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病人30例,包括典型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与丛集性头痛患者。通过治疗前后3个月内头痛发作频率与头痛单位指数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下降率分别为60%与71%,证明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有良好的效果,其副作用轻微,但本组病例中有6例因头痛加重,2例因头晕而中止治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临床应用一些老药治疗偏头痛又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本文就此进展做一介绍。一、硝苯吡啶 Meyer和Hardenberg对22例典型性、慢性以及丛集性偏头痛患者口服硝苯吡啶,每天30~180mg,结果三种类型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均显著减少。其治疗机理可能是硝苯吡啶抗血小板聚集,抑制5-HT、TXA_2、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采用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163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63例中男74例,女89例,年龄23~45岁,平均32岁;病程5个月~18年。头痛持续时间短者1小时,长者4日,一般疼痛发作持续数小时至2日。发作频率不等,轻者每周或数周发作1次,重者每周发作8~5次。少数病例每天发作1~2次。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患者随机接受硝苯吡啶20~30mg每日3次(20例)或心得安40~60mg每日3次(20例)共6个月治疗。在最初两周中,因副作用而退出试验者,硝苯吡啶组9例,心得安组无。完成此项研究者,硝苯吡啶组7例,心得安组13例。症状显著改善者,硝苯吡啶组30%(6/20),心得安组达67%(12/18)。硝苯吡啶组发生诸如头晕、温热感、两腿肿胀和发红、面部潮红、头痛和心动过速等副作用者较多,心得安组有头痛、疲劳、精神抑郁、头晕和胃肠不适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硝苯吡啶,亦称心痛定、硝苯地平,是一种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临床上多用于心绞痛、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心血管急症的治疗,近些年来的使用实践及经验证明,由于硝苯吡啶具有松弛平滑肌、扩张周围小动脉的功能,故可缓解多种急症,而且服用方便,副反应很小,乃是现代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急救良药。 硝苯吡啶可用于以下疾患的应急性治疗: 偏头痛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眶上、眶后或单侧额颞  相似文献   

6.
研究人员通过双盲试验发现,萘羟心安可使偏头痛的发作程度和频率减少50%或以上。在目前可使用的β受体阻断剂中,该药有极长的药理活性半衰期(20~24小时),一日服用一次即可预防偏头痛发作。给诊断为偏头痛的32例患者服用8周安慰剂,然后进行为期12周的双盲试验,8例患者服用安慰剂,24例服用萘羟心安。虽然规定疼痛、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7.
奥卡西平治疗偏头痛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奥卡西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54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奥卡西平(900 mg/d,分3次口服)和安慰剂各8周,疼痛数字评分法(0~10级)记录2组患者服药期间头痛强度的变化,同时记录2组患者8周内偏头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小时)和发作频率(次/月)。结果: 连续观察8周,治疗组患者头痛强度、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1)。结论: 奥卡西平治疗及预防偏头痛发作均有效。  相似文献   

8.
美国纳什维尔消息:双氢麦角胺鼻喷雾减轻偏头痛,且无明显的副作用或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迹象。在前后两次头痛发作时,病人或接受双氢麦角胺(DHE 45,Sandoz)鼻内喷雾,或用安慰剂治疗。在第一次发作时,接受DHE治疗的44名病人,其平均头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为13小时,接受安慰剂治疗的47名病人的持续时间为20.3小时。第二次发作时,给予DHE治疗的47名病人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3.7小时;相比之  相似文献   

9.
应用硝苯吡啶治疗21例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受试对象随机接受硝苯吡啶(10mg,每日3次,餐前舌下含服)或安慰剂治疗4周后,交换之。9例患者用硝苯吡啶期间,腹泻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现硝苯吡啶对血压和脉搏有明显的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硝苯吡啶可能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硝苯吡啶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目前在心血管专科运用极为广泛,它的基本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在临床工作中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对硝苯吡啶引起过敏,近年来未见报导。现将我们观察到硝苯吡啶过敏1例报道如下: 病员,女、58岁。因头昏、眼花、头痛15年余,加重伴心累、气促1年多入院。既往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可达29/27kpa,院外一直服用复方降压片、罗卜麻、消心痛等治疗,血压仍波动在23~  相似文献   

11.
<正> 硝苯吡啶又称心痛定,近年来应用硝苯吡啶治疗心绞痛时,发现它还有降低脑动脉及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我们自1996年采用硝苯吡啶治疗痉挛型血管性头痛,经临床观察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符合痉挛型血管性头痛的诊断标准,即发作前多无前驱症状,发作时常为一侧颞部、额部搏动性头痛或全头痛,有的病人还觉得头颈发紧不适。脑血流图特点为上升角度小,上升时间长,病侧波幅低,不对称。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头痛病例。按以上标准我们随机选择25例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苯噻啶对非洲混合性人群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诊断为偏头痛且成功随访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苯噻啶组(1 mg,睡前服用)及阿米替林组(100 mg,睡前服用),分别于初诊时、服药1、2、3个月后采集临床信息资料并进行相关内容评估.结果 3个月后,苯噻啶组中位发作频率由8次/月降低为1次/月,中位头痛持续时间由18 h/次减少为1 h/次,而中位自评头痛强度由7减少为1,均优于阿米替林组(P<0.01).预防性治疗总有效率,苯噻啶组为96.2%,阿米替林组为62.5%.结论 对于非洲混合性人群偏头痛患者,苯噻啶对其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强度的控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苯噻啶对非洲混合性民族偏头痛患者的预防性治疗疗效。方法 临床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共52例(失访2例)随机分为苯噻啶组(1mg,睡前服用)及阿米替林组(100mg,睡前服用),分别于初诊时、服药1、两2及3个月后采集临床信息资料、并进行相关内容评估。结果 3个月后,苯噻啶组中位发作频率由8次/月降低为1次/月,中位头痛持续时间由18h/次减少为1h/次,而中位自评头痛强度由7减少为1。均优于阿米替林组(P<0.01)。预防性治疗总有效率,苯噻啶组为96.2%,阿米替林组为62.5%。结论 对于非洲混合性民族偏头痛患者,苯噻啶对其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强度的控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硝苯吡啶是钙通道阳滞剂中扩张血管作用最强者,临床常用于下列疾病: 变易型心绞痛:动物实验,硝苯吡啶可抑制麦角新碱所引起的血管痉挛,也可防止服用心得安的冠心病患者冷加压试验所引起的血管痉挛。硝苯吡啶抑制血管平滑肌的钙离子内流,解除冠脉痉挛,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变易型心绞痛有良效。发作时10mg,舌下含服,5分钟显效,为了预防发作,10mg 3次/日。必要时可加大到20mg 3次/日。若夜间发作,可于睡前加服10mg。伴存的心律失常,系心肌缺血引起,本药亦有良效。劳力型心绞痛:对劳力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有:①扩张体循环动脉血管,左室排血阻抗降低,  相似文献   

15.
头痛与饮食     
一种饮食与诱发或加重头痛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论。作者根据目前一般所同意的观点叙述以下三个问题。一一般的饮食性因素禁食、低血糖可导致某些头痛病人发作一次头痛,尤其是偏头痛。Blau及Cuming(1966)令12名偏头痛病人禁食19小时,其中6人于禁食开始后11-14小时发作一次偏头痛。本文作者曾证明在诱发性高血糖的反应性低血糖期可发作一次偏头痛;且偏头痛病人中常有糖的调节异常,而给低糖膳食有裨益。Mirouze等(1978)再次发现上述事实,并指出糖尿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硝苯吡啶与牙龈增生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服用硝苯吡啶与牙龈增生的关系和诊断标准。对比服用硝苯吡啶与不服用的牙龈增生指数,牙石指数,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对照组牙龈增生的患病率为94%,显高于硝苯吡啶组;硝苯吡啶组中HI〉40%占13.9%,显高于对照组。非硝苯吡啶引起的牙龈增生不容忽视,硝苯吡啶确可引起牙龈增生,而与服药持续时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在预防偏头痛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2例偏头痛患者(男28例,女34例)经过四周基线期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培哚普利2 mg每日一次,另一组给予安慰剂每日一次,治疗12周.记录基线期4周和治疗最后4周的头痛发作日数(每天症状发作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记为1日)、小时数、需要服药克服头痛患者人次数.结果 培哚普利组减少发作日数为1.9,安慰剂组为0.3(P<0.05).两组均未发生重要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培哚普利在预防偏头痛方面有效,为预防治疗偏头痛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笔者等最近发现有一病人,由于骤停硝苯吡啶后发生新的冠状动脉痉挛。病人为70岁的内科医生,长期患劳累性心绞痛,对β阻断药和亚硝酸盐均无疗效,因而自己处方服用硝苯吡啶,每日60mg,症状轻度改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枝有病,遂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手术的当天清早停用硝苯吡啶,术后12小时病人自诉胸部不适,心电图示Ⅱ、Ⅲ、aV_F  相似文献   

19.
Saper  J.  Dahlof  C.  So  Y.  Lines  C.  樊慧婷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51-51
目的:评价罗非考昔和布洛芬在急性偏头痛治疗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罗非考昔对于单次偏头痛发作具有很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本研究旨在验证罗非考昔在单次偏头痛发作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在急性多次偏头痛发作治疗中的临床资料。布洛芬被作为对照的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研究,分别对成年偏头痛患者(n=783)的一次偏头痛发作给予以下治疗:罗非考昔(25mg或50mg)、布洛芬400mg或安慰剂。患者可选择纳入为期3个月的延伸试验阶段。结果:在单次发作期,服用罗非考昔25mg、罗非考昔50mg和布洛芬400mg患者2h后的头痛缓解率分别是59.4%、62.2%和57.7%,而安慰剂治疗组患者的缓解率只有30.5%(与安慰剂组相比较,P〈0.001)。据统计,其余指标也显示出有效的药物治疗显著优于安慰剂。在延伸试验阶段,服用罗非考昔25mg、罗非考昔50mg和布洛芬400mg偏头痛患者2h后的平均头痛缓解率分别是61.8%,65.4%和59.3%。服用罗非考昔50mg患者的平均24h持续头痛缓解率(52.0%)较服用罗非考昔25mg(47.8%,P〈0.050)或布洛芬400mg(39.0%,P〈0.010)的患者明显。在单次发作阶段,与安慰剂组患者(27.8%)相比,罗非考昔50mg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37.8%,P〈0.050),  相似文献   

20.
以随机,单盲,组间,平行对照的方式,用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为期2周的治疗观察,并与钙拮抗硝苯吡啶进行了对比。培哚普利剂量4-8,g/d,每日一次服用,硝苯吡啶为30-70mg/d,每日三次服用。通过70例的观察显示;两药的降压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两药皆能减轻左心室的肥厚,但培哚普利优于硝苯吡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