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炳凡研究员主张病、证、症、脾胃相结合的临证思维,与仲景在《伤寒论》中的临证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刘老"首重脾胃"的思想与《伤寒论》对其的影响,《伤寒论》与刘老的病、证、症结合思维,病、证、症、脾胃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举例3个层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2.
病、证、症 ,在中医诊断学中富有特色的运用 ,是中医学独特的标识 ,成熟的重要特征。而系统地将病、证、症及其相互联系成功地运用于医疗实践中 ,乃肇始于张仲景。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 ,不仅创造性地规定了病、证、症的特定内涵和外延 ,而且还成功地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并成为中医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现就《金匮要略》病与证与症的关系 ,对三者之间的特定联系和区别加以探讨。1 病型、证型、症型的区别与联系 ,是《金匮》认识疾病的基本线索 ,是探索《金匮》辨证论治特色的基本出发点。1 1 病型、证型、症型的区别 ,表明为有…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专书 ,其辨证包括了辨病、辨脉、辨症三大内容。“病”、“证”是《伤寒论》使用频率极高的字眼 ,尤其“病”字 ,有约一半的条文用到 ,它们在不同地方具有不同含义。正确理解其“病”、“证”的含义 ,对于正确认识《伤寒论》辨证的内容 ,明确辨证的含义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逻辑学——知识的基础》载 :“概念单独存在时 ,是显不出它的作用的。只有在一定的系统内 ,与其他概念进行一定的联结 ,形成一定的联系时 ,它才具有表达作用。”“因此 ,相同的单词 ,如果它所从属的系统不同 ,作为概念来说也不同。或者 ,即使…  相似文献   

4.
<正>《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伤寒论》的主要贡献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当代的医学上仍然是优化的,是最先进的治疗方案。《伤寒论》对复杂病机证候的治疗原则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这一思想。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性、病位、病势、脏腑气血虚实变化及其预后等。《伤寒论》中的复杂病机证候是指多经同病及表里同病、虚实并见、寒热并见、阴阳混淆的病机证候。现从治疗原则方面探讨《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疾病的治疗上,辨证论治不是针对单一症施治,而是针对一组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症"的整体施治,因而辨证论治不是对症治疗,而是对证候治疗。中医治病多采用复方,它兼顾了证候的内在联系即病机,在实践上就不仅针对了证候,而且也包含了疾病的病因、病理。所以,辨证论治就不但对证候有效,也会对疾病有效。时间与空间具有不可分性,故"证中有病,病中有证"。"方"的具体应用是根据"证"来确定的,而不是依据"症"和"病"确定的,疾病的病因病机相同就可以选用相同的方剂进行治疗,反之亦然。《伤寒论》中的"病""证""症"的内涵之间存在交叉与独立,"方"的选择应用是依据"证"的不同而最终确定的。  相似文献   

6.
张五洲  杨英豪 《中医杂志》2001,42(2):122-123
《伤寒论》自诞生以来,即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誉其为“方书之祖”,强调“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笔者谨就《伤寒论》证候的确立原则谈一点粗浅看法。证就是证候,与症不同,症多指单个症状,证则代表着一系列的症状、体征,实质上是一个包含了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内容的综合性概念。辨证论治的目的不是解除某个症状,其手段不是完全针对特异性病因进行治疗,而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反应性达到治疗目的。那么,《伤寒论》是根据什么原则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症状、体征联系起来,形成不同的证候呢?实际上仲景用以确定证候的是包括表里、寒热、虚实、经络、脏腑、营卫  相似文献   

7.
对“证”概念逻辑定位与事实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9,29(2):120-122
概念是学科实践的产物,是学科逻辑发展的必然。“证”概念是辨证论治成熟的标志,《内经》、《伤寒论》为其理论事实,辨证论治实践为其临床事实,病机为其本质内涵,与中医药理论具有“自圆其说”的逻辑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负概念在辨证论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负概念在辨证论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逻辑学方法分析考察负概念在判断、推理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负概念与证候、辨证、论治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负概念与正概念二者所反映的对象合起来共同构成该概念的论域。结论:负概念在《伤寒论》的辨证论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现今证候研究中对负概念“赋值为0”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疑难杂病重脉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过程中 ,如何根据四诊证据的前后顺序进行分析 ,正确地辨证论治 ,一直是历代医家注视的重要问题。例如 :《内经》在指出辨证论治要四诊合参时 ,强调“欲知其要 ,则色脉是矣”。《难经》中又提出“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伤寒论》、《金匮要略》则提出辨证依据的前后主次序列 ,《伤寒论》六经辨证即明确提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论杂病亦强调“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均以“辨某某病脉证…  相似文献   

10.
张丰跃  门九章 《光明中医》2010,25(9):1564-1565
《伤寒论》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先河,研究张仲景辨证论治医学思想首要以《伤寒论》主症为突破口。《伤寒论》中关于口渴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水饮内停;热邪伤津;阳气衰微所致。《伤寒论》中治疗口渴的方药主要为五苓散证;白虎加人参汤证;附子汤证等。笔者结合《伤寒论》口渴理论与临床病案加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病与证 ,是中医西医结合工作者经常提及的问题 ,至今没有公认的标准 ,《伤寒论》中的病与证是怎样呢 ?现将《伤寒论》中病与证的概念及分类情况分析如下。1 太阳病篇在太阳病篇的首条 ,也是《伤寒论》全书之首条 ,仲景将太阳病给以了明确的定义 ,这就是“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此三症代表太阳病类各证的共性。因此 ,在提及太阳病时 ,应有此三症出现 ,否则就违背了仲景给太阳病确定的分类标准。在太阳病篇中 ,真正属于太阳病者仅麻杏石甘汤证 ;属于太阳病合病合证范畴的证有很多类 ,如麻黄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及小青龙…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的突出特点为注重脉与证,在“脉-证”辨证体系指导下的临床诊治也疗效确切,然而此辨证体系之“证”与当今“辨证论治”之“证”的含义并非一义,须精究原文以还原仲景省病问疾之原貌,方可于临床应用时遂心应手.文章基于《伤寒论》原文,通过具体举例,将同症异脉与异症同脉的条文进行辨析,还原古先贤的诊病过程,以阐明脉与证在临床中同等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伤寒论》的性质、价值、精华等问题,历来众讼不已,是非难定。人民卫生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陈亦人教授炉火纯青之作《伤寒论求是》(下简称《求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上述问题提出了比较公允实在的观点,值得一读。 一、《伤寒论》的性质是辨证论治基础学 学科性质,决定学科的范围和方向。《伤寒论》性质究竟属何,众说不一。载方药,数不及《外台》;叙证候,量不逮《源候论》;论外感,详寒而略温;言杂病,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如《金匮》。因此《求是》认为其实质是一门从百病个性中总结出的共性“辨证论治基础学”,它的真正价值在于“揭示了辨证论治的规律”,即病证因脉症而辨,方药因病证而选,法随证变,方依法立,药从方议,证、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辨治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著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经典著作。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倡导的辨证论治的原则 ,主要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脉证合参的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等。这些辨治原则至今仍指导着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各科的诊疗实践。1 辨六经融八纲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伤寒论》中 ,张仲景首先确立六经之为“病” (提纲证 ) ,然后在六“病”的前提下 ,再进行具体的辨证论治。为此 ,有人建议将“六经”改称“六病”。六病皆有自己的因、机、证、治 ,如太阳病 ,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有的诊疗思维方法,而在《伤寒论》中最能体现辨证论治的条文即其中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中医诊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为依据,四诊合参获得病证诊断结论,因此辨证论治可以说是中医诊治的精髓所在。而现在中医多受西医影响,逐渐忽视辨证论治,现从对《伤寒论》辨证论治的认识、《伤寒论》辨证论治对后世的影响及辨证论治应用等方面,浅谈对辨证论治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并不是单纯强调辨证论治,而是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有机结合,在辨病基础上,准确把握疾病的阶段性特征,施以具体治法。《伤寒论》中的"六病",即三阴三阳,是一系列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证候表现的总概括。《伤寒论》极其强调误治之危害,之所以产生误治与片面强调部分临床表现而忽视整体病机有较大关系。临证只有把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出中医治病严格的规律性和高度的灵活性,从而避免机械地看待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桂枝汤类方治疗杂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原则及其方药,不只是用于广义的伤寒病症,同时也可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此已为古今中外研究《伤寒论》的学者所公认。柯韵伯就说过:“是六经之为病,不是六经之伤寒,乃是六经分司诸病之提纲,非专为伤寒一证立法也。”  相似文献   

18.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2,32(11):1419-1420
《伤寒论》是以病立论,以病统证,以证统方,以方统药,先辨病,后辨证,才用方药治疗.《伤寒论》六病即六大类型疾病的简称,包括了人体脏腑病、经脉病、络脉病、六淫病、营卫病、气血病、津液病等,可见《伤寒论》所论不只限于六经病.而近现代《伤寒论》研究中,概念的混淆使用已经影响了对《伤寒论》理论的正确表述,因此应该及时纠正误解概念,才能重新阐释《伤寒论》.  相似文献   

19.
为使《伤寒论》教、学、研、用更贴近临床,更利于高端人才培养,辨证论治理论更规范,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结合临床、教学实际,参考公认学术观点,对《伤寒论》六经、霍乱、差后、杂病证治;提纲证等首次进行了新编、分类及增补,并从现代“症—证—方”角度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20.
刘渡舟老师在第一次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上讲:“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并指出“本书内容多能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中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独特体系”。提示了方证体系在《伤寒杂病论》中重要性。 方证概念 《伤寒杂病论》有桂枝证(第34条)(赵开美本,以下同)、柴胡证(第104条)等名称,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