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20届国际血栓和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于2005年8月6~12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会议内容涉及血小板、血管生物学、凝血因子及抑制物、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将与心血管相关部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疗前沿》:阮院士,您是血液学方面的学术带头人,请您谈谈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阮长耿:好的。血栓与止血是一门与基础生物学和临床医学诸多方面相关联的学科,临床医学中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都与血栓形成和止血异常有关。近年来,出血紊乱和血栓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我国已得到长足发展,血友病A、血友病B、假性血友病(vWD)和血小板无力症等出血性疾病的基因诊断都有了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表面含有丰富的膜糖蛋白,它们介导血小板的粘附、活化和聚集,最终形成血栓,成为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基础。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受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后者可能是决定血栓性疾病发生的遗传背景之一,许多多态性位点已成为特定人群血栓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通过检测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有助于诊断血栓性疾病,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尤其是近年来研制的各种针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血小板在止血与血栓形成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人群的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以及一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质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都直接或间接与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有关,提示血小板与血栓性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正常人20岁开始血管壁就逐渐发生改变,吸烟、高血压和遗传因素会加快血管损害的进程,从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血小板在“巡游”中与血管壁表面的内皮细胞“和平相处”。当血管损伤性病变发生时,内皮细胞缺损,暴露内皮下胶原等组织,即使血管不破,血小板亦会粘附、聚集、活化并在血管内形成止血栓,造成血管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马西 《血栓与止血学》2011,17(5):228-230,236
血栓与止血是一门临床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血管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动脉和静脉血栓、肺栓塞和DIC)及遗传性和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抗凝药物管理--血栓防治门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俊堂 《中国医刊》2006,41(7):53-54
血管血栓性疾病(vaso-thrombotic diseases)主要包括动脉粥样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动脉栓塞(arterial embolism)和其他疾病相关的血栓问题。血栓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和致残在全世界都是第一位的,心肌梗死以致死为主,而脑卒中则主要导致肢体和智力残疾。血栓栓塞性疾病(thrombo-embolic diseases)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应以预防为主。血栓相关疾病(thrombosis-related diseases)的预防不但包括使用药物抑制新的血栓形成(抗栓,antithrombosis)和清除已经形成的血栓(溶栓,thrombolysis),也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等。  相似文献   

6.
基因多态性研究与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系统疾病是基因多态性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们仅对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血液病 ,特别在血栓性疾病和恶性血液病方面的研究作一简单的介绍 ,也希望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带动基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一、基因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人体的正常止血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止血为血小板粘附于破损血管暴露的内皮下纤维的立即反应 ,邻近的血小板活化形成聚集物以及血管的收缩。二期止血主要为血浆凝血因子活化并形成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对形成的血小板聚集物起加固作用 ,最终形成由纤维蛋白和活化血小板组成的凝血块。最近研究表明 ,多种止血因子的基…  相似文献   

7.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是临床的重要问题。华法林是需长期抗凝治疗,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患者的最常用口服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华法林在上述疾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抗凝治疗及出血危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人具有复杂而完整的止血和凝血机制,能有效地防止血管破损引起的出血。在多种病理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凝固即导致血栓性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静脉血栓与微血管栓塞性疾病,其中心脑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在我国以及西方国家都己成为人口因病死亡与致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问题:绝经后妇女应用激素治疗(hormone therapy,HT)对动脉性和静脉性血管事件的影响如何? 综述范围 绝经后妇女给予HT与不予HT,或给予安慰剂后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的比较性研究。评价的结局包括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秘血液学变化,它的病理基础包括:高凝状态、高粘滞状态和血栓症,见于多种疾病,如血液系统肿瘤、肾病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出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存在PTS,PTS参与DN发病,但有关PTS的检测指标在DN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尚有不同观点。现主要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纤溶系统三个方面介绍PTS与DN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俊  张超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6):907-908
晚期孕妇血液的凝血状态.对预测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和血栓栓塞性疾病有重要意义。而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亦酶时间(T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FIB)是判断机体止血和凝血变化与筛查凝血性疾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任金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89-1890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其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DVT的发病率较高,文献报道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约50%深静脉栓塞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对33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化疗前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栓组病例占同期发病的6.1%,且以深部静脉血栓形成(VTE)为主。血栓性疾病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以血栓事件起病的恶性肿瘤中44.4%已发生远处转移。恶性肿瘤血栓组1年及1年半生存时间较非血栓组短(P〈0.05)。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相比,抗肿瘤治疗前血小板、白细胞、凝血酶原时间(PT)及D-D(DD)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伴有血小板、白细胞和DD升高的恶性肿瘤患者,更易发生血栓事件,预后差,应早期发现并干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任海涛 《中外医疗》2010,29(27):7-8,10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提高血栓性疾病的诊治,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方法对304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术后针对血栓性疾病危险因素进行细致的观察,加强包括不良生活习惯、患肢、血管、疼痛、体位等全面的护理管理,并指导进行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术后并发下肢动脉栓塞2例,深静脉血栓(DVT)形成9例,肺栓塞(PTE)4例,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下肢动脉栓塞发生率为0.7%,DVT发生率为3%,PTE发生率为1.3%结论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围手术期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给予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高龄患者骨折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临床血栓与止血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血凝分析仪进行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测定(TT),纤维蛋白原(FIB)]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抗凝药剂量监测及预后分析,准确的检测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将实际工作中有关血栓与止血检测中全程质量控制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与监测——心衰治疗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VTE发生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CHF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特别是同时伴有房颤、高脂血症、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存在形成血栓的病理基础,易发生肺栓塞等血栓栓塞事件。VTE是CHF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衰症状的加重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17.
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肺癌伴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例伴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伴发肺血栓栓塞3例(1例同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于肺癌确诊前2-6个月。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癌(6例)。结论:血栓栓塞性疾病可伴发于肺癌,最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原因可能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化疗及化疗过程中补液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检查,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进行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可疑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Wells量表进行评分,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分为低度可能性组(0分, < 2分),中度可能性组(1~2分,2~6分)以及高度可能性组(≥3分, > 6 分),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D-二聚体的测定,筛查出拟诊VTE患者,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对VTE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单独Wells评分,低度可能性组的VTE诊断符合率为8%,假阳性率为92%,中度低度可能性组VTE符合率为30%,高度可能性组VTE符合率94.4%;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低度可能性组VTE符合率为50%,假阳性率为50%。结论 相对于单独Wells评分,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以显著降低低度可能性组的假阳性率(P < 0.05)。  相似文献   

19.
陈鲁原  周颖 《循证医学》2005,5(5):259-262
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ACC)第54届年会于2005年3月7-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3万多名代表与会.现将本次大会中有关血管性疾病、高血压和预防(Vascular Disease,Hypertensionand Prevention,VHP)的临床研究系列的若干热点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1例为观察组,同期恶性肿瘤未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有糖尿病史者占54.8%,高于对照组的28.1%(P〈0.05);观察组有冠心病史者占38.7%,高于对照组的15.6%(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5.8%,高于对照组的6.3%(P〈0.05);观察组行地塞米松治疗率29.0%,高于对照组的3.1%(P〈0.05);观察组接受输血率61.3%,高于对照组的21.9%(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治疗过程中使用地塞米松、接受输血与并发感染等,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做好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