU.[结论]ICU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ICU护士的工作压力较高,而高强度的压力不但影响ICU护士的身心健康,也影响ICU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韩美玲 《实用全科医学》2009,7(9):1008-1009
目的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以提高ICU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衡量和评价、处理、效果评价4个阶段的护理风险管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ICU护士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减少了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的应用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技术准入管理的现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对技术准人概念的了解程度及护理技术准入的开展情况。探索ICU护理人员技能水平提高的有关因素,为制定技术准入管理的标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设计《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临床技术准入认知情况调查表》,随机选取北京市16所医院46个重症监护室55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录入数据,应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65.6%的ICU护士对“技术准入”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34.4%的护士对此概念不了解;76.8%护理人员认为实行技术准入管理后,基础与专科护理质量会提高;护理人员职称提高后,认为技能水平会提高的人数占大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而护理人员学历提高后,认为技能水平不能提高的人数占大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某项操作经过专科理论培训、操作培训或考核后认为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的人数占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清晰合理的分层次使用管理,建立起完善的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职称的高低以及某项操作经过专科的理论培训、操作培训及考核四个因素均可以在探索ICU护理技术准入的条件时作为有关的因素。学历高低能否影响技能水平,应作为继续探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曹樱花  王岩  车媛 《西部医学》2014,(4):528-529
目的探讨弹性排班对ICU患者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排班模式,观察组采用弹性排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SCL-90自评量表评分,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排班有利于实现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了护士工作的压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6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分层级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职称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水平,管理前后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患者、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及评分均比管理前有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评分中的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基础护理、整体护理五项评分均比管理前有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前后患者、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本身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管理前后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管理是全面的、贴切的、个性化的护理管理模式,能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The appraisal and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urses are very important and beneficial for both nurses and employers in an era of clinical governance, increased accountability and high standards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They enhance 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of nurses by identification of train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plans as well as improvement in health care quality services, increase in job satisfaction and use of cost-effective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appraisal and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urses. The model is validated on thirty-two nurses working at a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at one of the most recognized hospitals in Lebanon. The DEA was able to classify nurses into efficient and inefficient ones. The set of efficient nurses was used to establish an internal best practice benchmark to project career development plans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other inefficient nurses. The DEA result confirmed the ranking of some nurses and highlighted injustice in other cases that were produced by the currently practiced appraisal system. Further, the DEA model is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talent management and motivational tool as it can provide clear managerial plans related to promoting,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rses, hence increasing their satisfaction, motivation and acceptance of appraisal results. Due to such features, the model is currently being considered for implementation at ICU. Finally,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DEA units to the number of input/output measures is revisited with new suggested values on its upper and lower limits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DEA models and the desired number of efficient units from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7.
董紫云  许章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428-1429,1434
目的:针对珠海市香洲区社区护理现状,探讨提升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的模式。方法:对香洲区各社区护理业务实施集中式管理。结果:实施集中式管理后,社区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合格率和病人对社区护理服务态度和护理技术满意率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明显提高。结论:社区护理集中式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59-162
目的 探讨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手术室与ICU室为观察对象,以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前后的时间为分界点,观察和比较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前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评分、医护人员感染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感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评分为(466.45±12.54)分,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知晓率为100.00%,手术室、ICU室的感染率分别为1.00%、2.50%;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前,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评分为(364.22±15.78)分,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知晓率为45.46%,手术室、ICU室的感染率分别为4.00%、15.00%。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后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评分和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前,手术室、ICU室的感染率显著低于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前(P0.05)。结论 设立院感监控护士能够显著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质量以及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知晓率,有效降低医院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集中培训对提高口腔门诊护士素质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16名口腔门诊护士,每月进行1次集中培训,以病人为中心、进行人性化护理、优质服务及护理教学等方面进行授课和示教。结果受训者满意度平均得分为96.56分,其中认为收获很大的护士占24%,有收获者占75%,收获不大者占1%。技术操作能力、四手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口腔专业知识有明显提高者分别占31.25%、18.75%、62.50%、50.00%;有提高者分别占50%、75%、31.25%、37.50%;提高不大者分别占18.25%、6.25%、6.25%、12.50%。结论集中培训能快速提升口腔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水平,非常有利于口腔门诊护理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评估沈阳市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状况及担心程度,为减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发生并积极应对及有效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沈阳市三级甲等医院211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进行评估与调查。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发生情况及担心程度以人体工效学、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如频繁的倒班、不适当的搬运患者、工作压力等)得分最高分别为(13.080±3.535)和(13.080±3.355),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对职业危害发生情况有影响。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掌握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职业危害的担心程度,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培训,采取积极应对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危害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