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58例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总结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了更好地贯彻<上海市母婴保健条例>-进一步降低本地区围产儿死亡率,完成政府"十五"妇女和儿童发展计划的目标-将我区1990~2002年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观察其特征,探讨金山区围产儿死亡率、原因及干预措施,为制定有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0~2002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金山区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8.63‰,1990年为14.53‰至2002年下降为6.32‰,且各年度间有显著差异,前6年与后7年围产儿死亡率相比有显著差异(X2=24.55,P<0.01).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窒息、畸形、不明原因、脐带因素、早产等.可以避免及创造条件可以避免占30.1%,不可以避免占69.9%.结论13来金山区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降低,提高孕期保健,加强胎儿监测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3.
4.
山西省223例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卫生部的要求,我省组织有关专家对全省监测点1998年1~12月的223例围产儿死亡情况按照WHO推荐的12格表方法进行了评审,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以探求死亡原因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264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将海珠区 1993年 10月~ 1998年 9月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确定我区围产期保健的重点 ,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广州市海珠区区辖范围内有产科的医院 (包括三级医院 3家 ,二级医院 7家 ,一级医院 1家 ) 1993年 10月至 1998年 9月在各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及妇产科、儿科死亡的围产儿。统计方法按照 WHO规定 ,出生体重≥ 10 0 0 g(或孕满 2 8w)至产后 7d为围产期标准 ,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统计围产儿人数、死胎数、死产数和活产 7d内 (早期新生儿 )死亡数 ,计算出围产儿死亡率 ,再详细核查围产儿死亡的区… 相似文献
6.
7.
8.
9.
为了探索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本文对南汇县 1991~ 2 0 0 0年死亡围产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找出死亡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的切入点。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南汇县 1991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2月 31日全县所有接产医院上报的围产儿死亡病例和经县围产协作组讨论、分析 ,评定出的“可以避免死亡”、“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和“不可避免死亡”的三类结果。1.2 方法按WHO公布的出生体重≥ 10 0 0 g(或孕满 2 8周 )至产后 7天为围产儿标准。每 10 0 0个围产儿中的死胎、死产、活产 7… 相似文献
10.
萧山市1996~1999年度围产儿死亡评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萧山市自 1996年开始对全市年度内死亡的围产儿进行评审 ,现就围产儿死亡评审方法及其实际效果作一报道。1 评审方法1.1 收集资料和漏报调查。收集整理每年度全市各医疗保健单位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 ,由妇幼保健院信息统计科与各地同期上报的孕产妇系统管理报表进行查核确立死亡名册 ,并由妇保科组织专人深入各社区、医疗保健单位、派出所、计生部门、防疫部门 ,直至殡仪馆进行围产儿死亡漏报调查 ,资料完整者列入评审范围。1.2 进行围产儿死因调查。设计统一的围产儿死亡原因调查表 … 相似文献
11.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围产保健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作者对南海区2002年10月~2004年9月死亡的311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市围产儿死亡状况,对我市1997年1月-1999年12月293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9.94‰,围产儿死亡与孕周,分娩方式等密切相关。早产、窒息、脐带因素,畸形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提高围产儿保健质量,定期前检查,严密观察产程,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掌握深圳市宝安区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000—2002年宝安区围产儿死亡1049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19.00‰,2000年围产儿死亡率为20.41‰,2001年为19.38‰,2002年为17.55‰。围产儿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3年的围产儿死亡率经χ2检验,P>0.1。死因顺位前3位为死胎、早产儿、出生窒息。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0例围产儿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区1990~1997年150例围产儿死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990年1月~1997年12月本辖区150例围产儿死亡报告卡、死亡病例及协作组讨论评审记录,以及围产期保健手册、围产期保健统计报表。1.2方法根据死因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5.
16.
1999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南安市1999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如何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1对象与方法 1999年全市活产 10 855人,死胎死产51人,7 d内新生儿死亡124人,对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2. 1一般情况。1999年全市活产10 855人,围产儿死亡率16.05‰。2.2新生儿死亡在婴儿死亡中的构成和早期新生儿死亡在新生儿死亡中的构成情况:婴儿死亡213人,死亡率 19. 60‰;新生儿死亡151人,死亡率 13. 91‰,占婴儿死亡的70.89%;早期新生儿死亡124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围产期标准,对78例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10752例,死亡78例,围产儿死亡率7.25‰,其中死胎38例,占48.71‰;死产10例,占12.82‰;出生7d内新生儿死亡30例,占38.46‰,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胎儿畸形。结论: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围产期监护,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监护,积极治疗高危妊娠和高危新生儿,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1994~1998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1994~1998年的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寻找死因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本组资料来自成都市1994~1998年围产儿死亡监测报告。1.2方法 从1994年1月1日零点~1998年12月31日24时常住户口在我市7区12县范围内,共监测围产儿447 267例,围产儿死亡5 369例。采用围产 1标准,即妊娠满 28 w(胎儿体重达到 1000 g或身长达到 35cm)至产后7 d所发生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 相似文献
19.
围产儿死亡动态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实现NPA中相关项目指标,我们对1991~1998年北京市朝阳区围产儿死亡率及主要死因进行了动态分析,并预测2000年我区的围产儿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北京市朝阳区1991~1998年的孕产妇保健年报表、围产儿死亡登记卡和围产儿死亡评审记录。其中围产儿死亡登记卡均为死亡诊断医院填写,并经专业技术人员复核。围产儿死亡评审由死亡诊断医院和区围产儿死亡评审小组按《北京市围产儿死亡十二格表评审法》逐级进行评审,以确定该围产儿是否为不可避免死亡。12 方法12…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水平及主要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显著。流动人口中死产与常住人口存在显著差异。流动人口围产儿死因主要是胎儿畸形、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原因不明死胎、窒息。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结论:制定相应政策,实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并制止非法接生,对流动人口进行妥善管理,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