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59例80侧腓总神经麻痹临床及电生理资料,并与43例正常人资料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9例80侧腓总神经麻痹患者胫骨前肌、趾短伸肌肌电图结果显示失神经电位。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传导速度腘上-腘下段为(45.37±12.53)m/s,腘下-踝段传导速度(39.53±7.17)m/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段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传导速度减慢,统计学上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01或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为诊断腓总神经麻痹的可靠手段,可早期确诊及准确定位神经受损部位及其程度,为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锦钊 《广东医学》2002,23(9):890-890
腓总神经麻痹是骨科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损伤,常见原因为腓骨颈周围囊肿、骨折、骨质增生、石膏边缘压迫等。但踝关节扭伤致腓总神经麻痹并非罕见,我们1987~1999年共收治13例踝关节扭伤致腓总神经麻痹患者,确诊后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了3例胫腓骨骨折致上胫腓关节迟发性脱位引起的腓总神经麻痹.结合文献分析了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认为腓骨完整,或骨折已穿针内固定的胫骨不稳定骨折或胫骨缺损是迟发性上胫腓关节脱位的前提;肌肉纤维化、癜痕挛缩、过早负重等可致小腿纵向挤压力增加,是脱位的主要原因.腓总神经麻痹与其局部被固定有关。膝外侧疼痛和明显的骨性突出是常见脱位症状和体征.主张切除腓骨小头,酌情松解腓总神经.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了3例胫腓骨骨折致上胫腓关节迟发性脱位引起的腓总神经麻痹。结合文献分析了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认为腓骨完整,或骨折已穿针内固定的胫骨不稳定骨折或胫骨缺损迟发性上胫腓关节脱位的前提:肌肉纤维化、瘢痕挛缩、过早负重等可载小腿纵向挤压力增加,是脱位的主要原因,腓总神经麻痹与其局部被固定有关。膝外侧疼痛和明显的骨性突出是常见脱位症状和体征。主张切除腓骨小头,酌情松解腓总神秘。  相似文献   

5.
腓总神经(PN)损伤,常发生在腓骨小头骨折后骨茬刺伤,夹板、石膏或重病人下肢外旋位长期卧床压伤,也有手术误伤[1]。但是,下蹲姿势训练引起腓总神经麻痹(PCPN),极少有人报道,近两年来作者诊治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症是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受到各种原因压迫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坐位“翘二郎腿”引起的姿势性腓总神经受压二年来共诊治6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32岁-56岁, 平均43岁。4例为办公室工作人员,2例为退休职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腓总神经压迫性损伤病人的观察护理。方法对18例压迫性损伤病人的严密观察及中西结合护理。结果通过及时落实有效的中西结合护理措施,本组18例病人出院后随访6个月~3年,患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对腓总神经压迫性损伤病人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预防腓总神经麻痹进一步加重以及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症是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受到各种原因压迫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坐位“翘二郎腿”引起的姿势性腓总神经受压二年来共诊治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鼠腓总神经被切断端侧吻合于胫神经后, 再生的腓总神经纤维的来源。【方法】 将大鼠腓总神经切断,将其远端与胫神经施行端侧吻合,存活24个月后,再次手术暴露并将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远段腓总神经干内,72h后取大鼠脊髓L3-6节段和L4、L5脊神经节冰冻切片,用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显示神经细胞;并取腓总神经远段、腓总神经近段中部行电镜观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正常腓总神经作对照。【结果】 模型鼠远段腓总神经再生神经纤维清晰、明显,神经纤维略细;脊髓L3-6节段双侧灰质前角和双侧L4、L5脊神经节均见到蓝染细胞,均以手术侧为少;腓总神经近段与正常腓总神经比较无差异、未见华勒氏变迹象。【结论】 断裂腓总神经端侧吻合于胫神经,再生神经纤维不支持因腓总神经近段溃变轴突退缩形成生长锥引导所致,来源于胫神经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7岁,体校干部。入院前2月无原因感到左小腿、足外侧麻木,左踝不能背伸,于2005年8月15日入我科诊治。患者于92年9月曾行L5S1左侧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入院前半年左下肢有外伤史,无腓总神经麻痹症状。体查:左腓总神经麻痹步态,腰椎无压痛及放散痛,左下肢左腿抬高征(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腓总神经被切断端侧吻合于胫神经后,再生的腓总神经纤维的来源。【方法】将大鼠腓总神经切断,将其远端与胫神经施行端侧吻合,存活24个月后,再次手术暴露并将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远段腓总神经干内,72h后取大鼠脊髓L3。节段和k、L5脊神经节冰冻切片,用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显示神经细胞;并取腓总神经远段、腓总神经近段中部行电镜观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正常腓总神经作对照。【结果】模型鼠远段腓总神经再生神经纤维清晰、明显,神经纤维略细;脊髓L3-6节段双侧灰质前角和双侧L4、L5脊神经节均见到蓝染细胞,均以手术侧为少;腓总神经近段与正常腓总神经比较无差异、未见华勒变迹象。【结论】断裂腓总神经端侧吻合于胫神经,再生神经纤维不支持因腓总神经近段溃变轴突退缩形成生长锥引导所致,来源于胫神经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2.
笔者1999-06/2003-06采用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腓总神经麻痹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腓总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2例患者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支配肌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患者组中腓总神经5例未引出运动波幅,有31例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减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12例未引出感觉波幅,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其支配肌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腓总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1~2007年我院骨科治疗腓总神经嵌压综合征9例,取得满意疗效。该病的发生与腓总神经胭窝至腓骨颈的解剖特点密切相关。病因为膝关节急剧屈曲下蹲位劳动使腓总神经反复受损伤和局部赘生物压迫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胫前肌、腓骨长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等肌力减退或麻痹,小腿外侧和足背皮肤麻木,感觉丧失。早期可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者,手术探查。对于局部赘生物者,应将其切除,进行神经松解。  相似文献   

15.
韧带腓总神经综合征又称膝关节四联症.本病于1928年Platt首先报26例膝关节损伤合并腓总神经麻痹,后来称这种膝关节外侧副韧带、交叉韧带、半月板合并腓总神经损伤的病例为韧带腓总神经综合征.此种复合性损伤临床较少见.我院近期发现一例特报告如下.患者,男,47岁,农民,住院号107319,1981年1月1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天不慎跌伤左膝部,膝下前内侧着地,伤后即不能站立行走,疼痛剧烈,膝关节有松脱感,经当地医院摄片检查发现胫骨平台有粉碎性骨折而转送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55具(110侧)成人尸体的腓总、腓深神经腓骨段和腓总神经分叉处进行了定位测量,提出了腓总、腓深神经腓骨段行程的体表投影,并对腓总神经分叉部与腓骨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型统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 GBS)不同时间段的电生理结果 ,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肌电图室检查的GBS患者73例,根据发病到检查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7 d) 30例、B组(>7~14 d) 25例和C组(>14 d) 18例,随机抽取同期就诊且肌电图检查正常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神经传导结果。结果:A、B、C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纤维传导速度(sensory neve conduction velocity, SCV)、腓总神经感觉神经纤维潜伏期(latency, Lat)、腓总神经感觉神经纤维波幅(amplitude, AM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A组尺神经腕-小指展肌段、尺神经肘上-腕段、正中神经腕-掌段、腓总神经踝-趾短伸肌段、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下-踝段运动神经纤维AMP均较小(均P<0.01),胫神经踝-拇展肌段、腓总神经踝-趾短伸肌段、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下-踝段运动神经纤维Lat均较长(均...  相似文献   

18.
腓总神经嵌压综合征,是指腓总神经在胭窝至腓骨颈段,受各种因素压迫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1994年以来,笔者收治9例,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松解,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13岁,1989年7月27日来诊。2周前,家人发现其走路时右下肢抬举过高,疑为病态,至“市儿童医院”及本院神经科检查,均诊为“右腓总神经麻痹”(原因不明),未作任何处理,遂来我室行针炙治疗。  相似文献   

20.
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分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失误易引起腓总神经损伤,导致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病残,因此,需加以预防。1995年7月~2006年10月,镇平县人民医院共收治26例因治疗不当引起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现就其原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