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及与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旨在为术前手术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19例)和未移位组(61例),比较移位组和未移位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CT影像学特征指标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间相关性。结果 移位组术前总移位距离显著大于未移位组(P<0.05);移位组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显著小于未移位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均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呈正相关(P<0.05);骨块横向宽度...  相似文献   

2.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颈椎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eal joints)又称椎间小关节(facet joints),由相邻上、下颈椎关节突的关节面组成。双侧的关节突关节同前方的椎体及椎间盘一起构成颈椎的椎间关节,共同维持颈椎的稳定。近年来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关节突关节损伤、退变是引起慢性颈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被喻为慢性颈痛的发动机。颈椎关节突关节增生退变也是引起颈椎不稳和神经根受压的重要原因。笔者就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距跟关节的内稳定和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距跟关节的内稳定和不稳毛宾尧,刘明廷,杨星光,李保文,高文彬距骨和跟骨的骨体大而关节接触面殊小,观察发现借助其鞍状镶嵌的关节面、距跟骨间韧带和有限的关节活动度维持其内在稳定。当内稳定机制受到破坏,会导致距跟关节(距下关节)不稳而诉求外科治疗。1材料和...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72岁(45.2±17.1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根据所行植骨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结构性植骨融合术的28例患者纳入A组,男9例,女19例,年龄42.1±20.2岁;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行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的21例患者纳入B组,男8例,女13例,年龄49.3±19.8岁。记录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随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CT上测量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的高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椎动脉和神经损伤。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性低于B组(210.2±26.6mL vs 230.5±6.2mL,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寰枢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显著性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仍显著性高于A组(P<0.05)。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两组植骨融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中采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能够实现良好的骨融合,可应用于后弓缺失等不能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植骨术的患者,避免取自体髂骨植骨供骨区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寰枢椎的关节间隙高度,增强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卢玲玲  茹立  朱峰 《浙江创伤外科》2023,(11):2180-2182
目的 基于CT评估锁骨骨折后胸锁关节(SCJ)形态学改变,确定同侧锁骨骨折对SCJ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96例锁骨骨折患者的CT数据。评估双侧SCJ关节间隙宽度(JSW)的解剖学一致性;双侧锁骨内侧(PC)的位置;以及骨骺、关节炎、钙化和关节内气体的未融合。结果 SCJ JSW在冠状面(骨折侧8.70 mm±2.61 mm与非骨折侧7.63 mm±2.58 mm;P=0.001)和轴面(骨折侧9.40 mm±2.76 mm与非骨折侧9.02±2.99;P=0.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锁骨内侧的位置在冠状面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侧14.31 mm±3.66 mm,非骨折侧13.49±3.34 mm;P=0.011),这表明位置的上移。结论 急性锁骨骨折可能与同侧SCJ间隙宽度增大和锁骨近端上移有关。这两种形态学改变可能提示SCJ的伴随损伤,并可能增加SCJ不稳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Magerl术治疗未获完全复位的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agerl术治疗未获完全复位的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3月.对12例术前无固定神经定位体征、术中未获完全复位的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经寰枢椎侧块关节UCSS空心螺钉固定(Maged术)、植骨融合术,对寰椎后弓完整的8例患者同期行后路寰枢椎钛缆固定术(Gauie术式)。通过随访并摄寰枢椎张口位和颈椎侧位X线平片,评估螺钉位置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双侧经关节螺钉固定,症状明显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4~18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寰枢关节仍存在前脱位或(和)侧方脱位,但螺钉均通过寰枢椎侧块关节,所有置入螺钉位置准确,无寰枕关节活动受限。术后3-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结论:不能完全复位的寰枢关节脱位并不是Magerl术的绝对禁忌证,只要术前作好寰枢椎影像学检查并认真评估其可行性.术中采用“个体化”进钉方案,保证关节螺钉通道周围有充足的骨质,Magerl术仍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CT观察关节镜下双袢法Latarjet术后喙突骨块塑形变化过程,报道一种新的不同于传统螺钉固定Latarjet术后喙突骨块的塑形方式。 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70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接受了关节镜下双袢法Latarjet手术治疗。根据术后CT上喙突骨块与关节盂平面的水平关系分为:高于关节盂平面组(A组,n=28)和与关节盂平面相平或低于关节面5 mm以内组(B组,n=42)。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CT检查并观察喙突骨块的塑形过程。随访时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和ROWE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 结果1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失访。从CT横断面观察,A组患者高于关节面的骨质被吸收,最终与关节面呈同心圆的弧形,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肱骨头与喙突骨块撞击形成的盂肱关节骨关节炎。B组骨块外缘与关节盂距离随着时间延长有轻度的吸收,平均(0.32±1.10)mm,最终也为骨性愈合,未出现盂肱关节骨关节炎。从CT三维重建en-face面观察,A组和B组 喙突骨块上下缘均发骨痂形成,骨块-关节盂之间的骨质相互融合现象,多余的骨质被吸收,形成与健侧关节盂"梨"形结构类似的形态。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0±2.8)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再脱位和不稳感,恐惧试验和再复位试验阴性。61例(90%)患者可进行剧烈对抗运动。A组术前及终末随访时平均ASES评分为(60.8±18.1)分和(90.7±15.5)分(P<0.01),ROWE评分为(48.4±10.5)分和(88.6±17.5)分(P<0.01)。B组术前及终末随访时平均ASES评分为(58.7±13.2)分和(85.4±17.8)分(P<0.01),ROWE评分为(40.4±9.8)分和(87.3±15.4)分(P<0.01)。 结论关节镜下双袢法Latarjet手术后喙突骨块的塑形过程不同于螺钉固定法。喙突骨块放置高于(偏外)关节盂平面后,高于关节面的骨质逐渐被吸收,最终形成与肱骨头同圆的弧形关节盂,不会发生撞击而导致肩关节退变;喙突骨块的上下缘产生大量骨痂形成与骨构建,趋向于形成en-face面正常关节盂"梨"形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距跟关节的内稳定结构和不稳定的矫正办法。方法 观察7只尸体足和40融距跟骨的距跟关节(距下关节)。结果 发现维护距跟关节的内在稳定机制在三:(1)距跟关节的鞍状镶嵌作用;(2)短粗有效的距跟骨间韧带;(3)有限的活动度。对距跟骨间韧带的位置、形态和三束韧带纤维等特点进行运动学观察。结论 发育障碍和病损、破坏距跟关节的稳定机制是造成该关节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背景:关节软骨无血管分布,其营养来自关节液和软骨下骨,哪条营养通路对关节软骨更为重要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的:研究软骨下营养对关节软骨的影响,并探讨软骨下营养与骨关节炎的关系。方法:45只5个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股骨滑车骨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自体骨软骨块移植组(Control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n=15),用环钻在股骨滑车钻取骨软骨块,将其置入管状PVC内,原位回植;阻断软骨下营养组(DNBM组,n=15),取出骨软骨后,将其置入帽状PVC内,原位回植。术后4周、8周、12周,每组5只(10膝),取出膝关节进行大体评分、组织学评分、软骨厚度测量、凋亡染色(TUNEL染色)。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大体评分结果提示,DNBM组软骨无明显退变;组织学评分结果提示,术后12周时DNBM组软骨明显退变(P〈0.005);软骨厚度测量结果提示,术后8周、12周时DNBM组软骨厚度明显变小(P=0.00);TUNEL染色结果提示,术后8周、12周时DNBM组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结论:软骨下营养是软骨的重要营养来源,失去软骨下营养,软骨会逐渐发生退变。  相似文献   

10.
CT监测下经皮穿刺寰枢椎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报告自行设计的CT监测下经皮穿刺寰枢椎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在对56具成人寰枢椎干燥骨标本行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1999年3月~2001年3月,9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经牵引复位后,采用Halo-Vest外固定架固定4例,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5例。在CT监测下,应用自行研制的手术器械,后外侧入路经皮穿刺将寰枢椎侧块关节后外侧的关节囊、关节软骨去除,做好植骨床并将用穿刺法钻取的髂骨松质骨骨柱植入。结果9例术后随访2~17个月,平均12.7个月,其中8例超过6个月。3例术后3个月去除了Halo-Vest架。8例均摄过伸、过屈及张口位X线片,显示寰枢椎稳定;其中6例在术后3~4个月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侧块关节达到植骨融合。结论此术式为创新设计,其创伤小,出血少,融合时间相对缩短,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1.
C2/3经关节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C2/3侧块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为颈椎后路钉板固定在枢椎提供新的螺钉锚点.方法利用20例配套颈椎干骨标本,测量枢椎和第三颈椎侧块的宽度和高度.设定C2/3侧块关节螺钉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即进钉点在头尾方向上位于枢椎侧块的中下1/3交界处,在内外方向上位于枢椎侧块的中央,螺钉穿枢椎侧块经由C2/3侧块关节进入C3侧块;进钉方向与人体矢状面平行,并与C2/3侧块关节面呈90°角,测量螺钉分别在枢椎和第三颈椎侧块内的长度.结果枢椎侧块的平均宽度和高度分别是14.83mm和9.63mm;第三颈椎侧块的平均宽度和高度分别是13.86mm和11.27mm.螺钉在枢椎和第三颈椎侧块内的平均长度分别是6.24mm和9.70mm,螺钉总长平均15.94mm.结论经C2/3侧块关节进行螺钉固定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可以作为枢椎后路螺钉固定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关节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ondromatosis)是一种少见的滑膜疾病,多认为是由关节滑膜的结缔组织化生、纤维软骨性或骨软骨性小体所致.该病好发于膝、髋、肘、肩等大关节,常单关节发病,偶见多关节发病.下尺桡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国外文献偶有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足外侧柱延长术(lateral column lengthening,LCL)是治疗平足畸形的重要方法之一。LCL分为两种术式:Evans手术,即跟骨前部截骨植骨延长外侧柱,勿需融合跟骰关节;跟骰关节撑开融合术(calcaneocuboid distraction arthrodesis,CCDA)。目前,关于LCL术式选择存在较大争论,而焦点则是跟骰关节是否应融合。本实验通过测量跟骰关节围定对距下关节三维运动度的限制程度,为LCL的术式选择及中后足跗骨三维运动学的测量方法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对体外培养胎儿关节软骨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Yu J  Qu M  Tian D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87-689,I100
为了解人骨形态发生蛋白(hBMP)对软骨细胞的影响,作者观察了hBMP对体外培养关节软骨块中软骨细胞表达骱钙素(BGP)。hBMP的影响及对软骨基质中钙沉积的影响。结果显示:hBMP可诱导软骨块中的关节软骨的细胞表达BGP、hBMP并可促进软骨基质中的钝沉积。作者认为,hBMP有诱导软骨块中软骨细胞进一步分化为成骨细胞样细胞的作用,并推测这可能是软骨内化骨过程中,成骨细胞的另一来源的。  相似文献   

15.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应用解剖 腕骨的结构复杂,八块腕骨分为近、远两排,从桡侧向尺侧远排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远端与掌骨基底部形成腕掌关节,其近端与近排腕骨形成腕骨间关节。近排依次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前三块腕骨与桡骨远端形成桡腕关节。桡腕关节是典型的椭圆关节,由桡骨腕关节面和关节盘的下面构成关节窝,舟、月、三角骨构成关节头,关节囊松弛,关节腔较宽,其外有韧带增强。  相似文献   

16.
小关节间隙植骨用于腰椎多节段融合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小关节间隙植骨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横突间植骨组(A组)52例同时采用异体骨横突间植骨的方法,小关节间隙植骨组(B组)36例同时采用小关节间隙植骨。术后随访2周~5年,平均1年2个月。根据Oswestry评分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并观察术后1年的X线、CT,比较两组植骨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与术前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得到较高评分。术后1年时两组评分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与CT显示植骨愈合情况相差不明显。结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小关节间隙植骨术与横突间植骨术相比,出血少,术后近期腰腿痛解除效果好,远期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关节内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15例陈旧性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关节内截骨治疗。显露原始骨折线,骨折未愈时经原始骨折线插入骨刀,劈开骨折块行关节内截骨;骨折已愈时在畸形最明显处打入2枚平行的克氏针,沿克氏针行关节内截骨。截骨块翻开后,骨刀插入软骨下骨撬拨,恢复胫骨平台高度,骨缺损区植骨,支撑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19.1±26.3) min。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9.3±3.1)周。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平均(89.9±4.6)分,优良率93.3%。均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内截骨术能够有效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平整性、重建下肢力线,在陈旧性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蚕丝带韧带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韧带损伤概述 关节是一个复杂的力学系统,接受、传递和分散骨与骨之间的载荷。韧带在这个系统中起到韧性连接的作用,维持关节稳定和协调关节运动。是最重要的稳定器。韧带还是各种营养成分的传输媒介和蓄积场所,也是抵抗外界蛋白,包括抗原、病毒和细菌的机械屏障。韧带中的纤维主要是I型胶原(90%)以及少量的Ⅲ型胶原,也有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  相似文献   

19.
三维固定技术治疗寰枢关节不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5年7月,采用:(1)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钉固定13例患者;(2)枢椎经关节突螺钉+寰椎后弓钩固定12例患者;两种方法其中Vertex 16例、Summit 9例。[结果]25例患者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26枚,枢椎椎弓根钉26枚,枢椎经关节突螺钉24枚,寰椎后弓钩24枚。术后无1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JOA评分13.6~15.9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9.5%。骨折的齿状突骨性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两种三维固定技术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的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9—2005年存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且得到随访的18例切除单侧关节突关节的颈椎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男10例,女8例;年龄16~72岁,平均46岁。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主者10例,VAS评分2~8分,平均4.2分;脊髓压迫表现为主者8例.ASIA分级C级5例.D级3例。均采用颈后路患侧关节突关节、侧块切除,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其中10例行单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8例行双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结果:随访3—60个月,平均20个月,1例透明细胞癌肺转移患者死亡.余存活无复发。10例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主者术后疼痛VAS评分0—4分,平均1.6分。8例脊髓压迫表现为主者,5例术前C级者术后C级2例、E级3例,3例术前D级者术后D级2例.E级l例。双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者术后3个月4例m现骨性融合(其中1例3个月后失访),6个月7例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断裂、松动、移位。无颈椎不稳。单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者.1例术后5个月出现颈部疼痛;9例在术后9个月骨性融合;1例12个月时仍未能骨性融合,螺钉松动。结论:颈后路侧块钢板同定植骨融合可以实现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的颈椎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