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安徽省2005年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安徽省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相关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与分布特征分析。结果食源性传染病年发病率为67.5/10万,感染性腹泻占报告病例的54.13%,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5~10月为发病流行季节,6~7月达最高峰;病人以农民为主,5岁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食物中毒年发病率为0.384/10万,病死率5.22%,其中主要为农药及化学物食物中毒造成病死。结论降低食源性传染病危害,必须重视感染性腹泻的防治,进一步加强化学性食物中毒防制工作,加快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报告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2004-2006年食源性疾病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成都市2004-2005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现况,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食物中毒和5种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类食源性疾病中,以食源性传染病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0.74%;食源性传染病中以细菌性痢疾、甲肝为多;食物中毒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均居首位,分别占食物中毒总起数、食物中毒总人数的62.50%、66.42%,其次为不明原因和有毒动植物因素各占21.43%和12.50%;食物中毒事件按就餐场所分为集体食堂、家庭、饮食服务单位、其他场所,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家庭,成为发生食物中毒的高危场所;食源性传染病发病高峰在6~9月份;有3个高峰年龄段,5岁以下儿童有小高峰,10~15岁和30~35岁为发病高峰.结论 重点加强农村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与管理,加强食物中毒预防控制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特别是广大农民、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关注的人群为10岁以下的学生、儿童和农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宁市肠道传染病流行状况和发病特征,同时掌握其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探讨肠道传染病的预警,以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依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西宁市2005~2011年肠道传染病数据,用SPSS进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宁市肠道传染病各年份、不同人群间发病有差异;主要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主,两者占总发病数的85.42%;除1~2月发病水平较低外,其他月份发病率均较高,7~10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 10岁以下散居儿童为肠道传染病的高危人群,肠道传染病的控制可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主进行相关性预防控制,托幼机构和小学是防控的重点场所;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可以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食源性疾病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河北省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主要致病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以疫情报告资料和调查表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资料。结果:食源性肠道传染病以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为主,农民、儿童和学生是值得高度关注的人群,细菌性痢疾在夏秋季节为发病高峰,伤寒及副伤寒、甲肝发病于一年之中各月份间无明显区别,食物中毒致病因素中以农药及化学物疾病起数所占比例最高,病死率最高,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人数最多,但病死率最低,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品从每种食品引起中毒的疾病起数和发病人数来看以动物性食品类为多。结论: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高发的肠道传染病,农民、儿童和学生为高危人群,食物中毒致病因素中农药、化学物及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动物性食品为主要原因食品。  相似文献   

5.
韶关市食源性疾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韶关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状况,为研究与制定食源性疾病的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照WHO食源性疾病监测规划,收集韶关市1990~2002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寄生虫病调查报告、食物中毒报告、人口统计等资料,进行食源性疾病现况分析。结果 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韶关市食源性传染病发病分别占法定传染病的41.55%和20.97%,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3.0/10万和57.16/10万,病因构成以感染性腹泻和痢疾为主;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分别为18.98%和7.22%,病因构成以蛔虫病为主;食物中毒共发生44起.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65/10万和2.81/10万,中毒类型以农药为主。结论 该市食源性疾病已普遍对健康构成危害,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分析2009-2014年许昌市0~6岁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共报告许昌市0~6岁儿童法定传染病28种42229例,年均发病率为1683.96/10万。前5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和麻疹。不同年龄发病情况和疾病谱构成不同,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麻疹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下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上升;0~岁组儿童新生儿破伤风、梅毒、丙肝、肺结核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肠道传染病发病最高峰出现在4-5月(占45.28%),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最高峰出现在4-6月(占42.52%),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7-9月(占87.50%),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无明显发病高峰。结论 许昌市0~6岁儿童传染病发病率高,是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针对人群,应根据疾病谱、流行特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肠道门诊监测情况,探讨今后肠道传染病控制策略。方法对秦皇岛市2008年肠道门诊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肠道门诊共接诊腹泻患者4808例,其中霍乱0例,细菌性痢疾(菌痢)352例(7.32%),其他感染性腹泻786例(16.35%)。细菌性痢疾(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高峰在7—8月份,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11%与52.04%。城市就诊数为3854例,其中菌痢245例(6.36%),其他感染性腹泻530例(13。75%);农村就诊数为954.例,其中菌痢107例(11.22%),其他感染性腹泻256例(26.83%)。2种腹泻发病人群均主要为0~9岁儿童,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8.98%与38.17%。男性发病都高于女性。结论秦皇岛市腹泻发病高峰为夏季,农村发病高于城市,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3—2016年深圳市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6年深圳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到的所有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6年深圳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67起,发病682人,死亡2人。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集中在6~7月,报告事件数量最多的是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占61.19%,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致病微生物;报告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占59.53%,主要为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其次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发生7起,发病50人。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为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场所,分别占49.25%和19.40%。结论深圳市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应以降低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和亚硝酸中毒为主,防控重点场所为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2000年~2002年食源性疾病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最广泛的卫生问题之一。大多数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为轻度自愈性疾病,但这类疾病的发生极其频繁,对社会影响较大。依据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校正报告,江苏省每年食源性疾病的发病人数为737万~1229万人。为进一步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的现状、变化趋势和发生规律,对该省2000年~2002年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病数据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大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晓昀  徐小冬  郭琦  李瑞 《职业与健康》2014,(21):3057-3059
目的分析2013年大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特征,提出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标准,利用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特征分析。结果 2013年大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共108起,发病1 043人,死亡7人。7—8月为高发季节,发生起数占总数的84.3%;高发场所为餐饮单位和家庭内部,发生起数占总数的83.3%;高发人群为该地居民,发生起数占总数的47.2%;主要致病因素为微生物性,引发起数占总数的61.1%。结论为了有效降低本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应加强对中小型餐饮单位的监督检查,继续加强夏季预防细菌性和毒蘑菇中毒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物中毒的现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通过我国食物中毒报告的分析,探讨我国食源性疾病的现状。方法:对卫生部2000~2006年间对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0~2006年间,我国平均每年约发生299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数为11946人/年,死亡207人/年。餐饮场所发生的食物中毒占45.91%,微生物性危害导致的食物中毒占31.90%。结论:食源性疾病仍旧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餐饮场所是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场所,微生物性危害对食源性疾病控制的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自贡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结果 2003- 2009年自贡市中毒性食源性疾病罹患率为15.98%、感染性腹泻发病率30.34/10万、细菌性痢疾发病率21.27/10万、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6.92/10万,霍乱、脊髓灰质炎、炭疽无发生.0~4岁婴幼儿感染性腹泻发病率290.29/10万,细菌性痢疾发病率94.64/10万.自贡市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有地区性,有年龄和性别差异.结论 自贡市食源性疾病以中毒性食源性疾病、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4类疾病为主,尤其应加强0~4岁重点人群感染性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More thorough information about risks, exposures and vehicles of food borne diseases can be obtained from epidemiological field investigations than from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s or laboratory data. Methods: We analysed the results of 410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food borne disease outbreaks reported from 1996 to 2000 and conducted as cohort studie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food borne outbreaks increased from 0.8/100,000 in 1996 to 2.0 in 1999, as did the incidence of salmonellosis (from 16/100,000 to 21 in the same period) and diarrhoea episodes reported by laboratories (from 12/100,000 in 1997 to 29 in 1999). Of the food borne disease outbreaks, 264 (64.4%) occurred in private homes; 5 (1.2%) in hospitals; 31 (7.6%) in canteens and refectories, 84 (20.5%) in restaurants, 41 of which occurred during special functions. The home outbreaks exposed few people (average of 7), had high attack rates (61.7% average) and a high proportion of known aetiology (66%), while food 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n canteens and restaurants (during special functions) exposed many people (300 and 81, respectively), had medium attack rates (19.7 and 34.5%, respectively) an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confirmed vehicles (50 and 49%,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ose occurring at home (21%). Salmonella spp. was the most frequent agent detected in each setting (67% of confirmed cases). The most frequent vehicles at home were mushrooms and sweets containing eggs and cream; in canteens, meat and vegetables and in restaurants, shellfish. Conclusions: Outbreak characteristics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setting. This implies the need for a different approach of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different preventive measures.  相似文献   

14.
于瑞敏 《职业与健康》2008,24(4):374-376
该文综述水产类食品主要卫生学问题。细菌污染仍然是水产品的主要卫生学问题,副溶性血性弧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生食海鲜所致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近年来在城市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与水产品有关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有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环境污染特别是海洋污染造成的贝类毒素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由于人为添加保鲜剂、抗生素所导致的水产品药物残留不容忽视;组胺中毒、鱼胆鱼卵中毒及虾蟹致敏原引起食源性疾病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海口市近10年来法定传染病发病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口市2005 - 2014年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海口市2005 - 2014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145 1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791.07 /10万,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自2009年起取代呼吸道传染病位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2011年后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10年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乙肝、肺结核、梅毒、其他感染性腹泻;每年4 - 7月和9 - 11月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以0~3岁和15~44岁年龄组为主(40.02%、29.47%);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36.45%、10.20%)。结论 今后应继续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大传染病监控力度,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对手足口病、乙肝、肺结核及性传播疾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台州市区主要消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本市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对可能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进行预测和预报。方法:按国家标准方法,对采自市场上的8类食品进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466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201份,平均检出率为43.1%;8类食品中,以贝壳类的污染最严重,其次是散装熟肉制品、生肉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4.5%(109/2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3.9%(44/316);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0.8%(34/316);沙门菌检出率为4.4%(14/316);未检出EHEC O157:H7。结论:台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贝壳类、熟肉制品、生肉类是主要污染食品,应加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相关危险因子的研究分析,做好食品安全预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安康市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分布,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本市居民饮食安全。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2012年共采集6大类444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沙门菌、阪崎肠杆菌、0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等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444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致病菌46株,总检出率10.3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6.08%);阪崎肠杆菌3株(5.77%);单增李斯特菌15株(4.36%);沙门菌1株(0.24%);0157:H7未检出。6大类食品中致病性阳性率最高的是凉皮(30.00%),其次为凉拌菜(11.11%)和糕点及饼干(7.95%),熟肉制品、婴幼儿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在本市市售食品中广泛存在,应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014-2018年武汉市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8年武汉市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网络报告中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武汉市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48起,中毒人数905人,死亡2例,食物中毒五年发病率为0.17次/万人年。食物中毒以不明原因为主,占41.67%。查明原因的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常见,占29.17%。发病最高为7月、9月,占14.58%,2月无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集体食堂为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占68.75%。中心城区食物中毒合计发病率高于远城区。结论 不明原因中毒是武汉市食物中毒的主要类别,毒蘑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集体食堂是主要场所。应加强武汉市主动监测,在高发场所进行宣传教育以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9.
金萍  江晓 《现代保健》2010,(18):152-153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笔者所在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提升南京市食品工作监测能力,笔者所在实验室对南京市生熟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进了分析调查。方法采集6类食品,共计89份样品按照GB/T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对样本分别进行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致冯件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6种致病菌检测。结果2008年南京市生熟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较为严重,检出率达16.9%。结论此次污染物分析调查对提高笔者所在实验室分析能力、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及食源性致病菌溯源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