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了解保定市近年来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率及基本情况,找出影响居民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危因素.方法 统计保定市2010和2011年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病例,结合其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时间、房屋居住类型、取暖方式等情况,就上述因素对一氧化碳中毒及中毒死亡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2010年,该市共发生一氧化碳中毒54例,死亡病例11例.2011年共发生一氧化碳中毒21例,死亡病例13例.居住类型为平房,中毒比例达到64%;以煤炉取暖中毒比例达到70.7%;农民中毒比例高于其他人群.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高发于冬季,集中在12和1月;冬季燃煤取暖是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因素,取暖方式的不同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潍坊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降低事件发生隐患。方法利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2007~2009年潍坊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潍坊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冬季居民取暖时使用煤炉不当引起的,占总数的71.01%(463/652);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寿光市、高密市、青州市,中毒起数分别占43.56%、14.11%、13.50%。结论中毒事件多发生在晚上休息时间,有家庭聚集性,主要是用煤炉取暖方法不当引起。为减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要开展预防中毒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查明中毒事件发生经过及发生原因,提出针对性防范对策。方法应用统一的中毒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病例调查,收集患者吐泻物、共同食物进行检验;实地考察中毒现场环境,并在现场进行模拟中毒试验,使用直读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有毒气体浓度。结果住户安装和使用燃气热水器不规范,事故现场通风严重不足;现场模拟试验中,中毒现场环境空气中测出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我国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7倍以上;患者吐泻物、共同食物中未检出食物中毒致病源。结论确认该事件是1起因住户缺乏安全使用燃气热水器的常识,在相对密闭居室内安装并长时间使用燃气热水器,导致大量一氧化碳污染室内空气引发的急性家庭聚集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基本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济南市2007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90起中毒事件合计发病(中毒)731例,死亡15例,全市10个区县均有中毒事件报告。事件发生时间主要在冬春季节,11月、12月、1月、2月、3月5个月份发生起数和发病例数分别占总数的96.53%和95.76%。95%以上的中毒事件发生在家庭内,主要是由于采暖炉使用不当引起。[结论]应当高度重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和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安徽省2005年毒鼠强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点,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安徽省发生毒鼠强中毒事件7起,中毒44人,10人死亡,病死率22.7%。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阜阳市农村地区,集中在3月到10月,有家庭聚集性。中毒原因主要是投毒。结论毒鼠强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受害者主要是农村居民,应该通过加强对农村市场鼠药经营的管理,普及科学灭鼠知识,宣传中毒自救和急救常识,开展化学中毒处理应急演练等措施,预防和控制有毒化学品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6.
周红辉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850-1850
目的分析湘潭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方法利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湘潭市2007年1月-2008年5月报告的5起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因CO中毒发病29人,死亡3人,事件均集中在晚上出现,有家庭聚集性,主要是由使用煤炉不当和燃气热水器通风不畅引起。结论为减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要开展预防CO中毒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要正确使用煤炉和燃气热水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连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资料,探讨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依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大连市共报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未分级事件854起,中毒1 205例,死亡41例;2012年12月、2013年1月报告起数(515起)、中毒例数(697例)和死亡例数(22例)分别占总起数、总中毒例数和总死亡例数的60.30%、57.84%和53.66%;总体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为1.8/万和0.06/万,病死率为3.4%;先导区中毒发生率低于其他地区(P0.05),市内四区死亡率高于其他地区(P0.05);中毒场所主要为家庭,其事件起数、中毒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占总体92.15%、89.88%和92.68%。结论严格执行国家《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以主要中毒场所家庭为重点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防控工作,普及健康自救知识,发现中毒及时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长春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2年长春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全部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描述中毒事件的特征。结果 2013—2022年长春市共报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1 817起,中毒人数3 253人,其中死亡67人。中毒病例以女性为主(占53.55%),青壮年人群居多(占37.32%),秋、冬季高发(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中毒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83.60%),首要原因为燃煤取暖(占33.20%),其次为燃气泄漏(占24.16%)。结论 秋冬季是长春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多发季节。要尽快协助群众改变供暖方式,推广安装燃气报警器,开展宣教活动,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居民未能规范安装、使用燃气用具,导致家庭性一氧化碳(CO)中毒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城市、一氧化碳中毒在居民意外伤害中仍占相当大的比重。2009年2月13日,双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对发生在某酒店员工宿舍的1起生活性CO中毒事件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201起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旭东  高金鑫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20-1122
目的分析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基本特征,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北京市某区2009年1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报告的201起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在冬季采暖期(81.6%)和城乡接合部(55.2%)高发,2010年1月为高峰期(38.3%),98.5%发生在家庭,94.0%由于燃煤取暖使用不当引起;中毒患者260人,以20~39岁的青壮年(41.2%)、女性(54.2%)居多,52.7%送往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急救中心救治。结论只有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调室内通风的重要性,正确使用煤炉、燃气热水器等采暖设施,才能有效预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一旦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尽快转送至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救治。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during the outbreaks of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and the conditions of 108 poisoned people in Baishan District from Oct., 1980 to Feb., 198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poisoning cases happened in the months of the lowest air temperatu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poisoning were season, wind direction, raifall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of secondary importance were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 time when CO poisoning most easily took place when the night was without wind, accompanied by snowfall or rainfall.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value was lower than average month value, and the humidity higher than average month value. The writer proposes to use the "average month value" method for forecasting "similar date" metho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柳州市急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例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17年柳州市四家定点医院收治的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同期气象因子相关资料,进行中毒患者例数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3年间共收治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患者4 181例;12月至翌年3月这4个月共计3 410例(占81.6%)。以每年均值计算,中毒高峰期位于1月,多达309例(每百万人口130例);5—10月为低谷期,月均不超过20例。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均以夜间21时到次日凌晨3时为发病高峰期,共计2 278例(占54.48%)。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呈负相关的气象因子有当日平均气温、平均风速、24 h大气压差(r=-0.409、-0.269、-0.162,P < 0.01),发病例数与当日大气压、24 h温差、相对湿度则呈正相关(r=0.353、0.240、0.085,P < 0.01或 < 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每增加1%,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会分别减少0.432%、0.128%;24 h温差、相对湿度每增加1%,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会分别增加0.292%、0.054%(R2=0.285,F=89.34,P < 0.05)。
  结论  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与当日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气象因子的变化,加强宣教、预警,做好公共事件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济南市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减少一氧化碳(C0)中毒的发生。[方法]利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济南市CO中毒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济南市CO中毒主要是家中使用煤炉不当引起的,占总数的63.72%(72/113);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济南市的市中区、槐荫区和天桥区,分别发生36、21和15起。[结论]为减少CO中毒的发生,家中使用煤炉取暖应安装并定期检查外排烟筒,使用时开窗(门)及时补充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针对有毒气体急性中毒的职业病危害特点,以国内外风险理论为基础,研究并开发适用于有毒气体急性中毒定量风险分析的内容与程序,对其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举出工程实例并加以阐述。方法主要运用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系统识别建设项目中可能产生急性中毒事故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对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对应的概率进行评价,定量分析急性中毒事故的后果及严重程度。结果实例分析中合成氨装置生产工艺存在一氧化碳泄漏并发生急性中毒的危险,通过风险分析得出一氧化碳泄漏扩散影响的范围及危害程度,确定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产生的后果及发生的概率,按照风险可接受水平提出必要的防范与应急措施建议。结论通过实际应用证明风险分析将有利于建设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是工作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的一部分,作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有广泛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宋芹  冯国伟 《现代预防医学》1999,26(4):453-453,455
为探讨CO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 本文对128 例CO中毒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密闭的居室内燃煤炉取暖中毒者所占比例最高, 这为预防CO中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柯嘉  李璐  潘晓辉 《中国校医》2021,35(10):733
目的 了解福建省大学生家庭住宅条件及病态建筑综合征(SBS)情况,为制定改善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专用大学生家庭居住条件及SBS的调查问卷,2020年7月随机整群抽取福建省12所高校学生3 416人,用“问卷星”形式收集问卷,包括住宅情况、住宅满意度等评价及SBS评分,并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共完成问卷3 416人,其中男1 352人(39.6%)、女2 064人(60.4%);住宅建成时间近30年者占88.0%,家庭住宅面积≥100㎡者占60.0%,个人居住面积≥15㎡者占53.2%,有独立房间者占88.1%,住宅受蚊子/苍蝇影响84.0%;满意度评分77.37±12.79、SBS评分86.13±13.30、居住条件总评分81.12±11.17,总体均属中等偏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独立房间者、家庭住宅面积越大者、个人居住面积越大者、居住地位于城市者、住宅建成时间越近者、居住地不受四害影响者、家中无人抽烟者,居住条件总评分较高(F=50.260,P<0.001)。结论 目前福建省大学生居住条件情况总体属中等偏上;但应增加家庭住宅周边活动场地的数量和面积、消除四害,并重视SBS症状,减少其诱发因素,以提高住宅居住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焦炉气生产甲醇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现状,预防和控制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对其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进行现场调查,并用定点采样法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一氧化碳、甲醇、煤焦油沥青挥发物、苯、噪声等24种。超标最严重的是甲醇精馏工段一氧化碳,浓度为168.62 mg/m3,超限4.6倍,其次为压缩车间的噪声,强度为105.9dB(A)。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不完全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结论]焦炉气制甲醇工艺中一氧化碳、噪声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甲醇精馏工段一氧化碳危害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职业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主要职业病及其危害因素,为攀枝花市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防治措施建议。方法 2012-2013年对攀枝花市44个企业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并收集该市其他企业的职业卫生资料,主要从企业生产过程、原材料储存、产品储存等方面了解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攀枝花市相关企业中存在对职业健康危害较大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44种,其中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6种,粉尘危害因素6种,其他化学性危害因素32种。根据相关危害因素预测12种职业病的存在和发病可能增加,病种包括尘肺,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苯所致白血病,职业性急性钒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氨中毒,急性氮氧化中毒,急性二氧化硫中毒,急性氯气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结论攀枝花市应针对性加强12种职业病及其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注重为相关职业病的防控提供物资存储等救治前期工作保障,使职业中毒等病人得到即时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