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古今医家论述,结合个人体会,认为阴虚津少、气虚血亏、阳虚寒凝、胃肠燥热、气郁食滞是老年性便秘的主要病机,而顺时避邪、调食和味、按摩锻练、调畅情志、按时排便则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3.
羊燕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22,31(12):9-11
难治性便秘的发病率在中国逐年上升,是中医门诊常见病又是难治病。通过梳理近年来接诊的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结合中医藏象学基础理论,归纳、分析、探讨脾胃、肝胆、肾、肺及三焦等脏腑在难治性便秘中的病机作用,认为其病机多是综合了以上多脏腑功能失调基础上的胃肠动力障碍和肛门舒缩失常的一类疾病,少见单一病因、病机导致的病证,临床治疗可采用包括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疏利肝胆、补肾填精、补肺益气、通利三焦等中医治法进行多脏腑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5.
6.
老年性便秘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中医认为,老年人机体衰弱、气血两虚、阴虚肠燥导致肠蠕动功能下降,肠内血液循环较差,分泌液减少,造成大便干结.故老年性便秘多属虚秘,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分.根据老年性便秘的病机特点,治疗上应辨证施治,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在辨证治疗便秘方面经验丰富,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提出便秘的根本原因在"火",从阴阳和虚实角度将便秘进行分类,认为便秘的部位主要是在大肠,同时和肺、脾、肾有着密切的联系。治疗以调和阴阳为原则,以治肾为本,并治他脏为辅,善于运用当归、熟地黄、麦门冬等药物治疗便秘,屡收奇效。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粘液脓血便,但有少数病人并无腹泻,反倒表现为便秘。临床以便秘为主症而无腹泻的UC若不做肠镜检查则容易漏诊。本文正是就此对以便秘为主症的UC的中医思路提出几点粗浅认识,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老年便秘为本虚标实,要详辨五脏、虚实、阴阳、表里、寒热。治宜补兼消,强调勿攻下,灵活用药,合理摄养。 相似文献
11.
12.
糖尿病性便秘的中医辨证论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临床上糖尿病性便秘患者逐渐增多.糖尿病性便秘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不延长而排便困难为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学"便秘"的范畴.1997~2002年,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疗173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福生教授论治便秘经验摭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周福生教授对便秘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的独到见解。其病机不不外乎虚、实两方面,实者为邪滞胃肠,壅塞不通,尤以气机郁滞多见;虚者为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尤以津枯失润多见,且虚实之间相相互转化,其脏腑关系,便秘的病位虽在肠,系大肠传导失常所致,但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有密切关系。其治疗要点,分为虚秘与实秘两大类,虚者多而实者少,应辨证求在,主张调畅气机为主,养血润肠为辅,参以清热通下,益气温阳等法,临床上常分四型论治,分别选用疏肝理肺,导滞通便,滋阴养血,肠润通便,益气通幽,气翰通便;温阳祛寒,肠暖通便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老年性耳聋是耳鼻喉科的难治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防治结合、延缓其发生发展是当下研究的重点。中医对老年性耳聋有着独特的见解,临床治疗包括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内外治相结合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药在对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听力及相伴症状改善方面卓有成效,但本病疗程相对较长,需要患者有很好的依从性,且现今各家临床经验报道层出不穷,如何将古今的治疗经验进行整理、传承、创新,研制出方便患者服用的剂型,制定出更加规范且易于推广的内外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是目前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老年性便秘临床较为多见,便秘是一个症状,也是一个病证。本证在《伤寒论》中早有“阳结”、“阴结”、“脾约”之称,其后又有“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热”、“热燥”、“风燥”等说;张仲景则把便秘分为“阴结”、“阳结”两类,有火为“阳结”、无火为“阴结”;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肺、肝、脾、胃及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1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0SAHS)是近30a来才有所认识的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引起反复发作的低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升高及频繁觉醒、睡眠片段为特征。其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已有很多研究证实OSAHS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流行病学显示成人患病率为2%~4%,并且,估计全球每天约有3000人因打鼾憋气发生猝死。另有报道称,OSAHS的5年病死率可达11~13%。由于其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均较高,逐渐引起人们的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中医药也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