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评价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国产r-hGH对62例GHD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临床治疗.结果患儿平均身高从治疗前116.23±15.54 cm增加至122.53±15.30 crn,平均6个月净增高数为6.3±1.79 C1m,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长速率从2.46±0.87 cm/a提高至12.61±3.58 cm/a,净生长速率为10.15±3.31 cm/a,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提示r-hGH治疗GHD的促身高增长效果显著.完全性GH缺乏者治疗6个月身高净增高了6.58±1.68 cm,较部分性GH缺乏者治疗6个月身高净增高了5.28±1.91 Cm,有显著性差异,说明r-hGH治疗完全性GH缺乏者较部分性GH缺乏者更为有效.结论 r-hGH治疗GHD的疗效确切,有明显的促身高增长的作用,而对骨龄成熟无明显加速影响,该药使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071372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影响生长速度疗效的因素/潘思年…∥中华儿科杂志.-2006,44(7).-544~54594例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治疗前年生长速度(GV)(4.4±1.6)cm,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P<0.01),以头6个月的GV最快,第2~5年GV渐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提示:头6个月生长速度(GV1)与骨龄(BA0)、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SDS、身高Z分值(HtSDS)和激发试验GH峰(SPGH)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A0和SPGH是影响GV1的独立因素。认为用rhGH治疗至少在头4年内能使GHD患儿呈现有效…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的疗效。方法 对15例GHD患儿应用rhGH治疗,每晚睡前皮下注射0.1 IU/kg,疗程6个月。结果 患儿身高由治疗前109.3±9.9cm增加到115.5±11.3 cm;年身高生长速度由治疗前2.8±0.6cm/年增加到11.6±3.5cm/年。治疗期间除少数患儿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注射部位有轻度反应外,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皮下注射rhGH是治疗儿童GH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生长激素缺乏症 (GHD)患儿的疗效。方法 对 2 6例GHD给rhGH治疗 ,0 .1IU/ (kg·d) ,每晚皮下注射 ,疗程 0 .5年。结果  2 6例身高平均增加 8.2± 0 .8cm/ 6个月 ,生长速率由治疗前 1.5± 0 .4cm/ 6个月增加至 6.5± 1.7cm/ 6个月 ,身高标准差由治疗前 4.5± 1.2减少至3 .2± 1.1,骨龄无明显增加 ,体重也略有增加。治疗期间第 1~ 3个月 75 %左右患儿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 ,但未影响体格线性增长。结论 rhGH是治疗GHD的一种有效、安全的促生长药物  相似文献   

5.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儿童真性性早熟1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_A)治疗儿童性早熟的疗效 ,以GnRH_A每次100μg/kg,每28d应用1次 ,对10例真性性早熟患儿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儿第二性征明显退缩 ;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儿性激素水平下降 ,BA/CA下降 ,预测成年身高[按骨龄预测成年身高 (Bayley_pinneau法 )]由治疗前 (156.4±6.2)cm升至(159.4±7.4)cm(P<0.01)。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GnRH_A能抑制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的活动 ,使性激素分泌减少 ,从而使真性性早熟患儿第二性征逐渐退缩 ,骨龄生长减慢 ,改善最终身高 ,而且GnRH_A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的疗效,分析开始治疗时骨龄和遗传身高(FPH)对GHD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GHD患者应用国产rhGH治疗,选取其中36例完全性GHD男性青春期前患者,按骨龄不同将36例患者分成骨龄<9岁组(19例)和骨龄≥9岁组(17例);按FPH不同将36例患者分成FPH<170.79 cm组(13例),170.79 cm≤FPH<174.69 cm组(14例)和FPH≥174.69组(9例),分别进行治疗后0.5 a平均生长速率(GV)监测.结果 治疗时骨龄<9岁组GV值为(12.9±1.8)cm/a,明显大于骨龄≥9岁组[(9.2±2.1)cm/a](t=2.31 P<0.05);FPH≥174.69组GV值为(12.4±2.1)cm/a,明显大于FPH<170.79组[(10.1±2.0)cm/a](t=2.26 P<0.05).结论 开始治疗时骨龄和遗传身高对GHD患儿的促生长疗效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卡马西平对癫痫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CBZ)对癫痫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7例初诊为癫痫患儿行CBZ单药治疗前、平均治疗3个月后及25例长期行CBZ单药治疗平均1年7个月后的癫痫患儿,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游离T4(F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并以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CBZ平均治疗3月后T4、FT4分别为(113.1±40.6)nmol/L和(16.6±3.6)pmol/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38.2±35.6)nmol/L(P<0.01)和(20.5±4.5)pmol/L(P<0.01).长期服用CBZ平均1年7个月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4、FT4水平同样降低,分别为(108.9±44.6)nmol/L(P<0.05)和(15.5±3.7)pmol/L(P<0.001).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与CBZ的肝酶诱导作用有关,提示CBZ治疗期间监测患儿甲状腺功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胡华燕  杨培  谢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0):1597-1598,1616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ISS)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1年4月在本院儿科就诊并诊断为ISS的患儿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5~12岁.每晚睡前皮下注射rhGH 0.15 IU· kg-1·d-1,观察1 a,自身比较生长速度(GV)、骨龄(BA)、体质量、身高、年龄对应的身高标准差积分( HtSDSCA)、BA对应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BA/年龄( BA/CA)、预测成年身高(PA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 治疗1 a后,GV由治疗前(4.03±0.69) cm·a-1提高到(8.94±1.74) cm·a-1,身高由( 116.16±16.09) cm提高到(125.26±14.72) cm,HtSDSCA由-2.83±0.91提高到-2.07±0.94,HtSDSBA由0.21±1.01提高到1.14±1.25,PAH由(166.26±9.08) cm提高到(172.46±8.32) cm,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而BA、体质量、BA/CA 、IGF-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GH对ISS患儿促生长作用显著,且对BA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低)患儿的生长速率(GV)、身高年龄(HA)及骨龄(BA)变化情况,探寻HA、BA与生活年龄(CA)间的变化,揭示其线性生长规律。方法对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26例患儿进行随访,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监测身高,计算GV、HA并拍摄X线骨龄片;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治疗前,BA和HA明显小于CA,经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后,BA和HA呈现追赶生长现象,即骨龄增加(ΔBA)和身高年龄增加(ΔHA)大于生活年龄增加(ΔCA)。治疗过程中ΔBA与ΔHA呈递减趋势,且两者保持平行,即ΔBA/ΔHA接近1。结论左甲状腺素钠对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具有明显的促线性生长作用,动态观察BA及HA对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例1男.14岁7个月,因发现身高增长缓慢7年于2004年8月6日就诊。患儿自幼身高增长落后于同龄儿,7岁左右开始身高生长明显缓慢,每年增长约1~2cm。其父身高165cm,其母164cm。患儿身高129cm,体重39kg,面容幼稚,智力正常,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采用中国人骨龄与身高预测CHN-2004版软件测定骨龄为12·4岁,骨龄与年龄差-2·3岁,靶身高174cm,TW2预测身高153·8cm,BP法预测身高155cm。甲状腺激素正常。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在0,30,60,90,120min生长激素全部<0·047nmol/L,垂体MRI示鞍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印象为空泡蝶鞍。使用生长激素治疗3个月后,身…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