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何小倩帅文君严海艺江红郑秋梅李丽霞 《临床护理杂志》2021,20(6):52-54
目的探讨云随访在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子宫全切术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尾数的单双号分为云随访组和常规组,各47例。常规组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云随访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采用云随访系统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出院1个月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及出院2个月盆底肌功能的差异性。结果云随访组服药依从性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盆底肌收缩压力明显大于常规组,尿失禁频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云随访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3.62%)显著高于常规组(65.96%)(P<0.05)。结论基于云随访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对提高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及改善盆底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珊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5):9-10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行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预后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根据不同途径行子宫切除术分为两组,观察组(n=45)给予腹腔镜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n=45)给予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和盆底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阵痛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膀胱及直肠膨出、阴道顶端脱垂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性生活障碍、排尿困难、压力性尿失禁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4.44%vs15.5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更加有效,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盆底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更利于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2例,按照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肢功能以及生命质量评价.结果 护理后,这两组患肢功能、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能够促进患肢功能的及早恢复,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蕊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9):159-160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重要影响.方法:从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取4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产妇的分娩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人数平均各为23人.对比组产妇:在生产后采取常规的康复护理;研究组产妇:在对比组产妇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以...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估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盆底功能。方法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盆腔器官进行观察,并对盆底组织各参数进行测量。以耻骨联合下缘为参考点,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观察膀胱颈及近端尿道的移动情况;测量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计算膀胱颈下降度(BND),尿道旋转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不同观察者之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在静息状态下BSD测值为(-2.73±0.37)cm,膀胱尿道后角测值为(119.00±22.40)°;最大Valsalva状态下BSD测值为(-0.25±0.67)cm,膀胱尿道后角测值为(114.74±21.50)°;BND测值为(2.46±0.59)cm,膀胱颈旋转角度测值为(70.68±19.91)°,尿道旋转角度测值为(60.81±17.34)°。结合临床及盆底超声测量结果诊断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29例(58.00%,29/50,压力性尿失禁5例,直肠脱垂8例,膀胱脱垂16例)。研究中不同观察者之间测量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BSD、膀胱尿道后角及计算BND的一致性非常好,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9、0.91、0.88、0.92;尿道旋转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88,表明观察者之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可动态观察女性盆底器官的运动变化,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进行评估,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 方法 设计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表,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行子宫全切术的450例患者出院前1天进行调查。根据Likert 5级评分法,按照非常需要、比较需要、不确定、不太需要、完全不需要, 分别赋予5、4、3、2、1分。 结果 对妇科恶性肿瘤知识、安全用药、盆底康复锻炼方法和技巧、饮食指导、心理和情绪控制与调节、家庭护理技巧的需求分别为94.12%、92.16%、89.22%、87.25%、86.27%、26.27%。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平均得分为(4.35±1.04)分,需求程度介于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之间。 结论 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有多方面的需求,且需求程度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康复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优良率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盆底功能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排便功能优良率、肛门功能和肠道功能。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观察组的排便功能优良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术后1个月和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的便频、便急、排便感异常及饮食对排便的影响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肛门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功能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肠道功能、肛门功能和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2)
目的:探究盆底康复锻炼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盆底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盆底功能、膀胱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肌力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盆底功能,促进膀胱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对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孕14~27周初产妇1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指导,试验组给予盆底肌肉训练指导,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分娩结局、阴道收缩压(VSP)、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第二产程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3个月VSP、VRP显著高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孕期盆底肌肉训练,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改善产后盆底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经阴道分娩后6~8 h不能自动排尿,经各种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加按摩、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一般处理无效36例困难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每日2次,每次20 min.结果 26例困难产后尿潴留患者经2次治疗后排尿顺畅,10例患者经4次治疗后排尿顺畅且经B超测残余尿<50 ml.结论 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重复性,病人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与非脱垂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Ovid数据库(1994年—2010年),查阅《临床妇科学》,选择有关脱垂与非脱垂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取相关信息,总结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全子宫切除后脱垂复发、非脱垂患者采用不同术式行全子宫切除后出现脱垂与子宫全切的关系。结果:子宫脱垂行全子宫切除术+阴道修补术患者脱垂复发率为3.5%;非子宫脱垂患者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脱垂发病率为3.0%;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包括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后脱垂发病率4.8%;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后脱垂发病率6.9%;阴式子宫全切术后脱垂发病率0.6%。结论:脱垂或膀胱、直肠膨出是全子宫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但现阶段研究术后随访全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不能从众多影响因素中揭示二者的确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及其他相应指标情况。结果试验组中5级肌力患者(65.00%)与对照组(30.00%)比较显著较高(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显著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程度(90.00%)与对照组(55.00%)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其早期盆底功能效果影响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盆底肌力,提高满意程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妊娠分娩与盆底结构损伤的关系,总结了盆底功能测试、盆底治疗仪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产后瑜伽训练等方法能有效促进盆底功能和体型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出本院在 2019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间收治的 102 例产妇参与研究,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顺产组和产钳组,每组各 34 例。对比早期盆底肌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 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盆底肌功能均明显恢复,剖宫产患者恢复程度优于对产钳和顺产 组(P<0.05)。三组患者护理后尿失禁、大便失禁、子宫脱垂等不良情况发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剖宫产患者术后生 活质量评分高于其他 2 组(P<0.05)。结论 不同分娩方式均会对产妇的盆底肌功能产生影响,剖腹产对产妇盆底肌影响较小, 需要重视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采取针对性护理手段,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盆底肌瑜伽在子宫附件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接受子宫附件切除术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盆底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盆底肌瑜伽训练.比较两组的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盆底肌肉肌电活动、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产妇,根据是否于产后6周接受盆底康复锻炼分为康复组83例(给予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57例(患者不愿意接受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比2组产妇产后6周及3个月时的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结果:产后6周时,康复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电位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3个月,康复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电位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康复组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的疲劳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3个月,康复组的C点距离、D点距离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3个月,康复组的PFIQ-7、PISQ-12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盆底肌肉肌电活动、盆底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