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胸腔积液较为少见,国内迄今未见系统报道。我院1963~1983年住院病人中有20例罹患此症,占全部胸腔积液病例的5.1%。本文分析20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讨论  相似文献   

2.
例1:男,57岁。因胸闷气促、两下肢浮肿9年,加剧伴咳嗽、咳痰10天于1994年3月7日入院。体检:血压12/8kPa,呼吸急促,颈静脉怒张,气管左移,右肺呼吸音降低,两肺闻细小湿罗音。心率120次/分,律齐,心尖区Ⅲ°SM及舒张期奔马律。肝肋下3cm。两下肢浮肿。心超示左心扩大伴相对性二尖瓣返流,B超示双侧胸腔积液,以右侧为主。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双侧胸腔积液。经抗心衰、支持治疗及胸穿7次,共抽液2210ml后症状缓解,胸水消失后出院。胸水第1~4次为黄浑或淡血性液体,粘蛋白定性试验阴性,蛋白定量20g/L左右,白细胞计数0.36~0.52×10~9/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第5~7次胸水外观无变化,粘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蛋白定量24~43g/L,白细胞计数1.7~20×10~9/L,分类嗜酸性细胞50%~80%;血嗜酸性细胞分类1%。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例1男,39岁,以左季肋部隐痛半年为主诉于2003年6月28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因左季肋部隐痛摄胸片发现左侧胸腔积液伴左肺上部片状阴影,抽胸水为渗出液,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出现右胸腔及腹腔少量积液,半年后胸水和肺内阴影仍不消失,为明确诊断来我院。患者发病时无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查体:左下肺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辅助检查:胸片及肺CT均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左肺上叶靠后外侧胸壁处有淡片状阴影;超声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左侧有分隔。实验室检查:血WBC7.16×109/L,Sg0.60、L0.35、E0.03;嗜酸性粒…  相似文献   

4.
王洪涛 《广西医学》2004,26(3):421-421
1 病历简介患者女 ,76岁 ,因“咳嗽、憋喘 1月 ,加重 3天” ,于 2 0 0 1年1月 4日收入院。查体 :T36 7°C ,P78次 /分 ,R1 9次 /分 ,Bp1 0 5 /6 0mmHg(1mmHg =0 1 33kPa)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微绀 ,右下肺叩实音 ,呼吸音消失。心率 78次 /分 ,律齐。腹部及四肢正常。血常规示WBC 3× 1 0 9/L ,N 0 6 35 ,L 0 31 1 ,M 0 0 3,E(嗜酸性粒细胞 ) 0 0 1 8,B(嗜碱性粒细胞 ) 0 0 6 ,RBC3 6 3× 1 0 1 2 /L ,Hb1 1 7g/L ,HCT(红细胞压积 ) 0 332 ,PLT97× 1 0 9/L。胸部拍片示 :右侧大量…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0岁。因反复发热,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脱屑4个多月,后又发现胸腔积液,曾拟为“结核性胸膜炎”给予治疗,但病情反复而入我院。查体:T38.1℃,P108次/分,BP16/10kPa。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且见糠皮样脱屑。浅表淋巴结不大,咽部充血扁桃腺肿大有脓苔。心界不大心率108次/分,律齐。右肺第3肋以下叩诊音浊、语颤和呼吸音减弱。肝脾未扪及。化验:WBC14.4×10_6/L、分类:N51%、L14%、E34%、M1%,嗜酸粒细胞计数1.28×10~9/L。蛋白电泳A38.4%,)α_1 4.4%、α_2 11.2%、β6.2%、γ39.8%。血清免疫球蛋白正常范围。类风湿因子阻性(-)。肝功能正常。胸水嗜酸性粒细胞占10%以上,未见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6岁.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既往有盆腔脓肿病史.于2009年12月3日收住入院.入院查体: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存.体温38.4℃,血压120/60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85次/min,呼吸22次/min.血常规:白细胞7.62×109/L,中性粒细胞76.1%,淋巴细胞14.62%,嗜酸性粒细胞0,血红蛋白131 g/L,血小板284×109/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国内首例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经验.方法 对1例36岁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男性患者实施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观察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探索该治疗手段的可行性.结果移植后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血小板大于20×109/L的时间都为+12d;+45d内未观察到肝静脉闭塞病、肝肾功能损伤等移植并发症.结论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为治疗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病人,男,30岁。因劳累后突然持续性心前区闷痛4d而就诊。入院查体:血压为18.7/10.7kPa.心率84次/min,律整,未闻及杂音。白细胞16×10~9/L,嗜酸性粒细胞0.25.给予心痛定、维生素类治疗,症状不缓解,并感全身乏力。1月后白细胞升至19.6×10~9/L,嗜酸粒细胞0.56,中性和淋巴细胞分别为0.20和0.24,血红蛋白155g/L,血小板112×10~9/L,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0.1×10~9/L,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以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于1987年9月住院。骨髓:增生活跃,粒:  相似文献   

9.
病历摘要 患者男,52岁,因发热、干咳10 d,右膝关节疼痛8 d,于2003年入院.患者2003年11月21日因头痛、发热、干咳1 d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体温38.7℃,无胸闷、气急及呼吸困难,无盗汗.血常规: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82.X线胸片:两下肺炎性阴影.B超: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予阿奇霉素、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仍波动于39℃左右.为进一步治疗转来本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3℃,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紫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0次/ min,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下未及.右膝关节皮温增高,有压痛,无肿胀.主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周围血白细胞9.7×106/L,中性粒细胞0.87;肝肾功能和血清电解质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0.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0.4×109/L[1])常与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有关,但临床上病因多种多样.本文收集了2010-08~2011-03在我科住院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为白细胞数的0~7%,直接计数为(0. 05~0.45)×109/L,超过正常后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有防御功能,但其增多也可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1](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原因不明、嗜酸性粒细胞持续高度增生,并伴有多种器官损害疾病.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53岁,主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1月于2016年7月13日入院。患者于6月19日外出用餐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伴腰骶部疼痛,无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及下肢麻木等症状。曾到社区给予"槟榔四消丸、奥美拉唑"等药,症状无改善。7月5日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血:WBC 12.95×10~9/L,嗜酸性粒细胞4.14×10~9/L,嗜酸性粒细胞0.32;腹部超声正常。给予抗生素(具体不详)治疗,症状稍有减轻,12日复查血常规:WBC 20.7×  相似文献   

13.
胸腹腔联合间皮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6岁,因间断呼吸困难半年余,上腹痛、反酸10d入院。患者于2003年8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同时伴右侧胸痛、气促,咳嗽咳痰,当地医院胸透发现右侧胸腔积液,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入院。体查:体温36.8℃,脉搏9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30/80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侧胸腔叩诊实音,呼吸音减弱,语音传导减低,左侧正常。2003年8月21日行胸腔穿刺术,抽出血性胸水800ml,送检标本查胸水常规:红细胞1025×106,白细胞750×106,中性粒细胞分类0.30,淋巴细胞分类0.70;胸水生化:李凡他试验阳性,蛋白42.1g/L,糖4.8mmol/L,氯105mmol/L…  相似文献   

14.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少见,国内报道尚不多。我们最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男,41岁,工人,住院号58337。因哮喘反复发作1年,上腹痛20天,于1989年8月1日入院。患者于88年8月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哮喘。89年7月10日起多次发作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纳差、便溏。无药物或食物过敏史。检查:T37.2℃,P90次/分,R20次/分,BP17.3/12kPa。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双下肺散在性哮鸣音。心脏无异常发现。剑突下及右上腹轻压痛,肝脾未触及。化验:Hb132g/L,WBC24.8×10~/L,中性17%,嗜酸泣细胞(E)  相似文献   

15.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超过4%或绝对值超过0.45×109/L。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复杂,常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感染性疾病、皮肤病、肿瘤及免疫性疾病等,最常见的是变态反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黄妙儿 《广东医学》2004,25(2):215-215
患者 ,男 ,39岁。因四肢酸痛伴纳差 2 0d入院。体查 :生命体征正常 ,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 ,左侧腹部及右下肢各见一约 2cm× 2cm红色斑块 ,无压痛。全身各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胸骨中下段压痛 ,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平软 ,无压痛 ,肝肋下未及 ,脾肋下2cm ,质中 ,腹水征 (- )。实验室检查 :Hb 1 30g/L ,WBC 6 1 2× 1 0 9/L ,中性粒细胞比值 0 333,淋巴细胞比值 0 4 71 ,单核细胞比值 0 0 1 5 ,嗜酸性细胞比值0 1 8,嗜酸性粒细胞比值 0 0 0 1。骨髓检查 :①骨髓增生极度活跃G/E =86 5∶1 ;②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占 86 0 % ,其中原…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6岁,因腹泻1周入院。病前1周因进食肉馅饺子而出现脐周疼痛,腹泻、水样便7~8次/d,无脓血,伴恶心,无呕吐、发热,于当地卫生所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先锋必)5 d(用量不详),症状无改善,来我院就诊。无寄生虫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心肺无异常,腹软,脐周轻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15次/min。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40.14×10~9/L,分类示中性粒细胞0.09,淋巴细胞0.06,嗜酸性粒细胞0.80;血红蛋白130 g/L;血小板200×10~9/L。粪便常规:白细胞1~2个/HP;便培养阴性。结肠镜检查示:降结肠黏膜皱襞粗大并有充血、水肿及片状浅糜烂。病理学检查示:黏膜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  相似文献   

18.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21,42(8):958-959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 39岁,发现腰背部肿块3年,伴增大1年.体检:体温36 .5℃、脉搏83 次/分、呼吸20 次/分、血压119/78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精神状况良好,颈软,活动自如,左侧腰部可触及12 cm ×10 cm肿块,质硬,压之不痛,四肢活动可,无明显肌力减退及麻木感,双侧膝踝反射对称引出,双下肢肌力正常,四肢末梢血运良好,生理反射因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 .14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 .88 ×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 .34 × 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1 ×109/L↓,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01 ×109/L,红细胞计数3.13 ×1012/L↓,血红蛋白102 g/L↓,血小板计数101 ×109/L↓;C-反应蛋白12 .8 mg/L↑.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35 U/L,谷草转氨酶29 U/L,碱性磷酸酶38 U/L↓,r-谷氨酰基转移酶26 U/L,尿酸250μmol/L,肌酐119 μmol/L↑,白蛋白29.7 g/L↓.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4岁,因右下腹疼痛伴黑便5天于1999年1月10日急诊入院.缘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生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疼痛无放散,伴有少量黑便3次,便后疼痛有所减轻,恶心未吐,无发烧及腹胀,无尿频及尿急,经当地诊所静注青霉素(量不详)未见好转而入院,入院前提检血常规回报血白细胞12.0 X 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0,嗜酸粒细胞0.02,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 100g/L,腹透未见异常.查体:体温 36.8℃,脉搏80次/分,呼吸 16次/分,血压14.7/10.7kPa,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胆未触及,肠鸣音4次/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在该中心门诊确诊的60例肝吸虫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结果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34±0.10)×109/L,对照组为(0.18±0.05)×109/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比率<5%为41例,5%~10%为11例,>10%为8例,对照组分别为49例,3例,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61,P<0.05)。结论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作为流行地区肝吸虫病感染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