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诊器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是较为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而听诊器听筒上的薄膜直接接触患者的身体,其材质较薄,很容易破损影响使用效果。为此,我科采用PVC输液软袋和废弃的CT片来制作听诊器听筒上的薄膜,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空PVC输液软袋、废弃CT片、剪刀、记号笔。1.2制作方法 (1)将空PVC输液软袋剪开,清水冲洗干净  相似文献   

2.
张淑君 《全科护理》2012,10(24):2213-2213
临床上,听诊器是医护人员最常用的查体工具。使用频率高,且拾音膜的损坏及更换次数也非常高。为节约资源,我科应用废旧的X线片及CT胶片替换使用的拾音膜,效果良好。1材料X线片或CT胶片1张,听诊器1个,剪刀1把。2制作方法留取废旧X线片或CT胶片,取下听诊器头部损坏的拾音膜,用剪刀将X线片或CT胶片按照拾音膜的大小形状修剪,将  相似文献   

3.
听诊器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听诊器头部发挥主要功能的部件是一层薄膜,声波可以通过此膜传到耳蜗,以达到辅助诊断的目的。由于此膜极其容易损坏,严重影响到听诊器的使用效果和寿命,我科在临床维修中使用废弃的X光片代替听诊器的原有薄膜,听诊效果良好,现将其维修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听诊器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听诊器头部发挥主要功能的部件是一层薄膜,声波可以通过此膜传到耳蜗,以达到辅助诊断的目的.由于此膜极其容易损坏,严重影响到听诊器的使用效果和寿命,我科在临床工作使用和维修中采用旧X线片代替听诊器的原有薄膜,听诊效果良好[1],现将其维修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听诊器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听诊器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56名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听诊器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工作中,仅5.36%的护理人员经常使用听诊器,85.71%的护理人员偶尔使用听诊器,8.93%的护理人员从没有使用听诊器,不同科室及不同职称护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  相似文献   

6.
张润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543-2543
一次性引流袋(扬州雨润)除了可用于外科手术后尿液、腹腔、盆腔液体的引流外,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它还可当作连接的枢纽起者重要的桥梁作用。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头听诊器(上海鱼跃)的胶管与听诊器头连接不紧,每次给患者测完血压后取下听诊器发现,胶管与听诊器头端各分东西,还有  相似文献   

7.
正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因此切断其传播途径,避免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已成为院感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听诊器是医疗、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使用频率高,直接与患者的皮肤接触,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的听诊器要求专人专用,挂于床旁。但临床工作中,大部分医护人员使用听诊器后随意将其缠绕后挂于床旁,听诊器耳塞端与胸件端紧密接触,易导致院内交叉感染。为此,我科在严格执行手卫生的基础上,细化接触隔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器质性精神病使用颅脑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40例作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再选取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有颅脑CT检查,并对两组的颅脑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颅脑CT异常(92.5%)率显著较对照组(2.5%)高,且观察组患者出现额叶皮质萎缩、脑萎缩、侧脑室扩大、脑皮质萎缩、小脑萎缩的发生率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使用颅脑CT进行诊断检查,可以清楚看到患者脑组织中异常情况,对临床诊断脑器质性精神病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急诊CT检查的护理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颅脑损伤病人急诊CT检查281例的护理资料。结果:281例中顺利完成CT检查279例,达到了影像学诊断要求,2例未能完成急诊CT检查。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是顺利完成颅脑损伤急诊CT检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听诊器属一般常规使用的诊疗用品,按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第3版规定,其应用前必须消毒且消毒后细菌培养<10cfu/cm2,不得检出任何致病菌。而在临床上长期以来却一直未被医务人员所重视。因听诊器密切接触病人皮肤且重复交叉使用,所以细菌污染情况已成为医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对本院各科室听诊器污染状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听诊器作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一件必不可少的工具,使用频繁,尤其是听筒上的膜由于其材质较薄,而且又反复与患者身体直接接触,容易受损,以致影响临床工作进程。为此,在不改变听诊器原理的前提下,我科巧用废旧的X线片制作成膜,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制作方法将听筒扣在X线片上,以圆珠笔沿着听筒边缘划圈作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急性颅脑损伤中核磁共振(MRI)及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6年1月-2019年1月,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对不同血肿厚度检出率等。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对不同血肿厚度检出率等对比发现MRI更优(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价值。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断中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且可对血肿情况予以客观、清晰反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听诊器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听诊器头部发挥主要功能的部件是一层薄膜,声波可以通过此膜传到耳蜗,以达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听诊器是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的物品,因此控制听诊器污染对减少医院感染有重要的意义。日前笔者对本院门诊及病房临床医生使用的听诊器进行了一次抽样监测,目的是为了临床医生对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听诊器所带的微生物有一定了解,以保护自身保护患者,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急性颅脑创伤CT表现与临床分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CT表现与临床分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184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例,根据Glasgow昏迷分级作临床分级评定,进行头颅CT扫描,就其CT表现与临床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部分轻、中度颅脑创伤CT未见异常;局灶性与弥散性颅脑损伤的临床分级差异较为明显(P<0.05),且局灶性损伤的临床分级因颅内出血量及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不同而不同;单纯性与复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分级差异显著(P<0.01),但单纯性损伤的病变分型与临床分级无关联,复合性损伤是否合并颅骨骨折与临床分级无关联。结论:颅脑损伤病变的类型、分布方式、颅内出血量及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与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危重且伤情变化快,总结10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及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及临床护理,是减低其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酒醉后颅脑外伤在颅脑外伤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且酒醉可明显改变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过程,恶化预后。本文通过130例酒醉后颅脑外伤的观察护理认为:找出酒醉脑外伤与普通脑外伤的共性与个性,通过神志、瞳孔、抽搐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切实做好呕吐、合并伤、并发症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工作中 ,很多医护人员暂不使用听诊器时 ,一般是将其夹在颈项上 ,听头自然下垂 ,工作结束后 ,将听诊器放在白大褂口袋内 ,这样容易造成病人和医务人员、病人相互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国外医务人员使用听诊器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白大褂左侧视为污染区 ,右侧视为清洁区 ,将听诊器扛在肩上 ,与病人频繁接触的部分置左侧 ,为病人做检查的用品亦放在左侧口袋内 ;听诊器夹在医护人员耳朵上的部分置右侧 ,帽子等物品亦放在右侧口袋内。这样既有利于自我保护 ,也减少了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 ,从细节处体现以病人为本。一种值得借鉴的听诊器使…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临床工作中,为病人进行穿刺是基本内容之一。在耳鼻喉科鼓膜穿刺操作中,传统的针头使病人对穿刺产生强烈的畏惧感,且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固定穿刺针也存在不稳定性,穿刺针长度太长也可造成中耳内积液不能有效吸出。本研究针对耳鼻喉科鼓膜穿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一次性使用注射针进行操作,经临床实践验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目前穿刺针存在的问题在耳鼻喉科鼓膜穿刺操作时,普遍使用外径0.7  相似文献   

20.
刘彦山 《系统医学》2021,(9):115-117
目的 对比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该院于2019年7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的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CT检查、MRI检查,参考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CT检查与MRI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MRI检查结果显示,49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