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线刺法建立可真实模拟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的动物模型。 [方法 ]大鼠经右侧翼腭动脉线刺法刺破Willis环的血管分叉处 ,造成Willis环血管破裂出血后动态观测局部脑血流(rCBF)及脑电图 (EEG)的变化。 [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后rCBF及EEG幅度急剧下降 ,分别下降为 4 0 .5 %和 6 8.6 % ,30minSAH组rCBF下降幅度最大 (6 2 .3% ) ,EEG 1 5min下降幅度最大 (89.5 % )。rCBF下降持续 4 8h ,颅底解剖学检查发现Willis环的血管分叉处有陈旧性出血。 [结论 ]该动物模型模拟SAH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局部血流量(rCBF)及24 h内死亡率和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常温组通过大脑前动脉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室温处理;亚低温组于穿刺后将大鼠放于冰毯上降低体温至(32±0.5)℃,3 h后室温下自动复温.测定大鼠SAH后2 h内rCBF,计算各组大鼠24 h内死亡率.结果 常温组穿刺后2 h内rCBF显著降低,24 h内死亡率35.88%;亚低温组术后2小时内rCBF显著降低,但降低幅度较SAH显著减少,24 h内死亡率为5.17%.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显著提高SAH大鼠rCBF,减少24 h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急性期局部血流量变化及电针干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脑梗死发生后双侧脑皮质血流量变化规律以及电针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Longa的腔内线栓法复制大鼠脑梗死模型,以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动态监测双侧脑皮质血流量,连续记录6 h,比较脑梗死后30 min和1、2、3、4、5、6 h各时相脑皮质血流量的变化规律及电针的干预效应。[结果]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即刻,梗死半球局部脑血流量显著下降,模型对照组局部血流量下降至(25.18±1.87)%,在MCAO后30 min~6 h,血流量比值维持在这一水平,有上升趋势但本组各时相之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干预组在MCAO即刻局部脑血流量急剧下降至(23.46±1.24)%,电针干预后,平均上升至(46.96±1.61)%,平均升高幅度为20%。在MCAO后各时相,电针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血流量比值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电针干预组局部血流量显著升高,但仍然低于梗死前水平(P<0.01)。MCAO即刻,梗死灶对侧半球局部脑血流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模型对照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至(86.55±1.46)%,在MCAO后30 min~6 h内,随时间延续,血流量维持梗死即刻水平,有小幅波动,但本组各时相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干预组在MCAO即刻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至(86.70±2.21)%,电针干预后,血流量上升至(97.46±3.28)%,维持这一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干预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在MCAO后30 min和1 h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MCAO后2、3、4、5、6 h局部血流量比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电针干预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平均高于相应模型对照组。[结论]电针干预可显著提高MCAO模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并且电针干预可同步提高梗死灶对侧半球局部脑血流量,由此可增加梗死区周围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重复性好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方法:在立体定位下将导管插入视交叉前池.注入300μl自体动脉血建立SAH模型.监测动脉血压、血气分析、颅内压,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仪(LDF)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血液广泛分布在前颅窝底、Willis环、基底池周围.SAH组大鼠的血压、血pH、PaO2、PaCO2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在SAH后1min迅速增高至最大值(P<0.05).rCBF在SAH后1min迅速降低,于SAH后3min进一步降低至最低点(P<0.05).大部分大鼠在SAH后24h有轻度的神经行为异常,在SAH后48h恢复正常.结论:该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临床SAH,重复性好,更适合于前循环动脉瘤性SAH后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鼠 SAH模型改建及脑血流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模型改建.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选用大鼠额极蛛网膜下腔插管注射自体血建立SAH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观察大鼠SAH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结果rCBF测定值SAH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手术前后及SAH期间血压、心率、血气及脑温变化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SAH模型改进成功.  相似文献   

6.
一种非开颅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模拟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生理过程的大鼠SAH模型.方法:显微操作经颈外动脉导入尼龙线至颈内动脉颅内段,刺破其分叉处造成大鼠SAH,观察各实验组大鼠死亡率、神经行为功能、脑含水量、大体病理解剖及海马区病理变化.结果:SAH模型成功率96.7%,死亡率10.34%;实验大鼠蛛网膜下腔发现血液或血凝块凝集;SAH后神经行为异常,24h神经功能评分为3.08±0.56分;脑含水量增加,皮层含水量为80.37±0.58%,脑干含水量为74.14±1.07%;海马CA1区神经元有水肿变性等改变.结论:非开颅血管内线穿刺法能可靠制备大鼠SAH模型并有效模拟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测定SAH后不同时间基底动脉直径及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并试验性用MK-801治疗,结果发现:SAH后30min基底动脉明显变细,约为注止前的57%,以后逐渐扩大,48h时约为注血前的70%;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与基底动脉变化相似,30min时为注血前的44%,48h时为注血前的57%,提示SAH后出现基底动脉痉挛及其所引起的局部脑血流量的降低.MK—801对基底动脉直径无影响,但却能使脑血流量上升20%~30%,提示SAH后除发生脑内大血管痉挛外,可能还发生微循环血管痉挛.MK-801虽不能缓解大的痉挛血管,但对微血管循环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银杏叶制剂 (GBE)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假手术对照组 ,SAH模型组和GBE处理组大鼠检测 2 4h内局部脑血流量 (rCBF)、体感诱发电位 (SEP)和脑组织一氧化氮 (NO )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SAH后rCBF持续下降 ,SEP潜伏期逐渐延长 ,脑组织NO含量显著增加。GBE有效拮抗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 GBE能缓解SAH所致神经功能损伤 ,其机制之一为逆转脑组织NO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组织水电解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非开颅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将动物分为SAH组和SAH L-精氨酸组,L-精氨酸于术前30min按0.5g/kg腹腔注射,每隔6h以同样的剂量追加1次。干湿重比较法测定检测不同时间脑组织水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Na^ 、K^ 、Ca^ 含量。结果:颅脑解剖证实动物模型成功。SAH组于诱导SAH 6h后脑组织水含量和Na^ 含量显著高于术前值,脑组织K^ 含量减低,SAH后lh开始脑组织Ca^ 含量即逐渐增加,上述变化在24h最明显。SAH L-精氨酸组大鼠上述异常改变均明显减轻。结论:L-精氨酸能缓解SAH后脑水肿和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穿刺法制作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为SAH的实验研究提供简单、可靠的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显微手术分离大鼠左颈部动脉,使用锐化尼龙线经颈外动脉进入颈内动脉至颅内,穿刺大脑前动脉形成SAH.假手术组仅分离颈部动脉不实施穿刺.测定各组2 h内局部脑血流量(rCBF),3 d后用DAB染色法显示大鼠额区微血管,测定微血管直径、密度(MVD)、微血管面积比(MVA).结果 模型组大鼠颅脑解剖发现蛛网膜下腔内大量的血液和血凝块,术后2 h内rCBF显著降低,3 d后模型组大鼠额区微血管直径、MVD、MVA明显下降.结论 应用大脑前动穿刺法成功建立了简单、可靠、接近于临床的大鼠SAH模型.  相似文献   

11.
韦华  袁孔现  李国忠 《安徽医学》2010,31(8):968-969
目的了解产科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以加强临床使用的管理。方法随机抽查铜陵市人民医院2007~2009年产科出院患者病历中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率达67%,头孢类药物是主要种类,以单独用药情况最多;多数品种DUI接近1。结论该院产科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尚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控制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汕头市登革热定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为汕头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汕头市无登革热疫情,抗登革热病毒IgG、IgM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9、10月份,低谷在4、7、11月份,孳生情况随着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变化而变化;孳生场所以农村、暂时性容器为主。结论汕头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10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3.
何金庆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77-1878
目的评价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督促各医疗单位提高消毒灭菌效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已消毒或灭菌的用品进行抽样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这次采集使用中消毒液、无菌器械、物体表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共3556份,检测达卫生标准2955份,符合率为83、10%,不同样品检测达卫生标准百分率依次为97.37%、95.56%、86.25%、75.41%和62、49%。结论高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用卫生指标评价,卫生站的符合卫生标准率低于医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合格率低于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器械。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流动人员疟疾流行现状,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全区网络直报疫情资料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发热病人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0·33%。80·62%的病人为本地居民外出到疟疾流行区务工感染所致。以从事护林/砍伐比例最高,占44·19%。结论加强返乡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巩固广西疟疾防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湛江市2007年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布雷图指数、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湛江市暴发2起登革热疫情,发病205例,男97例,女108例;抗登革热病毒IgG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9月份,低谷在6-8月份,阳性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结论湛江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9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惠州市电子、五金、电镀等企业生产车间中有毒物污染情况,以便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对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检测。结果2003~2004年共检测车间空气样品3625份,舍格3511份,总合格率为96.8%。其中锰尘舍格率最低,为82.2%;其次是三氯乙烯91.0%,氰化氢93.4%,甲苯97.1%,硫酸97.2%,铅烟98.2%,正己烷99.2%。苯99.3%,二甲苯99.6%,其他合格率为100%。结论惠州市部分电子、五金、电镀企业车间空气中有毒物的浓度较高,应改善生产车间的通风设施,做好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7.
柳其芳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772-1774
目的探讨ELISA检测法检测食品中氯霉素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国际上先进的ELISA检测法和酶标读数仪定量检测,并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HPLC—MS/MS)比较。结果氯霉素含量为0.05~0.20ug/kg之间,CV%为2.5%~5%,回收率为85.0%~110.0%,标准曲线r=-0.992~-0.999。结论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测定步骤简便、快速。操作安全,设备投资少,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湖南侗族成年人嘴部的形态特征 ,为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 用活体观测方法对 2 64例成年侗族人嘴部进行活体研究。结果 得出了湖南侗族嘴部 3项观察值和 6项测量值 ,以及口裂高、宽指数及其分型。结论 湖南侗族嘴部有其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儿童麻疹免疫水平,客观评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调整策略并改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南海、盐田、饶平、乳源、德庆、遂溪6个县4个年龄组1376名儿童,对其麻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6个地区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6.9%,麻疹IgG抗体总保护率为80.2%,总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515mIU/ml;不同地区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均有显著性差异;年龄别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麻疹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地与本地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均显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果显示调查地区抗体总阳性率维持高水平,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常规免疫工作质量要好于非珠江三角洲经济欠发达地区;麻疹复种工作可有效减少免疫空白儿童,维持人群麻疹高免疫水平;居住时间较长的流动儿童可以获得高的麻疹免疫水平,结合麻疹发病情况,需重点关注居住时间较短的流动儿童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20.
显色培养基在检测食品中沙门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核显色培养基对沙门菌的检测效果,以新型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按国标(GB4789.4—2003)程序比较几种培养基检测食品中沙门菌的效果。结果以CHROMagar沙门菌显色培养基、HKM沙门菌显色培养基与传统平板DHL对测试菌株和实际样品检测可以达到相近的检测限和灵敏度。HKM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对某些沙门菌的检出灵敏度比CHROMagar沙门菌显色培养基更高。结论用显色培养基检测沙门菌是一种新快速途径,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