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与方法合成一个新的配体HPIA及其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bpy)2(HPIA)]ClO4(bpy=2,2′-联吡啶,HPIA=2-(2-羟基苯基)咪唑并[4,5-f]苊),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快原子轰击质谱、核磁共振谱表征配体及配合物;用电子吸收光谱和黏度测试研究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结果与结论配合物[Ru(bpy)2(HPIA)]ClO4与DNA之间通过插入作用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1,8-二羟基-9,10-蒽醌-醛-3与cis-Ru(bpy)2Cl2.2H2O为原料合成钌多吡啶配合物[Ru(bpy)2HAIP]2 (HAIP=(1,8-二羟基-9,10-蒽醌)咪唑[4,5-f][1,10]菲咯啉)(1),并对其与DNA的识别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以及电子吸收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及热变性实验研究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识别作用。结果电子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当[DNA]/[Ru]=0.1,钌配合物1的特征MLCT(metal to ligandcharge transfer)荷移跃迁和IL(intraligand charge transfer)荷移跃迁的减色率分别为9%(Δλ=2 nm)和15%(Δλ=1 nm),根据EB-荧光淬灭实验结果计算得到了钌配合物1与DNA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约为5.13×104,热变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钌配合物1存在下,小牛胸腺DNA的熔点温度升高约4.8℃,结论目标化合物1可能以非经典的插入模式与DNA分子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合成一个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dmp)2(dpip)]2 (dmp=1,10-邻菲咯啉,dpip=2-(6,9-二氧环己环苯基)咪唑并[4,5-f]邻菲咯啉),研究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元素分析、质谱和1H NMR对其进行表征,用电子吸收光谱、黏度测试、DNA熔点变化和圆二色谱研究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与结论 所合成的配合物结构得到确证,该配合物与DNA之间通过插入作用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药物甲磺酸加替沙星和酵母DNA的相互作用.方法:在浓度恒定的甲磺酸加替沙星溶液中不断增加酵母DNA的浓度,研究其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的变化情况,以及各种实验条件对其荧光猝灭的影响,从而判断酵母DNA和甲磺酸加替沙星间的作用模式及作用常数.结果:酵母DNA和甲磺酸加替沙星之间无静电作用,插入作用和沟槽作用共存.用Stern-Volmer和Scatchard方程对酵母DNA所引起甲磺酸加替沙星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作图求得猝灭常数分别是5.45×103mol-1·L和4.95×103 mol-1·L,在DNA上的结合位点是9.6.结论:该研究可为作用于DNA类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加替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列 《右江医学》2005,33(6):609-610
目的探寻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NGC)]的理想抗菌药。方法将108例NGU(NG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4例予加替沙星治疗,B组54例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药的疗效。结果加替沙星的总有效率为83.33%,阿奇霉素的总有效率为64.8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是治疗NGU(NG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菌药。  相似文献   

6.
2倍稀释法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Cu(Ⅱ)配合物(CMC-Cu)的抑菌活性,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光谱法研究了CMC-Cu配合物与鲱鱼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MC-Cu配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ureus)、大肠杆菌 (E.coli)、绿脓杆菌 (P.aeruginosa)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CMC-Cu在0.442 V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中心Cu2+在玻碳电极上的反应过程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当滴加DNA后,CMC-Cu的氧化峰电流降低,且式量电位负移。CMC-Cu的加入使DNA的吸收峰发生蓝移且有增色效应,并对DNA-中性红体系荧光具有增强效应。CMC-Cu与DNA之间的作用模式为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合成1个新型铋卟啉配合物,并对其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5-(3'-吡啶基)-10,15,20-三甲氧苯基卟啉(MPyTMOPP)和硝酸铋为原料制备新型铋(Ⅲ)卟啉配合物Bi(MPyTMOPP)NO3,采用元素分析、1H-核磁共振、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化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与方法合成一个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4,7-dmp)2(PYNI)](ClO4)2[4,7-dmp=4,7-二甲基-1,10-菲咯啉,PYNI=2-(2′-吡啶)萘基咪唑],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谱对该配合物进行表征;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黏度测试和DNA熔点测定研究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与结论配合物[Ru(4,7-dmp)2(PYNI)](ClO4)2与DNA之间通过插入模式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环丙沙星-铽(Tb3+-CIP)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方法 铽(Ⅲ)与环丙沙星反应形成的络合物与小牛胸腺DNA分子作用,进行扫描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并用改良后的荧光猝灭方程求算出Tb3+-CIP与DNA的结合常数.结果 Tb3+-CIP的紫外吸收光谱随DNA浓度增加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在290 nm处形成一等吸收点.DNA能显著增强Tb3+-CIP体系的荧光,结合常数KA=1.43&#215;104 L&#183;mol-1.结论 Tb3+-CIP可以与DNA相互作用,作用方式存在静电和插入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成1个新型尾式卟啉化合物(目标化合物1),并对其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方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吡咯、对羟基苯甲醛和苯甲醛为原料,制备得到以柔性碳链连接的目标化合物1,采用MS1、HNMR以及UV-vis等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并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以及黏度实验初步研究目标化合物1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目标化合物1的电喷雾质谱(ESI-MS)在997.4出现一个归属于[M+H]+的分子离子峰,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目标化合物1的电子吸收光谱分别在419 nm出现一个归属于卟啉环的特征Soret吸收,在500~700 nm之间出现归属于卟啉环的特征Q-带吸收。结论目标化合物1能够以插入方式与DNA分子发生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人工模拟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首先合成一系列以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简称NTB)为配体的过渡金属离子单核配合物,以研究其结构。方法:以Cu(NO_3)_2·6H_2O和Zn(NO_3)_2·6H_2O为原料,分别与配体NTB于甲醇中共热,粗产物重结晶后。溶于二甲亚砜中,由Cu(Ⅱ)得到蓝色长方形晶体,由Zn(n)得到无色长方形晶体。对所得产物分别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结果: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表明,由Cu(Ⅱ)所得晶体属于三斜晶系,其空间群为P_(-1)(No.2),晶胞参数为a=9.865(?)b=12.666(?)c=14.889(?)·α=94.93~0β=100.8~0γ=107.31~0,最终的偏离因子R=0.072;由Zn(Ⅱ)听得的晶体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_(42)(No.122),晶胞参数为a=22.349(?)b=22.349(?)c=22.255(?)。最终偏离因子R=0.061。结论:以NTB为配体,合成了其Cu(Ⅱ)和Zn(Ⅱ)配合物,并测定了其结构,并与人体细胞中的SOD结构做了比较,为人工模拟合成SOD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GI-Ⅱ)患者进行(牙合)重建修复,观察疗效并总结修复要点.方法 收集1个DGI-Ⅱ的家系资料,对先证者(患者1,女性,21岁)及其亲属(患者2,男性,40岁)的临床特征、修复过程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DGI-Ⅱ患者均以牙列重度磨耗为主要特征,其中患者2伴上下牙列缺损.患者1经牙合重建、冠延长后行烤瓷固定修复;患者2经(牙合)重建后以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修复后1年进行随访,患者主观感觉和临床检查均显示美观及咀嚼和发音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DGI-Ⅱ的修复应以阻断磨损及重建咬(牙合)为原则,在(牙合)重建基础上的固定或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14.
王改玲  景向东 《广东医学》2006,27(3):384-385
目的将Twinblock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一同使用以矫治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AngleⅡ类)错[牙合]。方法本实验使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即改变固住装置,去除上颌唇弓,使能与固定矫正器一同使用,在临床上矫治了12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和6例成人AngleⅡ类错[牙合]。结果患者治疗后的正、侧貌明显改善;前牙覆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AngleⅠ类,双侧颞下领关节无异常。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一同使用能迅速、有效地矫正AngleⅡ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对生长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3名安氏Ⅱ类错牙台的患者,用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进行双期治疗,然后应用头影测量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的方法 可以促进下颌生长,增加前牙覆盖(P<0.05),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结论 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对生长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患者可取得明显的骨骼以及侧貌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牙合]创伤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咀嚼系统损害疾患,[牙合]创伤主要是由于咬合力与牙周支持力不平衡所致,是引起咀嚼系统机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对咀嚼系统的损伤也是多方面的。通过调[牙合]等手段实现[牙合]重建是治疗[牙合]创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Ⅱ类牵引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Ⅱ类牵引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Ⅱ类牵引调整前牙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及磨牙关系。结果:15例患者在平均8个月的Ⅱ类牵引中,前牙的覆(牙合)覆盖都调节到了正常,磨牙关系都调整到中性。结论:Ⅱ类牵引能使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调整到正常,磨牙关系调整到中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Frankel功能矫治器和Herbst功能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的Angle Ⅱ类错(牙合)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一对9岁男性双胞胎患者分别用Frankel与Herbst矫治器对其进行矫治,比较矫治前后的效果.结果这对双胞胎患者的面部美观及牙颌功能有明显改善,覆盖从12 mm减少到2 mm覆(牙合)矫治正常标准,磨牙关系转为中性(牙合)关系.结论这两种功能矫治器对Anglr 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病例均有显著疗效,但在作用机制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Twin-Block、FR-Ⅱ型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患儿40例.分为2组(Twin-Block组和FR-Ⅱ组),每组20例,分别用Twin-Block、FR-Ⅱ型矫治器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结束后,2组患儿磨牙和尖牙均达到或接近中性关系,ANB角减小至正常范围.FR-Ⅱ型矫治器的骨效应明显大于牙及牙槽效应,使用Twin-Block型矫治器惠儿下颌骨体长度及下面高增加更显著.结论 2种矫治器可较好地改善上下颌骨及牙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对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运用Twin-block矫治器通过上下(牙合)垫接触面间的导斜面来转移咬合力,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结果:应用合适的上下颌垫间的导斜面斜度可产生有利于正常颌面生长的矫形力,12例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是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