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舜华 《山西中医》2006,22(2):9-10
黄芪建中汤源于《金匮要略》,由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即小建中汤加黄芪。功能温中补气,补虚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魏荔彤说:“气虚者加黄芪,津枯甚加入参,以治虚劳里急。此言里急非单指里急之谓也,乃虚劳诸不足腹痛之谓也,故名其方为建中,正以扶持其中气,使渐生阴阳,达于营卫,布于肢体也”(《医宗金鉴》)。  相似文献   

2.
童舜华 《山西中医》2006,22(5):10-11
肠伤寒,包括伤寒与副伤寒,是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从其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看,大致属于中医学湿温范畴。绍兴当代名医陈祖皋先生擅长诊治外感热病,临证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立方遣药每收良效。陈师认为,湿温病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机演变虽有卫气营血的变化,但主要稽滞于气分,以脾胃为主要病位,故有“在一经不移”之说,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葛惠男运用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四种脾胃科常见病经验。结论:认为益气活血方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功效,适用于脾胃病中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研究院施奠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 5 0余载 ,治学严谨 ,博采众长 ,学验俱丰 ,分层辨治脾胃病尤具匠心。笔者有幸侍诊 ,现就个人学习期间所见 ,将施老分层辨治脾胃病经验作一简介。临床上许多脾胃病病程迁延 ,病情复杂 ,症状极不典型 ,若单凭临床症状进行常规辨证施治 ,疗效往往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 ,施老常审证求因 ,从病机演变过程中推理分析 ,将病机演变过程分为若干层次 ,如第一病机层次辨证疗效不显著 ,接着可从第二病机层次着手辨证施治 ,以此类推 ,即所谓分层辨治。1 温燥不效 ,治宜养阴脾为阴 ,胃为阳 ,脾胃之中又有…  相似文献   

5.
潘星宇 《光明中医》2004,19(2):48-49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一书 ,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饴糖 6味药组成 ,其功能为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用于“虚劳里急 ,诸不足” ,根据笔者多年来化裁应用 ,对下列病有很好疗效 ,举例如下 :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  730 50 0胃痛 :患者刘某某、男、43岁 ,工人 ,素有胃病史多年 ,近一月来出现胃脘部隐隐作痛 ,喜温喜按 ,得热饮则减轻 ,遇冷则加重 ,食后疼痛减轻 ,大便稀溏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迟。辨为脾胃虚寒型胃痛 ,治宜益气健脾、温中止痛 ,予黄芪建中汤为主 ,加党参 15g ,砂仁 15g ,吴茱萸 10g ,白术 15g ,肉桂 10g ,6剂后…  相似文献   

6.
周乐年推崇仲景学说,兼通临床各科,对脾胃病的辨证论治颇具特色。其治疗脾胃病善辨主证,通过症状、发作时间、患者喜恶,四诊合参;详细辨明疑似证;善于调理复杂证;治疗虚证,强调通补;治疗实证,重视开郁;按照部位,选择药物;常见主证,对症用药;随症调方,方随症变。  相似文献   

7.
黄芪建中汤作为脾胃名方,千百年来被医家广泛使用.究其理法方药,探寻其巧妙搭配,着眼于脾胃虚寒以及临床中胃溃疡等证,略施加减即有疗效.审其阴阳,以别柔刚.本文通过黄芪建中汤的组方配伍,辨其阴阳之势、五味之性、五脏之联,从多角度、多方位感叹其用药之巧妙.如此温阳而不燥,敛阴而不腻,当得建中之名.  相似文献   

8.
笔者跟随导师梁超副教授门诊数月,见导师灵活运用黄芪建中汤成功治疗包括腹痛、腹泻、头晕、外感等诸症,颇受启发,现总结如下。1方义解析黄芪建中汤为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记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篇中,原文为:“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原方组成为: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大枣十二枚。全方为小建中汤加黄芪三两而成,比前方更强调了补益中气的作用。中者,脾胃也,建中即指健脾益胃。清朝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中述到:“脾胃也,营卫生成于水谷,而水谷传输于脾胃,故中气立,则营…  相似文献   

9.
董熔 《陕西中医》1991,12(10):460-461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由小建中汤加黄芪组成。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治疗病因病机相同的多种疾病均获满意效果,现举例如下:1 胸痹(冠心病) 郭某,女,58岁,农民。1986年8月7日初诊。自诉患冠心病5年余。近月来常感胸痛,乏力,动则汗出,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月余,诊为冠心病。心电图  相似文献   

10.
11.
徐经世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经世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丰富且独特,创造性地提出"理脾宗东垣,和胃效天士"的治疗大法和"补不得峻补、温燥要适度、益脾重理气、养胃用甘平"的治疗原则.在用药方面根据脾胃的不同生理特性而选药,注重润燥刚柔及寒热温凉的搭配,惟求协同以增其效、制约以矫其偏.遣方用药追求恰到好处,力求做到既不过位,又要到位,践行"三宜三忌",施之临床,常取不意之效.  相似文献   

12.
侯浩彬  徐经世 《北京中医》2008,27(2):104-105
徐经世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丰富且独特,创造性地提出“理脾宗东垣,和胃效天士”的治疗大法和“补不得峻补、温燥要适度、益脾重理气、养胃用甘平”的治疗原则。在用药方面根据脾胃的不同生理特性而选药,注重润燥刚柔及寒热温凉的搭配,惟求协同以增其效、制约以矫其偏。遣方用药追求恰到好处,力求做到既不过位,又要到位,践行“三宜三忌”,施之临床。常取不意之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脾胃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属于中医胃痛痞满嘈杂久痢等范畴,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温启宗教授认为临床中脾虚湿热型脾胃病最常见,且以脾虚为本、湿热内蕴为标.治疗时应明确病机演变规律,治病求本,以益气健脾治其本、活血清热治其标为治疗原则.临床辨证选用温老独创的黄芪苦参...  相似文献   

14.
15.
对冷空调病,梁教授认为素体脾阳虚为病之根本,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肺卫失养,卫外不固,寒湿之邪侵袭肌表,直中脏腑,损伤肠腑、脾胃,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梁教授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温运健脾,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16.
姜树民教授从事脾胃病研究20余载,对脾胃理生理功能,脾胃病病因病机有深刻的认识,熟读经典,同时重视现代医学的研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国名老中医黄瑾明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资料收集整理与文献查阅方法结合脾胃的生理和病理,对黄老治疗脾胃病的临床辨证和遣方用药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从调理脾胃的气机、虚实、寒温等三大方面入手,总结整理了黄老临证治疗脾胃病的有效经验。结论:黄老用健脾和胃,行气降逆,益气养血,缓急止痛,温中止泻等方法调治脾胃,临床上能收到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泽生(1896-1985年),男,江苏丹阳人,著名中医脾胃病专家.少年习医,先受业于当地名医张伯卿,后师从孟河医派马培之高足贺季衡,尽得薪传.张老临证70余载,学识深厚,经验宏丰,精通内科而以脾胃病称著.适逢参与孟河医派方药传承研究,笔者重温张老医案[1],研读之际,服膺其辨证细腻,用药精炼,大有醇正和缓的孟河医风.故不揣谫陋,以法为纲,仅就张老医案中脾胃病的特色用药略作管陈.参考文献[1] 张继泽,绍荣世,单兆伟张泽生医案医话集[M]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1.  相似文献   

19.
郑启仲运用黄芪建中汤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启仲主任医师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笔者有幸跟随郑老师临证,常见其以张仲景的黄芪建中汤治疗儿科多种虚证,运用自如,疗效显著,现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整理于下。 1 培元固本治哮喘 李某,女,8岁,1993年10月8日初诊。患咳嗽、喉鸣时轻时重反复发作5年余。两月前感寒而发,某医院诊为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给予青、链霉素及麻杏石甘汤等,药后烧退,咳喘不愈而来院求诊。症见面白神倦,心悸气短,自汗恶风,咳嗽喉鸣,痰多色白,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无力。听诊两肺可闻哮鸣音。郑师云:“该患儿…  相似文献   

20.
黄芪建中汤方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建中汤是医家张仲景治疗虚劳证的著名方剂之一,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痛,以及心气不足的心悸、虚烦和表虚自汗等虚证.其组方配伍及用药剂量上颇有独到之处,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笔者就其组方及功用,结合历代部分医家的著名方论对其进行选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