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心理应激又称为心理紧张或心理压力,它是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在心理应激状态下,大多数人会出现心身的紧张性反应,即一般适应综合征(GAS)。急诊科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经常面临大量突发事件及危急重症病人,因此,急诊科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相比有更高的应激水平,且容易产生躯体症状和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护士承受的高度压力正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会给护理事业带来重大影响,现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1]。因急救护理在救治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健康,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这给急诊科护士带来很大的压力,现将急诊科护士压力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1压力概论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心理或生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状态以适应…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人们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只有不断扩展护理工作的范围和服务质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1]。这无疑使繁重的护理工作更具有挑战性,增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这种长期的紧张刺激可使护士产生各种心理应激,而手术室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经常面临突发、危急、多变的情境,因此较其他科人员、药剂师和其他一般人群有更高的应激水平,这就要求管理者和手术室护士本身要了解影响手术室护士心理应激的主要因素,掌握心理应激的自我调控方法。从而增进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激发手术…  相似文献   

4.
精神科护士心理应激与自我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应激又称心理紧张或心理压力,是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1].在心理应激状态下,大多数人会出现心身的紧张性反应,即一般的适应综合症[2].由于精神科护士长期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工作,经常面临着危急、突发、多变等情况,应激水平较高.持续的高应激状态危害其心身健康,帮助精神科护士了解常见的心理应激源,掌握调控心理应激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其身心健康,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颜秋兰  李秋萍  王璇 《护理研究》2011,25(28):2601-2602
将孕期护士看成是一个有适应能力的系统,运用Roy适应模式管理孕期护士的工作压力,从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固有刺激3方面识别引起孕期护士压力的压力源,控制压力源,提高孕期护士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孕期护士对护理工作中各种应激源的适应性反应,消除无效反应。  相似文献   

6.
运用Roy适应模式管理孕期护士工作压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孕期护士看成是一个有适应能力的系统,运用Roy适应模式管理孕期护士的工作压力,从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固有刺激3方面识别引起孕期护士压力的压力源,控制压力源,提高孕期护士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孕期护士对护理工作中各种应激源的适应性反应,消除无效反应。  相似文献   

7.
运用ROY适应模式管理护士职业压力初探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文试将Roy适应模式用于管理护士职业压力:把护士看作是一个有适应能力的系统,从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固有刺激三方面全面识别引起护士的压力源,并且从控制压力源,提高护士适应力两方面来管理护士工作压力,从而促进护士对工作中各种应激的适应性反应,消除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急诊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急诊护士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心理或生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由于急诊不良的工作环境、紧急的工作性质、繁重的工作负荷、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均可对护士的心理产生极大压力。了解急诊护士压力源,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心理压力是保持护士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 ,人们逐步重视对心理护理的主体———护士的研究 ,护士的应激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护士面临的应激因素越来越多 ,并日趋复杂 ,使之承受很大的压力 ,造成身心平衡失调和易发器质性功能障碍 ,乃致影响护理质量[1,2 ] 。本文旨在寻求预防或减轻压力的方法 ,指导护士应对现代各种紧张因素 ,以提高护理质量。1 应激的概念应激又称紧张 ,在日常生活中通俗的含义是“压力” ,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在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内容。护理工作应激是指护理工作中各种需求与护士的生理、心理素质不相适应的一种心身失衡状态[2 ] …  相似文献   

10.
急诊护士72名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急诊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急诊护士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心理或生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1].由于急诊不良的工作环境、紧急的工作性质、繁重的工作负荷、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均可对护士的心理产生极大压力.了解急诊护士压力源,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心理压力是保持护士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压力源即应激源,是某种事物或环境引发人体生理或心理的一系列紧张状态。长期处于高水平应激状态,易引发职业倦怠感、心身耗竭综合征等,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社会支持指社会各方面给予个体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反映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对应激起缓冲作用的同时,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调查护士工作压力源,探讨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护士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军地护士心理卫生与职业紧张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影响军地护士心理卫生的职业紧张因素。方法采用普通健康问卷及Mclean蒺s职业紧张问卷,调查广州市13所医院2945名护士的心理卫生及职业紧张现状。按军队医院与地方医院进行护士人群的分组,比较两组人群的心理卫生、职业紧张差异及职业紧张因素对心理卫生的影响作用。结果两组人群心理卫生及职业紧张得分均在正常范围,但存在显著性差异,军队护士心理卫生状况好于地方;地方医院护士应付能力、工作应激源、工作满意感均强于军队护士。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应付能力、职称、工作应激源是军队护士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职称、雇用形式、工作压力、应付能力是地方医院护士心理卫生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当前针对地方医院护士开展的心理与职业紧张研究的结果并不一定适用军队护士,为促进军队护士的心理卫生,有必要对军队护士心理卫生及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心理或生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1].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急诊科护士一直处在高应激工作环境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本次研究对急诊护士压力源进行调查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心理压力,保证急诊护士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压力又称为应激或紧张,是个体对任何需求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当人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或减轻工作压力源时,就出现了工作压力[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内容涵盖更广,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手术室护士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手术室护士是护理工作人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服务对象是那些需要通过手术干预而获得救治的患者及实  相似文献   

15.
进修护士工作压力源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修护士工作压力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调查2003年至2005年在我院进修的55名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进修护士压力源主要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不同学历的进修护士压力水平不同。结论设法控制上述压力源给进修护士带来的应激程度,根据不同学历的进修护士,有针对性地采取减压措施、心理支持等,使进修护士在进修期间能够减轻压力,有助于身心健康,促进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门诊护士具有与社会接触面广、工作量不确定、应急性工作多,且就诊病人集中、工作环境嘈杂、学习晋升机会较少等特点。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门诊护士多为高年资护士(40岁~55岁),这个群体在工作、生活及心理压力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门诊护士工作压力的高低与他们身心健康、病人和社会满意程度都息息相关。因此,了解他们的精神、心理状态,及时处理存在问题是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社会形象的关键因素。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高强度的压力会使人产生疲惫感,生活和工作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身心耗竭综合征[1]。门诊高年资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压力源主要包括职业因素和非职业因素两  相似文献   

17.
住院病人个体差异与心理应激的关系及护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应激(Stress)又称压力或紧张。造成人们紧张的原因称为应激源(Stressor)。应激源来自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的等等方面。当人们遭受紧张时破坏了身心平衡,经过调节适应过程,可以恢复身心平衡以保持健康。若适应过程失败就发生疾病。国外在护理学研究中提出了对病人的负性行为进行护理干预的手段,就是通过护理的知识与技能去支持和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护理工作的对象“人”,是一个身、心、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既有共性又有个体差异。为了了解每个病人在遭受应激源侵袭后的心  相似文献   

18.
护士心理应激与自我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卫平  曾平凡 《现代护理》2004,10(9):849-850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的主要心理应激源 ,掌握心理应激的自我调控方法 ,从而增进护士的心身健康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通过对护士工作常见心理应激源以及影响护士心理应激的主要因素的分析 ,提出护士心理应激的自我调控策略。结果 自我调控在心理应激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自我调控能有效缓解护士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19.
对急性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玉玲  王东耀  李莉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1001-1002
应激是个体通过对外在刺激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并会引起明显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反应。它导致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表现为身心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急性应激是指突发意外事件所引起的人的较强烈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在现代生活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急性应激现象在所难免。处理不好,将会严重损害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对急性应激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非常必要。某年某工程处开凿隧道,因石质不好出现塌方时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20.
护士心理应激与自我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工作的主要心理应激源,掌握心理应激的自我调控方法,从而增进护士的心身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通过对护士工作常见心理应激源以及影响护士心理应激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护士心理应激的自我调控策略.结果自我调控在心理应激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自我调控能有效缓解护士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