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几项诊断参考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5):270-273
DIC诊断标准1 DIC诊断一般标准1.1 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 ,如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1.2 有下列二项以上临床表现 :1.2 .1 严重或多发性出血倾向 ;1.2 .2 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 ;1.2 .3 广泛性皮肤、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 ,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 ;1.2 .4 抗凝治疗有效。1.3 实验检查符合下列条件1.3.1 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实验异常 :①血小板计数 <10 0× 10 9/L(白血病、肝病 <5 0× 10 9/L)或是进行性下降 ,或下列二项以上血小板活化分子标… 相似文献
3.
常用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查指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巨大危害性 ,国内外一直将其列为研究的重点。 80年代以来 ,国外首先提出了血栓前状态 (PrethromboticState ,PS)的概念 ,认为绝大多数血栓病患者在血栓出现以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PS ,而诊断PS的主要标准是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查(1) 。同时人们发现 ,在接受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 ,其疗效与出血的发生 ,常与血栓及止血指标的变化有关。因此 ,掌握与使用这些指标 ,对PS和血栓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血栓与止血实验指标非常多 ,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只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 ,… 相似文献
4.
5.
6.
7.
血栓与止血研究的最新进展--第十九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简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第十九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于2003年7月12日至18日在英国伯明翰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5000多名专家参加了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除各种讲座与研讨会外,共发表学术论文约3000篇,全面展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血栓与止血领域研究的成就和进展。 相似文献
8.
9.
10.
止血与血栓研究近年来是热点,发展较快。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指标监测,实验室更显重要。检验内容日新月异,教师应不断学习、提炼,将进展精华传授给学生。笔者以讲座形式向学生讲授了新确定的两种凝血因子的作用;新的凝血模式;止血与血栓的检验监控项目进展等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上起到了指导作用,也为毕业实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及早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科38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无合并血栓性疾病发生的恶性肿瘤患者38例做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既往病史的统计,测定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并对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行单、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有既往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冠心病史者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在并发感染、输血治疗、地塞米松治疗上存在差异(P〈0.05)。并发感染、输血治疗、地塞米松治疗可以作为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发感染、输血、地塞米松可作为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正确评价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风险,做好预防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专家委员会主办的第二次全国抗栓溶栓学术会议于2003年7月28~30日在青岛召开。会议共收到来稿235篇,其中专题报告24篇,大会发言13篇。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推动跨学科领域的沟通与合作,提高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水平。血液、循环、呼吸、血管外科、神经科、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检验等专业的一些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4.
孙桢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4,(5):489-490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1例为观察组,同期恶性肿瘤未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有糖尿病史者占54.8%,高于对照组的28.1%(P〈0.05);观察组有冠心病史者占38.7%,高于对照组的15.6%(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5.8%,高于对照组的6.3%(P〈0.05);观察组行地塞米松治疗率29.0%,高于对照组的3.1%(P〈0.05);观察组接受输血率61.3%,高于对照组的21.9%(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治疗过程中使用地塞米松、接受输血与并发感染等,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做好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血栓与止血实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必要手段 ,标本的采集、抗凝剂的选择、测定条件和试剂的标准化等都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根据卫生部 2 0 0 0年 4 12号文件 ,即《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的通知》 ,必须标准化血栓与止血实验 ,以减少误差 ,提高精密度、准确度和可靠性。1 标本的采集采血前患者应处于平静和空腹状态 ,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会引起血小板数增加、血小板活化、凝血和纤溶性的增强。脂血和溶血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理想的采血和盛血容器是塑料注射器和硅化的玻璃试管 ,以减少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血栓性疾病与出血陛疾病在人类疾病谱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技术的发展,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测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并在全国逐步普及。 相似文献
17.
血栓与止血试验的进展及标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栓与止血是研究止、凝血机制及其疾病的一门边缘学科,涉及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及其他领域。在生理条件下,机体的凝血系统、抗凝血和纤维蛋白降解系统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因此,即使血管局部有轻微损伤,既不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移植中血栓与止血各指标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检测4例肝移植患者 PT、APTT、TT、Fbg、FⅧ:C、FⅨ:C、D-dimer、PLG及AT~[1]的改变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除FⅧ:C测定外,术前异常的各指标手术后均有明显改变(0.01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