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Zhan ZP  Liang LQ  Yang XY  Wang YX  Huang M  Li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5):1734-1737
目的 探讨风湿病患者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与硫唑嘌呤耐受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0例风湿病患者4种常见TPMT突变等位基因TPMT^*2(G238C)、TPMT^*3A(A719G/G460A)、TPMT^*3B(G460A)和TPMT^*3C(A719G)。194例患者使用了硫唑嘌呤(剂量50~150mg/d),并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在200例风湿病患者中检测到4例TPMT^*3C杂合子,没有检测到TPMT^*2、TPMT^*3B、TPMT^*3A型突变。基因型频率:野生型基因纯合子为98%,杂合子TPMT^*1/TPMT^*3C为2%。风湿病患者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1%。4例TPMT^*3C杂合子TPMT活性平均值为(2.44±1.2)U/ml红细胞,196例野生型基因纯合子TPMT活性平均值为(12.24±6.8)U/ml红细胞。TPMT^*3C杂合子的酶活性均值显著低于野生型基因纯合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4例使用硫唑嘌呤的患者中18例出现骨髓抑制,2例为严重造血系统危象,6例合并出现肝功能损害。4例TPMT^*3C杂合子患者除1例未使用硫唑嘌呤外,其余3例均在用药后1个月内出现骨髓抑制,包括2例严重造血系统危象。结论存在TPMT突变等位基因的患者对硫唑嘌呤不耐受,可能发生严重造血系统危象。在用药前检测TPMT基因型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讨汉族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及活性与硫唑嘌呤药物毒副作用及疗效的关系,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研究方法:对52例接受硫唑嘌呤(AZA)维持治疗的IBD患者监测骨髓抑制及肝脏毒性的发生情况,并运用引物特异性PCR及PCR-RFLP方法进行TPMT*2,*3A,*3B,*3C四种突变等位基因检测。进一步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中13例患者进行红细胞内TPMT活性检测,初步探讨汉族IBD患者TPMT基因多态性及活性与AZA药物毒副作用及疗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在对52例接受AZA治疗的IBD患者的随访中,观察到有5例患者发生了骨髓抑制,1例发生了肝脏毒性。而基因多态性检测发现该6例患者均不存在TPMT*2,*3A,*3B,*3C这4种常见的TPMT突变等位基因。在TPMT 活性的研究中发现,发生早期骨髓抑制的3例患者TPMT平均活性低于没有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9.3±2.1 U/ml pRBC vs 18.0±6.2 U/ml pRBC;p=0.046),并且低于早期未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组(9.3±2.1 U/ml pRBC vs 17.7±5.5 U/ml pRBC;p=0.029)。发生肝脏毒性的患者1例,TPMT活性为28.8 U/ml pRBC,明显高于没有发生肝脏毒性的患者(14.7±4.8U/ml pRBC)。AZA治疗中维持缓解的IBD患者TPMT活性显著低于没有诱导缓解的患者(13.7±3.5 U/ml pRBC vs 22.0±5.5 U/ml pRBC;p=0.009)。结论: TPMT基因多态性检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AZA药物毒副作用;而初步研究发现TPMT活性能较好的预测早期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硫嘌呤类药物应用广泛,但在此类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血液毒性、肝脏毒性、胰腺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研究发现,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的活性和遗传多态性,以及三磷酸肌苷焦磷酸酶(inosine triphosphate pyrophosphatase,ITPA)的遗传多态性与硫嘌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TPMT活性和基因多态性,以及ITP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我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及健康汉族人群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方法从78例成人ALL患者和154例健康汉族人外周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TPMT*2、TPMT*3A、TPMT*3B和TPMT*3C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在成人ALL患者和健康汉族人中仅检测到6例TPMT*3C杂合子,没有检到TPMT*2、TPMT*3A和TPMT*3B。成人ALL患者TPMT总的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1.28%)与健康汉族人群(1.30%)相近。结论TPMT*3C可能是中国成人ALL和健康汉族人群最主要的突变型等位基因,预先检测TPMT基因型对使用巯嘌呤类药物治疗的中国成人ALL患者有临床裨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巯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突变与硫唑嘌呤(AZA)所致的毒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2年至201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24例患者(包括13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和89例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给予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AZA口服(25~100 mg/d),观察2个月后出现的毒副反应情况;同时采用PCR-SNa Pshot方法检测224例患者4种常见的TPMT突变等位基因TPMT*2(G238C)、TPMT*3A(A719G/G460A)、TPMT*3B(G460A)、TPMT*3C(A719G),比较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与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的基因突变率,以及观察服用AZA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1224例患者中TPMT*3C杂合子患者共9例(其中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4例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野生型基因纯合子共215例(其中130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85例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未检测到TPMT*2、TPMT*3A、TPMT*3B型突变。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TPMT基因突变率(3.7%)与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TPMT基因突变率(4.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30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中有16例出现毒副反应,其中11例肝脏毒性、4例血液毒性、1例肝脏及血液毒性;5例TPMT*3C杂合子患者服AZA后均出现毒副反应(5/5),而基因纯合子的脱髓鞘患者服AZA后出现毒副反应发生率为8.8%(11/125)。【结论】TPMT*3C杂合子突变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服用AZA具有更高的毒副反应风险。对于需服用AZA的患者在服药前检测TPMT基因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维持治疗中的不良反应(ARD)以及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关系。【方法】分析AZA在250例SLE患者维持治疗中的ARD发生特点,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测定这部分患者红细胞TPMT 活性,分析TPMT活性与AZA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最常见的ARD是血液系统损害(21例,8.4%),其次为胃肠道反应(19例,7.6%),肝功能异常(8例,3.2%)、脱发(5例,2.0%),急性胰腺炎1例。血液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20例,8.0%),血小板减少(9例,3.6%)。所有患者的TPMT活性(按RBC,U/mL)均值为12.4±7.1(1.7-30.0),呈正偏态连续分布。出现血液系统损害、脱发的患者TPMT活性明显低于未发生的患者(P<0.001)。而有无肝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的2组患者之间的TPMT活性无差异(P>0.05)。在使用小剂量AZA(50 mg/d)时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TPMT活性均值低于使用常规剂量(100-150 mg/d)者(分别为3.4±1.5和7.3±2.6,P<0.001)。【结论】AZA在SLE的维持治疗中最主要的ARD是血液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主要与TPMT活性低有关,且酶活性低的患者在使用小剂量AZA时即可能出现血液系统损害。通过用药前检测TPMT活性,可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河北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A1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7例河北汉族人群GST A1基因多态性,并与其他4个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河北汉族人群GST A1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 berg遗传平衡定律,具有代表性。GST A1*A/*A野生基因型、GST A1*A/*B杂合子突变基因型和GST A1*B/*B纯合子突变基因型分别占75.4%、22.2%和2.4%。GSTA1基因多态性在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国南方客家人群、广东汉族人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丹麦人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汉族人群GST A1基因存在多态性,此人群GST A1基因型分布与中国南方客家人群、广东汉族人群、日本人群一致,而与丹麦人群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过文昊  黄益彪  曹倩 《浙江医学》2022,44(18):1997-1999
目的调查中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使用硫唑嘌呤(AZA)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1994至201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就诊的,使用AZA治疗的IBD患者共487例,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及AZA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发生AZA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120/487)。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症74例(15.2%)、肝功能异常19例(3.9%)、流感样症状14例(2.9%)、消化道症状8例(1.6%)、急性胰腺炎5例(1%)以及脱发2例(0.4%)。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AZA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并不少见,其中白细胞减少症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可以考虑在合适的患者中使用AZA,同时注意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到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CYP3A4的基因多态性,并观察不同基因多态性患者予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以明确CYP2C19、CYP3A4基因多态性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别检测CYP2C19、CYP3A4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Hp),予奥美拉唑治疗及根治Hp治疗,观察治疗后腹痛缓解情况,并复查胃镜,观察溃疡缩小情况。结果在65例患者中,CYP2C19t3基因野生型为43例(66.15%),突变型为12例(18.46%),杂合型为10例(15.38%),CYP3A4*18未见基因多态性。CYP2C19*3突变型腹痛缓解时间短于野生型及杂合型(P〈0.01)。治疗后2周CYP2C19*3突变型患者溃疡缩小率大于野生型及杂合型(P〈0.01),但治疗后4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观察病例中可见CYP2C19基因多态性,未见CYP3A4基因多态性,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单位1(VKORC1)、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与国外其他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206例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国外多个民族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检测到VKORC1有A和G两种等位基因,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1和0.09。VKORC1-1639G〉A基因型检测有169人为突变纯合子AA型,基因型频率为0.82,35人为杂合子GA型,基因型频率为0.17,2人为纯合子GG型,基因型频率为0.01。共检测到CYP2C9*1及CYP2C9*3两种等位基因,未检测到CYP2C9*2,CYP2C9*1及CYP2C9*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和0.05。CYP2C9基因型检测有186人为*1/*1型,基因型频率为0.90,20人为杂合子*1/*3型,基因型频率为0.1。结论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分布有自己的特点,可为研究VKORC1、CYP2C9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20):3665-3670
Background  The thiopurine drugs are well established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However, uncertainty regarding the risk for neutropenia and hepatotoxicity deters its using. 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 (TPMT) is the key enzyme in the metabolism of thiopurin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TPMT polymorphisms and activity with azathioprine (AZA)-related adverse events and clinical efficacy in Chinese Han patients with IBD.
Methods  Fifty-two Han IBD patients treated with AZA were assessed for TPMT*2, *3A, *3B, and *3C, and for adverse events. Then, using reverse-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PMT activity was measured in 13 patients to analyze its correlation with AZA-related toxicity and clinical efficacy.
Results  Of the 52 patients, five experienced myelotoxicity and one experienced hepatotoxicity during treatment. No TPMT*2, *3A, *3B or *3C polymorphisms were detected in any of the 52 patients. In the 13 patients with TPMT activity measurement, TPMT activity ranged from 7.2 to 28.8 U/ml packed red blood cells (pRBCs). Among the 5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myelotoxicity, 3 were affect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AZA therapy. In these 3 patients, TPMT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out myelotoxicity, which reach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9.3±2.1) U/ml pRBC vs. (18.0±6.2) U/ml pRBC; P=0.046). One patient who had higher TPMT activity (28.8 U/ml pRBC) suffered from hepatotoxicity during AZA therapy. Patients who achieved a clinical response had lower TPMT activity than those failed to respond ((13.7±3.5) U/ml pRBC vs. (22.0±5.5) U/ml pRBC; P=0.009).

Conclusions  TPMT variants do not completely account for the AZA-related myelotoxicity in Chinese Han IBD patients. However, measurement of TPMT activity may be helpful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toxicity, and predicting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青海汉族、回族、藏族MICA-TM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相关性.方法 以特异引物聚合酶链法扩增青海汉族、回族、藏族胃癌患者(病例组)MICA-TM基因特异序列,直接测序分型技术检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并与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例组检测出*A4、*A5、*A5.1、*A6、*A7、*A8、*A9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YP3A4* 1G等位基因在广东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为广东患者使用CYP3A4底物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提取192例广东人外周血DNA,分别用PCR扩增其CYP3A4基因跨越第10内含子20230G>A位点的DNA片段,PCR产物用AfaⅠ酶切,通过酶切产物的电泳图谱判断基因型.结果 GG、GA、AA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3.5%、30.7%、5.7%.等位基因20230A即CYP3A4*1G的频率为21.1%.结论 广东人群存在较高频率的CYP3A4*1G等位基因,在使用CYP3 A4底物药时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该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CYP2C9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服用磺脲类药物后的达标情况.方法:对28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CYP2C9基因型检测,检测出CYP2C9*1/*1野生型个体及CYP2C9*1/*3突变型个体.入选患者分成CYP2C9*1/*1野生型组和CYP2C9*1/*3突变型组,所有患者均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使用的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美脲2 mg、格列齐特缓释片30 mg、格列吡嗪5 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末及6个月末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达标情况.结果:CYP2C9*1/*3突变型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空腹血糖(6.27±0.62)mmol/L、GHbA1c(6.46±0.62)mmol/L]比CYP2C9*1/*1野生型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空腹血糖(7.04±0.97)mmol/L、GHbA1c(6.96±0.68)mmol/L]具有更高的达标率.结论:在治疗前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CYP2C9基因型,能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对于CYP2C9*1/*3突变型个体选用磺脲类药物.在避免低血糖发生的情况下可更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吸烟和CYP2C19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交互作用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连续募集2011年9月—201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并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采用光密度比浊法(LTA)测定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SnaPshot法检测CYP2C19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变异型。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吸烟和CYP2C19基因型交互作用对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和治疗期间高血小板反应性(HPR)的影响。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500例患者,吸烟组203例(40.6%),非吸烟组297例(59.4%)。在非吸烟组,氯吡格雷治疗后的稳定血小板聚集率在CYP2C19*2携带者(*1/*2:43.24±19.39;*2/*2:53.52±19.88)和非携带者(*1/*1:37.91±19.1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对后P值分别为P=0.029,P〈0.001);而在吸烟组中未见上述差异。非吸烟组中至少一个CYP2C19*2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之间的HPR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OR:2.13,95%CI:1.23-3.72,P=0.008),而在吸烟组中未见上述差异(校正后OR:1.41;95%CI:0.65-3.04,P=0.387)。结论 吸烟和CYP2C19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的交互作用能够影响ACS患者中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移居高原汉族男性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基因中的DQA1、DQB1多态性与其发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相关性。方法以48例移居高海拔地区男性HAPC患者和48例移居同地区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进行HLA-DQA1、-DQB1基因分型,使用SPSS软件分析HLA-DQA1、-DQB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组间差异。结果移居高海拔地区的HAPC患者组的HLA-DQA1*0601分布频率与同地区健康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547,P〈0.05)。而HAPC组和对照组在DQB1*0303、DQB1*0401、DQB1*0501等位基因上未显示显著性差异。结论 HLA-DQA1*0601位点可能与HAPC的易感性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