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在改善脑瘫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脑瘫患儿家长6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观察组采用动机性访谈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患儿家长得分均高于常规模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机性访谈后观察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动机性访谈能有效降低脑瘫患儿家长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配合脑瘫患儿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白血病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诊治的80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入院干预1个月后比较2组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SCARED)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DSR-SC)自评量表,以及对患儿家长Zung式焦虑(SAS)自评量表、Zung式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2组患儿在分别接受不同护理模式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PTSD、焦虑症状检出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TSD量表主观评定、反复重现体验、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4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SCARED和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焦虑及抑郁检出例数及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对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状态带来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对脑瘫儿童家庭疾病管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幸福指数量表对222例脑瘫儿童的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瘫儿童家庭管理测量量表中父母疾病管理能力、父母对患儿疾病担心、父母管理困难、父母疾病精力消耗、父母相互支持评分均显著高于中间值(t8.866,P0.001),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t5.523,P0.001),幸福指数为(7.63±2.96)分。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疾病管理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患儿住院次数、家长康复预期、家长心理状态(包括焦虑、心理弹性),以及幸福指数(P0.05)。结论脑瘫儿童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及疾病家庭管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照顾者心理状况影响疾病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父母焦虑及抑郁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探讨父母焦虑及抑郁状况对脑瘫儿童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拟父母行为量表,对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100例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父母(主要照料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SAS和SDS结果,在父母焦虑抑郁组抽取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各10例(共20例)为观察组,父母无焦虑抑郁组抽取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各10例(共2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88项(GMFM-88)、儿童功能独立性测量(WeeFIM)、儿童生活质量量表3.0脑瘫模块简体中文版(PedsQL~(TM)3.0)评估。结果: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父母焦虑及抑郁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有所不同。治疗8周后,两组GMFM-88评分、WeeFIM评分及PedsQL~(TM)3.0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GMFM-88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WeeFIM评分及PedsQL~(TM)3.0评分均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两种类型脑瘫儿童父母焦虑及抑郁状况存在差别,父母焦虑抑郁状况对脑瘫儿童的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可能影响脑瘫儿童身心全面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对脑瘫儿童家庭疾病管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幸福指数量表对222例脑瘫儿童的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瘫儿童家庭管理测量量表中父母疾病管理能力、父母对患儿疾病担心、父母管理困难、父母疾病精力消耗、父母相互支持评分均显著高于中间值(t>8.866,P<0.001),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t>5.523,P<0.001),幸福指数为(7.63±2.96)分。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疾病管理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患儿住院次数、家长康复预期、家长心理状态(包括焦虑、心理弹性),以及幸福指数(P<0.05)。结论脑瘫儿童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及疾病家庭管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照顾者心理状况影响疾病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脑瘫患儿及正常儿童家庭环境和家长心理稳态情况,分析家庭环境对家长心理稳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幸福指数量表对138例脑性瘫痪儿童家长和119例非脑性瘫痪对照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CP患儿家庭独生子女比例、城市居住率、父母高学历比例、父母职业为知识分子或商人比例、家庭月收入水平、父亲年龄低于对照组(P0.05),家庭年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2)CP组家庭理想和现实亲密度及适应性、心理弹性和幸福指数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CP组亲密度和适应性不满程度、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多元线性回归发现,年住院平均费用、父亲职业、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家长心理稳态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照顾者影响幸福指数和焦虑。结论:脑性瘫痪儿童家庭环境不良,影响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医务人员及社会有关部门需采取措施改善脑性瘫痪儿童家庭环境,提升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门诊随访的性早熟女童60例,按自愿原则分对照组28例,干预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心理咨询师行3~4次的认知干预(评估会谈、改变认知模式、改变不合理信念、认知重建),观察两组儿童忧郁情况评分及社交焦虑评分。结果干预组患儿抑郁自评量表(CES-D)的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减少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抑郁情绪和社交焦虑问题,值得在护理学领域的其他疾病护理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定护理干预对手术患儿家长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00例手术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家长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100例,只进行常规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比较2组家长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并比较观察组内母亲组与父亲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家长特定护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对女性家长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对手术患儿家长进行规范的特定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家长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尤其对于母亲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联合家庭康复锻炼在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活动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4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不采取在医院内的综合康复干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康复干预联合家庭康复锻炼。使用GMFM-88量表及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GMFM-88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干预联合家庭康复锻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干预,能显著提高患儿四肢的运动功能,改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中文版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中文版研究脑瘫儿童家长心理抑郁焦虑程度,并分析可能引起抑郁焦虑的因素,为改善家长心理健康指导方向,进而提高家庭康复和儿童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PHQ-9和GAD-7对2017年3~5月期间我院随机抽取的42名住院脑瘫儿童家长进行调查,使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脑瘫严重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户籍、出生排序、孩子年龄、孩子性别、康复时长、父亲文化水平、父亲工作、主要照顾者、母亲文化水平、母亲工作等12项因素对脑瘫儿童家长抑郁焦虑的影响。结果:回收有效问卷40例,其中正常心理状况4例,36例有抑郁焦虑情绪;且抑郁和焦虑呈高度相关,12项因素对抑郁或焦虑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脑瘫严重程度、父亲文化水平对抑郁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济状况、父亲文化水平、主要照顾者对焦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瘫儿童家长普遍有抑郁焦虑,且抑郁与焦虑呈高度相关;影响脑瘫儿童家长抑郁焦虑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脑瘫严重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父亲文化水平、主要照顾者为显著影响因素;脑瘫儿童家长接受一定的心理干预对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脑瘫儿童康复疗效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1个月。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态、采用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评估生活自理能力、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干预前组间患者抑郁、焦虑、自理能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的综合性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活动-丰富运动(goals-activity-motor enrichment,GAME)干预对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高危儿(infants at 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IHRCP)的运动功能和智能的疗效及对患儿家长焦虑和亲职压力情况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接受康复治疗48例脑瘫高危儿为研究对象,纠正年龄为3—5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干预组患儿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接受GAME干预,干预时间为16周。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scale,GMFM-66项)、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亲职压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PSI-SF)对两组患儿的运动能力及其家长的焦虑和亲职压力情况进行评估;干预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ale,GDS)对两组患儿的智能进行评估。 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GMFM-66项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提升(P<0.05),且干预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Gesell量表评价与对照组相比较,在适应性、大运动和语言能区发育商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家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P<0.05),且干预组得分较对照组得分明显下降(P<0.05);两组家长亲职压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均降低(P<0.05),且干预组家长的育儿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困难儿童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GAME干预对脑瘫高危儿的运动能力和智能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患儿家长焦虑和亲职压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目标-活动-丰富运动(GAME)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患儿智能的疗效及对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面性发育迟缓的1~3岁儿童66例,随机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治疗,GAME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GAME疗法干预,干预时间为16周。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儿的智能及其家长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16周后,2组GDS评分各能区的发育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GAME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各能区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且GAME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GAME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智能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情况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儿与家长的影响。方法将9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入院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家长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及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家长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干预,观察3个月。于综合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综合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家长心理状况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0月经我院确诊并治疗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家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收治时间分为2组,2017年1月~5月收治的40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5月~10月收治的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家长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医疗服务满意程度评分(CSQ-8)。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的SAS、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CSQ-8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家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焦虑、抑郁状况改善明显,且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团队延续护理模式在脑性瘫痪患儿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至11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和康复科治疗的96例脑瘫患儿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团队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出院6个月,干预组照顾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3、6个月,干预组照顾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两组患儿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差于干预3个月(P<0.05);出院3、6个月,干预组患儿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延续护理模式应用在脑瘫患儿居家康复中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照顾者的负性情绪,提升照顾者的满意度,提高脑瘫患儿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联合舞动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焦点解决联合舞动治疗。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焦虑、抑郁、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焦点解决联合舞动治疗能够更好的降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认知功能,提升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应用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心理状况、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9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分析对比两组的术后康复情况、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术后各项康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干预前,两组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心理韧性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韧性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能改善心理状况,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的矫治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则给予为期4周的以健康信念模式教育、音乐疗法以及家庭情感支持疗法为综合措施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神经功能缺陷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作为评价工具.结果 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4周后,两组各量表测评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