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风病     
941192 M-Dot-ELISA检测麻风家内接触者血清中麻风杆菌特异性抗原/曹元华…//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2),-67 对75例麻风家内接触者(HC),均经麻风杆菌明胶微粒凝集试验(MLPA)和酶联免疫吸收试验(ELISA)证实为麻风杆菌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用改良联酶免疫斑点试验(M-Dot-ELISA)进行了麻风杆菌特异性酚糖脂Ⅰ抗原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HC抗原阳性者16例,阳性率为21%。接触多菌型麻风(MB)者的抗原阳性率(28%)明显高于接触少菌型麻风(PB)者(0%)。两者之间有极显著差异,提示应加强对MB接触者的保护和监测。(2)抗体强阳性组的抗原阳性率、抗原量远高于抗体弱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提示应将HC中抗体强阳性和  相似文献   

2.
推广应用MDT后用NT—O—BSA~ELISA检测了1715名麻风接触者和6例新病人血中的抗PGI—IgM抗体。1715例接触者中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开始MDT前33.4%,用MDT 2~24个月32.82%。用MDT后48个月21.84%(P<0.001);6例新病人在推广MDT 5年时OD下降72.74%;连续观察243例抗体阳性的接触者,2~5年共发病7例(BT 1例,BL 4例,LL 2例)。结果说明:1.接触者和病人抗体水平的高低与用MDT的时间长短有关:2.抗PGI—IgM抗体检测可用于对疗效的监测;3.用MDT后不同时期接触者的抗体OD比较,对寻找传染源,评价麻风防治效果有参考价值;4.观察接触者抗体OD值的变化,对预测其是否发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因麻风血清中抗周围神经(PN)抗原的抗体可引起神经损伤,作者用酶标法和免疫转印技术测定了麻风病人和接触者血清中的抗PN抗体。酶标法检测的结果提示,4.1%的病人、7.7%的瘤型、3.6%的接触者和5.6%的正常对照者抗PN抗体增高.血清抗PN抗体的浓度与细菌指数和麻风神经病变无关。6例病人和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免疫转印实验显示,病人和正常血清的抗原结合类型(主要在100~200KDa范围)极其相似,但麻风血清的染色强度高。被染色的免疫球蛋白有IgM和IgG;IgM的抗原结合类型在150~200KDa范围内,呈多条染色带的IgG的抗原结合类型25KDa至200KDa之间.可见,麻风血清中的抗PN抗体与指示麻风活动性的参数,特别是麻风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上转换发光技术侧流免疫夹心法(UCP-LFA)检测PGL-I抗体对麻风接触者发病风险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UCP-LFA 方法检测贵州59例麻风患者、87例家庭接触者和55例健康对照进行PGL-I抗体水平。数据统计采用SPSS 20.0进行卡方分析。根据ROC曲线确定临界值。结果:麻风患者中PGL-I抗体阳性率为81.4%、麻风接触者为5.7%、健康对照人群为1.8%,三组人群PGL-I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6.47,P<0.005)。少菌型和多菌型PGL-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 和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6,P<0.005)。BI+、BI-患者PGL-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7.560,P<0.005)。结论:麻风患者PGL-1抗体阳性率>麻风病接触者>正常对照,多菌型PGL-1抗体阳性率高于少菌型,提示PGL-I IgM抗体水平对麻风发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麻风流行区的人群与病人接触易感染麻风。亚临床的感染约占居民的90%以上,但极少临床上发展为麻风者。作者用~(125)Ⅰ标记的麻风单克隆抗体——MLO_4,以血清抗体竞争结合试验(~(125)Ⅰ——MLO_4——SACT),测定了接触者血清中的麻风特异抗体。100名麻风病人家内接触者经过检查均无临床症状。同时做麻风菌素试验和血清抗体滴定测验。100名家属接触者中用血清抗体竞争结合试验检查出6名有麻风MY2a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滴度ID_(50)值为5,其中4名麻风  相似文献   

6.
麻风家内接触者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两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检测抗ND—O—BSA抗体的ELISA,对初次调查时抗体阳性的200名健康人和119例麻风家庭接触者进行的血清学随访(1993年)中分别26.5%和23.5%仍为阳性。初次检查抗体为阳性,而在第1次(1992年)随访时阴转者,以及初次检查及第1次随访均阴性的健康人和接触者,在本次随访中又变为阳性的分别为20.1%~33.0%和13.8%~36.0%。初次检测及两次随访均阳性的健康人和接触者,其抗体水平均最高。随访2年时,在抗体持续阳性者中共发现5例多菌型麻风。抗体持续阳性,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阴性的青少年发病的危险最大,家内接触者尤甚。  相似文献   

7.
在对不同人群中的麻风血清流行学进行了研究,样本取自江苏宝应、高邮,陕西城固、桔园,湖南桑植、城步,湖北天门、建始,辽宁本溪和美国芝加哥等地,共5861份,其中包括各型麻风病人55例、家内接触者(HC)1083例、配对随机人群(MRP)452例、随机人群(RP)3171例和正常人(NC)380例。正常人采自麻风流行区的(ENC)95例,非流行区的(NNC)285例。除辽宁本溪用 Ms—ELISA 筛选外,其余各地均用 PGL—I—ELISA。结果:1.PGL—I—ELISA 的阳性率(PR):在 HC 为18.5~26.1%,平均21.9%,在 MRP 为20.8%,RP 为15.6%,ENC 为7.4%,NNC 为0~2.4%;用 Ms—ELISA 筛检的,HC的 PR 为28.6%,RP 为10.7%。PR 的顺序为 HC≈MRp>RP>ENC>NNC。2.在各型麻风及 HC 的阳性者血清中,IgA 与 IgM 的趋势一致,从 HC→LL 呈渐升之势,但 IgM 明显高于 IgA;IgG 与 IgM 水平呈相反交叉趋势,即在 BT/TT IgG>IgM,在 LL/BL IgM>IgG,在 HC IgG 亦略高于 IgM。3.在 HC 中 PR 之相对值女>男,统计学上无差别;6~50岁的 HC 之 PR 高,15~25岁组为高峰;与 MB 接触的 HC 的 PR 高于与 PB 接触的 HC,MB/PB≈2。接触患病父母的子女的 PR 明显高于其余,其次为夫妻之间,其它接触关系相近;双亲均为 MB 的与一方为 MB 另一方为 PB 的,结果无差异,但与双亲为 PB 的有明显差异;双亲中仅一方为麻风的(MB 或 PB),接触 MB 的 PR 明显高于接触 PB 的。接触者的性别等的影响,尚不能确定。总之,接触者的年龄、被接触者的病型、HC 之血缘关系、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等因素可能对 PR 的高低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上转换发光技术侧流免疫夹心法(UCP-LFA)检测PGL-Ⅰ抗体对麻风接触者发病风险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UCP-LFA方法检测贵州59例麻风患者、87例家庭接触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的PGL-Ⅰ抗体水平。结果:麻风患者中PGL-Ⅰ抗体阳性率为81.4%、麻风接触者为5.7%、健康对照人群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少菌型和多菌型PGL-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5%和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BⅠ阳性和BⅠ阴性患者的PGL-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GL-ⅠⅠg M抗体水平对麻风发病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改良酶联免疫斑点15试验(简称 M-Dot-ELISA)对麻风家内接触者(HC)血清进行了麻风杆菌特异性酚酚糖脂I(PGL-I)抗原检测。75例HC均经麻风杆菌明胶微粒凝集试验(ML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证实为麻风杆菌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结果表明:①75例HC中抗原阳性者16例,阳性率为21%。接触多菌型麻风(MB)者的抗原阳性率(28%)明显高于接触少菌型麻风(PB)者(0%),两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01 )。②抗体弱、强阳性组的抗原阳性率和抗原量之间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③40例正常人及10例经MLPA和ELISA检测证实特异性抗体阳性的非麻风患者血清标本,抗原检测均阴性。  相似文献   

10.
用MTPA试验对61例麻风病人(多菌型41例,少菌型20例、128例麻风病人家内接触者、30例结核病人和31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清中抗麻风特异性酚糖脂抗体的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证明这种方法的敏感性较高,在菌多型麻风中为97%以上,特异性亦为95%以上。MB病人具有较高的抗体水平,而PB病人的较低,说明抗体水平与病型相关。在家内接触者中有20.3%的阳性,结核病人均为阴性,证实结核病人的血清与酚糖脂抗原之间不存在交叉反应。作者认为MLPA试验对发现麻风抗体是可靠的,且方法简便,不需特殊仪器,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脂性马拉色菌(P.ovale)、β-溶血性链球菌(β-HS)和人型结核分支杆菌(H37Rv,Mtb)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用三种微生物的整菌作为抗原,以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1例斑块状(PP)和103例点滴状(PG)银屑病以及103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P.ovale,β—HS和Mtb的三类抗体(IgA、IgG、IgM)水平。结果:抗三种微生物的三类抗体在PP、PG患者血清中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类抗体的含量从高到低为IgG→IgM→IgA;显著性检验表明,抗P.ovale和β—HS的趋势一致;抗Mtb三类抗体中IgG和IgM在PG、PP的趋势一致,也与抗P.ovale和β—HS的一致,但IgA在PP、P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P.ovale,β-HS和Mtb的IgG、IgM和IgA类抗体。结果和分析表明抗三种微生物的抗体与寻常型银屑病有相关性,但其作用机制以及为什么对三种微生物都有相关性等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用Ms—ELISA及PG1—ELISA对照研究,检测了新麻风病人、麻风家内接触者及流行区、非流行区健康人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Ms—IgG与PG1—IgM抗体一样,均能反映与感染程度和带菌量的相关性,然而以PG1—ELISA为标准对照表明,以Ms—ELISA作筛检试验,其特异性偏低,故不宜单独用于麻风低流行区。在治疗期间Ms—IgG抗体随用药和时间不同有与疗效相应的变化,故Ms—ELISA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用NT—P—BSA致敏明胶颗粒的凝集试验和NT—O—BSA为包被抗原的ELISA检测了1334份血清,发现1309例的两种试验结果一致,其中120例均为阳性。1189例均为阴性,符合率达98.1%。在职业接触者、社会接触者和肺结核患者中两种试验均阳性的分别为1.7%、2.16%和0%,与正常人群的2%无明显差异。家庭内接触者的阳性率高达8.04%,是正常人的4倍,对这些阳性者正在随访。因NT—P—BSA致敏明胶颗粒的凝集试验阳性主要见于查菌阳性的BL—LL患者,而正常人群和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极低,提示这一试验检测抗PGI抗体的持异性很高,似可用于发现高危人群和早期传染性病例。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定量ELISA方法检测了麻风病人、麻风病人接触者及正常人对照者血清中的抗合成的麻风杆菌二糖抗原(D-BSA)和麻风杆菌超声抗原(CD75)的IgM抗体,并对其确定早期感染的价值进行了评价.共检测了186例未治疗的麻风病人,  相似文献   

15.
95169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IgG、IgA、IgM抗DNA抗体的测定/朱宁…//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4,6(6).-21~24 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对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33例正常对照血清中的IgG、IgA,IgM抗单链(ss-DNA)及抗双链(ds-DNA)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发现,SLE患者血清中IgG抗ds-DNA抗体、IgG抗ss-DNA抗体、IgA抗ds-DNA抗体、IgA抗ss-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感染麻风菌后的早期进程知道甚少,但麻风也和其它传染病一样,临床感染的人数远远超过发病者,因此检测亚临床感染对了解疾病的传播、病因和可能的危险性都非常重要。本文用FLA-ABS (麻风荧光抗体吸收试验)和Dharmanbra麻风菌素,对1069例接触者进行测试,其中702例为多菌型接触者,367例为少菌型接触者。经8年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是在埃塞俄比亚麻风估计患病率为,2.5‰的 Gurage 地区进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例瘤型麻风患者家庭的54名家庭接触者、7例结核样型麻风患者家庭的39名家庭接触者、15个无麻风患者家庭的99名健康对照者对酚糖脂-I(PGL-I)的合成类似物(PGL-ISA)的抗体反应进行了调查,并用标准瘤型贮存血清(LSP)的活性百分比表示抗体活性,即抗体值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麻风特异性T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与麻风发展的关系,作者采用麻风菌素试验及麻风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LA-ABS)对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瓜达拉哈拉城区附近的79名麻风家庭接触者进行了为期6年的前瞻性研究。按所发病人是少菌型还是多菌型,把家庭接触者分为两组,即低危组——由2例结核样型麻风(TT)和5例未定类麻风(I)的19名家庭接触者组成,高危组——由18例活动性瘤型麻风(LL)的60名家庭接触者组成。结果表明所有家庭接触者中,晚期麻风菌素(麻素)反应的阳性率为71.7%,性别或年龄在麻素反应阳性或阴性接触者之间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 探讨糠秕马拉色菌 (M .furfur)在脂溢性皮炎 (S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 以糠秕马拉色菌为抗原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分别对SD患者治疗前 (99例 )和治疗后 (35例 )及 6 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M .furfur特异性抗体IgG、IgM、IgA检测。结果 :  (1) 99例SD患者抗M .furfur特异性抗体Ig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2 )男性年龄在 18~ 35岁以及病程 >1年的SD患者血清抗M .furfurIgG抗体分别高于女性、其他年龄段以及病程 <1年的患者 (P均 <0 .0 5 ) ;(3) 35例患者疗后血清特异性抗体IgG、IgM、IgA水平较疗前无明显降低 (P >0 .0 5 ) ;(4)各组间IgM、IgA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 SD患者存在对M .furfur的体液免疫异常 ,这种异常以 18~ 35岁以及病程在 1年以上的男性患者尤为明显 ,M .furfur数量的减少不影响体液免疫 ,SD的发病可能与机体对M .furfur的免疫异常以及菌株的毒力和酯酶活性有关 ,推测局部抗真菌治疗配合适当的免疫调节剂可能对本病有益。  相似文献   

20.
一、麻风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1、酚糖脂-1(PGL-1):PGL-1为麻风菌的特异性糖脂,系Brennan小组(1981)首次分离出的。很快此难溶性糖脂即被作为底物用来进行ELISA试验。有些研究证明麻风病人的血清IgM抗体对麻风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