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SCI患者清洁间歇导尿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康复科于2014年3~10月收治的32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行清洁间歇导尿的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品管圈);于2013年8月~2014年1月住院治疗的32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行清洁间歇导尿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品管圈前),并按常规清洁间歇导尿法对患者进行导尿方法指导及宣教。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管理清洁间歇导尿患者,即设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尿路感染原因,设立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为10例(31.25%),观察组发生尿路感染为3例(9.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降低SCI患者清洁间歇导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将6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时间段以及患者需求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实验组48例。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清洁间歇导尿和饮水计划等膀胱管理措施,实验组配合使用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导尿和饮水计划等膀胱管理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结局和患者对饮水计划和规范进行间歇导尿的依从性。结果患者导出尿液在安全容量以上的膀胱过度膨胀发生率(对照组15%,实验组2.1%),因导出尿量少需延迟导尿时间的发生率(对照组15%,实验组0),夜间膀胱过度膨胀而未执行正确导尿的发生率(对照组15%,实验组0)。患者对遵循饮水计划和开展规范化清洁间歇导尿技术的依从性(对照组80%,实验组97.9%),以及实施前后尿路感染的阳性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护理管理中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可增加患者对导尿时机选择的正确性,增强患者对规范膀胱管理的依从性,更进一步保护肾脏功能。期待与展望:进一步研究更简易、更轻便、更智能化的膀胱容量监测报警器的开发与应用,让患者出院后在家中、在社区即可随身携带和监测提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间歇导尿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间歇导尿一般护理措施中融入同伴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饮水计划依从性、膀胱功能、尿路感染。结果经有效护理措施,观察组饮水依从性以及膀胱功能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给予同伴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饮水依从性,促进膀胱功能康复,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间歇导尿患者实施个性化饮水计划的效果。方法120例SCI患者按入住病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康复治疗及间歇导尿,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饮水计划,试验组行个性化饮水计划,2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饮水计划依从性、膀胱康复效果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饮水计划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膀胱功能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个性化饮水计划可显著提高SCI患者饮水计划的依从性以及膀胱功能康复效果,同时大大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为实施一体化护理模式提供了依据。方法将139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对神经源性膀胱知识知晓率、实施膀胱自我管理(间歇导尿、饮水计划、排尿日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1个月后掌握间歇导尿知识、合理执行饮水计划以及排尿日志的书写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患者对膀胱管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依从性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膀胱压力、最大排尿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饮水计划、间歇性导尿、膀胱训练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有利于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依从性及膀胱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138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按就诊顺序及病人意愿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实施清洁间歇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导尿法。观察两组治疗2周、4周时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和泌尿系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2周、4周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早期实施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可明显降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孙红 《当代护士》2016,(2):37-38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首先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对膀胱容量和压力进行评估,明确神经源性膀胱类型和安全性,根据患者残余尿量制定饮水计划、间歇导尿、膀胱再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时间为30~45 d,如仍不能排尿,则只能执行饮水计划和间歇导尿。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1例(2.5%),显效8例(20%),有效31例(77.5%)。结论有效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信视频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神经源性膀胱清洁间歇导尿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6月—2016年6月)和试验组(2016年7月—2017年6月)各25例,在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让试验组患者加入间歇导尿微信群,将间歇导尿患者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制作成若干个微视频,上传到微信平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学习并评价学习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导尿4周后的对间歇导尿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导尿的依从性、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间歇导尿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导尿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视频让患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清洁间歇导尿,提高了患者对间歇导尿的依从性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尿流动力学检查在患者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拟行间歇导尿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在尿流动力学检查指导下进行饮水计划和间歇性导尿,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监测患者尿量并开展间歇性导尿,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容量及残余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联合个体化饮水计划在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完成手术治疗且术后发生尿潴留的15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基础干预+间歇导尿干预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应用基础干预+间歇导尿+个体化饮水计划干预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28 d的残余尿量、并发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28 d,两组残余尿量均少于干预前,观察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膀胱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个体化饮水计划在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残余尿量,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5年1~12月,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行间歇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出院时及干预3个月后间歇导尿依从性、膀胱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延续护理后,试验组维持间歇导尿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500,P=0.006)。两组残余尿量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t12.040,P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90,P=0.032);试验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800,P=0.001)。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t4.572,P0.001),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5.505,P0.001)。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可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出院后间歇导尿的依从性,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我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4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留置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患者给予自我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于入选时、导尿2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膀胱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2个月导尿训练后,发现治疗组患者残余尿量[(80.6±16.7)ml]、尿路结石发生率(2.1%)及尿路感染发生率(2.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膀胱最大排尿量[(313.8±0.4)ml]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另外2组患者入选时均不能自主排尿,经2个月导尿训练后,发现治疗组恢复自主排尿的患者例数(46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我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有助于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结石及尿路感染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准化护理干预在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瑞金康复医院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精准化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间歇导尿的依从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间歇导尿的依从性、患者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精准化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的依从性,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脑卒中留置导尿拔管后尿潴留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留置导管拔出后发生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留置导尿操作,自行饮水和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实施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分别对两组第2次尿管拔出后的排尿情况、排尿时间、排尿量及平衡膀胱数、排尿时伴随症状进行客观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自然排尿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诱导排尿成功率和第3次置管率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第2次排尿时间和第2次排尿残余尿量分别为(0.21±0.03) d和(86.88±4.55) ml,对照组的第2次排尿时间和第2次排尿尿量分别为(1.32±0.14) d和(140.11±9.32) 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平衡膀胱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疼痛和伴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以减少脑卒中留置导尿拔管后尿潴留后的复插率,尽快恢复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短波、中频电、磁热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5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超短波、中频电、磁热治疗结合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只给予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测定患者残余尿量及膀胱最大容量,同时观察患者尿道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残余尿量均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尿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中频电、磁热治疗结合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可显著减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改善膀胱容量,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杨世梅  吴秀玲  邱晓蓉  石冰 《妇幼护理》2023,3(10):2490-2492
目的 观察在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康复中实施间歇导尿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 挑选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本 院接收的 100 例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采 用持续导尿技术;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技术。结果 观察组的泌尿系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失禁恢复率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膀胱容量、自行排尿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 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中实施间歇导尿技术,能降低患者感染率,提升排尿功能, 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患者饮水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2017年1月—12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法。观察两组患者执行饮水计划的依从性。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可提高患者执行饮水计划的依从性,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康复护理方案在颈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颈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扳机点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法,对照组采用Crede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和最大排尿量、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最大容量和最大排尿量优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及尿路结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扳机点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法和Crede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法对颈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治疗均有效,但应用扳机点膀胱功能训练法结合间歇导尿效果更好,并发症显著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66-4167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8例脊髓损伤导致截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积极进行间歇导尿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对比两组膀胱功能康复情况。对照组中出现感染情况为9例(37.5%)、训练后3个月内可以自主排尿的患者例数为5例(20.83%);观察组出现感染情况3例(12.5%)、治疗3个月内可以自主排尿的患者为13例(5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脊髓损伤导致截瘫患者行早期间歇导尿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